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關於鄉情的作文合集14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56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鄉情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鄉情的作文合集14篇

關於鄉情的作文1

古寺的鐘聲迴盪在峯巒疊翠的山谷中,即使隔得那麼遠也傳進了農家人的耳裏。於是,村莊醒了。先是一盞燈亮了,緊接着整個村莊都亮了;先是一聲鳥鳴,幾聲鶯啼,緊接着整個村莊被喚醒了。

故鄉帶着朦朧的夢囈從沉睡中、從清晨的薄霧中醒來。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眷顧她時,故鄉便褪去那輕紗似的薄霧,顯露出青的山,清的水,親切的土地。

故鄉的山是美的。她沒有泰山般峯巒雄偉,也不及黃山般巍峨聳立。故鄉的山是有着層層梯田的小山包,是飄蕩着茶香的山巒,是盛開着成片油菜的山崗。山風輕拂過你的耳畔,像戀人間親密的呢喃。在這裏鳥瞰故鄉,你能看見散落在山間的茅屋,縱橫在山澗的溪流。

故鄉的水是美的。她沒有長江般滔滔不絕,也沒有黃河般波瀾壯闊,故鄉的.水是南方特有的温婉綿延。她從大山深處走來,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無論是盛夏的乾旱還是寒冬的冰冷,都封不住故鄉跳動的脈搏。赤日炎炎的日子裏,故鄉的水卻透着寸寸清涼;大雪紛飛的日子裏,故鄉的水卻冒着絲絲暖氣。我想,她的源頭定然連着故鄉的心臟,時刻都帶着故鄉特有的温度。在波瀾不驚的水面,映着一尺藍天,一寸土地。

故鄉的天最美,故鄉的土最美。故鄉的天是漂浮着幾朵遊雲的詩意,是閃爍着漫天星的油畫。故鄉的土是包羅萬象的童話,是孕育故鄉的文化。愛故鄉,愛這風裏揚起故鄉的潤土,愛這些泥土裏悠盪着鄉里人的淳樸,愛那些平仄不分的詞藻、濃濃的鄉音。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唯有故鄉是走得再遠也始終牽掛的地方。唯有鄉情才經得起歲月的打磨、時間的沉澱。

關於鄉情的作文2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每當我聽到這首歌時,就會想起我的家鄉。

家鄉的河寧靜秀麗,清澈見底,透明得如一塊無瑕的翡翠。讓我想起了朱熹的“問泉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清晨,瀰漫的水霧像一層輕紗,籠罩在河面上。順流望去,水天相接,一片迷濛。黃昏,夕陽的餘輝斜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涼爽的河風徐徐吹來,那般令人陶醉,那般啟人遐思。

家鄉的山,巍峨高聳,樹木蒼翠,如一位朝氣蓬勃,雄姿英發的瀟灑男兵,屹立在家鄉的土地上。山中樹木生機勃勃,綠草如茵,花兒奼紫嫣紅。四處充滿了鳥語花香,好一派絢麗多彩的景。漫步在林間小路上,踏着綠草如茵的地面,聞着芬芳四溢的花香,賞着蒼勁挺拔的青松,吸着山中清新的'空氣,誰能不帶入那無限的遐想之中呢?

想着想着,那思鄉的熱淚就這樣潸然而下。暮然回首那些純樸可親的身影,猶如一羣大雁掠過天空飛向他們的家。那裏有綠的草,紅的花,還有那叫爸媽的小娃娃,他們笑容燦爛如花。那裏有青的山碧的水還有那年邁父母的老淚。那裏有高的道低的坎,還有那童年的玩伴,追着日出東山上的牛和羊,歡歌笑語把學上。

還有,還有……回家的人,家在哪裏?我幾時能回家?“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一曲《橄欖樹》又再一次構起我的回憶。

關於鄉情的作文3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承載着每一個人一生中最最美好的記憶。

我的家鄉在一個小山村裏。那裏一共只有三户人家。一家與我家相鄰,還有一家,則離得相對遠一些。這裏什麼都有,但最讓我引以為豪的,還是我家門前的那一大片竹林。這片竹林是爺爺和我差不多大的時候種的,距今已經快80年了,這片竹林經過80年的風雨洗禮,變得堅韌不拔。並且和我家門口長出來的竹子,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弓字型的大門,一到夏天就特別美。這裏便是我兒時的祕密基地。

可惜自從我們搬下來以後。因無人照料竹林,它便野蠻生長,失去了往日的容貌。

除竹林之外,我家鄉的蘋果樹結的蘋果可真是“一絕”,結的蘋果個個都是頭大的`,吃起來十分的可口。一到秋天,蘋果還沒完全成熟,我和姐姐就迫不及待地去摘蘋果。可惜那時候我還太小,不能上樹摘蘋果,只能讓姐姐幫我摘,姐姐還時常笑話我,叫我“小不點兒”。

同樣,這棵蘋果樹,仍因無人照料,失去了往日的光輝。現在我雖能上得去那蘋果樹了,可是卻再也不見那香甜可口的大蘋果了。

多麼懷念兒時在春天採摘竹筍的美好日子,多麼懷念兒時在秋天被美味的果香包圍的日子。多想回到你熟悉的懷抱啊!我的故鄉。

關於鄉情的作文4

家鄉是一個無論走多遠都想回到的地方,是對每一個人都不言平凡的地方,我的家鄉是博羅羅陽,是一個擁有“生命之源”東江的地方,是一個擁有大葫蘆鎮壓的地方。

東江是家鄉的一大景點,他雖然不如長江那般有着萬馬奔騰的氣勢,也不如灕江那般水平如鏡。但是,他也有着自己獨特的風味。當太陽剛剛升起時,微風輕輕拂過,東江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反射出鑽石一般亮閃閃的波紋。天還是昏暗的,只太陽升起的地方柔柔地鋪開一層紅布。由遠及近,傳來自行車的喇叭聲。只見一個戴着草帽的老人停下車後,從自行車上拿下一個沉重的大布袋,裏面是琳琅滿目的釣魚用具。而後,老人邁着緩慢的步子穿過了雜草從生的坡路,下到鋪滿石頭的江邊,拿出一包香氣四溢的飼料,取出少些掛到魚鈎上,調好魚竿,往遠處用力一甩,魚鈎就輕巧巧到了河岸中間,把那水面上金黃的陽光打散了。席地坐下,手持魚竿,儼然一副悠然自得的姜太公模樣。

從東江北岸遙望過去,是個深綠色的“大葫蘆”,看起來就覺得這“葫蘆”澀得很。其實,這“大葫蘆”是一座大山。聽一些老人説,葫蘆嶺原是鐵枴李的一件法器,救了當時處於水災中的'博羅人民。因此,葫蘆嶺腳下有個廟。年節時,總有許多慕名而來的人們走進廟裏,對着佛像虔誠地跪拜。燒完香後,循着小徑上山。一路上能看到穿白褂子練太極的阿姨伯伯、三三兩兩拍照留念的、邊聽歌邊悠然散步看風景的……到了山頂一處平台,俯瞰其下,東江水靜靜流淌着,老屋子裏些許白煙緩緩飄起,新建的商樓上穿着五顏六色衣裳。背後的山是畫布,襯着那博羅的景。

就像葉子最終的歸屬是土地,我們的歸屬是家鄉,每個人的家鄉不盡相同,但總是你眼中最美的地方。

關於鄉情的作文5

長安街上,一派蕭條,敗落的景象,老百姓都怨聲載道。

這一切的一切,都與當今的聖上有關,他整日飲酒作樂,貪戀美色,毫無心思理會朝政。我本着勸諫聖上,效命於朝廷的想法被召入宮。但這個昏君卻讓我挖空心思去寫詩博得妃

子的歡心。我李白一世清白,怎會以這樣的方式去報效朝廷?

最終,我大聲吟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便長袖一甩,帶着滿腔的憤怒離開了皇宮。

如今,在這街上漫無目的的站着,忽然聞見了一種久違的香味,原來是盼望已久的酒香啊!我興奮的走了進去,當我喝的跌跌撞撞的回到茅屋時,已經到了夜晚。

我倚在牀上,看着那月牙兒照進來的光亮。哦,那是月牙兒施捨給我的,但它為什麼不多給一些呢?但即使是那一丁點兒,我依然覺得無比温暖。

輕輕推開窗,看到了窗外一地的霜。難道真的是霜嗎?我使勁揉了揉眼睛,才發現那是一片温和的`月光,均勻、明亮。

從窗外探出頭來,晶晶凝視着遙不可及的月亮,它美麗、它漂亮。它有一顆純真的心,曾有多少人把它輕輕的讚歎,它依然不驕傲,不自滿,始終堅守自己的職責,它知道這是一種神聖的使命。

不知不覺中,脖子已經僵直了。慢慢低下頭來,腦子裏忽然映出了已經白髮蒼蒼而曾經辛辛苦苦拉扯我長大的老母,以及家鄉的各位父老。頓時,心中陣陣酸楚,而視線也漸漸地模糊,伸手一抹,原來是淚水啊!

關於鄉情的作文6

堆積如山的書桌下,睏倦無比的我,在睡意朦朧中,耳畔時不時聽到母親那熟悉的腳步聲,讓我的思緒飛回到從前,那個温暖無比的小屋。

曾經,每當到了深夜,在我進入夢鄉前,媽媽的腳步聲又會出現在我的牀頭。那腳步聲輕且慢,好象是害怕打破了夜的'寧靜。伴隨着腳步聲,媽媽為我蓋好被子,然後那腳步聲又漸漸遠去,我也在媽媽的腳步聲中進入了夢鄉。

待我長大了,學習任務也繁重了。每當我伏案學習時,媽媽的腳步更是輕了,雖然她要在房間中來回走動,不停地做家務,但她的腳步從來都是輕的,她怕打擾我。在她心中,她認為無論多麼細微的聲響,就連輕輕的腳步聲也會干擾我,在她心中我總是最重要的。我愛聽媽媽的腳步聲,於是,每當我寫作業時,我總會捕捉媽媽的腳步聲,體會媽媽對我深深的愛。

如今,有一次在人潮擁擠的公交車上,望着窗外連綿不斷的田地向身後漸漸遠去,我怦怦心動,媽媽的腳步聲又乘着隱型的翅膀翩翩來到了。

竭盡全力睜開那依舊腥鬆的睡眼,遠觀那龍山,飛鳥成羣結隊地飛入歸巢。山,真的可以包羅萬象,人其實還不是一樣?正值青春年華的我怎能過分戀家?霎時,我感覺肩膀變得很沉重。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回報母親,並獲得母親的微笑。

此時,外面傳來舒緩悠揚的琴聲,裏中帶着一分思鄉的情緒,仰看天,月亮已經圓了,遠離家鄉奮鬥的我,更讓我覺得琴聲中帶着我對未來生活的無限自信。

關於鄉情的作文7

天空中飄落一絲飛雪,用手去接,雪花觸手即融,抬眼望向天空,灰濛濛的,心中不免添了幾分落寞。忽而想起了那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詩來形容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應該是再恰當不過了。

轉眼間已是春節,家家户户忙着走親訪友,爆竹聲聲,震耳欲聾。雖説有家人陪在我身邊,但那種鄉愁仍然不曾減退。“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想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霧裏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常常想起家鄉的那條弄堂,又長又深。小時候的自己總喜歡與小夥伴們在弄堂中穿梭,嬉笑聲彷彿現在還回蕩在耳邊。還有夏日裏老老少少在村頭乘涼,我與姐妹們一起猜謎,追跑?好像這一切盡在眼前,可是驀然回首,轉眼已是百年。

我不是巨蟹座,可是我這個人總愛回憶過去。有人説這是現實生活不如意,也許是因為太過孤獨,可在旁人看起來似乎我過得很幸福,是我不懂得滿足。他們也許並不懂,小時候雖然住得房子並不是最好,可是那裏有我的夥伴,有我的老槐樹,還有那清澈的河水,生活得有滋有味。剛來到城市時,我好像是一隻被關在鐵籠裏的小鳥,想飛,卻怎麼也飛不出去。日子久了,我的稜角也磨平了,我開始學着適應,因為人總要學會長大,不是嗎?有時候累了,眼前總會浮現家鄉的影子,然後我咬緊牙關,重新振作。

“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只有我的流浪者,在孤獨的路途上,時時微笑地想起它來。”

關於鄉情的作文8

去年的秋天,我回到鄉下奶奶家。在夜晚的時候鳥兒唱出那婉轉的調子,把熟睡的我吵醒了。

清晨走在鄉間小道上,貪婪地呼吸着帶有泥土味的氣息。小草羞答答地抬起頭,披着滿是露珠的衣服,路旁楓葉似火,隨風舞動,發出沙沙的聲音,好似在互相輕聲呢喃。菊花上滿是白雪,似披上一件雪白的大衣,高雅尊貴,在蕭瑟的秋風中毒傲枝頭。小溪流水丁丁咚咚,悦耳空靈。放眼望去,一片片稻田淨收眼底,凝聚着農民伯伯的汗水,望着這一年的成果,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春風拂面,一絲歉意心中來。仰望白雲,一會兒像綿羊,一會兒像牛兒,一會兒又像獅子,變化萬千。

白雲與遠處的河流遙想呼應。河流裏的水真清呀,彷彿可以河裏的魚蝦,河流裏的水真綠呀,彷彿是鑲嵌在原野上的翡翠,風兒調皮的`吹着湖面,湖面笑着説:”“癢。”“魚兒在池塘裏嬉戲,鴨子媽媽帶領着可愛的小鴨子在塘中戲水。小孩們在岸邊吆喝着,用竹竿趕鴨子,像在指揮千軍萬馬。還有孩子在田野上賽跑,也有孩子坐在牛背上,生情並茂的吹着短笛,悠揚的笛聲傳遍了每一個角落,孩子們與大自然親暱。

黃昏時候,殘陽如血,各家各户屋頂圈攏着炊煙,一盞盞燈光下充滿了歡聲笑語。”“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或許就是鄉村生活的真是寫照。

關於鄉情的作文9

記憶裏,她並無特色,與別的小鎮沒有任何區別。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平淡淡的小鎮,卻充滿了温情。

小時候很調皮,老是偷偷跑出去鬧,給大人惹麻煩。

又一次“遊玩”後,猛然發現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坐在路邊嚎啕大哭。

“小妹妹,迷路了嗎?”抬眼望去,是一位大約30歲的阿姨,正關切的望着我。我抱緊膝頭,不願理她。她又笑眯眯的撫摸着我的頭:“你家裏人一定很擔心。你知道自己家住哪嗎,阿姨送你回去。”“不知道。”她像媽媽一樣温柔,我忍不住回答道。“那你記得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嗎?”“也不記得了。阿姨,我是不是回不去了?”“沒事,不會的,阿姨帶你一家一家的找。”説着,她拉起我的手,一户一户的詢問。天,漸漸暗了。終於,我們拐進一條熟悉的街道,敲開那扇熟悉的門,我看到爸媽焦急的面容。

“真是辛苦您了,進來坐坐,喝口水吧。”爸媽不住地道謝。

“不用,我還要回家做飯呢。”她笑着拒絕,轉身離開了。

許多年過去了,那位阿姨的面容早已忘記,只是那代表家鄉人的温和純淨的笑臉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上,永遠不會磨滅。

家鄉有一道特色菜——白花菜,這是家鄉的招牌,無論男女老少都愛吃。

週末,去超市買上幾包正宗的白花菜。回到家裏,撒一點辣椒,放一點肉末,細細翻炒。不一會,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白花菜便端上了餐桌。

一家人圍在餐桌旁,慢慢品嚐,説説笑笑,各自交流這一個星期來的收穫。這是勞累了一個星期後最好的放鬆。

安陸,我的家鄉,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卻承載着家鄉人太多太多的愛。

關於鄉情的作文10

我始終相信,無論人走到哪裏,故鄉總是他深深留戀的地方。我總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回想起自己小時的清純與天真。也許是因為家鄉曾經承載過自己最偉大的理想和最真誠的友誼,也許是因為自己和家鄉有着難以割捨的情懷,所以我對家鄉的情感總是有增無減。二我愛家鄉,愛昔陽,愛這個養育我成長的地方。不論走到哪裏,都難以忘懷家鄉。

以前,自己在外地讀書,從幼兒園到國小四年級的那段時光,我總是深深眷戀着家鄉。每當那輪皎潔的明月升起,給大地吐下幽幽的清輝時,那想念家鄉的情懷就會抹濃一層。那時的我,總渴望着能擁有一雙潔白的翅膀,飛呀飛,飛回家鄉……三“蒙山煙雨、沾水青藍、古寺園林、洪水池塘、石馬寒雲、昔陽花木、鬆峯積雪、皋落奇峯”這一個個讓人流連忘返的景點,怎能不讓人嘖嘖讚歎?“五色丹花傳昔陽,而今紅白尚爭芳,香生梵乘真仙境,彩爛雲霞映上方。”“三千花界路茫茫,異種人傳自昔陽。春入錦幃分五色,香翻羅袖引成行。嬌容笑日如傾國,妙舞隨風各擅颺。誰問洛陽誇獨盛,舊時台榭已荒涼。”這朵朵國色天香的牡丹,恐怕連神仙都要停下觀賞讚歎。“路繞危峯不易登,萬鬆盤繞石稜層。深巖貫積三冬雪,陰壑猶餘六月冰。

寒結頹雲飛不起,凍疑垂溜濕還凝。朝來困暑心如渴,欲藉冷瀼散鬱蒸。”鬆峯積白雪的'奇景,怎能不讓我為之自豪?美哉美矣!四“家鄉啊,家鄉,我愛的家鄉!家鄉的山美水也美,家鄉啊,家鄉,我愛的家鄉!忘不了家鄉的飯菜香……”

關於鄉情的作文11

少年來我都沒有因為生存在農村而覺得自卑,相反我卻覺得自豪。從小到大我接受着淳樸鄉情的薰陶,鄰里之間沒有勾心鬥角,大家相親相愛,大家都是互幫互助,年幼的時候我也享受到了農村生活的多姿多彩,這些都是我無盡的財富和美好的回憶,温暖的鄉情包圍中度過的時光也註定是我人生基調中最濃厚的色彩。

小的時候,農村不是很發達,在我記憶裏面我們村的小路都是後面才修成瀝青路,村裏面很少有現代的'這種小洋樓,多數人家都是瓦房,但是每家每户都有很多曠闊的院落,裏面修葺着各種牲口的圈,每家每户都有養殖着牛,雞和豬等等牲口。我家主要養殖豬為主,我家姐妹兩人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依靠着賣豬來的錢。隨着時代的進步村裏面很多的年輕人走出了農村,到大城市裏面生根發芽,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在農村最為熱鬧的就是過年了,無論是身在何處,是否在別的地方生存,每當快要過年的時候,家就像是一塊磁鐵吸引着無數在外闖蕩的人們往着家裏面趕。每年臘月都是農村人民最為清閒的時候,地裏面所有的農活都完成了,人們也就閒了下來。天氣變得寒冷,豬肉可以醃製儲存了,這時農村就會上演一場場殺年豬的熱鬧場景。殺豬是我們農村最為重要和熱鬧的事情,一般全部親戚都會來幫忙,晚上一起吃殺豬飯,這就有了過年的棲息。

國家制度變得越來越好,我們家也走出了農村,定居在了城市。可是我還是會想念以前在老家過年和生活的日子,在農村沒有勾心鬥角,更多的是互幫互助,多的是温暖。這就是我的鄉情,我向往的生活。

關於鄉情的作文12

不可否認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情的過度,比如鄉情,親情,愛情,友情,師生情等等,這些都佔據我們感情色彩的一部分,但是我認為鄉情是每一箇中國人民與生俱來的東西,遠離故土不知道多少年,但是魂牽夢繞的仍然是生養我們的故鄉。

鄉情這一字不知道誕生了多少年,這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是鄉情的國度永遠有屬於它們温暖,古代很多詩人擅長寫鄉情的`詩,從《詩經》到唐·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到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靜夜思》,杜牧的《歸家》,范仲淹的《漁家傲》......王維在《次北固山下》寫到"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在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情感寄託,在到余光中先生的"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故鄉在那頭。"詩歌的格式在變化,但是不變的是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説起鄉情,那家長的味道絕對是重頭戲。重慶人總是喜歡説"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不行就兩頓。"家長的味道是一個地方的符號,這個是永遠表達不清楚的話題,在他鄉相遇三五好友,説起家鄉的食物總是説不完的。這家鄉的思念之情,味道是重頭戲。

出生在西南地區,這個隨處可見的就是大山河流,這裏樹林茂密,落葉養肥了土地,蘑菇在秋天大雨過後長出地面。家長的蘑菇有很多品類,不是擅長分別之人經常會導致食物中毒。儘管如此,也絲毫阻擋不了我們對菌子的熱愛,我們遵從大自然的囑咐,絕不輕易嘗試未知的東西。蘑菇重在新鮮,採回來最佳食用時間就是當天食物,食用方法也簡單,或煮,或蒸……

鄉情是我們刻在骨頭裏面的記憶,無論經歷了多少人生,去過多少城市,鄉情永遠在我們的心裏面。

關於鄉情的作文13

紹興人民的堅毅勇敢、純樸善良,早已融進了血液裏,祖祖輩輩,代代相傳。——題記

紹興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景色宜人,有着古老的歷史和深厚的傳統文化,住着勤勞的人民,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我的家鄉就坐落在這個美麗神奇的地方。

家鄉的民居是用磚頭砌成的,白牆黛瓦,拔地而起,訴説着悠悠的歷史,透露出一股古老的氣息。人們傍水而居,河邊楊柳婀娜依依,小河似水柔情,絕無洪水的兇猛,這裏只有辛勤地勞動,而極少有天災人禍。

在家鄉,一户人家若生個女兒,就要在家門口埋下一罈酒,待女兒長大結婚的'那一天,才拿出來祝喜。經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貯藏,鑑湖水釀出來的米酒,非但沒破壞原有的滋味,反而更加醇美香甜。“此酒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嘗?”這種酒馳名中外,就是有名的“女兒紅”。

家鄉的臭豆腐更是妙不可言的一道小吃。金黃金黃的臭豆腐,加上甜醬,聞着臭吃着香,百吃不爽!這是家鄉的一大特色。瞧那一串串臭豆腐,不正代表着家鄉人民一顆顆金子般的心嗎?

家鄉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把一顆顆堅毅勇敢、純樸善良的種子,伴着他們的汗水,隨着他們的憧憬、嚮往,一起播撒在希望的土地中!家鄉的人民就是這樣,用勤勞的雙手,創説一段又一段的神話,締造一個又一個的傳奇!

關於鄉情的作文14

家鄉,總是那麼美好,讓人如痴如醉,無法自拔,無論是風景名勝,還是小橋流水人家,都可給人留下一份最美的回憶。

在我的家鄉,曾出了一位名揚千古的聖賢——朱熹。他的祖母,就安葬在我家鄉的山上。嘉慶二年,宋寧宗諡朱熹為“文公”,這座山從此便被稱作“文公山”。

雖説文公山,沒有泰山巍峨,也沒有華山險峻,但它靈秀。這獨有的靈秀,每年都會引來許多文人墨客,在這兒駐足觀賞,感受那千年前的文化氣息。儘管無法在山上邂逅朱熹,但這山間的清氣,卻牽動着我前行。

山頂,安葬着聖人的祖母,周圍是16棵杉樹。當年,朱熹在祖墓周圍按八卦圖親手栽下了24棵杉樹,象徵“二十四孝”,這份孝子之心,着實讓人感動。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石中。”竹,代表着中國人的`精神——韌。同時,又兼具藝術氣息,與梅、蘭、菊合稱“四君子”,文公山的竹林,就是如此。時而與竹林七賢一起暢談人生的美好,時而站在鄭板橋對面,吟誦着《竹石》,感受竹子的“任爾東南西北風。”

在那隱蔽的芭蕉林中,有一個小書院,被山上的氣息所籠罩,形成了一股獨特的清流,閉上眼,朱熹彷彿正坐在上面,講述人生的道理。離開時,耳邊依舊迴響着他的諄諄教導。

年與時馳,滄海桑田,不變的是家鄉的美好;意與日去,無法消磨的是對家鄉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