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寫讀的作文3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05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寫讀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讀的作文3篇

寫讀的作文1

我十歲那年,考入設在外村的“淳于鄉高級國小”5 年級。班裏有個同學楊奎智,比我大7、8 歲,很會講故事,最吸引人的,是有個“土行孫”,會“土遁”,駕了“土遁”眨眼間能夠飛行到千里之外。還有人會“金遁”“水遁”,沾了金屬和水,也能倏然間飛往天外。我被迷住了,下課後就纏着他講。楊煩了,跟我説,“自己找書看去!”

書上還有這麼迷人的故事?我立即回家找書。父親是鄉村塾師,家裏有點書;更重要的是我去世不久的姥爺,是個讀書人,留下的幾木箱書,母親已託人運到我家。翻撿半天,書櫃裏全是線裝的四書五經,卻沒有“土行孫”之類。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終於找到一本故事書,也就是長大以後知道的“小説”,書名叫《卧虎山》。

《卧虎山》不算嚴格的小説,敍述文字外,需要抒發感情時間有鼓書唱詞。冬天晚上,母親和姐姐燈下做針線,讓我念給她們聽。唱詞部分,精彩處我記得有這麼幾句:

“這邊廂金針刺破石榴蕊,香木瓜中了那杆圓頭槍”……

我當時不懂什麼意思,只管照本宣讀。姐姐那年18 歲,已經定好日子,轉過年就出嫁。她停止針線,燈影下靜靜地聽。母親就打斷我説,“別念啦!人家説書唱戲的,太‘村’的地方就閃過去……”

這個“村”字,當時在鄉間常聽人們説起,意思是“色情”“下流”的意思。偏僻、窮苦、愚昧的鄉野荒村,竟用了這麼一個含蓄、文雅的字眼,來形容一些粗俗、野性、不堪入目的行為和語言。而且沒有文化、不識字的農人也都明白其中意思。半個多世紀過去,這個“村”字,已經在當下人們的生活和交流中逐漸消失,現代人恐怕難解其意了。

這部《卧虎山》,新聞紙雙面印刷,鉛印,約20 萬字,印刷、裝幀在當時來説就算不錯了。作者誰人,沒有印象。我以後多年閲讀、工作中,沒有在任何書籍文章中見到關於此書的任何信息。我讀的這本也早已丟失。

後來有人告訴我,同學趙希榮家有部《三國演義》,最好看。但他爺爺對於此書視如珍寶,任誰也不借。我按捺不住,就找到趙希榮,請他領我到他家借書。他爺爺是個乾淨利索的老人,不愛説話。我訥訥地提出要求,爺爺説,“你這麼小,認識裏面的字嗎?”我連忙説認識,希榮就幫腔説:別看他比我小,可人家念五年級,比我高一級,比我多認好多字呢。

趙爺爺終於被説服,他從箱子裏拿出一個布包,解開一看,是一函封在硬紙殼套裏的大厚書,封皮上印了《第一才子書全本繪圖三國演義》。老人啟開封套,裏面是十幾冊整潔乾淨的粉連紙線裝書。他拿出1、2 兩冊,告訴我仔細看,不要髒了破了,看完再回來換後面的兩冊。我謝了趙爺爺,接過書,高高興興回家了。

我讀得如飢似渴,讀得昏天昏地,讀得如痴如醉。白天讀,晚上讀。課餘時間讀,上課時間藏在桌洞裏也偷偷讀。這一節是自然課,任課老師是從簡易師範剛剛畢業、分來不久的楊老師。他個子比年齡最大的同學還要矮些,人很靦腆,在講台上很拘束的樣子。我坐第2 排(第一排是幾個女生),離講台一步之遙,卻忍不住趁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偷看藏在桌洞裏的《三國演義》。正讀到關雲長敗走麥城一段,眼看英雄末路,赤兔馬被絆馬索絆倒,關雲長被俘斬首,我心裏悲痛欲絕,胸腔中冤氣難平,心尖上像有幾十把鋼刀亂捅亂攪,直捅得、攪得我痛不欲生。這時候,楊老師一隻手猛然伸過來,飛快地把我的書抽走了。

我立即嚎啕大哭,聲震屋瓦。直哭得聲嚥氣竭,整個教室鴉雀無聲;直哭得同學們一個個莫名其妙,全愣了神;直哭得楊老師十分尷尬,進退兩難,聲音顫抖。他連忙把書還給我,一疊聲説:“還給你,還給你! 別哭啦,別哭啦,別哭啦!”……

楊老師和同學們都不知道,而且此後也無人知道,我不是因為書被老師拿走而哭;而是因為文學閲讀中第一個蓋世英雄之死,我為之身心顫慄、不可抑止而放聲一哭!

寫讀的作文2

終於看完了,這本書看了很久,久到讓我覺得彷彿沒有盡頭。在那個炎炎夏日,在那個香樟繁盛的季節中發生的故事,是那麼的温暖而憂傷。十年的飛逝,逝者如斯,伴隨着的是青春的消亡。

看看得很慢,也許是前半部分的文字太温暖了吧,而我又是一個極度渴望温暖的人,所以看到那些柔軟的字眼總會情不自禁的停下來,默默的微笑,靜靜的在腦海中勾勒幸福的輪廓。喜歡裏面的每一個人,喜歡看他們或微笑,或憂傷的樣子在我的眼前相互交織,重重疊疊~

傅小司眼睛裏總是瀰漫着大片大片白茫茫的霧,他冷淡的笑着,説着,眼睛裏沒有絲毫情緒,安靜的活在那個屬於他的世界;陸之昂總是喜歡銜着一根青草躺在小司旁邊,笑得一臉陽光,他對小司的愛讓我想起了水,靜靜的,輕輕的,悄無聲息,卻又那麼真實的存在着,讓人心疼的感情呵;立夏是一個真誠善良的女孩,平凡的她卻總能温暖身邊的人,或許,這就是平凡的幸福吧~~~她努力地用自己瘦弱的肩膀給小司撐起一片低矮的天空;遇見倔強而又堅強,不管遭到何種磨難,總是固執的抬起頭,驕傲的活着,迎接挑戰......

校園裏生活美好而單純,走廊上,教室裏,操場邊~都還殘留着他們的微笑,像一幅幅清晰透明的畫,所有的心思,所有的感情全部暴露在陽光下,能夠看見清晰的脈絡相互糾纏。這一切都在那片香樟下變得曖昧,朦朧。幸福的感覺在每個人心底滋生。在那些知了肆無忌憚鳴叫的午後,在那個似乎可以聽到陽光撫摸樹葉時發出“沙沙“聲響的季節,青春的腳步顯得輕盈而歡快。

曾經,我以為幸福就是那麼簡單,沒有雜質,單純透明得就像我的那個玻璃杯,晶瑩剔透,泛着令人心疼的光芒。我以為他們會一直幸福下去,直到頭髮花白,牙齒掉光,誰先離開,誰就在奈何橋上等三年,然後世世輪迴,世世相伴。可我知道結局並不完美,就像越美的玻璃杯,就越容易破碎;而越美的'感情,就越容易留下遺憾~終於噩夢由陸之昂開始,所有的幸福瞬間出現裂痕。看着他們苦苦地掙扎在愛恨之間,舊傷未愈,新傷又添,幸福已成為遙遠的回憶,我的心也在不可抑制的顫抖,哆嗦着不斷往下沉~這,就是幸福嗎?我不禁感到一陣冰涼。

十年,整整十年,改變的又豈止是人?跨越十年,曾經的一切美好,早已變得面目全非。親情,友情,愛情都變得脆弱不堪。人的感情或許真的經不起時間的驗證吧!就像曾經聽過的一句話“我們總會舉起手對天發誓,誓言也許能取暖,但我們別忘了,時間能讓一切都改變,包括誓言的温度。“我一直很相信這句話,也相信時間能讓一切都變得淡然。人總會因為時光的飛逝而忘記一些人,一些事,不論傷口有多深,也會因為遺忘而被撫平。

立夏他們離開了校園,開始了真正的生活。然而所有的事情還沒結束,新的變動又來了。殘酷的現實生活並沒有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反倒一次次露出猙獰的面孔,張牙舞爪的向他們撲來,撕裂所有幸福的假象。終於青春散場,所有的人,所有的故事,所有的青春都迷失在了那片香樟中,哪個綠色的旋渦中。陸之昂被捕,立夏獨自回到淺川,遇見開始與青田共同生活,段橋用生命實現了他的愛,傅小司又一次沉默的穿行在城市的喧囂中。淺川的香樟還是一如既往的繁盛,淺川一中還是有無數學生騎着單車穿梭在香樟間。只可惜,物是人非,那些曾在這個地方發生的故事已埋葬在那流動的綠色中,一切都已塵埃落定。合上書,我只是歎了口氣,原來,幸福終歸是一場泡影,亦或只是曇花一現般匆匆,讓人來不及細細觸摸,便又煙消雲散。殘留的知識無限的寂寞與感傷......

寫讀的作文3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閲讀與寫作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閲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內化吸收;寫作是運用,是外化的表達;閲讀和寫作既相互促進,又相輔相成。但在教學實踐中,有些學生讀了不少文章但仍寫不好作文,究其原因,一是沒有用心去讀,沒有真正理解;二是沒有解決好讀與寫的關係,這就需要教師在訓練寫作過程中巧妙的加以引導,以人性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對讀與寫的內涵在默化中消化吸收,從而達到讀與寫的有機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其目標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閲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而“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見。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可見,無論是閲讀還是寫作,都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讀”和“寫”的關係也決不是簡單的“吸收”和“傾吐”的關係。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言:“閲讀和寫作是對等的兩回事,各有各的目的。”

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曹雪芹在鉅著《紅樓夢》裏不僅塑造了大量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生活畫卷,而且提供了百科全書式的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黛玉教香菱做詩就是啟人深思的一例,黛玉的教學過程大致有如下幾步:一、精講寫詩的要領。形式雖然重要,但不拘泥,二、指導閲讀。她讓香菱讀王摩詰五律一百首,老杜一二百首七律,李青蓮七絕一二百首。要求是“細心揣摩透熟”三、不明白要問。四、講究討論。在香菱讀中有疑問時,黛玉鼓勵質疑。香菱的詩寫成後,黛玉既肯定成績,又指出不足。五、規定具體內容進行練習。六、修改重寫,鼓勵她放開膽子去寫。黛玉是一位高明的教師,她抓住了教學的關鍵,正確處理了讀和寫,講和練的辯證關係。讀是寫的基礎,讀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寫。黛玉對閲讀的指導具體而有計劃。她不僅給學生規定了讀的範圍、篇目,而且反對死讀,以提高讀的質量。讓學生讀到“會心”那樣的境界,才讓動手去寫。在寫的過程又不忘讀,這就是讀和寫緊密地結合起來了。這是培養讀寫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的好辦法。香菱最後確實寫出來了較好的詩篇,感謝曹雪芹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作文教學的範例。

論語文教材將來怎麼改,讀和寫總是不能脱節的,儘管讀的任務不只是為了寫,但讀和寫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作文水平的提高,沒有大量的閲讀為基礎是不行的。.關鍵是怎樣把讀和寫結合起來。教師關於讀寫的設計,要針對學生作文的實際情況,精當準確地點撥指導,特別是讓學生大膽作文。藝術化了的黛玉教詩不止啟示我們必須把讀寫有機結合起來讀中有寫,寫中有讀,還告訴我們要注意模仿,在模仿中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勞動。

多讀,積蓄在兩方面增多,既有內容可寫,又熟悉如何表達,作文的困難自然就沒有了。”對於國小生來説,吸收快,多讀了,接觸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語句就多了,寫起來便得心應手,讀的更多時,就更加熟悉各種表達方式,還可以錦上添花,把意思表達得更圓滿,更生動。這也是古人説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首先是能在選材立意、佈局謀篇、語言運用、表達方式等方面為寫作提供範例。無疑教材就是這樣的範例。通過對一篇篇精美範文的觀察、研習、化用(能動模仿),可以使學生從作者創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啟發,獲得規律性的寫作知識,獲得語言和語感的積澱,為學生寫作找到枴杖和依靠。其次是富含優美的句子,便於學生積累的文章。“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此類的閲讀積累,能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語言素材庫。總之,閲讀與寫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同鳥之雙翼、車之雙輪,要同等視之,不可偏指,方能使國小生讀寫能力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