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我的故鄉作文11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4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的故鄉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我的故鄉作文11篇

我的故鄉作文1

每天都是要吃糯米飯的,不知道為什麼。是因為它味道最好嗎?也不完全是的,比它好吃的還有一些。可能是因為這個小攤離爺爺的單位最近,爸爸又和爺爺是一個單位。上班的,而我們家小時候就住在爸爸單位的宿舍的緣故吧。照這麼説。來,吃糯米飯這事情,也是有家學淵源的。這個攤子,算上我們祖孫三人,前後起碼吃了三十多年了。

鋪子很簡單,幾根竹竿靠着旁邊的民居支成一塊擋雨的棚,一個小車和一張桌子擺食材和配粥的小菜,兩個兩三個爐子分別做面粥飯。旁邊沿着小巷擺。上三張圓桌,每張能坐七八個人。桌子旁邊有兩個蒸爐,一個裏面是筷子和勺子,另一個裏面是毛巾。蒸過的毛巾燙手,但擦手擦臉都很舒服。除了大酒店,提供熱毛巾的後來我只在海底撈見過。看到日劇里人們吃飯總要先用濕巾擦手,想來這服務還是有點日式的。

九點的時候,老闆娘會收掉—個支棚的杆子,收掉一張桌子,十點的時候再收——張。到十一點,就完全收攤了,比較閒的人,早飯是吃得比較晚的。最有趣的是下雨天,那種簡易雨布搭成的棚子,總是要積水的。時不時老闆娘就會拿一根竹竿,頂起雨布的中部,雨水就嘩啦啦從——側衝下去了。

糯米飯是温州特色,但是其他地方也有,然而一般是像肯德基裏那種飯糰。温州的糯米飯其實就是肉湯拌飯,上面加上油條碎和葱花,一般為了防止太乾難以下嚥,還要配上一碗紫菜湯或蛋花湯。肉湯每家的配料略有不同,一般就是有無香菇有無榨菜有無豆乾的差別。

除此之外還有撒白砂糖的甜糯米飯,我有次還見過一個拉板車賣煤球的老人吃豆漿拌糯米飯,遺憾的是我至今也沒嘗試過這種吃法。現在回想起來,黑黑的煤球車,黑黑的手,吃雪白的豆漿泡米白的糯米飯,那畫面是很有衝擊力的。

我常吃的這家,蛋花湯也與別家略有不同。它的蛋液只隨便攪打兩下,衝湯的水温度也不高,最後同樣也澆上一點肉沫湯。最後的成品中,能看到尚未完全凝固的蛋白,口感爽滑,有點像現在日式快餐店裏的温泉蛋。這樣的`蛋花湯比較少見。

每個上學的早。上,從睡夢中醒來,洗漱完畢,從爸爸的口袋裏拿。上十元早餐錢,就出門上學去了。在距離早餐攤子二十來米的時候,我會大聲對老闆娘喊——聲“糯米飯蛋花湯”,這樣等我走到攤子邊坐下的時候,就能直接開吃了。但我提前下單,倒不是為了這個,而是因為小時候略微有點口吃,特別是糯米飯的糯字,經常會卡在喉嚨裏出不來。如果站在攤子上口吃,説不出自己要吃“糯米飯”的話,會很尷尬,被人笑話。

我小時候吃糯米飯與別人不太——樣,一般吃糯米。飯是直接把配料和飯攪拌均勻,這樣在吃的時候,每一口就都有湯汁、肉末、油條、葱花和米飯。但我不這樣吃,因為這樣很無趣,而且吃到最後米飯發脹讓人沒有食慾。我吃糯米飯,總是先小心翼翼得把糯米飯上的配料挑到一—邊去,先去吃糯米飯中飯的部分,吃完了——側的糯米飯,再吃有配料那側的糯米飯,用勺子小心翼翼得從配料下面摳,最終摳出一個幾乎沒有米飯,全是配料的“穹頂”,最後兩三口悶下所有配料,滿口鹹香。這也算是一種“先苦後甜”了吧。

現在的我已經不會用這麼複雜的吃法了。杭州的糯米飯,油條要麼偏軟要麼偏硬,肉湯的味道也不對,吃來只是聊慰鄉愁,更多是作為果腹的快餐而且美食的享受。

離家讀大學後的每個寒暑假,以及工作後的每次,回家,都會找一—兩個早上,去吃這家早點攤。儘管我家早已經搬離了那條老街。

記不清是工作後的第幾年,可能是第二年,也可能是第三年,某次回家後忽然聽到了那家早餐攤的老闆娘去世的消息,我感到震驚,畢竟她看起來只六十歲不到。“她早上收了攤,到鄉下的一個親戚家裏去坐了坐,回來忽然暈倒,送到醫院的時候人已經沒了......這是我聽到的版本,具體原因我沒有去深入瞭解。這之後攤子由他兒子繼。承,再一年我回家想去吃的時候,早點攤已經不再開了。

故鄉和遠方並不衝突,就像我在杭州,要是想吃的話,早。上起個大早,坐上第一班高鐵,花上兩個多小時,就能在早上九點多坐在老家的攤子上吃糯米飯。空間並不阻隔我們與故鄉,因為它是可逆的,而我們永遠無法抗衡的是時間,因為“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隨着老房子拆遷,老街改造,老攤斷了傳承,將再也回不去童年。少了那碗糯米飯,老街老路也再也不會去,以後的再返鄉,也不再是原來的那個故鄉了。但沒辦法,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我的孩子以後也會有新的故鄉,也會在成長中失去他的故鄉。

我帶很多人去嘗過老家的糯米飯,他們都説無甚特別。我也在外點過很多糯米飯的外賣,味道不太對。其實每個人最喜歡的都是離自己家最近的那家店的味道吧。我很想再吃一碗老家樓下的糯米飯。

我的故鄉作文2

20xx年,我在英國倫敦考上了博士後,主教博士畢業生。一天,突然收到一封邀請函,説後天我們國小2班同學開一次同學會,讓我必須去。看過邀請函,我把教務全轉給了其他老師,馬上打理行裝,準備動身回自己的故鄉——杭州。

坐了2個小時的特快海道(海底直達隧道的簡稱)列車,我到了杭州。出了車站,我決定先回家。可是,公交車呢?的士也不見了?

我一下子手足無措——要知道,以前從火車站回家,打的也要2小時,現在海道列車站,據説是在蕭山郊區,豈不是得用3、4個小時!

“嗨!”我嚇出一身冷汗,連忙轉身定睛一看,竟是一身整齊工作服的老同學王奕陽!他眉飛色舞地介紹:“不知道吧?你坐的‘hd1084’是我開的!”“啊?不是吧?”我心裏想:沒想到還沒開同學會,就遇上老同學了!我又問:“你知道哪兒有公交站嗎?”“我當然知道了!車站就在左轉直走到底,拜拜!我先走了!”“再見!”我按他説的做:左轉,然後一直走……“媽呀!”突然,面前出現了一堵牆,我嚇得驚叫起來。我奇怪極了:咦?剛才還是龍一般長的走廊,怎麼會神不知鬼不覺地來這麼一面牆呢?我懷疑這是投影,就小心翼翼地用手戳了戳。可這牆像鐵一樣,紋絲不動,原來根本就不是其他東西,它就是牆!

“遊客自助提示器提醒您,有困難請按‘1’,需諮詢請按……”我順着聲音找過去,是一個只有字典大小的“提示器”。懷着好奇與疑問,我小心翼翼地按了“1”鍵,播音器立刻告訴我,這堵牆是安全牆,只要按個指印就行了。驚訝萬分的我只好一路靠這個“小鐵盒”回家。到了我最熟悉的站台——文二西路競舟路口,我下了車,卻無論如何都找不到從車站到家的路了。在我面前的是一片由紫色的薰衣草組成的蝴蝶圖案,一個有小魚小蝦的迷你人工湖,一家掛有“無敵大胃王”古式招牌的級飯店……可就是找不到“金成花園”四個大字。我一頭霧水,只好給家裏打電話。電話一通,我急不可待地問:“哎,老爸老媽,金成花園搬了嗎?”

“哈哈……告訴你,沒搬!聽着哦!你先找‘地下小區’的'牌子,然後從入口進去,走‘金成花園’的通道,最後找11幢就行了。”“哦……哦……那行,拜拜!”我依次按步驟走,終於艱難地到了家。

一進家門,我才發覺,舅舅一家,姑姑一家,伯伯一家,小姨一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聚在這兒!和家人聊了半天,媽媽硬拉我去看久違的西湖。

到了西湖邊,我愣了——道路上只有廖廖無幾的老人與小孩,湖面上有不少小艇,艇上竟沒有工作人員……我一臉茫然地問:“人呢?沒有人管,劃小艇不危險嗎?還有,呃,那個東西是……”媽媽聽完了我一連串的疑問,頓時眉開眼笑起來:“呵,你一去英國就十多年,杭州日新月異,跟你講一年也講不完。還是去看講解機咋説吧!”於是,我又使用了自動講解器,一下子恍然大悟:浮艇可自動保護,遊人在地下,但與實景相同,老人兒童受優待可在實景中游覽……晚上,我又想象闊別已久的同學的變化……

第二天,我又回到我的母校——求是(競舟)國小。原來200米的操場變成了400米,還配有__多個椅子!真是能和黃龍體育場相媲美啊!這時,我看見一羣可愛的小傢伙在踢球,回想起當年的我,常坐在中點,看一幫男生踢球,有時還幫着踹上幾腳……回憶了一會兒,發現離同學會開始只剩2分鐘了,連忙拔足狂奔——我不願放棄同學會中的任何1秒。同學會上,我講了昨天的奇聞。他們有些上週就來的,告訴我,我説的只是杭州變化的九牛一毛,其餘還有很多很多,他們自己也被震驚了,覺得無論美國、俄羅斯、加拿大還是什麼,都不如這兒。我心想:是啊,故鄉的日新月異,何處能比啊!同學會對大家來説太難得了,一個個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交談着自己的事業與想法,一個個人臉上盪漾着無法掩飾的快樂。本來預計3小時的同學會,開了近7個小時,直到有同學説有事先走,我們才依依不捨地互相留言、簽名——是啊,誰知道下一次聚會,會在幾年之後呢?

散了,在馬路上,我的眼睛尋覓着,企圖記下每個同學回家的路線。但,我不能——思念國小生活的海水與同學會情景的貝殼碎片,悄悄漫過了思緒的細沙,讓我呆在了路上,久久望着校門……

學校雖然離家近,但思緒萬千的我一步一分鐘,三步一回頭,走了快半小時。一到家,我接到通知:博士生成績嚴重下滑,需要老師進行提高。我向親人們一一道別,極不情願地回倫敦了。

故鄉啊,我不會忘記你,你天天在我的心中!

我的故鄉作文3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易流”偏東的暖風夾雜着冰雪初融的異香,吹開了渭畔翹首企盼的妖嬈繁花,吹綠了隨風婀娜,輕拂水面的楊柳。“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樣一個煙雨濛濛的季節,每當我倚在黃昏的樓頭遠眺或是在微雨的堤岸步吟,當目光接觸到那水中汀州上第一抹新綠的時候,我都會被深深的感動。甚至不知不覺地充盈着熱淚。這種感動源於心底情不自禁的震撼。我震撼於它的生機,震撼於它的綻放。是呀!它的確遠離了是非,在這個詩意的春天盡情的生根、發芽,等待着最後的那一抹枯黃。然而,當蕭瑟的秋風掠過它的頭頂,用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宣告它即將衰敗的時候,它也許還會還以一個會心的微笑,因為它終究還會再綠的。

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尋春者都有一種淡泊的心境。近日,好幾天的蝸居斗室,與朋友談論着一些不着邊際的政治話題。總想着有一天能夠沉靜下來,在筆底流瀉一段春的序曲,看看漫天飛舞的風箏。然而,當我提筆要書寫那些卑微的文字的.時候,摸摸自己的胸口,看着蒼白的稿紙,我終於明白了:我終究還是作了春的囚徒。

是該出去走走了。我總是鍾情於渭河,就像是命中註定的一樣。它靜靜的流淌了千年,我默然的浮華了無數春秋,這千年與數秋一經相遇,便從此不願分開。它就好像是我夢中的故園,從我見到它的第一眼起,我就把它當作了一灣夢的深潭。“眼前分明外來客,心底卻是舊時友”。我常常和一幫朋友們坐在河岸上,彷彿是坐在了它的懷抱中。在這樣一個至温至軟的懷抱中安睡,夢中不再有南方欸乃的櫓聲,也不再有哪些久為人唱誦的才子佳人、青衣粉黛。不管她是否紅粧帶淚,也不管那桃林是否已經落英繽紛。此刻的我像孩子一樣單純,此刻的河只有寧靜,只有我與它輕聲對話,只有流淌的水聲。

信步走到渭河岸邊,終於像是久困的人得到釋放,遠遠的褪去了愁思與風塵。光着腳,踏入水中,就好像一下子闖入了歷史的海洋。歷史的車輪總是那樣的繾綣,它不會留下任何後世能見的痕跡,只有那一串串閃光或灰暗的人名。不知有多少人,曾在這裏遐想,曾在這裏獨坐,讓腳經受歷史細流的沖刷。然而,他們想到了什麼?我無從知道。

“昔武王伐紂,逆歲違卜”姜尚持竿垂釣,白首之年,終遇文王,同成功業。渭河之於他們是起事立業的地方。而我只是一個平凡人,我根本不需要知道那些曲折的故事,那些悠遠的歷史,因為渭河之於我永遠都是新鮮的,依然流淌着春的音符,依然是我向往的地方。

如今,我又坐在了它温柔的岸邊,面前是粼粼的水面,背後是我的大學,遠處是高樓、羣山。此刻,我似乎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其實活在小時候的夢中。兒時夢裏的大學,兒時夢裏的城市,也如這般清晰可見。“車如流水馬如龍”、“聲如玉碎有鏗鏘”,在街聲與水聲的交匯中,我已經分不清自己腳下的土地是故鄉還是異鄉。是的!我離開故鄉的確很久了,幾年的光陰也許早已沖淡了那些許飄渺的往事,我不再渴望歸去,至少現在還沒有資格渴望。

其實,“故鄉原本就是異鄉,它只不過就是先祖們漂泊旅程的最後一站。”對於我,“反認他鄉是故鄉”是再平常不過得事。

我曾有幸在渭畔送別過友人。“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我們沒能像白樂天那樣,在秋風的肅殺中,在點點琵琶聲裏,揮灑離情,淚濕青衫。“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我們也沒能像王摩咭那樣,高舉酒杯,飲盡離愁。我們只是在渭水邊久坐,我突然想起李白“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友人是回到故鄉,所以不必有太多的離愁。回故鄉是需要勇氣的,不論那過盡的千帆終將駛向何處,不論那碧空的遠影是否比西湖更瘦,他的歸去只能得到祝福。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友人不是衣錦還鄉,但他終究是回去了。“哪有尖刀能劈浪?哪有利劍可斬愁?”在火車站的月台上,看着載着他的列車向南緩緩駛遠。我還是有一種説不出的傷痛,我聽不慣那汽笛的長嘶,看不慣那揮斷的雙手。我只知道:他可以回去,我不能。

夕陽的餘暉拉長了身影,華燈已經初上了。踏着石子,我還得回去。書沒有讀完,功課還有許多。我不能像唐伯虎那樣在桃花塢著舍“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生活始終還要繼續。

有了河,我的夢依舊在日夜的向東流淌……

歸去吧!這裏已經很涼了。

我的故鄉作文4

隨着三月的桃花在畫眉的啼鳴中紛紛盛開,隱匿於記憶深處那故鄉的春天又再次清晰地返回我的腦海。一轉眼,自己和故鄉已經有了近三十年的距離,以致它的影像越來越模糊。梳理離鄉多年的風雨歲月,原以為早已忘記了舊時的故鄉,但每當月明星稀、夜不能寐時,仰望天空那輪圓月,總會不由自主地就把它想起。

我的故鄉在洛陽。作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一直以來,洛陽都是一個讓我引以驕傲和自豪的城市。它因地處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頭。這裏是“河圖洛書”的故鄉,歷史上曾有大大小小十三個朝代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民族的精神故鄉,是“最早的中國” 。而我出生的那個村落——史家灣,就位於市區東邊的洛河北岸。

史家灣,一個很通俗的村名。和那些鑲嵌在河流邊的中國大多數村莊一樣,它的村名後面也自然而然地帶着一個“灣”字。但它卻是個不一般的灣,因為它棲息在一條中國歷史上很著名的河流——洛河的懷抱。和她沿岸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灣一樣,都是這個母親孕育的子孫,帶着她驕傲的印記。而洛河,在這片土地上已經流淌了多少年我倒説不清楚,但我知道她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起碼已經洶湧澎湃了幾千年,大禹治水成功劃定九州,還不全賴於洛河裏背馱"洛書"的那隻神龜。從此,這條河就緩緩流進了中國的歷史,成為河洛文化的濫觴,自然也就成為中華文明的發源。

作為一條名聞遐邇的河流,洛河,曾經帶給世人無數神奇的傳説。如果傳説中的宓妃不是神話,那麼我們這個村莊的先民們也一定和洛河流域的有洛氏族人們一起,學會了結網捕魚,學會了狩獵、放牧、養畜。勞動之餘,聆聽過宓妃用五絃琴奏出的優美動聽的樂曲。也一起見證了后羿為保護宓妃,保護百姓的田地、村莊和牲畜與河伯——這個黃河裏的浪蕩公子,所展開的那場激烈廝殺。

記憶裏的故鄉是美麗的。一年四季,那條美麗的洛河,從村南沿兒緩緩向東流過。還有一條清澈的溪水從村西向南滑入洛河。而洛河灘上星羅棋佈的水塘子,大大小小,深深淺淺。夏天,河裏不僅有紅尾巴的大鯉魚還有一羣羣光屁股的孩子們,一邊捉魚,一邊玩水嬉戲。而那溪裏,不僅有一米多長的.大鱔魚,更有比火柴棒還短的小蝦米。水塘裏的魚似乎品種更多,但好多我都叫不出名字,草魚、鰱魚、泥鰍,還有比村莊年齡似乎還長的烏龜。

故鄉的村莊,在我的眼裏至今還是那麼鮮活和飽滿,一年四季變換着它繽紛不斷的色彩。春季的村莊是豔麗的,桃花李花,粉紅雪白,點綴在一望無際的碧綠麥田之上,把濃郁的馨香浸潤在村莊家家户户的窗軒。夏季的村莊是甜蜜的,田野被各種時鮮瓜果覆蓋着,桃子、李子、杏子,碩果飄香,壓彎枝頭。那比饅頭還大的水蜜桃,每個孩子的肚子最多隻能裝填兩個。甜瓜我倒是能自己吃掉一個,因為喜歡它的香味。西瓜還不熟,就經常有垂誕欲滴的淘氣鬼偷偷地溜進果園把它開膛破肚。而夏秋的村莊更是豐碩的,大麥、小麥、蕎麥,金色的麥浪在村子的四周翻騰。比芭蕉扇還大的荷葉,能遮擋住還沒有飽滿的蓮蓬,但如何也掩蓋不住,它身後隨風搖曳的荷花仙子的美麗。圓圓的西紅柿,尖尖的紅辣椒,長長的四季豆,青青的金達菜,還有黃瓜、南瓜、冬瓜,蠶豆、花生、芝麻,玉米、紅薯、棉花,這些幾乎已經遺忘的各種蔬菜名稱,今天突然又很清晰地活躍到我的筆下,讓自己也頗感驚奇,怎麼故鄉的田園裏,竟然會有這麼多好吃的東西。

如今,美麗的故鄉和我留存在故鄉里的美麗記憶,都隨着歲月的流逝而慢慢消褪。當年荷葉婆娑,稻花飄香小溪潺潺,鷗鳥翔天的美麗洛河灘,如今都哪裏去了?曾經的桃紅李白,曾經的荷塘月色,曾經的瓜果滿園,曾經的魚米之鄉,我再也再也找不見了。由於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速,故鄉的田地這些年一點點被徵用,據説連居民區——村落的最後一片,也面臨着拆遷。今年春節回洛,專門到村子看了看。站在即將徹底消失在歷史中的村莊村頭,眺望以前的洛河灘,我再也找不回它昔日的美麗。呈現在我眼前的,全是追逐金錢的現代人,為了淘沙賣錢而挖的一個個沙坑,班駁陸離,傷痕累累地佈滿它的軀體。美麗的洛河水也沒有了往日的風采,河牀裸露,幾乎斷流。我想,它也許都化做了那美麗的洛神女傷心的淚水,在為我那曾經美麗的村莊偷偷哭泣,黯然神傷。別了,我的村莊,我的故鄉。如今,連一直夢想着能夠葉落歸根,入土為安的爺爺的骸骨也不得不多次遷移,以至最後流落他鄉。誰敢再奢望,我的村莊,我那曾經美麗的村莊,還能一如往昔?

今天,也許是最後一次看到我曾經熟悉的村莊,我要把它的一切都珍藏在心中,就像珍藏一幅畫一樣,在思鄉的時候看一看,慢慢咀嚼,慢慢回味。

我的故鄉作文5

有這樣一個地方,在一個遙遠的小山村裏,有着這樣的一羣村民,他們勤勞、質樸、善良、堅毅、勇敢。年復一年的在這裏生活着,似乎每天都在過着重複的生活,沒有多大的變化。不知過了多少個年頭,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一直過着平平淡淡的日子。

偶爾,小家庭之間也會有一些爭吵,不過這似乎是生活的調味劑,因為有了這些調味劑而讓日子變得更加的有滋有味。的確,這是一種需要,不然這漫長的生活又該如何繼續下去呢。畢竟生活是需要點綴的。特別是在這樣一個沒有太多條件可以創造激情的地方。

在這裏,沒有所謂的大商場,各式各樣的娛樂場所,甚至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所謂的街是陳列於道路兩旁的破舊樓房,並且最高的樓層不超過四層,映像最深刻的就是街頭那家早餐店,它應該是陪伴着這個地方的存在而存在的,所以在這裏它顯得格外的老了。不過,店裏早餐的味道依舊沒變,一樣的味道,一樣的人,一樣的最原始的風土人情。店裏的忠實顧客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的衣着、容貌都和這個小店融合到了一起,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和諧一致。有一次我從那裏經過,濃濃的香味從鼻尖飄過,一向熱衷於美食的我終究逃不過誘惑。於是,我走進了店裏,陳舊的牆壁,陳舊的木桌,陳舊的木凳,但是卻被這裏的老闆擦得發光發亮。店裏只有三張桌子用來接待客人,也許是因為還有點早的原因,街上都只有稀疏的幾個人,所以店裏也不擁擠,除我之外只有一個人。這裏的老闆是一對夫妻,看樣子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我猜想他們都已經年過六旬了吧,一副慈祥和藹的面孔,頭上花白的髮絲,臉上佈滿了皺紋,但卻精氣神十足。

很快的,我便吃過了早餐,我並沒有在這裏停留,而是快步的走出了這裏,並不是因為我討厭這個地方。相反的,我很喜歡這裏,但是,我被這裏的一股無形的.力量給趕了出來。我想在我的內心是很清楚地明白是怎樣的力量把我從這個地方帶走,我想我並不屬於這個地方,我和它是不搭調的。也許從我進來的那一刻起,我就沒有受到它的歡迎,我的內心感到了一絲失落,但更多的是慶幸。

當某些東西過多缺乏的時候,總有另外一些東西來填補。當擁有的很多的時候,就會忘記了要去創造些什麼,當感覺一無所有的時候,就會想要自己努力的去找尋另外一種東西來代替。對於這裏的人來説,許許多多都是奢侈品,老人的幸福就是每天忙碌生活後的小憩,,小孩兒的幸福就是廣闊的河邊與草地,跳繩、捉迷藏、老鷹捉小雞,圍城這些都是常玩的遊戲。幾乎所有可以玩的,都是大自然給他們提供的,因為沒有擁有得太多,所以自然給與了他們許多的饋贈。同時,他們也很珍惜這些贈與,毫不吝嗇的享受這些美好。也因為這樣,他們的童年一樣的美好。甚至於相比那些從小就擁有了很多的孩子,他們更多了一份自由,少了許多的羈絆和束縛。

在這個人口稀疏的地方,有漢、苗兩個民族。長年來,兩個民族和諧相處,各自都遵循着自己的生存法則,相互之間有一定的融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界限。這也是一個極具地域特色的地方,位於四川最南端,與雲南省一街相連。因此,也以發展邊界貿易見長。

但是由於地區限制,這個地方的經濟長期得不到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甚至有一些家庭處於貧困狀態,生活難以實現自給。由於在家鄉無法獲取經濟來源,所以大部分青壯年都選擇外出打工。於是,就有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莊稼地也有大部分被留置了下來,原本熱鬧的鄉村,慢慢的變得如此的寂靜。似乎連自己的呼吸聲都在這個山村裏迴盪,如此空洞下讓人感覺無奈與淒涼。

不知道這是不是廣大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但就我所到之處、所聞之事、所見之狀大多均是如此,就好像給一碗糖水加糖一樣,原本甜如蜜糖的一杯水,為了使糖水變得更多,於是就在碗裏不斷地加水,於是糖水慢慢的變得越來越多了,但與此同時,糖水也變得越來越淡了。到最後,連糖的味道都消失殆盡。在經濟發展的不斷驅動下,人們為了去追逐物質的充實,卻慢慢的淡忘了精神的獲得。最讓人感到難過的是他們似乎還沉浸在這樣的變化中而渾然不覺,而我無力去喚醒這一切,儘管我很想要改變,但過度的掙扎讓我感覺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之中。

對它最美的記憶停留在了小時候,在那裏有最愛我、我最愛的親人,有一直以來不離不棄的好友,還有曾經自以為可以長長久久的愛情,有的情感還在,並且一直都會在,有的情感卻永遠的離我而去。然而,我並不感到惋惜,或許人生就是如此,有人來有人走,過客很多,留下的人很少。只有那些願意一直為你停留的才是值得去珍惜的。我的故鄉,養我、育我、懂我、愛我的我的故鄉,那個讓我長久掛念的地方,那個讓我難以忘記的地方,那個讓我想要逃離卻又想要靠近的地方,一個總會讓我眼圈發紅的地方,你有太多的東西讓我感到不捨,而你的一無所有又讓我不得不離你而去。不得不承認我是有私慾的,為了我想要的東西,我要離你而去。我想的是當得到那一切以後我會回到你的身旁,靜靜的依偎在你的身旁,永遠、永遠……

我的故鄉作文6

季夏,我隨父親回家鄉,梓江河畔小鎮——天仙,探望奶奶。

小鎮,受連日高温的瀰漫,一切都變得焦躁和煩悶。

酉時,一場陣雨,讓煩躁的小鎮得到些許清涼和寧靜。

雨後飯畢,我陪父親百步於暑氣微涼的小鎮。走過樓宇間鋼筋水泥鋪就的新街林蔭小道,步入黛瓦青磚的幽靜小巷,踏着青石板間夾着鵝卵石斜鋪的曲折小道,來到梓江邊黃果樹下,父親停下腳步,指着樹下近300平米的荒廢碼頭,動情地向我講述。

昔日,小鎮兩岸十里八鄉的往來渡船,主要依賴這碼頭。那時,碼頭停泊着往返兩岸各地的渡船,每到趕集或逢年過節時,岸邊滿是人頭攢動等候的過渡人,他們或蹲、或站、或席地而坐,或默默盯着河水,或開懷交流,或拿出剛買的種子説明閲讀……。

夏日,黃果樹下,老嫗穩座竹製小方凳, 護住木製揹包式小冰箱,拖着長長的叫賣聲,“冰棍,買冰棍,白糖冰棍”;中年挑夫,將肩上的竹挑放在地上,從中拿起一個梨兒,吆喝起來“梨兒,油寨溝梨哈,水分多、入口即化,清肺化痰”;旁邊,揹着小孩的大嫂,正樂呵呵地一邊收錢,一邊將擺放石板桌上的一杯杯冰涼的醪糟水、薄荷茶,客氣地遞送到過渡人的手裏;坐在三角小凳上的補鞋匠,忙碌着打磨一隻斜邊鞋跟,嫻熟地往上塗上膠水,將一塊橡膠補丁往上一貼,…… 。

如今,昔日碼頭那繁榮景象已不復存在,因為不遠處梓江河上橫跨了一座大橋。但是,梓江水哺育成長的黃果樹,還守護在碼頭身邊,而且愈加高大遒勁、枝繁葉茂,那張開的婆娑肢臂,頂着狂風烈日、化解空中廢氣;那撒開的粗壯根系,將碼頭水土涵養、沙石固定,最終以福音回饋小鎮。

末了,父親説,這裏夏日黃昏後的景色更迷人。

戌時,落日餘輝,輕風徐來。帶着好奇,我獨自再來梓江邊黃果樹下舊碼頭。

此時,樹上熱鬧起來。覓食的鳥兒紛飛歸巢,有孩子的,匆匆將捕獲的小蟲、小魚,送入嗷嗷待食的雛鳥嘴裏;建新居的,忙着用叼回的樹枝、枯草等,費勁心思構建棲身的家園;家事少的,有的或站在枝頭上、或跳躍在綠葉間,唧唧喳喳交流着一日的.收穫和快樂;還有那些會唱歌的,則不知疲倦地站在樹尖,躲在樹上的某處,或高歌、或低唱、或對吟,不亦樂乎、自由選擇。

梓江河面,動感起來。波光粼粼的江面,一層淡淡的薄霧升起,遠處一葉漁舟順向碼頭飄來,河灣一角蘆葦叢中,小鎮人家放養的一羣潛伏鵝鴨,從江河中冒出,逐波向碼頭游來,登陸岸上,回眸江水,抖落勞頓的疲憊,揚揚脖子、梳理容顏,列隊沿着小道,嘎嘎嘎、哦哦哦,歡歌在回家的路途。

梓江兩岸,夜降暮歸。肩扛垂竿的老者,牽着水牛走出河灘草地的牧童,剛才還光着腚兒嬉鬧江邊淺灘的頑童,挑着鮮綠蔬菜走出農田的菜農……,伴隨農家裊裊炊煙,朦朧在歸途。

隨着蟬聲沉落,蛙聲開啟,月亮悄悄從山澗升起,穿越淡淡的雲霧,將柔和的月光灑向大地。沐浴其間,不願離去。

起身下江邊,尋一石灘,將雙腳融入江水,頓覺一股涼意倏地從腳心傳至頭頂,心中的煩躁瞬間被江水洗滌,一身舒爽。敞開心扉,遙望星河燦爛的夜空,守候明眸輕盈的馨月,靜聽小溪匯入江水的潺潺聲,彷彿兒時躺在母親懷裏,翹望夏夜明月,聆聽母親教唱的童謠;靜受河心縷縷江風輕拂,彷彿兒時坐在父親膝頭,數着夏夜星星,享受父親搖蒲扇的輕風;任心靈吟詠,任靈魂飄蕩。 突然,小溪柳林,一席私語。“出去大半年,遇到個説好每月2300元,結果才給1600元的老闆,天天辛苦,可這次掙回來的錢僅夠娃兒開學用,給媽買空調又落空,還説攢錢買新房。”“孩子他爸,我和孩子都不怨你。掙錢多少無所謂,身體好才要緊。遇到這樣的事,我們沒辦法,但今後可不遇這樣的人。另找一家講信用的,興許遇到好人。現在江魚、蔬菜又漲價,實在不行,就在咱家,撒點網、捕點魚、種點莊稼,照樣過開心日子。咱媽是通情達理,給老人説明一下,準行。房子嘛,咱們還有住的,慢慢來。” 側身望去,月光下,一男一女相依走出溪邊柳林。

亥時,浩渺夜空,澄藍深邃,不時撥開雲霧的星月高懸天宇,星光和月輝瀉浴人間大地,江面泛起微微銀光閃爍的漣漪,江心升一股股柔潤爽風,撫慰偎依懷抱的小鎮,在暑氣消退中悄然安睡。

此景,不禁感老子“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之境,不禁悟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界。

子初,深巷中幾聲雞鳴犬吠,披着星月,起身回家,靜謐中,在親人身邊安然入睡。

我的故鄉作文7

我生長在一個美麗神奇的小山村,這個小山村名叫清捷河。

聽老一輩的人説,300年前,吳三桂殘部盤踞在官莊集鎮附近的辰龍關,清軍3年未曾攻下。本地鄉民向夢熊獻計從背後和兩翼夾擊辰龍關,終於一舉拿下了這道扼住湘黔驛道咽喉的險關。當時雙方鏖戰異常慘烈,屍骨如山,血流成河,那殷紅的熱血彙集成涓涓細流,匯入山溪,流到我們今天的家鄉才漸漸清澈,於是家鄉就叫清捷河,意為溪水至此才清澈,清軍終於大捷了。

村子兩側山峯連綿不斷,像兩隻巨手,把整個村子像嬰兒一樣緊緊摟住。羣山如堵,藍天如洗,那條流經村子的小溪如同處子的眼睛清亮純淨,不捨晝夜款款東去。白雲蒼狗,花開花謝,300年彈指一揮間,家鄉人世滄桑,唯有山水依舊。

村子中央矗立着一棵高大的銀杏樹。爺爺説,這棵樹有600多個年輪了。每每坐在屋檐下望着那銀杏樹,總是高山仰止她的偉岸神奇,連白雲也會被她阻斷。她的樹幹要好幾個成人才能合抱。村民們在樹下挖了一口井,這井水清甜冰涼,四季旺盛,從來沒有乾涸過。每當蟬兒聒噪的夏日,爺爺便喚我與妹妹提熱水瓶打井水喝。在那沒有冰箱的日子裏,那井水就是解渴的冰鎮礦泉水。就是現如今,喝這銀杏樹下的井水也是村民們夏日裏一個不錯的選擇。那水清爽甘甜,透明得像空氣,要是口渴了你就是灌上3大碗也還想喝。

兒時的我有一羣要好的玩伴,我們的足跡遍佈了整個村莊。我們曾在這口井邊趴着抓小蝦,膝蓋跪得滿是泥。有位叔叔教我們用野草去釣那石頭縫裏的螃蟹,將草杆伸入水中,朝着那露出兩隻大鉗子的螃蟹來回晃動。螃蟹果真上當,當作小魚用力夾住,這時用力一抽,連草帶蟹都被扯出了水面,引起一陣歡呼。銀杏樹上還時常會傳來“咚咚咚”的敲擊聲,開始我以為是銀杏樹在咳嗽,後來爺爺告訴我那是啄木鳥在給銀杏樹捉蟲子。我總想爬上樹,看看啄木鳥是怎樣捉蟲子的,但終於沒有看到。

村口曾有一間小商店,店主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爺爺。他曾和我講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其中講的最多的就是向夢熊大破辰龍關。在我的腦海裏,這些故事神祕而有趣。而每當看到我們覬覦那店子裏貨品的目光,他總會笑着將零食玩具免費送給我們。在他的眼中,我們就是他的親人,在我們眼中他也一樣。前幾年,他因病離開了人世,離開了這個讓他永遠留戀的家鄉。得知消息的我傷心了好一陣子,就像失去自己的親人一樣。

還有一位賣包子的老爺爺,被我們稱作“包子爺爺”,總是會在午間挑起擔子,走遍全村吆喝着:“賣包子囉!”好讓正在勞作的村民填飽肚子有力氣幹活。聞聽吆喝聲,我們定會停下玩耍,掏出父母給的五角或者一塊錢,微笑着遞給他:“包子爺爺,我要一個肉包子。”“好,爺爺給你一個又香又大的肉包子。”這樣的美味,我們是吃不厭的.。這麼多年了,包子爺爺挑擔子叫賣的身影已經漸行漸遠,但那包子的美味,就如同那童年的味道一樣,即使再過100年也不會忘記。

慢慢的,曾經在樹下嬉戲玩耍的那一羣孩子已經長大了,而大樹依舊春而發芽,秋而落葉,未曾改變。年復一年,他目送着一代又一代清捷河兒女成長與離開。

前些天,我結束了一個月的學習,一身輕鬆地坐上了回家的麪包車。在車上,我聽到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説:“我家住在清捷河村,你家在鎮上。”另一個小孩想了想,説:“我家也在清捷河村,在大銀杏樹下,鎮上不是我的家。”稚嫩的聲音説出的這一句話讓我感動莫名,頓時熱淚雙流。在那麼小的孩子眼裏,儘管鎮上有那麼多好東西可以吃,有那麼多好場所可以玩,卻依舊無法動搖一個孩子內心最真實的皈依感。這大概就是家鄉的力量,當你生長於斯,就已在你的心底種下了一顆鄉情的種子,無論你身處何處,都會有一股無形的力,牽引着你的心,告訴你,你的家在哪裏,你的根在哪裏。也許我以後也會離開家鄉去一個什麼遙遠的異地生存和發展,但我堅信,我心中這顆鄉情的種子還在,一定會生根發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的。

能回到村子的機會開始變得越來越少了,我也開始越發珍惜回到家鄉的日子。去銀杏樹下走走,去聽聽樹梢啄木鳥的聲音,去銀杏樹下的水井裏舀瓢涼水喝喝,去念想一下那位講故事的爺爺和回味一下包子爺爺肉包子的味道。我想記憶不會越久越模糊,我想把這些都交給那見證了清捷河人世滄桑的銀杏樹,讓她枝繁葉茂青春永駐,年年逆生長,像我們對家鄉的記憶一樣,永遠也不會老去。

清捷河,我永遠的故鄉。

我的故鄉作文8

回家的班車一刻不停地疾馳在家的方向,一覺醒來,車窗外早已是山水怡然,別有洞天……

放眼窗外,才知道班車早已駛出了喧鬧的都市,穿梭在大秦嶺深山的隧洞中了。在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鑄就、車水馬龍人山人海的大城市裏呆久了,目睹那窗外的山水樹木、石頭都是那樣親切。

乍一睜眼,映入眼簾的就一個字——綠。幾百裏幾百裏千山一碧!若要尋找異樣的色調,那是隔個三五里會碰見幾座村莊的房屋,那是山尖上輕揚飄逸的幾朵棉絮般的雲,那是山頂上藍的不能再藍的天……

大秦嶺就是這樣的綠,天然的綠。

這種迷人的山,迷人的水,迷人的綠悄悄地把我從夢境中喚醒,再也沒有絲毫的睡意,直到班車輕輕地飛奔到家。

大秦嶺是我的家,從小在這山山水水中長大!

小時候在家,家鄉人對這個世界的劃分就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山裏山外。

我們是山裏人,外面的世界都屬於山外!

四周環山,山就像一口大鍋,小小的村莊成了那個鍋底,行走在山裏能看到的只是那個順着山勢漂浮的那片天,那片小小的天,圓圓的成了鍋蓋……那時候總會掩飾不住那種對山外世界的好奇心,努力去攀登目之所及最高的山峯,以為在那裏就能看到整個藍天,就能看到那個屬於山外的世界。等到一次次登上目之所及的最高的山峯,看到的卻並不是自己想到的景象,滿滿的都是失望……

登上目之所及最高的山,環顧四周,四周還是山,遙遠的遠方往往會有一座比自己腳下這座山更高的山!而展現在自己眼前的並不是山外的世界,自己還是身處大山之中。那個鍋蓋般的藍天還是像原先一樣藍藍的蓋在上面,如果非要尋找一些差異,只能是那片藍色的鍋蓋悄悄地放大了許多……

探索的結果是山外有山,山外的世界依然停留在原始的好奇心之中……而我,只能轉換戰略戰術,既然不能找到山外的世界,就默默地尋找山中該有的樂趣……

早晨,天微涼,就揹着媽媽用碎布縫製的花書包,行走在那條崎嶇的山間小路上,穿過農田,穿過樹林,穿過村莊,到達山腳下的學校。下午三點多,上完一天的課程,滿載着一天學習的快樂,回家放牛。

山坡成了那個時代不變的軌跡,上學行走在山間,放牛行走在山上,從山上俯視村莊,那密密的幾座房子,是停留在山下的家。人們的生活永遠離不開山的懷抱,這或許就是山裏人的由來!

二三月開始,大地復甦,小草悄悄變綠,各類山花野花次第開放;六七月間突然一陣大雨,會把山溝裏的那條小溪衝的清澈見底,宛如山間的一顆明珠;七八月山澗裏的各類野果子散發着誘人的香味;九十月份,等到柿子樹的葉子落盡,留在樹上只剩下那鮮豔奪目宛如紅燈籠般的柿子;初雪的清晨,山谷一片潔白,整個山谷都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山間的石崖,每逢大雨就會形成聲勢浩大的山間瀑布;路旁的那幾棵楊樹在微風的吹拂中相依相偎;雨後的山間,蛙聲叫的人耳聾發聵;烈日下的蟬鳴,儼然已成為山間的所有聲音;夜間的螢火蟲,沿着山路微微的閃着那不起眼的微光,蛐蛐的聲音成了靜夜不在停息的伴奏……

山間麥田裏的稻草人展現出猙獰的姿態;路旁的大楊樹上,喜鵲不知何時又架起了一個如框如籠般的大窩;陡峭的山崖間,上躥下跳的小松鼠,高高的翹起棉絮般的小尾巴,飛檐走壁,蹬落的小石塊在山間嘩啦啦作響……

飯前的炊煙次第展開,一股股直挺挺的直上雲霄;炎熱的夏季,和小夥伴們折幾支柳條挽個圈沾點水就是一個不錯的涼帽;大雨後的小溪清澈透明,上天恩賜的一汪活水,形成了孩子們玩水乘涼的欣然之地;放牛的山坡上,三四個小孩,抓幾個石子,翻覆在手心手背,也儼然玩的不亦樂乎;傍晚的山風,吹得山頭是那樣的涼,躺在軟綿綿的草地上,任隨山風輕輕地拂過衣襟,拂過臉龐;折幾支山花,盛一瓶清水,插在屋中央,告訴整個世界山裏人生活的.美好……

大山記錄着我童年的足跡,大山記錄着我少年的足跡,大山記錄着我青年的足跡,大山是我生命的起源,大山是我記憶的歸宿,大山悄悄地沉澱着歲月中的精華,記憶中的樂趣。大山悄悄地告訴我一個又一個亙古不變的人生道理……

大山把一個個對山外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山裏人送到山外,而大山依然默默地巍巍然的守護在那裏,等到思歸的遊子歸來,依然悄悄地守護在那裏……

大山是那樣的莊嚴、沉穩,大山那邊永遠是我的故鄉……

在外面的世界,每逢遇見一絲一微山裏見過的花,山裏見過的草,山裏見過的樹木,山裏見過的植被,都會產生極大的感動,都會產生眾多的聯想,都會悄悄地想起故鄉的一草一木,故鄉的山山水水,故鄉的親戚朋友……

秦嶺那邊是我的故鄉,我永遠的故鄉,我愛我的故鄉,我愛故鄉的一草一木,我愛故鄉的山山水水……

我的故鄉作文9

我,那個像猴子一樣上竄下跳的小男孩,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名大名鼎鼎的作家。“哎,我都30歲了,這都20xx年9月份了。也不知道老木那邊的極速火焰第5代弄出來沒,不是説十幾年就能研製出來的嗎?”我自言自語道。

忽然眼前一亮,我的目光落在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上:第16屆世界作家協會座談交流。這幾個大字掛在浮空大樓中。我進了大門,走向一個舒服的飛行沙發。我坐在沙發上,目光中突然閃過幾個熟悉的身影,那正是我的好朋友們:在平海公司當ceo的杜小甫、世界芭蕾舞聯盟的李玉珍、在數學領域名聲大噪的高商和天天唱戲的王欣海。他們看見我也異常的興奮,一起做進了我的飛行沙發中,聊着天……

杜小甫説:“曹哥,我明天就回家了,明天九月九!”

九月九!對,重陽節!是該探望親人了!我暗自想。

20xx年9月9日,上午7:28分,上海國際機場。

“各位旅客,您好!ca03399xw401次航班將於7:35分開始登機,請乘客們做好登機準備,謝謝合作!”登機了,我隨着人羣,走入豪華客機,坐在頭等艙裏。轟——飛機起飛了。我懷着一種強烈的思鄉之情進入了夢鄉……

叮鈴鈴,叮鈴鈴!嘩嘩!“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的飛機還有5分鐘就到達北京了,請乘客們做好準備,謝謝合作!”耳畔響起空姐甜美的聲音。

咣噹一下,飛機落地了。

我從飛機上走出來,直接坐上我的坐騎——極速火焰第4代。只見轟的'一聲,極速火焰就以兩馬赫的速度化作一道流光,破空飛去。那一道道藍色的火焰,懸掛在城市上空,給城市增加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鏘!極速火焰落地了。我熟悉地喊道:“啊,天通苑!”當初那個凌亂的小區竟然都變成了一棟棟西洋樓,而且都是環保的5層樓。“兒子!”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啊!原來是媽媽!咦?媽媽怎麼氣色這麼好,不像患有癌症啊!

“現在都有治癌症的藥了,怕什麼?!”媽媽笑着説,“走,咱們回家去!”

我們向家走着,我被面前的景象驚呆了:五個小花壇羣星拱月般的環繞着中央的一個大花壇。我們走入大院,首先看到花壇上方的巨大的水幕,上面隱隱約約顯現出“歡迎主人歸來!"幾個字。一共有四個這樣的大花壇,分別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我們進入了豪宅。

“哇!”我忍不住驚歎一聲,“太高級了!”

“那是當然。”媽媽説,“你自己參觀參觀吧,這是‘導遊圖’。”媽媽給我一個電子存儲器,容量是100gb的。

第二天早上,我去公園散步,極速火焰的電腦上正在下載“電腦住宅智能終端控制系統”。“以後通過它就可以瞭解家裏的情況了,真不錯。”我心裏想着。

在房子的前院裏,有一個氣象探測儀。它可以根據氣象信息,來操控電腦住宅,使主人的生活環境達到最節能、最舒適的最佳條件和狀態。整個住宅的安全保障很嚴密:整個電腦住宅的唯一的出口是三級克羅金鋼所製作的,那是堪比火箭的合金,而且是有指紋驗證的。

後院佔地5公頃,左邊的兩公頃是麥子;右邊的兩公頃是稻穀;而中間的是玉米。這些農作物都是“太空種子研究公司”專門研究的,每個月都可以收穫,而且產量巨大。這些種子不需要人來看管:播種只需要一架小飛機;澆水也只需要一架小飛機即可;肥料用不着,因為靠的是微生物技術;殺蟲也不用擔心,微生物會把蟲子吃了,然後微生物所生產出來的“肥料”就可以促進農作物的生長。

電腦住宅的內部佈局是這樣的:地下一層是倉庫和車庫,説是車庫,實際上是停放極速火焰的地方。倉庫,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存儲東西的。1—3層不用説了,有必要説説第4層——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是一座面積有3萬多平方米的平台。左右兩邊都是能源裝置。右邊是佔地1500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獨立提供電。左邊是佔地1萬平方米的風力發電機,這樣就是颳風下雨,屋子也能保持不斷電。中間是一片綠葱葱的森林。實際上最令人激動的是田地的構造。

田地的構造很巧妙:外殼是一種。種菜專用的硬塑料殼,內部有幾台高科技的空氣分離循環器。它們可以將住宅內的所有廢氣輸送到這裏,來給植物們吸收。然後植物會散發出乾淨清新的氧氣,再通過管道和過濾器把這些新鮮空氣輸入住宅,這樣,住宅就能夠保持時時刻刻空氣都是新鮮的。這樣的話,即使植物在外面,屋內也能呼吸新鮮空氣。

我欣賞着眼前的一切,享受着高科技帶來的舒適生活,愈發覺得故鄉的一切是那麼的美好,我愛我的故鄉。

我的故鄉作文10

橫峯,現在也是我的第二故鄉,這裏有着厚重的紅色文化、秀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孕育出這方水土獨有的色彩。六月的江南,又會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橫峯縣青板鄉的楊梅。現在正是楊梅收穫季節,橫峯乃至上饒的市民以及外地的遊客紛紛淋着梅雨也會來到青板鄉楊梅基地、龍門畈鄉楊梅基地採摘楊梅,一串串鮮嫩欲滴的楊梅讓市民們愛不釋手。據楊梅種植合作社負責人介紹,今年楊梅產量非常高,但果實比去年要小些,可前來採摘的市民比往年都多,平均每天有一、二百人。

楊梅,又名龍晴、硃紅,因其形似水楊子、味道似梅子,因而取名楊梅。楊梅是我國特產水果之一,素有“初疑一顆值千金”之美譽,在吳越一帶,又有“楊梅賽荔枝”之説。江南是楊梅的發源地,古時稱楊梅為“吳越佳果”。此時,又到了一年一度楊梅上市的時節。行走在大街小巷上,到處可見人們拎着覆蓋着幾張綠色樹葉的殷紅楊梅。我喜歡吃楊梅,我也喜歡吃後勁特大容易醉人的“燒酒楊梅”,但我始終認為要美美地享用一頓楊梅大餐,應當呼朋喚友,挎着籃子,登上青山親自採摘楊梅。

時下,正是楊梅成熟的季節,有許多家庭一家三口走進農家果林,在熟透了的楊梅樹下挎着竹籃自採自摘,邊吃邊玩、當一回“農民”,既呼吸了清新空氣,又享受了採摘樂趣,更體味了自然情趣。當農家樂、周邊遊都已不再新鮮時,能親密接觸大自然的採摘遊又在城鄉悄然興起。

青板鄉是橫峯縣傳統的楊梅產地,進入梅雨時節後,許多人家的楊梅林裏都是枝頭累累,一簇簇瑪瑙似的楊梅掛滿枝頭,映襯着綠色的葉子,可愛極了。當地楊梅種植户抓住城裏人追求生活品質、崇尚綠色食品的心理,及時推出自採自摘,任你品嚐,樹下交易的銷售辦法,粒大汁甜的新鮮楊梅和久違的農家生活,都吸引了一大批城裏來的客人。城裏的居民紛紛邀朋喚友到這裏來,既做遊客,又當果農,採一小籃新鮮的楊梅,嘗一嘗味道還真甜美。這種自採自摘的形式,也為楊梅種植户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今日是週末,外面雖然下着大雨,我和幾個朋友還是興致勃勃地來到青板鄉親自體驗了一把楊梅採摘的感覺,很不錯!由於楊梅太吸引我了,我垂涎三尺,可是楊梅太高了,而我又不很高大了,真是“上梯子摘月亮——夠不着”。經過幾次的跳躍,我終於摘到了一顆又大又紅的楊梅,我把它放到嘴裏,啊!真甜。我以為每顆楊梅都那麼甜,那麼美味,就摘了一顆小巧玲瓏的楊梅放在嘴裏,嗯?我眉頭一皺,哇,這麼酸,這酸溜溜的味道真難吃。

江南最著名的`楊梅,要數青板鄉的楊梅了。青板鄉的楊梅肉厚核小,酸甜可口,品種有烏梅、白荔枝、大葉細蒂等十多個種類。楊梅果實色澤鮮豔,汁液多,甜酸適口,營養價值高。它含有多種有機酸,維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豐富,不僅可直接參與體內糖的代謝和氧化還原過程,增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而且還有降血脂,阻止癌細胞在體內生成的功效。楊梅所含的果酸既能開胃生津,消食解暑,又有阻止體內的糖向脂肪轉化的功能,有助於減肥。楊梅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細菌有抑制作用,能治痢疾腹痛,對下痢不止者有良效。楊梅果仁中所含的氰氨類、脂肪油等也有抑制癌細胞的作用。故鄉人還喜食“酒浸楊梅”,以楊梅浸酒,兑少量紅糖,可去濕、止瀉、消暑、禦寒。楊梅採下後的保鮮期很短,故鄉民間有“1日色變,2日味變,3日色味俱變”的説法,所以很多人還是到楊梅園親自採摘後品嚐最新鮮的楊梅。

“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值千金。味勝河溯葡萄重,色比瀘南荔枝深。”這是宋代詩人平可正在《楊梅》中對楊梅的讚譽,而唐代詩仙李白則説:“江北荷花開,江南楊梅熟。”吮足霏霏梅雨,飽受明媚陽光,楊梅漸漸地紅了,並慢慢地變紫。楊梅熟了,楊梅紅了,江南的千山萬峯,隨處可見翠綠掩映中閃紅爍紫、凝朱綴丹。那掛滿樹梢上的楊梅,絳紅欲滴,圓鼓鼓、亮晶晶,像瑪瑙,如珍珠,小的如龍眼,大的如荔枝,個個色澤豔麗、顆顆水澤光亮,散發着山野雨後清新怡人的氣息,是多麼地的惹人喜愛。連綿起伏漫山遍野的楊梅林所展現出的魅力,成為了江南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望着這滿目的懸在枝頭鮮嫩欲滴的楊梅,一股愜意沁在心頭,引得路人垂涎欲滴。

楊梅是大家所愛,傳説蘇東坡原來特別喜歡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後來卻移情別戀於楊梅。他説:“客有問閩廣荔枝何物可對者,或對曰西涼葡萄,我以為未若吳越楊梅。”看來,楊梅更勝荔枝。楊梅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廣佈於長江以南各地。大紅髮紫的楊梅,品種也不少,有發黑的烏梅,黃色的黃梅,發白的白梅,還有常見的紅梅。這些楊梅有的走上了水果攤和超市,有的走進了工廠,加工成楊梅蜜餞、楊梅罐頭、楊梅果汁,暢銷大江南北。當你能夠攀爬上綠蔭如冠的楊梅樹,腳踩樹杈,背靠樹枝,探手採摘楊梅,摘一顆吃一顆,陶醉在大自然賜予的山野情趣中,讓人更加歡天喜地,更加暢快無比。

楊梅長得越高越好吃,如想採摘長在樹頂上的楊梅,最好向果園主要一個梯子,親自爬上去,可以摘到最好的梅子。但要小心,因為楊梅樹枝特別脆且很容易拗斷,別惹主人心疼。你也不要連枝採摘,因為會影響楊梅來年的生長;採楊梅時還要注意不要貪心地一次摘一把,而要一顆顆地摘!

每年這個時候,我都要來這裏摘楊梅,因為這樣摘的楊梅比街上、市場上買的要新鮮,口感特別好。楊梅種植專業户滕總望着穿梭於楊梅林的遊客,興奮地説:“這兩年到山上摘楊梅的人可多了,去年我種的楊梅在山上就銷售一空。今年,我已經擴大了180畝,用來種植楊梅。” 滿山紅透了的楊梅,讓遊客們的心醉了,也讓種植專業户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我的故鄉作文11

從小我就有一種戀鄉情結。

在我眼裏,故鄉的古木參天,是慈愛的。那歪斜而粗壯的主幹穩紮穩打在肥沃的土壤,延伸出無數同樣堅韌的枝,抽出片片厚實的葉,汲取養分,結出那豐碩的果。整棵樹枝繁葉茂,染得村莊滿目蒼翠,風光旖旎!故鄉的流水叮咚,是活潑的。它一路歡唱,映出雪白的鴨、健壯的牛,像一位窈窕淑女,所經之處景色雅緻秀麗。故鄉的炊煙裊裊,是多情的。它搖着柔曼的腰肢,從煙囱中冉冉升起,往空氣中平添了一股生活味道。

説到生活味道,過年,當然是最有生活底藴的節日!

一進入臘月,在新渥老家,這時就會有人搬出石臼,搗糯米飯,做麻餈。一石臼的冒着熱氣的糯米飯,晶晶瑩瑩,軟軟糯糯。細看,飯粒大顆而飽滿,可愛得不得了!幾個壯丁輪番上陣,捏着一把大木錘,一下一下穩穩地錘打糯米;而石臼旁則有人蹲着,等錘一下就把糯米飯糰“翻個身”。在我看來,錘糯米、翻糯米是勇敢者的`遊戲——錘糯米的要把節奏、力度拿捏得恰到好處;翻糯米的則講究“穩,準,快”,太磨蹭,太拖泥帶水,那錘子揮得呼呼有聲,必定要磕着手。旁邊圍了一大羣人在看,每當到展示功夫的時候,他們就“嗷嗷”地喝彩,還有的端着手機在拍,沒頭沒鬧地評價着“宇宙無敵”云云。媽媽則説,這算什麼,以前用他們用的是大石錘!我聽得目瞪口呆,想來那該有多麼地驚心動魄!

過年,最不可或缺的主角非酒莫屬。外公外婆會在釀酒的頭一天把400斤糯米用乾淨的水泡在兩隻巨型木桶裏。400斤糯米經過一個晚上的浸泡,變得像人蔘果一般討喜,白白胖胖,像是有生命似的,襯出濃濃的年味。第二天一早,外公外婆叫來子女們,一起動手,開始釀酒——400斤的糯米要釀成酒,光靠兩個人可不行。兩個阿姨負責在灶下燒火,兩口大鍋的灶孔裏,架上了早就曬得很乾的木材,火苗呼呼呼地躥着,舔着鍋底。兩口大鍋裏,一口裝滿了水,燒開水釀酒;一口用來蒸糯米飯,只有半鍋水。我爸媽和舅舅則在準備各種用具:兩隻大缸要洗乾淨,擦乾,水燒開就可以舀進缸裏;把竹扁擦乾淨,用來晾糯米飯。外公外婆,忙着把糯米裝入蒸糯米的木桶,然後讓這個木桶“坐到”鍋上,蒸熟後又把它倒到竹扁裏,攤開,晾涼。

於是,一時間,整個廚房霧氣騰騰,人影綽綽,宛如仙境一般。我最喜歡看着那霧氣在空中翻着跟頭打架,有時也去給忙得不可開交的大人們打打下手。不過,更多的時候,還是和一羣表姐妹在一邊吃東西、玩耍,一邊饒有興趣地看着忙碌穿梭的大人,聽着木柴燃燒時噼噼啪啪的聲音,嗅着柴火和米香的特殊味道,愉悦而自在。

等到400斤糯米都蒸好,煮夠400斤水的時候,就會得到一小段的休息時間——要等開水喝糯米全部晾涼。這時,廚房裏的可見度會提高很多,大人們圍坐在一起,嗑嗑瓜子、喝喝茶水,聊聊家常,氣氛多棒!等一切就緒,外公就把糯米飯放進涼開水裏,一邊用手攪着,一邊把結成團的糯米飯捏碎,再加入紅酒麴,一圈一圈慢慢地攪拌。攪勻後,用厚厚的塑料布遮住大缸口,用繩子綁牢後就靜靜地等它發酵。糯米開始發酵時會產生熱氣,塑料布就會被撐得鼓起來,外公就拿一根擀麪杖,將浮在上面的糯米層桶幾個洞,讓熱氣泡泡冒出,防止酒變酸。

一個月後,酒就可以喝了,時間剛好,年到了!外公樂呵呵地揭開塑料布,把一個魚簍一樣的東西放在正中間,用力壓下去,酒就立馬滲進來,一股濃香直往鼻子裏鑽、鑽、鑽,直鑽得鼻子發癢。外公用勺子把酒舀進碗裏,哇,那樣美麗的紅色,如瑪瑙,似琥珀,靜靜地伏在那裏,像是收藏了一個月的春天似的。但又那般的晶瑩剔透,明澈清亮。媽媽把它放入鍋里加熱後,再加入雞蛋白糖,絲絲的蛋花像菊花瓣。媽媽給我也盛一個小碗底。滿心雀躍地嘬一小口,一股甜甜的、柔和温暖的味道絲絲纏住我的舌尖,舞進喉管,躍入腸胃!美美地喝完,就有了微微的醉意,腦袋有些些的暈。

過了年,外公會把酒裝入酒罈子裏,封好。每次過完年,我們都會各自帶上外公給的那一罈酒,回家。那一罈子酒,就醉了我們一整年!

過年,它不只是一套一套的新衣,也不完全是一個二十來天的假期,它也是門口紅紅的對聯,是屋檐下圓圓的宮燈,更是一家人人圍桌而坐的燦爛笑臉!濃濃的年味,濃濃的鄉情,和一代代血脈相承的鄉魂,是它真正留給人們的無限美好的記憶!

我喜歡故鄉,喜歡在故鄉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