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行與知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03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行與知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行與知作文

行與知作文1

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聽見了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這句格言不正是講出了“百問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的道理嗎?對於任何事物,“聞”只是初知,故而極易忘記;“見”已是淺識,故能記住;“做”乃為親身實踐,所以能真正理解。

小時侯,媽媽帶我到一些花場去買花,花場裏的花可真美,有百花之王牡丹,有生命力頑強的仙人球,也有散發着幽香的桂花……突然,有一大片金黃色的花印入我的眼簾,這是我喜歡的向日葵,我拉着媽媽走過去,只見一朵朵可愛的金黃色的向日葵臉朝着太陽。

以前,總是聽別人説,太陽葵很美。而且花期又長,有50—60天,但並不難種,只要把他種下,有空的時候澆點水就可以長出美麗的花朵。

現在見了花場裏這一片向日葵長得那麼美麗,花開得那麼燦爛,生機勃勃的樣子,便相信這話是真的,就天真地問花農:“這花容易種嗎?”在我的記憶中,他並沒有正面地回答我的.問題,只是撫摸我的頭,説要給我講故事,故事的大概內容是講列夫。托爾斯泰創作《戰爭與和平》,當他寫到俄法雙方在鮑羅京諾會戰的一段文字時,總感到描寫的很抽象,不具體,於是,就決定親自到戰場考察一番,結果寫得不僅生動,而且色調明朗、壯觀。

我似明非明的,媽媽便説:“紙上得來中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便買下一棵,讓我來種。

唉,可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剛開始的兩天,花還好好的,但到了後來,不是由於忘記了澆水,使它變得垂頭喪氣,就是連續幾天得不到陽光而枯萎,或是被蟲子咬得傷痕累累,最後,這花還是沒有到結果就死了。

世事便是這樣,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只有實踐出真知。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這是漢朝劉向的一句話,所有的事情,只有在你實踐了,才能夠真正地瞭解,才能夠更好地明白其中的道理。

行與知作文2

暑假,我有幸參加了無錫教育網組織的“行知大學堂”活動。從中我領悟了許多許多……

清晨,陽光普照着大地,徐徐 涼 風迎面吹來,令人精神抖擻。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集合點。上了車,看着一羣不相識的學生,猶如進入一個陌生的世界,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感,卻仍熄不滅內心的激動心情。

在一陣歡聲笑語中,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江陰農業科技園。天空格外的湛藍,空氣格外的清新,我們頂着炎炎的烈日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看着路邊繁密的不知名的花草,才醒悟自己的知識面是那麼的狹隘。只有行走在路上,去觀察、去了解那些自己不曾瞭解過的,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才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行者。瞧,花兒跳着舞,風兒唱着歌,草兒鼓着掌,歡迎着我們的.到來。看着它們的“歡迎儀式”,我們一點也不覺得炎熱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走到了果農園。一串串顆粒飽滿的葡萄掛在走廊上,像一個個紅瑪瑙似的,點綴着走廊。看着珍珠似的葡萄,我心中有一股衝動,想要品嚐一下美味。

時間如流水一般,在我們不經意間已經到十一點多。

午飯後,我們休息了片刻。興致勃勃地來到了鳥魚園。動物們見到我們的到來,都一展歌喉,各種動物都展現出它們獨特的一面。看,孔雀們張開豔麗的羽毛,吸引着我們的眼球,鸚鵡們也不甘示弱,聽,它們正在説:“您好,您好呢!”。時間飛快地流逝,為了到達下一個地方,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

最後,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來到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老房子—中共江陰一大會址。看着屋裏陳列的物品,我們對先輩們的崇敬心情猶然而生,要不是他們的奮勇拼搏,哪有現在我們美好的生活。不久後,我們便離開了,一天的“行知”活動就此結束。

回到家中,回眸這一天的活動,我領悟了很多很多……

行與知作文3

孔子周遊列國為行,春秋興衰幾千載為知;司馬遷尋天廣地闊,得史記千年不朽;張愛玲涉香港繁華,才有獨立於民國文壇的蕭瑟背影。

“此時的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行,而後知,自然之理也,亦如白晝奔波後發覺月光盈手,心滿意足。

當燈紅酒綠流光溢彩的霓虹奪去了原本駐足於傳統經典文化的目光時,知於華夏兒女異乎重要,從荀子鄒衍奔波揚學,到李白用足跡丈量荊楚,再到劍橋旁徐志摩儒雅的袖袍,雖軌跡不同,卻始終以行知理,知儒,知中華民族的探索精神,才鑄就了薪盡火傳得中華文化。

諸葛亮雲:“非學無以廣才。”在山川大地上行進,與思想的海洋上揚帆皆為行,亦為學,學精學透的基礎便是行之遠,行之深。沒有一路走來的深入思考,徐霞客的`旅途遊記不過是徒費筆墨,條條江河又怎會與酈道元的名字千年想隨?思想的葦草永遠紮根於行,因而在達爾文最初提出進化論時遭到孤陋寡聞貴族得批駁與諷刺,時光終將蕩淨塵埃,無行無學無知之人終將是“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長江萬古流”的藐視罷了。

遊學於韓非而言是對真理的探索,行天下是杜甫為政治抱負打下基礎,錢三強留學海外吸收西方先進思想與技術。然而古往今來為相同的目的而奔波,甚至不惜重金外出留學的人難以勝數,獨獨青史留下了他們的名字呢?因為太多的人由行得知後,卻忘記多邁一步,行出不一樣的風景。趙括兵書嫻熟,卻只會紙上談兵,終落斬於馬下,朱德將軍則選擇兼收幷蓄。如若朱將軍拘泥於兵法理論,中日戰爭的勝利不亦遠乎?因而今日的遊學者最終的收穫,必將是屬於自己的獨特得思考與感悟,那會是周恩來“求同存異”思想的成功,會是三毛筆尖撒哈拉沙漠的壯闊,否則只是徒費精力罷了。

背起行囊,探索世界既是我們的選擇,就要擔起傳承文化的責任,開拓創新成就自己,亦如在勞碌後的暗夜中,看到月光柔柔的灑在枕旁,記得掬起一捧,細細品味。

行與知作文4

知榮明恥,顧名思義,就是明辨是非、區別善惡、分清美醜的一種榮辱觀。作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就應當知榮明恥,從小踐行。

勤勞儉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古而有之的美德。早在古代,人們就崇尚節儉,鄙視奢靡。宋朝的李文靖身為宰相,加中庭堂僅容旋馬。司馬光身居高位,但生活非常節儉,一生中食取充腹,衣去蔽寒。不僅如此,他還教育自己的兒子繼承儉樸的家風,寫下了千古佳作――《訓儉示廉》。 世隔多年,如今的官員卻驕奢淫逸,他們以辦公事為名,大吃大喝。少説一頓要有三千、四千,多則上萬。當今的中國儘管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遠遠算不上富裕,然而她的兒女卻大手大腳,不知恥辱、揮金如土,全國一年吃喝竟達3000億元!大家想過沒有,他們吃掉的是人民的財產,吃掉的是艱苦奮鬥的精神,吃掉的是給予站在貧困邊緣的孩子們的希望啊!照此下去,中華民族什麼時候才能真正走向富裕,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呢?

當今的'小朋友在大環境的不良影響下,也學會了奢侈,學會了攀比,衣服穿名牌、零食不離口。一天的零花錢少則一元、二元,多則十元、八元。可是,我們學生是消費者啊!怎麼可以如此地消費呢?

由此可見,“儉”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興邦之道。“儉”可以使窮困走向富足,使弱國走向強大。勤勞儉樸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必備條件。正如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同志所説的:“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勤儉治國家,永遠是真言。”

最後,讓我們齊聲高喊:“知榮明恥,從小踐行!”

行與知作文5

我認為,知,是知識,是學習,是探索,是認知。行,是旅行,是實踐,是所見,是行動。

孔子認為有“生而知之者”、“學而知之者”和“困而學之者”。他既重見聞,又重思索,並主張知行結合,學以致用、言行一致;墨子把認識的來源歸結為“聞之見之”,主張“口言之,身必行之”;孟子主張人有“良知”、“良能”,認為人的道德認識是先天的;老子持“不行而知”的觀點,主張“不出户,知天下”;莊子則根本否定人們認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張“齊是非”,“辯無勝”。荀子明確提出“不聞不若聞知,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知的一種表現方式,是讀書。一本好書,不僅是先人們的智慧結晶,還包含了他們的認知,對世界的理解。為什麼這麼説,是因為學習也是一種知。而讀書,就是學習。學習書中先人的見解,琢磨他們的觀點,揣摩他們的思想,吸收書中的精華,豐富自身。書,承載着作者不同的心情。或寧靜,或激動,或沉寂,或……而我們看書,就是在他們的想法裏暢遊,與他們創造的人物交流,甚至看見他們所看見的。這就是讀書。

讀書和學習,包含了知的所有。

行的一種表現方式,是旅行。人生的.意義,在於行動。如果固守在原地,不去看看奇妙的大千世界,那麼,無論讀再多的書,眼界也始終有限,視野也不能真正的開闊。所以,行,也同樣重要。我們要把從書中學到的,運用到生活中,讓知和行互補互助,將知的積累應用到現實世界的改造中,為社會創造出財富,以及這個創造過程中體現的精神。

知和行更重要的,體現在人生。人生,其精神之一在於探索。人類從嬰兒起便開始探索,探索説話的方式,日常的行為,並學習。人生,其精神之二是實踐。把所想及所得實踐在現實生活裏,取得成功,證實想法,這是知和行在人生中的意義。

學習,認識,實踐,再學習,再認識,再實踐。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這就是知行。

我要知行並重去書寫,去描繪,去創造我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