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龍抬頭二月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56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龍抬頭二月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龍抬頭二月作文

龍抬頭二月作文1

挑龍頭就是吃豬頭肉,在古代為了這一年能夠風調雨順都要祭祀,豬頭就是貢品之一,人們盼望來年能夠有個好兆頭,五穀豐登。二月二,萬物開始復甦,龍王是管降雨的,為祈求這一年能風調雨順,人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給龍王吃,所以,“二月二” 吃豬頭肉是吉祥的象徵。豬頭肉香糯濃醇、肉質鮮美,肥而不膩,不過,豬頭肉中的脂肪含量過高又是發物,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最好少吃。

扶龍鬚

北方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鬚麪”討個好彩頭。龍鬚麪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面細如髮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相傳明代御膳房裏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髮絲的麪條,宛如龍鬚,皇帝胃口大開,龍顏大悦,讚不絕口。從此,這種炸制的細點便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點心。二月二食龍鬚麪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吃龍耳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餃子”,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吃龍眼

吃龍子

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米飯就是“吃龍子”, 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大家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食龍膽

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麪,由黃米麪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咬龍鱗

立春之日講究吃春餅,而過二月二同樣講究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餅則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俗源於清代,餅內捲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蔔、豆芽等蔬菜。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揭龍皮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餅叫“龍鱗餅”,而呂梁地區這天吃煎餅或葱油烙餅,稱為“揭龍皮”。太原地區這天除吃烙餅外,還有吃水餃,叫做“吃龍耳”,也有人用餅捲上合菜吃,意謂合龍頭。晉南這天則一定要吃麻花、饊子,謂之“啃龍骨”。

金豆開花

二月八年級吃爆米花有傳説。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八年級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時,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並在院裏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户户院裏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召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俗,每到二月八年級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黃豆的。

龍抬頭二月作文2

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説。

明天是3月16日,農曆就是二月二。二月二蒼龍登天之日,故為龍抬頭之日。“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户使耕牛”。“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這一天的活動都與龍有關。撒灰描龍頭引龍出洞。剃龍頭。我們家鄉的習俗,舅舅健在的人們正月不能理髮。正月理髮會死舅。長了一個月的頭髮,二月二龍抬頭之日理髮,叫剃龍頭,最吉祥。這一天停止針線活,忌刺龍眼。這一天的餃子叫龍耳,春並叫龍鱗……

二月二之後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農耕在即,一切活動都是期盼五穀豐登。

二月二是傳統的節日,古人有好多二月二的述説。白居易詩曰:“二月二日新雨暗,草芽菜甲一時新。輕衫細馬青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二月二日是踏青節。元費著《歲華紀麗譜》:“二月二日跳青節,韌郡人遊賞散四郊……”。二月二又叫花朗節,挑菜節。汪灝著《廣羣芳譜》説,洛陽風俗,二月二日為花朗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總是與吃連在一起的。春節自不必説,元宵節當然要吃元宵,端午節要吃粽子,中秋節自然是月餅了,到了冬至要吃餃子,年節最後的祭灶日少不得吃麻糖。而清明節活着的人不改善生活,死去的人則要享用大餐。

即將來臨的農曆二月八年級,俗稱“龍抬頭”,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農諺有“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表達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有文章説,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豫東二月二早上吃煎餅自然屬於“吃龍鱗”之列。煎餅年年要吃很多次的,不僅僅在二月二早上;但印象最深的還是小時候二月二吃的煎餅。記得姐姐已經出嫁,大哥已經成家。家中只有父母親、二哥和我四人。父親在生產隊喂牲口,很少在家。二月二早上,我燒火,母親拿出春節時留下的大油,用紅薯面摻鹽攪成稀稠適當的麪糊。這攤煎餅的活兒就交給二哥了。當時沒有平底鍋,用普通的炒鍋不容易攤煎餅的。好在紅薯面含有澱粉,二哥又捨得用油,攤出的煎餅油滋滋的,好吃極了。周作人在《賣糖》一文中説:“小時候吃的東西,味道不必甚佳,過後思淆每多佳趣,往往不能忘記。”原因大概如此吧。

我們家鄉二月二的吃俗是炒黃豆、爆米花、炒蠍子。麪粉發酵切成小方塊,油鍋裏炒,叫炒“蠍子。福州人二月二這一天要吃鹹稀飯。原料是糯米、芹菜、葱、蒜、蝦皮、肉等。這是因為人民的生活並不富裕,平時很少吃到雞鴨魚肉等,只有在春節時才能大吃一番,但春節往往有好多食物吃不完,剩餘食品又不能浪費,二月二便做大雜燴的稀吃。故且叫勤儉節約日吧!

“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我們家鄉有一個習俗,家家户户,這天的早晨,在院子裏用草木灰,撒成一個園圈又一個園圈,大圈套小圈。或者是一個方塊,大方塊套小方塊,叫做糧囤。有的還在這麼多的糧囤上畫上梯子。企盼夏秋有好收成。就叫盼豐收日吧!

二月二又是土地爺的生日。土地爺的官職太小沒有人給他進貢。

民俗是約定成俗,沒有明文規定,不過大家都奉行。民俗充滿了想象,也有現實。是迷信,是信仰,是追求,是夢想。它給人們往往留下很多的善良、慈祥、正直和純真。有時也給了人們信心……

龍抬頭二月作文3

二月二,龍抬頭這句俗語,在民間廣為流傳。祖母説,這一天,是天上的龍王抬頭的日子,所以,二月初才有豐富的雨水。

二月二早晨,太陽剛把第一縷晨曦投射在大地上,祖父母早已忙活起來。他們正把提前浸泡起來的黃豆拿出,為炒豆子做準備。此外,他們會把過年時放在家中各處的盛蟲全都收起來,放入鍋中蒸,每人都要吃一塊雪白蓬鬆的盛蟲,讓這些帶有象徵意味的盛蟲庇佑全家平安。祖母還煮了一大鍋麪條,同樣作為早飯,在這天吃麪條,美其名曰就叫扶龍鬚。

忙活完這些,天早已大亮。祖父母編招呼大家起牀,一家人歡歡喜喜吃完一頓早飯,半上午便不知不覺過去了。這時,祖父便開始給全家人理髮,説是二月二理髮,精神一整年。

中午,祖母炒了黃豆,黃豆放進鍋裏,不消一會便劈啪作響了。祖母熟練的翻炒着,隨着她的每一個動作,一縷縷豆子特有的清香在房間裏四溢開來。豆子炒好了,祖母把鍋一偏,黃豆便一粒不落地滑入碟中,被淋上了蜜糖,一連串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似乎只一剎那,黃豆就成了香噴噴的蜜豆。

對於蜜豆,不論是懵懂的少年,強壯的'青年,還是顫顫巍巍、鬚髮皆白的老人,都抵擋不住它的誘惑。只要想想它美妙的氣味和一滴滴金黃色的蜜糖滴在炒豆上的情景,誰不會饞的流下口水來呢?在農村裏的孩子,到這個時候,就會抓一把蜜豆跑出家門,一邊咯嘣咯嘣地大嚼着,一邊爭論誰家的蜜豆做的更甜,更好吃。整條大街上,滿是蜜豆香甜的氣味,無論走到哪裏,鼻孔裏總會鑽進這種令人甜蜜萬分的氣味。

在農村,每逢二月二,都要撒灰囤。大清早,祖父便把灶膛裏的草木灰裝在框裏,用鐵杴剷起,在院子中,撒成幾個同心圓,象徵着一個個糧囤,撒的越大,就預示今年會有越好的收成。在大糧囤旁邊,還要撒上幾架梯子,寓意着糧囤又大、又高,以至於需藉助梯子才能爬上。

這時,我疑惑了:打灰囤,怎樣才能把它撒圓?祖父解釋説,打灰囤,要以人為圓心,把杴柄當半徑,握穩杴柄,轉動身子,輕輕顫動鐵杴,把草木灰從杴頭灑下,這樣,圓不就撒出來了嗎?聽了祖父的描述,我眼前頓時浮現出這樣一組場景:祖父站在庭院裏,微微弓着腰,用一雙佈滿老繭的大手牢牢地握住鏟柄,小心翼翼的挪動着腳步,把鏟子上的草木灰灑在地上。不一會,一個規規矩矩的圓便呆在了地上。隨後,祖父把鏟柄稍稍一收,繼續重複剛才的一套流程,隨後,一個小些的圓便套在了上個圓裏面。圓圓的灰囤就打成了!

祖父告訴我,在過去的農村裏,這一天還要給小孩子戴龍尾。所謂龍尾,就是一種用紅繩把花布和細葦杆之類間隔穿起來製成的一種小飾物,要在二月二這天掛在小孩後衣領上,以祈求平安吉祥。祖父就曾給我做過一個,活靈活現,搖擺起來真像龍的尾巴一樣哩!只不過,現在已經很少有在二月二戴龍尾的小孩了。

二月二過完了,春節就徹底結束了。孩子們又投入了學習之中,大人們也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一切又恢復了從前的樣子。(公眾號:平靜初語)

龍抬頭二月作文4

“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在中國民間是非常重要的節日。農曆二月八年級,龍抬頭節,又被稱為“龍頭節”、“春龍節”、“青龍節”,由此可看出跟“龍”有着深刻淵源。

龍是中國古代傳説中的靈異神物,亦是萬獸之首。而龍也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中華民族統一的標誌,因此,中華民族也以“龍的傳人”自居,由此可知龍在中國人心間有着極為顯赫的地位。而龍抬頭則預兆着一個春意萌動的春天的全新開始。

關於“龍抬頭”的來歷,在中國北方流傳着一個故事:相傳武則天當上皇帝時惹怒了玉帝,玉帝就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可掌管天河的龍王看着人間因乾旱而遭受的慘不忍睹的景象,於心不忍,就違背諭旨為人間降了一次甘雨。後被玉帝打落凡間,壓在大山下受罪,並稱“除非金豆開花,才能重返天庭”。後來,人們發現炒的玉米粒爆開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玉帝無奈,便將龍王召回天庭,繼續行雲布雨,造福人間。人們為了紀念龍王的恩德,便在每年二月二吃爆玉米花,久而久之形成習俗,俗稱“抬頭節”、“春龍節”、“青龍節”。

至於龍抬頭作為春天的一個重要節日,跟四瑞獸的傳説也有着深刻的淵源。四瑞獸即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本為中國古代星宿崇拜之四靈,經道教演變為四方護衞神。四瑞獸不僅代表四個方位,又分別代表四時,即青龍象徵春天,萬物萌發之象;朱雀象徵夏天,生長熱烈之象;白虎象徵秋天,萬物蕭殺之象;玄武象徵冬天,萬物歸藏之象。由此大可推知,我國古代神話五帝中的`東方司春之神“青帝”,與青龍有着深刻淵源。因此,青龍節既為祈求龍王在新的一年庇佑人間風調雨順,也有紀念春神的意味。

圍繞着龍抬頭,中國民間形成了許多習俗和禁忌。前文中提到的二月二吃爆米花即是廣為流傳的習俗。除了吃玉米做的爆米花,人們還吃炒爆的花生米、黃豆、瓜子等。有歌謠唱道:“二月二食豆豆,人不害病地豐收。”人們用吃農作物種子的方式祈禱新的一年“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大豐收。

説到吃的習俗,河北一帶的人們除了吃爆玉米花外,還要吃麪條、炸油糕,並且還有豬頭,稱作“吃龍頭”,豐盛程度可見一斑。除了在二月二吃豐盛的食物外,據説人們還在這天的早晨早早地把自家的水缸挑得滿滿的,稱作“挑龍頭”。人們通過這樣的方式恭送龍王昇天,以求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農曆二月八年級一般在“二十四節氣”的“驚蟄節”左右。驚蟄後,春雷漸多,蟄居一冬的動物則開始陸續出動。俗話説:“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所以,二月二這天,民間婦女則會拿着薰香在自家門窗、牀炕邊仔細得薰一番,口中唸叨:“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還用紙剪一隻雞形懸掛在房間裏,以避百蟲,使全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