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百善孝為先作文15篇(熱)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7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善孝為先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百善孝為先作文15篇(熱)

百善孝為先作文1

我們生長在一個崇尚孝的國度,百善孝為先。我們的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並撫育我們茁壯成長,我們作為子女,父母的恩德我們永遠報答不盡。

在星期六的一天,我去縣城遊玩,遇到了一個年齡比我小的女孩子,當時正是大冷天,寒風瑟瑟,這個小女孩衣衫襤褸,她的手在寒風中凍得發紫,而他似乎沒有一點寒意在馬路上撿着空瓶子。他走到我的身邊,雙眼乞求的看着我,我以為她在向我祈求財物,我正準備掏錢時,小女孩突然開了口,説:姐姐,能不能把你腳下的空瓶子給我?我怔住了,問道:小妹妹,這大冷天的,你為什麼要在馬路上見空瓶子呢?她説:媽媽病了,我要賺錢給媽媽買藥。小女孩説的話使我再次怔住了,心裏不禁感歎:小妹妹真孝順,和他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

我最近又看了一個節目叫最美孝心少年。裏面的每個小心少年都值的我學習。像:邵帥,路玉婷,黃風,趙文龍等等。

微笑,是八歲的趙文龍對媽媽的誓言,媽媽病了,趙文龍每天都要買菜做飯,他用賣塑料瓶的四元錢給媽媽買了肉,做了肉丸,他把好吃的.肉丸藏在碗底給媽媽吃。看着母子倆推來推去的肉丸,我哭了。我也愛吃肉丸,媽媽每天都會給我做肉丸,可我有時還嫌肉丸太硬或太鹹,我何時體會過媽媽的辛苦呢?

有人説過:孝字,是老子在上,子字在下,我們做兒女的,就應該要孝敬父母,承擔起做兒女的責任。我要向最美小心少年學習,把百善孝為先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百善孝為先作文2

今天是阿木的生日,朋友們給他送來各種各樣的禮物,花仙也來熱鬧熱鬧。她送給啊木一盆含苞待放的七色花。

七色花是一棵可以讓人願望成真的仙花,要做善事才可以開放,但一定要七朵都開放後才可以許願,而且願望oniy可以在一個月以內成真,一個月後花就會掉謝了,一切要重新開始。

他第一個願望是可以吃上許許多多的'食物,他知道媽媽不許他起沒用的願望,於是阿木就偷偷離開家去做善事之後街道上。院子裏,田野裏……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他可以吃許許多多的食物,日子過得很快樂。

但好景不長,他媽媽因為擔心他而生了重病,阿木知道後不單沒會去,而且還樂滋滋的吃自己心愛的食物。

花仙知道後用神奇藥水使花枯萎了,也懲罰了他,讓他知道百善孝為先的道理。他知錯了,於是他回去家裏,這也太神奇了——媽媽見到阿木病開始好轉,仙花也重新活了起來。從此阿木陪在父母身邊,而且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再次成為有名的英雄。

意大利學家亞米契斯説過“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是的,我們要把孝順放第一,孝順是我們中華民國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百善孝為先,好好孝順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

百善孝為先作文3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什麼是孝呢?我們今天就來説一説吧!

孝,是一種行動。當父母累時,讓他們休息,自己幫他們做事;當父母病時,守在他們身邊好好照顧他們……在孝敬父母的過程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想起小的時候,每當我生病了,媽媽總是忙前忙後、沒日沒夜地照顧我。現在,我長大了,我已經有能力為媽媽分擔一些家務活了。我會經常幫媽媽洗衣服、刷碗、掃地、整理房間這些家務活,這樣子媽媽再也不用每天因為那些永遠都做不完的家務活而累得精疲力盡。

孝,就是我們應該對父母多一份尊敬和愛護。

想一想舜的故事吧。他的父親、後母和弟弟經常欺負他,他卻一點兒也不介意。後來他們因為妒忌舜,居然要燒死他、活埋他。幸好聰明的舜提前有所準備,沒有被害死。你知道嗎?舜不僅沒有怨恨過他的父母,而且依然孝敬父母、辛勤勞作。

想一想漢文帝的故事吧。貴為天子的他,照顧久病的母親,期間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天氣熱了,他親自為母親扇扇子、趕蚊蠅;母親睡着了,他囑咐身邊的人走路輕一點,生怕影響了母親休息;母親該喝藥了,他卻先要嘗一嘗,看看藥苦不苦、燙不。這份孝心,實在令人感動,令人敬佩。

還有仲由買米的故事。為了能讓父母吃到可口的飯菜,仲由跑到很遠的.地方去買米。後來仲由做了大官,看到自己錦衣玉食的生活,卻感歎已去世的父母再也享受不到了。

孝的故事,教會我們,作為子女,我們要孝敬父母,即使父母有時做的不對,也不能怨恨,要堅持自己,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百善孝為先作文4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關愛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人生長在這個世界上,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應該用盡一生來報答。

而東漢時期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

黃香小時候,家境十分困難,他在九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而且父親體弱多病。於是,他就下定決心要好好孝順父親。

在悶熱的.夏天裏,黃香為了讓父親早一點入睡,他就在睡前使勁地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牀和枕頭;在寒冷的冬夜,黃香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黃香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好讓父親寬。心。

聽聞了黃香的故事,首先我是非常敬佩他的孝心。但再想想自己,我十分慚愧。我沒有黃香這樣孝敬自己的父母,反而還讓他們操碎了心。他們夏天怕我熱着,冬天怕我凍着,有好吃的先給我吃,我生病了,他們忙前忙後,急得團團轉,每天為我操勞,可我不懂他們的辛苦,不瞭解他們的苦心,我自愧不如。

孝敬父母,並不一定要錦衣玉食,美宅華屋。最重要的是那份心意,是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對父母或長輩多一點愛心和孝敬,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高尚品德在一代代人的身上發揚光大

百善孝為先作文5

大家都知道孝感動天,羊羔知跪乳,烏鴉知反哺的故事。孝能讓心靈受到洗禮,孝能讓心靈不感到空虛,孝能讓生活更美好。而在我家,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對孝的傳承。

每當到了週六、週日,那可是我們一家最幸福快樂的時候。在金泰購物超市買一些爺爺奶奶喜歡吃的食物,到家做給他們吃。吃完晚飯後,我們一家三口的必修課就是給爺爺奶奶洗腳。他們腳上的繭子硬邦邦的,皮膚是粗糙的,這也是他們操勞幾十年的見證。

若是到了春節,我們必定會先為爺爺買些鞭炮,因為爸爸説爺爺很喜歡放炮。每到這個時候,我就對爸爸媽媽説:“咱們先給爺爺買鞭炮吧。”爸爸會笑着説:“你長大了,肯定是個孝順的孩子。”聽了這話,我心裏美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樣甜。買完鞭炮,我們就去買年貨。買完年貨後,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爸爸媽媽幫奶奶做飯做菜,而我正好陪爺爺放鞭炮。看着爺爺放鞭炮時高興的樣子,我心裏也別提多高興了。

現在,我也慢慢體會到父母為了生活而付出的辛苦。於是在我寫完作業的`時候,就去幫媽媽刷刷碗,洗洗筷子,幹些家務活。偶爾,在睡覺前幫爸爸媽媽洗洗腳。尤其在他們累的時候,還會幫着做飯,給他們捶捶背。每當我這樣做的時候,他們總是很開心的説:“看,咱們閨女長大了,知道疼人了。”於是我就暗暗下定決心:只有好好學習,長大後,也要象父母那樣孝順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讓孝的美德由我來繼續傳遞,也把我家的家風傳下去。

百善孝為先作文6

王永彬曾説過:百善孝為先。這使我想起了一年前我親眼目睹的一件事。他兩天沒閤眼了。

一年前,我的叔公生病住院了。我和奶奶、弟弟到醫院去看望叔公。一進門,我就看見有五個人在和他聊天。而隔着一扇推拉門的另一張病牀,卻冷冷清清,只有一個二三十歲的青年,坐在病牀邊沿照顧他生病的母親。

母親靠着牀頭坐着,兒子一手拿碗,一手握着勺子,一勺一勺、一口一口地喂母親吃飯。母親説:“我行的,自己吃飯不難,你去歇會兒吧,都兩天沒睡了。”“不,媽,您的`身體最重要,別管我。”兒子説。“孩子啊,你就快去休息吧,我看你這麼久不休息我就心疼”母親説着説着就流下了眼淚,“是我連累了你。”兒子也熱淚盈眶,一句話也不説,只是搗鼓着碗裏的飯。兩天啊,他是怎麼堅持下來的?要是我,不到一天就忍不住要睡了。多麼有孝心的兒子呀!我的眼角泛着淚光,識別這對母子感動的。

下午,我們又來了。我看見那張病牀上還是兩個人。兒子在幫母親捏腿,母親已經睡了。兒子在強忍着睡意,打了一個又一個哈欠。他終於忍不住了,趴在母親身邊睡下了。沒過兩分鐘,他又起來了,不知是醒着還是在夢裏,閉着眼幫母親捏腿。又沒兩分鐘,他又睡下了,睡得那麼香!

弟弟走過來問我:“姐姐,你幹嘛哭啊?”哭?我才沒哭呢!,我摸了摸眼睛,濕的。我真的哭了,太感人了!

百善孝為先。多麼孝順的兒子啊!那位母親真幸福!

百善孝為先作文7

從小我就是聽着媽媽講的《烏鴉反哺》、《百里負米》、《蘆衣順母》等故事長大的,那時媽媽就告訴我長大了要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因為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根本。

小時候媽媽總會問我現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我那麼好,如果以後他們老了會不會對他們更好?那時的我還很小,對於孝順的概念還是非常的模糊,但是我依舊會害羞的笑笑説我會。隨着我漸漸長大,在爸爸媽媽的薰陶和影響下我才慢慢的懂得了孝順的含義,有一次奶奶生病了,爸爸和爺爺都沒有時間。於是這個重擔就落到了媽媽的身上,媽媽一邊要照顧年幼的我,一邊要照顧生病的奶奶。雖然有時候她會很累,但她在我們面前總是沒事的樣子。在媽媽的.照顧下,奶奶的身體漸漸好起來。平時爸爸媽媽不管多忙總是抽時間陪爺爺奶奶説話,買他們愛吃的東西,哄他們開心。雖然爸爸媽媽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從這些小事上我也看到了孝順的影子。

自從我們生下來開始,爸爸媽媽就把所有的愛給了我們,現在我們慢慢長大,也是報答父母的時候了,我覺得每天放學回家和媽媽説説學校開心的事情;寫完作業給媽媽説一個有趣的笑話;幫媽媽收拾一下家務;在父母不舒服的時候給他們倒上一杯熱水……這些都是孝順的方式。雖然很平凡,但要是能天天堅持下來,也是一種孝順。

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在我家“百善孝為先”的家風影響下,我一定會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百善孝為先作文8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

但我寒心的事還是有發生。沒想到的是居然是發生在我的家裏。我們家的人都是“火炮”。一點芝麻大小的事都能成為點燃的硝煙。吵起架來,誰也攔不住。我哥哥今年15歲嘞,正值青春期,青春期的暴躁在她的身上可體現出來。我媽媽今年38歲嘞,愛嘮嘮叨叨的',不過這是母親的通病吧。這兩個碰在一起,就像天雷碰地火,不炸個稀里嘩啦還不行。這不,又吵起來了!媽媽説嘞一句:兒子啊,你房間很久沒打掃嘞,要打掃啦!自己找個時間打掃吧!哥哥立刻不耐煩起來:哎呀,這事我知道啦,羅裏吧唆的幹什麼啊!你這人怎麼這樣啊,我又不是罵你……你這是在和母親説話嗎?母親明顯有點兒生氣了。

“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孝敬父母更是我巍巍中華的美德。每一個人都應該孝敬父母。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古時候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説的:“百善孝為先”。我在《今日説法》的電視節目中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人把他80歲的老父親趕進了一個小木房,不給吃,不給喝,老人全靠鄰居的幫助才得以生存。我看了以後很生氣,長輩們都應該被尊重,何況是自己的父母呢?現在為了維護老人的合法權利,已經有許多相關的法律出台了,不過,我相信,老人更希望看到的是自然流露出的真情,而不是被法律所迫的的親情。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端上一杯熱茶,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

雖然我們不能夠把孝表現的淋漓盡致,但是我們一定要努力地去詮釋它,不要讓它從我們這裏不再是佳話。

孝,是我們永不會忘記的,這就是孝。

百善孝為先作文9

我看了《成長的翅膀》第十六講“孝敬父母”後,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中有許多兒子或女兒不孝敬父母、對父母不尊重等行為做法。由此,我想到有些同學,父母對他們滿抱希望,冒着烈日暴雨為他們送飯,不辭勞苦接送他們上學、回家;自己省吃儉用卻不怕花錢為他們買吃的穿的、用的玩的。而他們卻辜負了父母,對父母不禮貌,任性,學習不專心,甚至打罵父母,讓父母失望,難過。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哪!作為一個人,我們應該盡到最起碼的為人兒女的孝道,我們應該孝敬父母,聽父母的`話,不讓父母操心,做力所能及的事,為父母分擔負擔。

每當聽到那些對父母不敬的話,我的心就像刀割一樣,刻骨銘心地疼痛。他們不知道父母是多麼地愛他們,也不知道父母內心對他們有多少希望。如果天下人都想着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永遠也報答不了,那怎麼會有兒女離家出走的事件呢?如果兒女都能理解寬容父母,這個家庭就不會輕易走向毀滅。試想,一個人連與自己最親、對自己付出最多的父母都不懂珍惜,不知回報,即使他再有本事,又能為社會做出什麼貢獻?如果天下人都孝敬父母,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那麼我們的家庭就會更加幸福,社會也會更加和諧。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在我們身邊還是有很多不孝子,但如果每個人都從我做起,相信終有一天天下人都會孝敬父母,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黃香七歲為父温席,董永賣身葬父的感人孝行。“百善孝為先”,孝感動天,做一個文明的現代人要從孝敬父母開始。讓我們踏上成長的路程,向禮儀出發。

百善孝為先作文10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在我看來,所謂“孝”就是考驗子女的意思。當老人年事已高的時候,子女們能否經得住考驗。以前有位叫蔡元培的人,聽人説母親的病需要用人肉做藥引,他竟然把自己手臂上的肉割下來給母親做藥引。我們現在雖然不能做到如此,但關愛老人、孝順老人應該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讓他們能夠安享晚年。

記得那是兩年前的夏天,太婆身體不舒服,奶奶就帶着太婆到縣醫院檢查。因為奶奶不太識字,就打電話讓媽媽來,媽媽來到醫院後,跑前跑後地帶着太婆做檢查。醫生説太婆需要住院,奶奶一個人忙不過來,媽媽又自告奮勇地幫忙了。太婆住院期間,媽媽每天一日三餐都從家裏把飯燒好送過去。有一天,太婆拉肚子了,不停地住廁所跑,媽媽便一手扶着太婆,一手舉着吊水瓶,帶着太婆往廁所跑,完了還要將大便送去化驗。後來,太婆逢人就誇我媽媽,説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能做到這樣的,一點都不嫌棄老人。太婆出院後,媽媽就把太婆接到我們家來照顧,每餐吃飯時,總是先將好吃的`往太婆碗裏夾,對太婆噓寒問暖。媽媽總是對我説,每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現在所做的都是應該的。

在這種環境裏,我每天耳濡目染,漸漸地懂得了要學着照顧他人。太婆這兩年年事漸高,眼睛又有白內障,基本上到了看不見的境地。每次走路都得扶着牆摸索着,我心裏想一定要幫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天,太婆摸着桌子站了起來,我連忙問:“太婆,你要什麼呀?我給你拿。”太婆説:“我想喝水”。我馬上倒了杯水給太婆,媽媽看見了,對我會心一笑。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家庭矛盾,我慶幸我生活在這個有愛的家庭中,小輩孝敬長輩,長輩疼愛小輩,我一定要將這種傳統美德傳承下去。

百善孝為先作文11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最近我的爸爸出了車禍,右腿打上了厚厚的石膏。作為唯一的.女兒,我自然要承擔起照料爸爸的責任。

每天早上我起牀時,媽媽已經幫爸爸燒好了早飯。我先幫爸爸盛好早飯,然後小心翼翼地端到爸爸牀前,等爸爸吃完飯把飯碗拿下樓,然後把爸爸的洗臉水拿上來,最後我才自己吃飯。

只要爸爸一叫我的名字,我就會飛快地跑上樓,有一次我還摔了一跤呢。到了樓上,爸爸有時會讓我開電腦,有時會讓我拿水果給他吃,有時會讓我拿尿盆給他,我總是樂此不彼地做好。因為爸爸傷的是腳,所以爸爸也會讓我給他捶捶腿。有一次我給爸爸捶腿,捶了一會兒,我覺得手痠極了,每次提起來像有千斤重,但是我堅持着,沒有停下,因為我知道給爸爸多捶會兒腿會讓他舒服一點。

一天,外面陽光明媚,爸爸説他想去陽台上曬太陽。於是我把躺椅從樓下拿上來,已經累得滿頭大汗,爸爸還讓我扶他到陽台上。爸爸吃力地站了起來,還沒等我來扶他他就站不住了,我趕緊跑過去,吃力地把爸爸扶起來,然後一步一步地移到陽台上,讓他坐在躺椅上。爸爸説他口渴想吃橙子,我又下樓拿了一個橙子把它切成片,放在盤子裏,拿上樓給爸爸吃。看着爸爸舒服地吃着橙子,我高興地笑了。

前幾天爸爸終於可以拆石膏了,媽媽去租了枴杖,這下子爸爸可以自己走路了。自從有了枴杖,爸爸行動就方便多了,我也可以做別的事了。

我們要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

百善孝為先作文12

孝,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如今,孝似乎不知所蹤。

那個週五,放學的我心情極好,正一蹦一跳地往家趕。就在這時,我看見一對爺孫倆。孫子白白胖胖的,穿着名牌衣服,而爺爺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穿的`衣服也佈滿了補丁,不禁讓人覺得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家人。

如此強大的差距令我有些好奇,為什麼那麼老的爺爺穿得如此寒酸?而孫子卻我不禁向前走了兩步。我看見那位爺爺和藹地説:“乖孫呀,你餓不餓,要不要吃點什麼?”令我驚訝的一幕還在後面。那個看起來可愛乖巧的小男孩,雙眼一瞪,臉上佈滿嫌棄的神情,蠻橫地説:“您給我滾開,就您這破爛相,吃得起什麼啊!”

這時一位滿是穿金戴銀的婦女跑了過來,一把抱住小男孩,説:“乖兒子。”我見小男孩的母親來,滿心以為她會訓斥剛才小男孩無理的行為。

但她卻突然看了老爺爺一眼,臉上全是尖酸刻薄之色,一開口,滿是陰陽怪氣:“兒呀,他只是個撿破爛的,以後別和他接觸。”

看到這裏,我心涼了半截,現在這麼多的老人也無不面臨着這樣的處境,他們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女翻臉不認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大家都像這對母子一樣,長期以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該何去何從?不是説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嗎?

再望去那個街邊的宣傳廣告,百善孝為先,我卻覺得刺眼起來。

百善孝為先作文13

春節期間,我認識了個新詞—家風。

什麼是家風?家風,顧名思義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

那麼,我們家的家風又是什麼呢?我把這個問題想了又想,終於得出了答案。我家的家風是:孝敬長輩。

我的媽媽就是家中孝敬長輩的典範。我的姥姥年老多病,雙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於是,照顧姥姥的任務便落到了舅舅、大姨與媽媽身上。媽媽每天中午都要去姥姥家,為她打針、做飯、洗衣服。有時候,媽媽剛做完晚飯,顧不上吃飯,便急忙盛好飯菜,拿起飯盒,向姥姥家奔去。在炎熱的夏天,媽媽每天都要給姥姥洗澡,姥姥舒服了,可媽媽卻熱得滿頭大汗,但她從來不在姥姥面前説一聲苦、喊一聲累。有一次,我心疼地問媽媽累不累,媽媽搖了搖頭,説道:“百善孝為先。母親辛辛苦苦把我養大,為我付出這麼多,我做的這些,又算得了什麼?”聽了這句話,我的心頭為之一震,是啊,羔羊跪乳,烏鴉反哺,我們經常在書本上看到的孝敬老人的'故事,不正在媽媽身上體現着嗎?

母親的一言一行,為我樹立了榜樣,潛意默化地影響着我。如今,孝敬長輩已成為了我的行為習慣。每當我來到姥姥家,我都會甜甜地叫一聲:“姥姥好!” 接着我會為姥姥端茶送水,為她捶背,給她唱新學的歌曲,説説學校裏的趣聞,姥姥總會樂得合不攏嘴,直誇我是好孩子,聽得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在家裏,我也會幫助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還是我和雙胞胎姐姐自告奮勇,挎着籃子,去菜市場買的菜呢!

家風就是一個家族的面貌,我一定要好好牢記我們家的家風—孝敬長輩,把它不斷地傳承下去。

百善孝為先作文14

“孝”這個字雖然只有七劃,卻九鼎不足為重,“孝”是中華五千年流傳下來的美德,是人生中必修的課程。 從小父母就對我管得嚴,望子成龍是他們這一生的目標,他們從小告訴我做人的道理,“百善孝為先”是他們的口頭禪,他們教我做人的道理,教我如何走上社會,他們教會了我太多。

小時候的.我總是年少無知,一年冬天,母親得了重感冒,給單位裏請好了假,就躺在牀上休息,而我卻和往常一樣,嚷嚷着叫母親送我去上學,母親拗不過我的軟磨硬泡,還是拖着虛弱的身子,幫我背書包,送我上學,可我卻不知道母親在那之後怎麼了,那天放學,和往常一樣平凡,我嘻嘻哈哈地走出學校大門,映入眼簾的卻是父親焦慮的臉龐,我開心地向父親奔去,父親卻反常的一言不發,帶我去了醫院。一看見那鮮紅的“十”字,心裏像被一隻大手捏了一把,是誰住院了?我邊走邊暗自嘀咕着,打開病房門,只看見臉色蒼白的母親躺在病牀上,那一刻,我全明白了……

經歷了這場風波後,父母開始教我“孝”,我也漸漸明白了這個字的分量,多年後回想起那件事,還有些愧疚,我們善待父母,就像他們對我好一樣,從那以後,我們家就漸漸成為了“孝”的代言,父母看着我一天天長大,倍感欣慰。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經過這一刻,我想我成長了許多。

百善孝為先作文15

在我國,很多家庭都有家風家訓,當然了,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就是:百善孝為先。平時,媽媽的一言一行教會了我如何地孝順長輩。

記得一個週末的下午,天氣悶熱,我呆在家裏,不停抱怨:“還沒到夏天呢,怎麼這麼熱呀!”這時,我看見奶奶拿着鋤頭正準備去地裏幹活。我連忙勸説道:“奶奶,改天吧,難道在這大熱天裏幹活,您不覺累嗎?”而奶奶卻笑着回答:“不會,只是去除點雜草,幹習慣了。”我無言以對。正當我想放棄勸説奶奶時,剛要去午休的媽媽從房裏衝了出來,“搶”過奶奶手裏的鋤頭説:“媽,我去除草吧!”“不用!你難得休一次假,在家陪陪鈺怡吧!”“媽,您平時很辛苦,現在就讓我幫您吧!”媽媽邊説邊把奶奶往回扶,奶奶只好回了屋。就這樣,媽媽整月裏好不容易得到的假期休息又沒了。雖然這是件小事,但卻令我感受到了媽媽對奶奶的愛和孝順。

那天晚上,媽媽想給我們做一頓豐盛的`晚飯,於是便在廚房裏忙得不可開交。奶奶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毛病”了,要去幫忙,媽媽硬是不肯。我看到這情形,想起了媽媽常常掛在嘴邊的“百善孝為先”,便走過去説:“奶奶,你去休息,我來幫媽媽吧!”奶奶聽了,開心地説:“好吧,我的孫女長大了,我該好好‘退休’了。”那時,媽媽沒説什麼,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從媽媽的笑容中,我知道她是希望並且認同我這樣做的。

“孝悌者也,乃人之本歟”,是媽媽讓我徹底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這也就是我家的家風。今後,我一定把這句話牢牢記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