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精品】傳統文化的作文集合七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2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傳統文化的作文集合七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今天是大年七年級,按照慣例,我和爸爸媽媽上午要去外婆家拜年。

一大早,我還在夢裏,媽媽就叫我起牀了。我揉着睡意的雙眼,問媽媽幹嘛這麼早就要我起牀。媽媽説:“今天是大年七年級,待會就要去外婆家拜年了。大年七年級去得晚了可不太好哦!”一聽要去外婆家拜年,我可高興了,因為我會有“禮物”收哦!我馬上穿好新衣服、新襪子、新鞋子,反正我從頭到腳的穿戴都是新的。過年的感覺真好!

九點多鐘,我們就出發了。媽媽騎車帶着我,爸爸騎車帶着禮品,那禮品可多了,是爸爸在年前準備了好幾天,跑了幾家商場才備齊的.。可能是太開心,本來到外婆家的路是比較遠的,今天好像一眨眼就到了。沒等媽媽將車停穩,我就迫不及待地從車上跳下來,還沒進門就大聲地一一叫起來:“太太——外婆——外公——舅舅……”爸爸媽媽停好車,捧着或是提着又多又沉的禮品跟過來,那可都是高級營養品,外婆家的人個個有份。外婆聽到我的叫聲忙出來迎接,還塞給我早已準備好的一個大紅包。儘管我不好意思拿,但那是我們這兒的“規矩”。

中午開飯了,外婆做了一桌子小菜,可豐盛了。我邊吃邊誇外婆説:“外婆,你做的飯菜太好吃了。”爸爸媽媽也都誇外婆手藝好,還説外婆菜做得太多了。吃到中途,太太、外公、舅舅、舅媽都一一給我紅包。我拿着厚厚的一疊紅包,開心得合不攏嘴。

在外婆家吃過晚飯,放完煙花,我們就和外婆家的人告別,愉快地回家了。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中國的傳統習俗——寫對聯》

中華傳統習俗有許許多多。瞧!放鞭炮、吃湯圓、包粽子、賞月吃月餅……琳琅滿目,精彩紛呈。不過,我最喜歡的就得數寫對聯啦!

每逢一年一度的春節,家家户户都掛上了紅底黑字的對聯。這些對聯的模樣可豐富多彩啦!你看,有的掛着吉祥的中國結,有的.畫着一條在碧藍的天空中自由奔騰的飛龍……我之所以喜歡對聯,還因為對聯身上那對偶工整的文句:“春雨絲絲潤萬物,紅梅點點繡江山”,“處處春光好,家家氣象新”,“荷風送香氣,鬆月深夜涼”。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對聯身上的許多祕密哦!一有空,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在網上查找圖片,慢慢地欣賞它,細細地品味它。

看着這些對仗工整又漂亮的對聯,心想:我是不是也可以來試試呢?於是,我先找出一張大紅色的紙,裁成兩張大小相同的長方形紙;接着拿出了一支大毛筆和墨汁,躍躍欲試。“準備寫啦!”我把毛筆蘸上墨汁,一筆一劃地寫着。“哎呀!不行!兩個字就佔了大半張紙,還有五個字呢!”因此,我重新裁剪,重新嘗試。因為有了上次的教訓,我用尺子量了量,把宣紙平均分成七份,又仔仔細細地寫了起來……“啊,我終於成功啦!”不過,字的大小還不夠勻稱,看來以後要多加練習呀!

通過這次嘗試,我感受到了它深深的魅力和無窮的趣味。這就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寫對聯。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中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有着五千年歲月的沉澱,衍生出了無數優雅又古典的瑰寶。儘管後人總是在譜寫前人的歷史,推翻前人的文明,可有很多東西是不會改變,也不能改變的,我們所擁有的智慧結晶,我們炎黃子孫所擁有的志氣與精神,永駐心中。

相傳倉頡發明了文字,我們用我們的智慧與創造力漸漸地完善它,造就了一個個古樸大氣的方塊字,這是中華的驕傲,也是世界的人類的驕傲!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台創辦了漢字聽寫大會,人們驚奇的意識到,我們引以為傲的漢字,竟漸漸地滑出了我們的生活,被電腦中各式字體所取代,漸漸地人們提筆忘字,無形中丟棄了重要的卻被我們膚淺敷衍的文化。

隸書,篆書,楷書,行書,草書,各有風韻卻同樣大氣優美。可是反觀現在的燈紅酒綠喧嚷浮華的世界,又有多少人靜靜地泡一壺茶,品味浸潤在墨香裏品味其中的神韻與深埋其中的沉靜淡然…

我們活的太恣意,太狂妄,竟忘了我們的根。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手機電腦,自己反而忽略了“寫”字的重要,科技的發展伴隨的卻是人民對傳統文化認識的流失!這樣的代價未免太大了點,似乎有些得不償失。

可是我們也不能靠犧牲經濟發展來保證傳統的穩定,國家正是高速發展的.時期,但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來相互制約,我們必須要有保護我們的漢字我們的傳統文化的意識。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歷史,有歷史的國家人民才有文化底藴,才會有一種強烈的愛國精神,促使國家更為發達團結,我們的漢字就是我們的歷史的一部分,可是如果連歷史的一部分我們都眼睜睜的看着它衰落,又有何資格與條件去談保護我們的所有傳統文化呢。

就比如韓國申遺端午節,作為一箇中國人,這簡直是一種洗刷不掉的恥辱!

中國何時竟到如此地步!

漢字,這個中國的代表與瑰寶,正在以一種極其緩慢卻又及其堅定地態度退出歷史,也許多年以後它只是電腦硬盤裏儲存的幾個符號。可是我們不能讓五千年的歷史在我們的手中落魄,只需要我們每個人都付出小小的努力,每個炎黃子孫在心中堅定着弘揚漢字文化的信念,漢字文化必然依舊高傲而昂揚地屹立於世!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禮儀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着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範的準則。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温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温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説:“我是中國人!”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沒有月的夜晚

沒有月的夜晚,李白是孤獨的,因為他沒有了《月下獨酌》的灑脱;沒有月的夜晚,蘇軾是愁苦的,因為他沒有了抒發對亡妻懷念之情的載體;沒有月,中國古代文人都是死寂的,千百年前的文化全化為泡影;沒有月,中國是迷惘的,是高高夫妻的樓閣,沒了根基。

月是中華文化的魂,而如今的夜晚已沒有了“月”,中華文化又將何去何從,中秋之夜,明月半牆,此等美景已沒有多少人去關注了,十五的月亮即使再大再圓,也勾不起遊子思家的心。“望月懷人,見雲思友”已成舊談,因為現代已無需“思念”。寄去一張照片,打一次電話,上次網見見面,比望月望雲簡捷迅速得多。看來“月”確實沒了用途,中華文化沒有了用武之地,現實社會忘記“月”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然而我獨愛月,有月的夜晚,我才敢夜行,有“月”的人生,我才感覺有了歸宿。

李白的“少年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勾起我對幼時的懷念,對天真幼稚的嚮往;而“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則是打發無眠之夜的良藥,是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道坎,是人真正走向人生境界的開始。遙想東坡當年,獨自一人,觀“缺月掛疏桐”,聽“漏斷人初靜”,與“孤鴻”為伴,與“缺月”為伴,是多麼美妙的境界啊。而如今,夜幕雖已降臨,卻沒了人靜之夜,雖有缺月掛樹梢,卻沒了鳥的.痕跡。此景不僅不能打發愁苦,反會使人更加抑鬱愁困,真羨慕蘇軾的月。在蘇軾人生的低谷,遙望到一輪明月,才使他釋然身輕,由庸俗走向灑脱,由喧囂走向幽靜。懷念蘇軾的月,是“千里共嬋娟”的兄弟之月;思念蘇軾的月,是“明月夜,短鬆崗”的真情之月;渴望蘇軾的月,是“缺月”的人生之月。 最無法忘記的是“三五之夜,明月半牆”,總有一種無法言喻的嚮往。似月光下的一張網,只要在有月的夜晚,我就無處可逃,月已無法走出我的心底,我也無法走出月的輝光。

沒有月的夜晚,我是孤獨的,沒有人能夠捕獲我心靈的愁苦,沒有“月”的夜晚,我的一生是黑暗的,太陽的光永遠撕不開孤寂的夜幕。我需要有月的夜晚,中國更需要一輪“明月”照徹前方的道路。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其實近幾年來我國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一直在不斷加強,由於科技的快速發展,電腦、手機的盛行,再加上很多外來文化的進入,我們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一直在削弱,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慢慢的消失。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xx年上映的電影《百鳥朝鳳》,這部電影從表層上看講的是嗩吶,但是從深層次來看,講的卻是對傳統文化應有的正確態度的探討。這也是吳天明導演的封箱之作,是他一直對藝術的追求造就了這樣一部偉大的電影。電影中有一句台詞令我印象深刻“只有把嗩吶吹到骨頭縫兒的人,才能夠拼命把這活保住,傳下去。”吳天明導演用這部作品就是想喚醒人們對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也已經採取了措施去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近年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的出現,就是傳統文化逐漸迴歸的一種體現,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不能天天在自己的`手機裏放着英美的歌曲,不能一泡在圖書館就是去尋找什麼日韓的漫畫,更不能忍受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被別的國家搶走,我們要行動起來。

就是從現在開始,品一杯香茗,細細地去閲讀、觀看、聆聽那些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在我的家鄉——日照,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如農民畫、黑陶、書法、炒茶工藝、剪紙等等,她們個個都是民間藝術的瑰寶。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我家鄉的傳統文化,它名叫“根雕藝術”,現在我就給大大説説吧。

根雕藝術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它是以樹木、竹子的根樁為原料,雕刻人物、動物等形象,又稱根藝或樹根造型。

根雕藝術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漢代出土的畫像和壁畫中,就有根藝作品了,到了唐朝,根雕藝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在我的家鄉——山東日照莒縣的浮來山上,有個根雕藝術館,號稱“天下第一根”。裏面收藏着許多的根雕藝術品,有“中國地圖”、“雙龍戲珠”、“十二生肖”、 “雄鷹展翅”、“李白醉酒”、“南海觀音”、“金雞啼鳴” 、“老壽星”……。其中,大廳正面的.“中國地圖”是由一整塊龍眼的樹根雕刻而成,天然形成了我國西高東低的自然地理風貌,在上面你能看到高聳的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地勢平坦的三大平原,長江、黃河盡收眼底,我甚至還能找到我的家鄉日照所在的山東半島那個小駱駝頭。還有一件巨型的作品叫《猴山》,正面雕刻了72只形態各異的小猴子,有的在樹上摘桃子,有的在水中撈月亮,還有的坐在媽媽懷裏,讓媽媽捉蝨子。所有的作品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讓人看了流連忘返。

我家鄉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是歷經我們祖先幾千年文化的積累和沉澱,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一定要把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下去。

我愛我美麗的家鄉,我愛我家鄉優秀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