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清明節作文合集(14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5.6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作文合集(14篇)

清明節作文1

清明節到了,老爸媽媽帶我回湯山老家上墳。那天剛好是上墳的高峯,我們本來開半個小時的路程,現在開了一個小時。好不容易“爬”到了湯山。我們一到湯山便直奔公墓。去公墓上墳的人、車都非常多,連公墓附近的兵營都讓通行了。所以人雖多,我們還是很快就到了公墓。在公墓祭拜完之後,我們便回奶奶家了。

回到家,我沒事幹,只好看電視。看到下午,老爸來對我説:“我們去‘絲魚’吧。”我問:“怎麼‘絲魚’?”老爸説:“‘絲魚’就是在池塘上牽起一張網,不需要魚餌,魚游過去就會被抓住。”我説:“好,趕緊帶我去吧。”老爸拿來了“絲魚”用的漁網。我開始打量起這個漁網。漁網的一頭有一根竹棍,竹棍上綁着線,線連着漁網。接着老爸又拿來一個桶,我們就出發了。我們走了一會就到了村邊的小塘。老爸叫我拿着竹竿去湖的'令一邊,把網設好。但是我一看到湖的另一面的路,不到一米寬,左邊還有許多油菜花,油菜花上還飛着好多蜜蜂。一想到一會兒就要和這羣蜜蜂親密接觸,頭皮就發麻。但為了補到魚我用衣服矇住臉,然後慢慢地走。一路上我都感覺背部麻麻的。到了塘對岸,老爸叫我收線。我便把那線重新往棍子上繞。線可真長,一直到我的手火辣辣地疼才收好。接着,老爸叫我把棍子叉在地上。可問題又來了。地面特別硬,根本叉不進去。這時,我看到水面上漂着一些綠色的植物,我用棍子戳了戳,發現還挺結實,就把棍子插在了那兒。我便到別處邊等邊玩。

過了一會兒,我和老爸在來看時,發現浮標在動,我一看就知道肯定有許多魚上鈎。我幹緊把魚網拉上來。拉上來之後我和老爸便要把魚下下來。可下魚也是個技術活,不能太用力,不然魚會死的。我輕輕地把網線一點一點地從魚身上剝下來,有的剝不下來的我就拽,所以一共十條魚,被我拽死了三條。

清明節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有一個重要的議程,那麼就是掃墓祭奠,這是對已逝先輩們的尊敬,我跟着爸爸一起去掃墓,到達了掃墓的地點,墳墓的右邊有一條彎彎的小路,前面栽有幾棵松樹,長得挺拔清秀,墓地四周長滿綠綠的雜草,還不時有幾隻小鳥在墳墓的四周飛來飛去這裏是安葬我奶奶爺爺的地方,我們開始打掃爺爺奶奶的墳墓,把四周的雜草清理的乾乾淨淨。這才是對已逝的老人的尊重,清理完之後就開始點蠟燭了,點完了蠟燭就插在香爐上,再點香。爸爸讓我拿着香給我的爺爺奶奶磕頭。爸爸叫我許願望,我許三個願望,第一,就是我自己的'努力把學習成績提上去。第二就是讓我的爸爸媽媽們身體健康平安。第三就是我的哥哥工作順利,節節高升。給爺爺奶奶磕完了頭之後還要給他們燒錢,希望這些錢能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裏能夠幸福快樂地生活。望着那熊熊大火,望着奶奶的墳墓,總是讓我禁不住想起奶奶活着的一些事情。

奶奶是慈祥的。記得有一次,我發了高燒,奶奶聽説了,就連忙起來給我喂藥吃,就連自己的衣服都沒有穿,還給我測體温。第二天,天剛亮,奶奶就起來摸我的頭,發現還是高燒不退,就急急忙忙的把我送到醫院,在醫院的牀上,我正在輸液。奶奶不時就摸着我的頭問:“你舒服一些了嗎?好些嗎?”直到我的病好,奶奶才放心了,才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清明節作文3

相傳,清明節是晉文公為紀念大臣介子推而來的,清明節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的感恩節。

我們家每年清明節的習慣就是去掃墓踏青,今年也不例外。

去掃墓那天,我們準備好後就馬上出發,我們走路上了山,到了我們祖先的墳墓。大人們負責清理雜草,我們小孩去撿小石塊來壓紙錢,然後我們在墓前擺上鮮花,大家輪流對着祖墳祭拜。今年和往年不同的在於,為了預防森林火災,我們沒有燒蠟燭、放鞭炮。

掃完墓,我和爸爸、叔叔帶着幾個弟弟妹妹一起去踏青。我們沿着小溪向山上攀爬,爸爸發現了一片竹林,就用隨身攜帶的柴刀給我們一人砍了一根登山杖,這樣我們爬起山來就方便許多。在小溪邊的田裏,我們發現了一大片的.野草莓,爸爸告訴我這種好吃的植物學名叫“蓬蘽”(pénglěi),它長有許多小刺,但是在美食的誘惑下,我們可管不了那麼多,盡情採摘,大飽口福。

吃過野草莓我們繼續向上,來到了一座水庫旁邊,爸爸拔了一種長得長長的蕨類植物給我們每個小孩做了一張小小的弓箭,我們就拿着弓箭玩起了射箭比賽。在下山的路上,我發現了一棵果子長得像燈籠的樹,爸爸也不知道這種植物的學名,我就給它取名叫“燈籠果”。

清明節真是一個神奇的節日,我們去墓前紀念故去的先人,卻又看到滿山生機勃勃、到處充滿生的希望……

清明節作文4

清明節作為傳統的節日,又是人們上墳祭祖、踏青郊遊的日子。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姥爺、媽媽、妹妹去濟南給我的老爺爺掃墓。我的老爺爺葬在濟南一處公墓,我們起的很早,所以一早我們就驅車來到濟南公墓。

老爺爺的墓在半山腰,我們懷着悲傷的心情開始爬山,姑姥姥她們還帶着許多祭祖的食物和紙錢。在經過別人的墓碑時,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有的名字是用紅筆刻的,有些名字是用黑筆刻的,或者是有的名字是用金色的寫的,有的名字沒有塗色,我想是不是女的用紅筆或金筆塗名字,男的用黑色圖名字,後來,我們問過姥爺,才知道黑色和金色的字代表去世了,紅色或者沒塗顏色,是代表還健在,不過這個墓穴是雙墓。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了老爺爺的墓前,我們先將老爺爺的墓碑洗刷乾淨,然後擺上我們帶來的食物,有水果、點心、大棗,我給老爺爺鞠了三個躬,又給老老爺爺、老老奶奶鞠了三個躬,我看到老爺爺的`墓碑上有媽媽的名字,可是老老爺爺的墓碑上就沒有了。姥爺她們開始點香、燒紙,火苗汪汪的,不一會紙錢的灰都升到空中了,聽説,這就代表逝去的祖先收到了,我們都浸在悲哀中。

掃墓完畢,我們下山的時候,還發現了有的墓碑上刻着十字,我問姑姥姥這是怎麼回事,姑姥姥説,這是代表逝世者生前是信天主教的,還告訴我,人都要有信仰,就不會做壞事。

今天,我們在祭祖的同時,還增強了體魄,並且學習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我覺得很有收穫。

清明節作文5

清明節淅淅瀝瀝地飄灑着幾縷細雨,每年的這一天,家裏人總是帶着我去掃墓祭祖。我一向都不太喜歡這淅瀝瀝的雨和沉重的氣氛。

我走進公墓,雨點已細得讓人感受不到,卻還是若有若無的飄灑着。

爬了一連串樓梯之後,仰起頭,眼簾中映入這高高的階梯,我重重地歎了一口氣。我跟在長輩身後,心裏很不耐煩。

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已累得氣喘吁吁。退到一邊,看長輩們點燃香燭和厚厚的紙錢。這些形式對於我來説,直接省去也無妨。手中拿着三支燃着紫煙的香燭,排在長輩身後跪拜。除了盯着那縷縷紫煙,一時也不知該做什麼。母親和外婆蹲着,把一張張慘白的紙錢放入烈火中,火堆燃起嗆人的白煙。風起時,紙錢燃成的灰燼隨着風的蹤跡在空中不停舞蹈着。在我看來,除了使人苦惱,這樣的舞沒有一點意義。

我突然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拄着一根細細的枴杖緩緩走上階梯,停在我身旁的`那個墓碑前。她穿着一件薄薄的黑色襯衫,滿頭捲髮不算長,卻一片雪白。瘦骨如柴的手背佈滿了皺紋,清晰地凸顯出幾根青色的筋脈。她手中握着的棕色枴杖脱落了幾塊油漆,露出的米黃色似乎正無聲地訴頌着過去的滄桑。她邁着蹣跚的步履,走近那塊深灰色的石碑。在濃煙中,她背對着所有人,像那塊石碑一樣默默地立在角落,無聲無息,只是用手輕抹去石碑上的灰塵。那位老人顫顫巍巍地坐在有些濕潤的墓碑前,將枴杖輕輕放在一邊,用一隻手輕撫着石碑上貼着的黑白照片。透過濃煙,我依稀看見那照片上也是一位老人,笑得那樣燦爛。老人的手指停在照片的邊緣,似乎回憶起了什麼。我站在她身後,看不見她的雙眼,卻模糊了自己的雙眼。我不知道她是誰,為什麼獨自一人來到這裏。可是,她的背影看上去那麼落寞。

老人離開了,只留下了那孤單的背陰。她的生,不知在何時也會結束。可是,她經歷的風霜和歡樂一定很多很多。回過頭,看着長輩們簇擁的那塊石碑,這墓碑下也是一位歷盡風霜的老人吧。

清明節的雨依舊淅淅瀝瀝地下着,也許它也在為某個逝去的親人哭泣吧。我的心也變得沉重起來……

清明節作文6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會去掃墓,而且,每一次掃墓都顯得很嚴肅很莊重。像往年一樣,我、爸爸和母親結伴去爺爺家給祖宗掃墓。

我們來到爺爺家,只休息了一會兒,就拿上貢品向祖宗的墓地出發。快半年沒有來了,墓地附近長滿了雜草和小樹,幾乎找不到路了。爸爸做開路先鋒,把道路上的雜草小樹等都清理掉,而我也不閒着,時而跟在爸爸後面收拾“殘局”,時而衝到前面,也做個小開路先鋒。

終於,我們來到了祖宗的墓地,這裏安葬着太太公、太太婆和太公。在墓前的石板上放上食物、水果和紙錢。聽人説人死了以後就從陽間到了陰間,活着的人給死去的人送錢的唯一方法是燒紙錢。於是,奶奶把紙錢平均分成3份,燒着了紙錢。我像爸爸母親那樣在蚊前不遠處站好,我們向祖宗大人拜了幾拜。奶奶閉着眼睛,口中還唸唸有詞:“請保佑孫子(指我)身體健康,學習進步,保佑孫子(指爸爸)工作順利,保佑兒子(指爺爺)早日康復。”

接着,我們又向另一處祖宗的墓地走去,那裏安葬着小太太公、小太太婆和太婆。這裏的蚊墓還真難找!我憑着記憶頭一個到了那裏,爸爸母親他們也陸續到了。我們也像祭拜太太公一樣祭拜了小太太公。

清明節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通過一次次掃墓,我懂得了一些祭拜的禮儀,也基本弄清了“石家”的繼承關係,願我們“石家”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清明節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著名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清明》,真是寫滿了憂愁,道盡了思念。

這一天,我們全家起了個大早。我主動幫助爸爸收拾祭祀需要的用品,準備出發。一路上,天空陰雨綿綿,氣氛有些沉重。為了打破這份沉重,爸爸一邊走一邊對我説:“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人們在這一天一般都會踏青祭祖,懷念長輩。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留下來的'優良傳統節日。通過祭祀可以弘揚親情,喚醒家庭共同記憶,還可以促進家庭的凝聚力。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這種踏青也叫春遊。”聽完爸爸的娓娓道來,我想原來關於清明節的知識有這麼多啊!

我們家的祖墳在一片樹林裏,經過幾道彎彎曲曲的小路,終於到了目的地。我看到周圍有人在焚燒紙錢和放鞭炮,弄得煙霧繚繞,嗆得我都不能呼吸了。我對此非常不解,便問爸爸為什麼要這樣。爸爸説:“傳説只要活着的人把紙錢焚燒,那些錢就可以給陰間的人花了。”“可我覺得這個習俗很不好,因為有可能不小心引發森林火災,還會污染新鮮的空氣,破壞我們的環境。並且焚燒紙錢只是傳説,説明那就是封建迷信。”爸爸聽了我的想法後,覺得很有道理,説:“兒子,英雄所見略同呀!所以,我們準備的是鮮花和一些供品,我們要文明祭祀!”。這時,我忽然想起了前幾天新聞裏説:陽泉要爭取“五城聯創”,要建設省級文明城,國家級衞生城。這不正符合我們陽泉市發展倡導的方向嗎?

在返回家的路上,我就想:表達思念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啊!比如:鮮花祭祀、植樹祭祀,還有現在很流行的網上祭祀,文明祭祀貴在心意。而我覺得國小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學習,爭取做一個社會上的文明人。

清明節作文8

清明雨上,那綿綿的雨,濛濛的雨,勾起了我無限的遐想……

人們常説“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啊,那一層薄薄的霧,那一陣綿綿的雨,確乎能引起我們的憂愁,確乎能讓人倍感淒涼。

早上,乳白色的霧籠罩着大地,蓋過了天空,人們都去掃墓,山路上都堵了車,而那淅淅瀝瀝的雨卻也一整天縈繞於心,捫心自問,清明時節,有多少人能想起為我們犧牲的人?捫心自問,清明時節,有多少人盡享榮華富貴,卻對祖先的墓無動於衷?又有多少人能在霧籠罩下,在雨中沉痛哀悼、流淚?

這山路的堵車不能象徵我們的蒸蒸日上嗎?但是,生活蒸蒸日上的我們能去為烈士默哀嗎?他們能刻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榜樣嗎?如果我們做到祖國將是何等的繁榮,世界將是何等太平!他們,有的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有的像雷鋒一樣為人民服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保存着清明掃墓的傳統,人們恭恭敬敬地為自己的祖先呈上食物,恭恭敬敬地把墓邊的垃圾清掃乾淨,我認為這是一種承諾一種對祖先的承諾,在死去的`祖先面前,承諾自己多行善,不行惡,承諾自己當助人為樂!每一次的清掃墳墓,也是在清掃着我們的心,要為自己的承諾負責!

清明,意味着春將至。我現在還是忘不了革命先烈李大釗是在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義的!同樣是春日,為何在1927年卻倍感淒涼?因為,我是為人民服務的,他是人民驕傲,他視死如歸和堅守黨的祕密的精神讓我們欽佩!這樣的偉大,怎能早早地逝去?這樣的偉人,怎能早早地毫無怨言地被兇殘的敵人殘害致死?當大家準備劫獄時,是他説出了堅勁有力的“不”字,這樣的偉人為何早已逝去?如果世界少了硝煙,如果世界充滿和平與愛,就不會釀成這麼多的悲劇!

清明節作文9

屈指數數,這是我在長沙度過的第x個清明節,原先我闊別家鄉已兩年餘。

雨紛紛,最近連綿未絕的降雨給長沙即將到來的清明鋪上一層薄薄的紗,如泣如訴,在這個革命先烈繁榮昌盛的地方,晦暗的色調也渲染着些許思念之情,舉國之殤。

不知是否天公作美,正逢請明日,陽光卻明媚了起來,似是在唱誦着國家正譜寫着的光明新篇章。

長沙烈士公園人流熙攘,人們在這一天寄託對逝去人事物的想念,老人們向孩子們講訴着一個個那些年驚心動魄的故事,我也來到那裏瞻仰着開國之祖——為新中國而犧牲生命的愛國之血,曾在華夏大地捨生忘死保家衞國而戰死的鮮活生命,他們支撐起一個殘破的國,此時造就瞭如今中華民族無數的家。

灰黑色天幕又遮住了日光,離家數年,深感惋惜的是來不及回去祭一下已故的老人,漂泊在外的遊子,魂牽夢縈日夜思念的家鄉,那裏始終是心靈最深處的.港灣。每逢佳節倍思親,每一次跟家裏的聯繫,心裏最想明白的便是遠方家鄉父母的消息,聽到他們的歡聲笑語,即使無盡煩惱纏着你,也會讓它成為跟父母聊天的笑柄;然而,最害怕聽到的,也是父母無奈時候的一聲聲歎息。爸爸媽媽身體是否健康,是不是又添了銀絲白了鬢角,皺紋又爬上臉龐,手上的老繭又磨破了幾層皮…

國家從最艱難的時候過來了,總免不了階級矛盾,家庭熬過了艱難的時候,總會有些不和諧,大家都老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大事小事都會牽絆着人的情感,有的東西需要執着,有的東西不放開也只是徒增自擾。

總不會有永遠平坦的道路,踩到了磕腳的石子,把他它踏平就好,此時走下去的路沒有走不到盡頭。

就像遠航的帆船,唯有揚帆方能行的更遠。

最後想説的還是,孩子已經長大了,爸爸媽媽不需要過多牽掛,他在健康而用心的應對着生活籌劃着將來,成長道路上最讓人牽腸掛肚的始終是家裏辛勤勞作的年邁父母,他們是否安好,是否無恙,是否靜靜的享受着安靜年華。

清明節作文10

四月,幾陣暖風。四月,一場涼雨。四月,一番輪迴。

清明,似乎放假成了她給我們帶來的唯一禮物。於是放假後邊温習功課邊休整身心。空閒之時,看窗外柳枝擺動,雲捲雲舒,細雨綢繆,一切都是那樣冷清。杜牧詩中的雨紛紛今猶在,可行人卻是談笑風生,哪有半點失去魂魄的樣子。清明在這些人眼中只成了一個節日的名詞,最多還有點抱怨,僅此而已。

吃完晚餐,我們一家三口便倚椅而息。父親望着牆上懸掛的鐘,陷入了沉思。“明兒就是清明瞭,我們回去替爺爺掃墓吧”。父親突然用厚重的聲音説,“明天我們一起回去”。母親抱怨道:“生時不好好待他,死後還假惺惺地對他。我在生前已經照顧好他了,所以……”“別説了!”父親輕輕嘀咕道。爺爺在父親想接他到城市的前一週突然在那條泥濘的小路上永遠的歇息了,父親為此懊悔不已。我連忙安慰父親:”媽就是這樣直接莽撞的人,你不要放在心上。”父親歎了一口氣,什麼也沒説。窗外,行人匆匆忙忙地晃過。暮色降至,他們會在明天給已逝的親人整理墓碑上的樹葉嗎?或者是在家中深切的懷念他們嗎?還是仍在匆忙之中將他們拋到九霄雲外。清明本是懷緬一片落葉,是品味一壺清茶,是落下一行熱淚,是寄予一番思念。而如今卻被這些人白白浪費掉,我真有一種説不出的心痛。當年介子推忍痛割肉救晉文公,如今你們為一點瑣屑的小事就忘祖棄宗。這合情合理嗎?

明日,我將頂雨乘車去老家。雨細撒,風微來。踩在那泥濘的小路,聞着雨後的芬芳,聽着許嵩的清明雨上,停在被雜草覆蓋的石墓前,拭去枯黃的'樹葉,點燃幾支紅蠟香,直到微煙裊裊,心底升起一股難喻的淡淡的悲傷,我想那才是清明真正的味道。

清明不是一個單純的節日,更不是瘋狂的假期。而是一種精神的寄託,一種對逝者的敬畏,一種固有的責任。

音樂聲逐漸減緩、拉長、壓低,直到拉斷後一點一點淡出。我只想在某日微風細雨中,走向騎牛牧童手指所指的那片朦朧的杏花村。

清明節作文11

爺爺,您在天堂過得好嗎?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來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的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現在,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親人的習俗任然很盛行。

今年,我和我的家人去給爺爺掃墓。我們來到墓地,走進一幢白色的大樓。奶奶找到了爺爺的抽屜。

我“撲嗵”一聲跪了下來,淚流滿面。我從小到大,根本沒有見過我的爺爺,自從我記事以來,爺爺就走了好多年了。只是媽媽常常對我説:“你爺爺是個好人吶!”奶奶有時也會絮叨:“老頭子就是喜歡管閒事,從來不管自己個……”每當這時,我就會沉默。聽家人説,爺爺六十多歲時就拋下奶奶撒手走了。這十幾年來,奶奶是一個人獨守着自己的家。

“爸,您是否過得好?”媽媽抽泣着將水果擺了上去。

“老頭子……”奶奶沒有多説話,叩了幾個頭。

我叩了幾個響頭,説:“爺爺,我從來沒有見過您,但是您永遠是我的好爺爺!”

走出大樓,我輕吟了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此時,我顯得格外平靜。

我仰望湛藍的天空:“爺爺,您在天堂過得好嗎?”

清明節作文12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大都在農曆三月,故古時又稱“三月節”。清明節始於周朝,但它成為掃墓祭祀的節日,據説與介子推有關。清明節前一天,古時要禁火,只能吃冷食,故稱“寒食節”。

古往今來的清明節,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指節氣,二指節日。在我國二十四節氣中,以節氣兼節日的民俗大節只有清明。據考證,清明源於“清明風”。早在春秋時《國語》中載,一年中共有“八風”,其中“清明風”屬巽,即“陽氣上升,萬物齊巽”。《歲時百問》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另一説,清明,表示天清地明的意思。史載,商朝末年,紂王亂國,周武王起兵伐紂,牧野一戰,大敗商師,平治天下。為此,周朝在制定歷律,確定二十四節氣時,將“三月節”命名為“清明”,標誌天地清朗明淨,既明氣候,又揚政績。

清明時節,勞動人民常用它來安排農事活動。每年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的農諺。

古代清明節文人踏青的風氣也極盛行。歷代文人墨客都有關於清明盛況的`描寫。最著名的當推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不用典故,也沒有濃豔華麗的辭藻,而是運用白描的手法,樸素的語言,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淳樸的鄉村風俗畫,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讀後令人神往。

清明節,也是祭祀先人的節日。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雲:“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離別處。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描寫了人們在清明節掃墓祭祀、緬懷先人、追悼亡靈的情景。時至今日,祭祖仍為民俗生活中的大事。每年清明時節,不僅環居祖墓的親人要上墳祭掃,大批旅居海外的華人,港、澳、台同胞同樣紛紛趕回祖籍,祭奠祖靈。陝西橋山黃帝陵、軒轅廟是中華民族的祭祀地,每當清明時節,民族親情都在這裏彙集、凝聚,從虔誠拜叩的肢體語言中,我們能讀出血濃於水的民族情緣。

清明節作文13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非常重要的祭祀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轉眼間,一年一度的四月四日清明節已到來了。今天,咱們全家準備了拜祭的貢品,就要開始出發。一路上,人山人海。馬路上,人們來回穿梭,看着密密麻麻的車子,我吧禁淚如雨下。

一個小時過去了,咱們回到家鄉侖昆。咱們與四伯聚集後,一起上山拜祭爺爺。咱們翻過一座座高山,渉過一道道河流,走過一片片森林,終於到爺爺的墓前。個個累得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滾落下來。只看見,墓前長滿了高高的野草。爸爸拿起鋤頭鋤草,雖然非常累,但爸爸仍堅持着。可見爸爸是多麼牽掛着去世的爺爺啊!鋤完草後,大夥們有的放鞭炮、有的插蠟燭,有的撒石灰……

當我還未從鞭炮聲中回過神來,爸爸的手搭在我的肩上説;"燕,快過來跟爺爺説出自己的'心願吧。我來到墓前,雙腿跪下來,手合成十,眼裏閃着淚光説;爺爺,雖然您已去世多年,但咱們依然牽掛着你,回憶咱們在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您就像與山同高,與水同流,與天同大,奶奶一人在家鄉非常孤獨,無聊。不過您放心,咱們會接她去咱們家,給她好吃的、穿好的,睡好的,甚至講故事,講笑話 ,逗她開心!陪伴她過幸福的日子。爺爺,您在天之靈,請您保佑咱們全家幸福快樂!您安息吧!我用絲巾檫去眼淚,然後把一束菊花插在公爺的墳墓上,依依不捨的離開了。

望這鬱鬱葱葱的樹木,自由自在的小鳥,各式各樣的白雲,綠茵茵的草叢中點綴着五顏六色的野花,我輕輕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裏。我將永遠記住這美好的清明節!

清明節作文14

每年清明放假我們一家人都會去山上上墳。那裏到處都是竹林,放眼望去,都是綠色。竹林裏到處可見盛開的野花、野草、野菜,比如能做青團的艾草。難得有機會到山裏來,我們也摘了一大袋,準備回去做青團。

做艾草青團首先要處理艾草:挑出雜草—去除老枝留下嫩葉—清洗—熱水中燙一遍。並且水中一定要記得要小蘇打,去除澀味。然後放在料理機中打成汁。

接着將2份糯米粉、1份粳米粉、開水、艾草汁混合,揉成團。並把麪糰均勻分成小份。麪糰就準備好了。並且準備了兩種餡兒,一種是豆沙的甜餡,另一種是雪菜筍肉的鹹餡。我早就把手洗乾淨,擼起袖子,準備包了。

我先拿一小塊麪糰,搓圓,捏成空心的半球形。然後放入餡兒,再把敞開的口收起來,一個青團就包好了。看媽媽做起來很簡單,但是我第一個因為餡兒放太多,就把清團撐破了,做第二個的時候,我減少了餡兒,可還是破了。因為麪糰沒搓夠,有點幹,脹裂了。做第三個的時候,我沾了點水來搓,終於做成功了。還做了燒麥型、餃子型的青團。以便區分甜的和鹹的`。

忙活了半天,終於下鍋蒸了,真想快點吃到青團!於是我拿着碗站在鍋邊一直盯着它,直到大約10分鐘後蒸好!我立馬夾了一個熱騰騰的青團,媽媽提醒我:小心燙。我小心翼翼地咬了小口,軟糯的皮中有股艾草的清香,我吹了吹熱氣,大口把它吃完了,甜甜的,味道真不錯!今天我上墳紀念了祖先,又學會了做青團,真是有意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