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關於家鄉特產的作文(通用12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06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家鄉特產的作文(通用12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家鄉特產的作文(通用12篇)

家鄉特產的作文1

對於家鄉的特產,紅薯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我家裏也不例外,在姐姐家屋後的山地裏,種滿了紅薯。我和表妹是家中對紅薯最感興趣的,每年種紅薯,我們總要跟着到山地裏去。

陽春三月,正是種紅薯的紅季節。爺爺打開地窖的門,一股濃郁的紅薯香撲鼻而來,讓人忍不住嚥下口水。而年幼的表妹乾脆吵着要吃紅薯。爺爺給了妹妹兩個紅薯,表妹蹦蹦跳跳地到廚房讓奶奶煨紅薯去了。

爺爺挑上一大擔紅薯種,帶着我和表妹上了山。爺爺在事先挖好的坑內放上一個又一個的大紅薯。看到爺爺播種,我彷彿看到了秋收時的景象。

過了幾天,那一片片嫩嫩的葉子悄悄地鑽出地面,綠綠的,充滿了春天的氣息。芽兒長得很快,兩三個星期便可長到兩米長。爺爺把藤兒切下來,剪成七八寸長的條,移植到另一塊地裏。

秋姑姑悄悄地走近了,紅薯也熟了。農民伯伯們揮舞着鋤頭,挖出了紅薯,裝進籮筐。在金色的`夕陽下,農民伯伯們擔着一擔擔紅薯回家,就像擔着一筐筐希望。

爺爺告訴我:“紅薯的用途可多了。它的根——紅薯,可以做來年的紅薯種,也可以吃成好吃的菜餚。”對我們小朋友來説,紅薯的吃法真是無窮無盡:可以蒸着、煮着、烤着、煨着也可以生吃。但無論怎麼吃,都是那麼甜滋滋的。“紅薯的葉和莖可以當菜,吃還可餵豬。”爺爺接着説。

我從課外書上看到,紅薯不但好吃,而且它營養豐富。科學家還説,紅薯如果堅持經常吃,還能夠搞癌呢。

紅薯長得快,不嬌氣,用不着細心照顧,而它卻為人們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看到它,我忽然覺得,它無私奉獻的紅薯,不正像家鄉無私奉獻的人們嗎?

家鄉特產的作文2

什麼水果像草莓但只有草莓的五分之一?什麼水果全身是包,吃起來酸中帶甜?對啦!那就是我家鄉的特產水果——小山莓。

“小山莓”只有大山裏才有,城裏人一定沒聽説過吧!其實“小山莓”名叫“山陰果”,是一種野果,圓圓的,只有指頭大小,由一個一個極小的圓形泡泡兒組成;開始是青青的,成熟了慢慢變成紅色、深紅了;山裏人俗稱“泡兒”、“野泡兒”、“山泡兒”、“栽秧泡兒”,“小山莓”是我給它取的學名。

在我的家鄉就生長着許許多多小山莓。

小山莓跟別的水果一樣先開花後結果,每到春天小山莓就開花在“三月樹”上。小山莓開的花是紫藍色的,等兩三個星期後小山莓就結出了果實,但果實是綠的,吃起來酸酸的,還沒有成熟。要想果實完全成熟至少要四五個星期。而成熟的小山莓變得紅彤彤的了,看着它那小巧玲瓏的樣子,就恨不得摘幾顆含在嘴裏慢慢溶化,那滋味兒啊美得無法形容。

轉眼間又一個三月到來了,等到小山莓成熟的那天,我便叫上了夥伴和我一起去採食小山莓。到了三月樹叢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三月樹上停滿採食小山莓的小鳥與昆蟲。真沒想到小山莓還能招來這麼多顧客。這時,我可不樂意了,因為三月樹會在紮根在坡比較陡峭的地方,要採摘是非常危險的。況且三月樹上遍體是刺,一不小心就有被刺到的可能,而鳥們蟲們卻毫不費吹灰之力就如願以償。我便趕走了那羣討厭的進食者,和夥伴們享受這片世外桃源。因為從小就生活在大山裏,對付那些採摘小山莓的困難早已不成問題。三月樹在坡度陡的地方,我們會選一棵牢固的`樹,一隻手抓住樹,另一隻手就採摘,如果小山莓被刺包圍,我們會把刺杆摘去再採摘。

夕陽西下,勞作了一天的我們也該回家了。回到家中我們把所獲的小山莓清洗乾淨後自己一人慢慢享用,吃的每一刻心中懸起一絲甜蜜的感覺。真希望小山莓一年四季都結出甜美的果實,這樣我就不會在夢裏與小山莓相遇了。

家鄉特產的作文3

身上潔白如玉,心中花花綠綠,白沙灘上打滾,清水池中沐浴。親愛的小夥伴兒,你知道謎底是什麼嗎?餃子?抄手?No!No!No!是湯圓。

在我的家鄉四川,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有吃湯圓的習俗。四川最有名的湯圓有:賴湯圓、郭湯圓、凌湯圓。湯圓代表着“團圓”,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元宵節上也非吃不可。現在湯圓在超市裏也有賣的,但自己做才真正有意思,才有“年”的味道。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吃湯圓,那我為什麼那麼喜歡吃湯圓呢?那是因為它的中間一咬開,就能吃到那香香甜甜的糖心了。

湯圓的'樣子白白圓圓的,可愛極了!它的面的顏色有:紅的、白的、綠的……餡兒有:黑芝麻的、花生的、紅糖的……各種各樣的風味!

做這美味的湯圓的材料很簡單。要買一包湯圓心,湯圓粉就可以了。

準備好了材料就要開始做了。先用一個大碗裝半碗湯圓粉,再慢慢往裏面加小半碗水,接着用筷子用力攪拌,攪拌均勻了再用手揉,直到把它揉成柔和的麪糰,麪糰揉好後就要開始包了。先擰下一點面,把它搓圓,然後用大拇指按個洞,在裏面放一些湯圓心,接着把口合起來,再輕輕搓圓,這樣一個圓圓的湯圓就包好了。搓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力道,輕了煮的時候就會裂開,重了一捏就爛了哦!

搓好的湯圓白白的,圓圓的,像一個個可愛的小丸子。包好後就要開始煮了,先用鍋燒水,水冒泡兒的時候就可以放湯圓了,過了兩三分鐘,如果湯圓浮在水面上就説明煮好了。

湯圓煮好後,就可以津津有味地吃了。你一定會大叫:“太好吃了!”把包的湯圓一掃而光,我一次能吃十三個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特產——老少咸宜的湯圓。看了我的介紹,你應該垂涎欲滴了吧,歡迎你來品嚐這美味的湯圓吧!

家鄉特產的作文4

我的家鄉在紹興,紹興南部有青青的會稽山,山下有清澈的鑑湖水,此山此水造就了甘醇芳香的紹興黃酒,紹興黃酒歷史悠久,它浸潤在我們紹興的歷史中,瀰漫在白牆黑瓦間,跨過小橋,走過石板路,穿過大街小巷,滋潤着我們紹興人的生活。

你知道紹興市區的“投醪河”嗎?2500年前的越王句踐卧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投醪勞師,“一壺能遣三軍醉”,一舉滅吳,報仇血恥。還有蘭亭的“曲水流觴”,王羲之和朋友們,一邊飲酒,一邊即興賦詩,最後更是乘着酒興寫下名震千古之《蘭亭集序》。陸游,賀知章等偉大詩人,都有喜喝黃酒的經歷,並寫下流傳千古的詩篇。

我還記得每到過年的時候,奶奶就要請菩薩,祭祖,這就是紹興的“祝福”,八仙桌上放着各種祭品,這時奶奶就會讓我在兩旁排列小酒盅,然後斟上黃酒,最後點上蠟燭,我們一起祭拜,祝福太平,安康。許多紹興人平時在吃飯前,都有喝點酒的習慣,所以招待客户都會上黃酒。紹興人愛黃酒,當然也愛自己做酒了,我姑丈就會做酒,爸爸説以前過年前,姑丈就會挑好的糯米,蒸熟了,拌好了,然後放在大酒缸裏發酵,等到過年,就可以招待客人了,“酒漿拌”(甜酒釀)就是姑婆拿手的點心呢!有一次,三爺爺去姑丈家,剛好新酒釀成,三爺爺喝的味道好,禁不住多喝了幾杯,結果在回家路上,酒勁上來,吐了,晃晃悠悠回到家,睡了一天一夜,成為笑談。哈哈,其實這就是紹興黃酒的`一個特點了,後勁足,所以此酒要“慢慢品”,適量喝,才能體會到紹興酒的真味道。

我愛我的家鄉紹興,“讓每一縷酒香依然清純,讓每一處江湖完好如初”,這就是我的願望。

家鄉特產的作文5

我的家鄉宜興有四大美稱,分別是“陶的故都”、“茶的綠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而宜興最出名的就是紫砂壺。

紫砂壺是漢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從明朝正德年間開始,宜興便開始用紫砂泥製作紫砂壺。紫砂泥有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所以統稱紫砂泥。據專家介紹,一把紫砂壺準確地説共有鈕、壺蓋、壺腹、壺把、流嘴、足、氣孔等七個部位。而從製作的工藝上細分,足有圈足、釘足、方足、平足之分;鈕有珠鈕、橋式、物象鈕等三種。壺蓋有嵌蓋、壓蓋、截蓋;把有單把、圈把、斜把、提樑把。紫砂壺按工藝可分五大類:光身壺、花果型、方壺、筋紋型、陶藝裝飾壺。紫砂壺的形式真可謂紛繁多樣啊!

宜興紫砂壺推崇素面,內外不施釉。其裝飾技藝主要有陶刻、鑲嵌、彩釉、泥繪、絞泥、描金、浮雕、鋪砂、印版等多種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陶刻。紫砂陶刻以文字為主,也有花鳥、山水和人物刻畫。陶刻融詩文、金石、書畫篆刻藝術為一體,具有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在眾多紫砂名家制作的紫砂壺中,我最喜愛現代著名手工紫砂藝人花貨派代表人物蔣蓉製作的牡丹壺。這隻牡丹壺提璧如木根,壺口似綠葉,壺體像一朵完全綻放的`牡丹。牡丹有着黃色的花蕊,,紅色的花瓣,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你眼前。壺蓋是一隻欲飛的蝴蝶,它停在牡丹花兒上,彷彿不捨與這美妙絕倫的繁花離別。

從古人的詩句中“一壺衝古意,千秋有同心。常論是非者,不作飲茶人。”中就可以看出,在古代,紫砂壺就有着多麼大的魅力!

我愛家鄉的山山水水,更愛家鄉的紫砂壺!

家鄉特產的作文6

我的家鄉是地處鄂豫皖(湖北、河南、安徽)交界處的大別山區——信陽,那裏盛產茶葉,毛尖當然是最出名的,味道十分清新。

前些天,姨父從老家回來,帶了一大包茶葉。爸爸打開一包茶葉讓我看,裏面的茶葉一瓣一瓣的,濃濃的墨綠給人一種清新舒爽的感覺。媽媽抓了一小撮茶葉,放在杯子裏,然後倒上開水,茶葉像一個個綠色的'小精靈一樣爭先恐後的向上跑。有的在水面上盪來盪去,好像在玩盪鞦韆,有的在半空中翻卷着葉子,隨心所欲的飄動着,還有的沉在杯底,好像還再睡覺,不時的冒出細小的氣泡。媽媽喝了一口,禁不住感歎了一聲:“啊!真爽、香!”我也走上去聞一聞,一股清香撲鼻而來。雖説香,喝起來有些淡淡的苦味呢!喝完後,味道使人回味無窮。

媽媽跟我講,毛尖是清明穀雨前後摘的茶葉,都是嫩尖,帶着細細的白毛,所以叫毛尖。而且種茶葉還有許多竅門呢!老家的茶樹都種在深山老林當中,那裏人煙稀少,環境優美,山與山之間是緩緩的清澈見底的細流,裏面還有小蝌蚪在快活的遊着。再看看茶樹吧,一行金銀花,一行茶樹,這樣種出來的茶,不僅有金銀花撲鼻、清新、濃郁的香氣,還有茶葉的濃香,當然就是環保的綠色植物啦。

茶不僅味道好,而且好處還很多呢!比如:增加運動能力;幫助消化,增進食慾;消除疲勞,保護視力;還能預防蛀牙呢!

茶,我們都見過,市場上的茶是經過十幾道工序以後才製成又香又濃又清新的茶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他們的製造工序都不一樣。(不同的人,喝的茶也會不一樣,挑選茶葉時也要仔細看一看哦!)

如果去我美麗的的家鄉信陽,千萬不要忘了買一點茶葉喲!

家鄉特產的作文7

我的家鄉坐落在洪澤湖畔,這兒盛產桃樹。

這兒的拐拐角角、房前屋後到處長着桃樹。桃樹的種類很多,有油桃、六月白、五月仙等等。每一片綠色都像搭起的一座綠色的涼棚,那一棵棵高大散鬆的桃樹,就像撐起了一片片綠色大傘。那就是我喜愛的桃園。

春天來了,桃樹伸展着嫩綠的枝條,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在分叉的枝條上出現了一堆堆的花骨朵,三個一羣,兩個一夥,一蔟蔟開滿枝頭,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清香。粉色的花瓣,黃色的花心,誰見了都生愛慕之心。遠看那挑花好像一片片粉色的朝霞。那美麗叫人讚歎不已。這美景和芳香,引來了羣羣蜜蜂、蝴蝶,他們歡笑着,嬉鬧着,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翩翩起舞。啊!多美的景色呀!我要是一位畫家,我會把這美景畫下來,我要是一位攝影師,我會把這瑰麗無比的景色攝下來,讓美麗永留人間。

金色的秋天又悄悄地來臨了。樹上的桃子成熟了,那滿樹的桃子掛滿枝頭,壓彎了腰,被風一吹枝搖葉擺,發出簌簌的響聲,彷彿提醒人們早日收穫呢!再看一個個桃寶寶,有的漲紅了臉,多像一個個美麗動人的姑娘:有的`藏在綠葉底下,準是太陽公公誇她長的漂亮,讓她感到難為情了,她才羞答答的把自己的臉蛋兒藏在濃密的綠葉之間,但是又經不住外面精彩世界的誘惑,悄悄地揮出半個腦袋向外張望:有的昂首挺胸,獨坐枝頭,好像盡情的展示自己,好像誰都不如她長的漂亮,那醉人的笑意便盪漾在她的臉上。啊!金秋,這裏是一派派迷人的豐收的景象,一陣陣醉人的果實的芳香。

望着那幽靜的桃樹,我心潮澎湃,我在心裏暗下決心,從現在起好好學習,我要智慧和汗水,使你變的更加美麗而富饒。等着吧,我可愛的家鄉,美麗的桃樹。

家鄉特產的作文8

我的故鄉在泉州。泉州是個風景如畫,山清水秀的地方。家鄉盛產龍眼、芒果、荔枝、葡萄等水果,我最喜歡的是龍眼。

龍眼又稱“桂圓”,擁有“稀世珍果”之美譽。泉州栽培龍眼的歷史已達1700多年,早在宋朝時就漂洋過海,聞名海內外。如今,整個泉州市形成一條綠色通道,這便是蔚為壯觀、聞名於世的福建龍眼走廊中心——泉州龍眼帶。

三月底,淡黃淡黃的龍眼花開始像小喇叭一樣逐漸掛上枝頭,引來一羣羣蜜蜂和蝴蝶,穿梭花間、忙碌不停。人們漫步其中,聞着淡淡的花香,心曠神怡。

到六月,龍眼樹上已滿是綠豆大小的龍眼,這些綠寶寶隨着時間的推移,經歷風吹雨打,慢慢長大,由原來綠豆大變成楊梅一樣大小。

沒有成熟的龍眼味道又幹又澀。到八月份,大部分的'龍眼可以上市。每到這時,“絕品輕紅掃地無,紛紛萬木以龍呼”,温陵處處展綠傘,花果飄香城內外。只見熟透的果實一簇簇地躲藏在枝頭上,有的一個在一旁,像是和誰在生氣似的;有的五六個在一邊.好像在做遊戲;有的七八個在一起,好像在竊竊私語。摘一顆,剝開殼就可看到晶瑩剔透的果肉,裏面還含着一個黝黑宛如龍眼珠的核。輕輕地咬上一口,嘴脣、舌頭同時盈滿透白的汁水,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

龍眼一身是寶。肉厚、汁多、味鮮的泉州龍眼更曾貴為朝廷貢品。龍眼肉除鮮食外,還可製成罐頭,酒、膏、醬等,也可加工成桂圓乾,營養豐富,藥效顯著。此外,它的葉、花、根、核均可人藥,醫學家李時珍説過:“龍眼大補”,“資益以龍眼為良”。而龍眼樹木質堅硬,紋理細緻優美,不僅是製作高級傢俱的原料,還可雕刻成各種精巧的工藝品。

噢,家鄉的龍眼,我為你驕傲,為你自豪。

家鄉特產的作文9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麼?一家飯店?一家旅館?我告訴你,全錯了。“只此一家”可是我們這裏赫赫有名的一樣東西,説起來,這中間還有一段悠久的故事呢!

相傳,乾隆帝六下江南時,地方官員特別挑選了“三香齋”茶幹作為貢品進貢給他。乾隆帝品嚐後非常高興,便御筆寫下了“只此一家”的題字,從此,“三香齋”茶幹馳名大江南北。

現在明白“只此一家”是什麼了吧,它就是我們這裏著名的特產之一——白蒲茶幹。

白蒲茶幹美呀,美在它的外形。它色黃但不深,看起來非常賞心悦目;它四四方方的,恰似一方小小的世界。這一方小小的世界,卻包含着21道工序。21道工序,加工成薄薄的一小片,真是令人佩服!你再仔細瞧,上面還精心地擠壓着“三香齋”三個字中的任意一字,足可見加工者是多麼用心。

白蒲茶幹美呀,美在它的香味。我們這裏流傳着這樣一句名言:“進了三裏墩,聞到茶幹香。”可見其味香沁人。是呀,當輕輕打開包裝袋,一股清香便悄悄地鑽進你的鼻子,相信你肚子裏的饞蟲早就被勾出來了。當你拿起一片塞進嘴裏,那個香,真叫人回味無窮。

白蒲茶幹美呀,美在它的韌性。我偷偷地告訴你一個甄別正宗茶乾的小方法,你不妨一試。你可以將茶幹對角相折,使勁撕,如果總是撕不斷,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這就是真正的`白蒲茶幹。因為白蒲茶幹經過了21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細心加工,所以它韌性十足。

這就是我們家鄉歷史悠久的特產——色、香、味俱全的“三香齋”白蒲茶幹。歡迎你隨時到我的家鄉來品嚐。

家鄉特產的作文10

我的家鄉在廣東,家鄉特產是香蕉。

春天,小雨點淅瀝淅瀝地下着,一棵棵可愛的香蕉樹貪婪地吮吸着天的甘露。它們伸展着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着。

秋天到了,香蕉樹上掛滿了一串串黃澄澄的香蕉。啊!這可是香蕉最美的時候啊!

你看那一個個香蕉,個兒又粗又飽滿。每條足有16釐米長,彎彎的,像月牙,像小船。拿在手裏掂一掂,沉甸甸的,有150多克重,好大香蕉啊!黃澄澄的皮上還有一些黑色的小斑點。香蕉的皮十分光滑,上面像塗了一層滑石灰粉似的,顯得十分美麗。

香蕉先是青色的,像用翡翠雕刻成的寶玉;隨着青色中透出黃色和“梅花點”來,非常美麗;最後黃澄澄的,像一輪彎彎的月亮。這時你輕輕地剝開那黃色的皮,一陣清香迎面撲來,令人陶醉。

接着便露出那奶黃色的果肉來,咬上一口,軟乎乎、甜絲絲的,香甜濃郁,真叫人吃了還想吃。咬到口間,你還會看到有一粒粒的小斑點,那是香蕉的種子,現在已經被人忽略了,因為人們現在會使用另一種更好的栽培方法了!

沒有熟透的香蕉澀澀的',而且有一點硬,熟透的就甜津津的,而且很軟和呢!有一次我吃香蕉,吃得太多了,再吃我平時最愛吃的雪梨,都覺得沒有味了。

我愛吃香蕉,更愛我的故鄉——廣東!

家鄉特產的作文11

説起我們家鄉的特產那可就多了,有藍印花布、杭白菊、三白酒、姑嫂餅……今天,我就向你們介紹家鄉的姑嫂餅吧!

來到商店。你就可以看見那盒裝的姑嫂餅。那盒子漂亮極了!拆開盒子,你就可以看見一個個姑嫂餅。它是一個個像象棋一樣的圓形小酥餅。顏色有點淡灰色,其中還夾雜一些黑色的或者是白色的小點子,那是芝麻或者糖的細小顆粒。這時,會有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香得你口水直流,非要馬上吃一個不可。放到嘴裏,你不用咀嚼,只要輕輕一辨,它就可以融化。你就會覺得有一股鹹甜適中的味道進入你的'口中,這時你會覺得它不油膩,充滿鄉野滋味,但不粗礪。品嚐過姑嫂餅的人都會連聲稱讚,説姑嫂餅好吃,還會多買一些帶回去饋贈親朋好友。

關於姑嫂餅還有這樣一個傳説:很早的時候,烏鎮有一家家庭作坊,專門製作一種甜味小酥餅。因為配方獨特,製作精心,味道出奇好,深受鄉民的青睞,生意十分興隆。主人為了保持獨家經營,就制定了關鍵技術傳媳不傳女的家法。年深日久,做女兒的就不樂意了,對嫂嫂的嫉妒之心與日俱增。終於有一天,乘嫂嫂不備偷偷地往配料中撒了一把鹽,想看嫂嫂出醜。不料,這一把鹽撒得恰到好處。出爐的小酥餅中甜中帶鹹,味道更好,賣得比以前還快。店主知道了原因,大為激動,索性將錯就錯,用小姑的新方法改良製作。這一來,小酥餅的名氣居然傳遍了江浙一帶。人們還給這種餅起了一個新名字叫“姑嫂餅”。

現在,你對姑嫂餅一定有的瞭解了吧,是不是迫切地想要嘗一嘗我們家鄉的特產姑嫂餅了吧!沒有關係,那就請你立刻到我們烏鎮來吧!

家鄉特產的作文12

我的家鄉新豐鎮位於嘉興南湖之濱,新豐姜是家鄉的土特產。

説起新豐姜,遠近聞名,它的用處很多,烹飪、佐餐、配藥……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它。

我們全家對新豐姜有特殊的感情。爺爺早先是開姜行的,他對姜的知識懂得很多。每年6月開始種姜,9月下旬,姜便可以從畦裏挖出來。一到10月,便有大量姜貨運往外地。這時,小小的新豐鎮上,街道兩側擺的'都是姜,新姜、窖姜、嫩姜、老薑,應有盡有。姜家客商,你買我賣,十分熱鬧。

姜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它辣味噴香,味道鮮美,燒魚、煮肉、除腥、去暄,都離不了它。在豐收節的河蟹家宴上,各家各户都在餐桌上備有一小碟姜粒子普油,這才使河蟹的味道更加鮮美。

爺爺還常用嫩姜浸醃美味清口的“紫薑”。這也是本地傳統的名優產品:把剛挖出的嫩姜洗乾淨,用鹽拌一拌,去了滷水,把嫩姜浸人醬油中,放些糖,過兩天便可食用。它不論過飯,還是過粥,都能讓人胃口大開。爺爺愛吃“紫薑”,我們全家也都愛吃。

聽爺爺説,新豐老薑在《本草綱目》中便有記載,它可以配製健胃祛寒的良藥。

記得我小時候,常常發寒熱,有時卧牀不起,當時去嘉興大醫院也不方便。媽媽便將老薑切成片,煮成湯,放上紅糖,端到牀前,讓我一飲而盡。這花不了幾分錢的薑湯,還真靈,喝下去,一會兒,便出了一身熱汗,第二天下牀,便覺得精神清爽。

去年冬天,我手上生了凍瘡,怪癢癢的,我塗了好多種凍瘡藥都沒能治好。爸爸拿半截子老薑在癢塊上擦了幾次,慢慢我的凍瘡便消腫了。

新豐姜看上去不起眼,但它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我讚美家鄉的新豐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