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故鄉的作文(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3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故鄉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鄉的作文(15篇)

故鄉的作文1

金華是生我養我的故鄉,我對她,懷有一種説不出的愛。

要説名聲,金華若是和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相比,還不愧煞!但我説,金華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讓人禁不住想要親近它。

與金華相比,北京、上海顯得太熱鬧,太現代,而烏鎮、周莊則又太安靜,太古樸,金華恰好居於兩種風格之間,一頭連着古老,一頭接着現代。你可以在城中毫不費力地找到一些雕花窗子的老房子,房角掛着蛛網的老祠堂。又可以發現這裏決不會比北京、上海等地方少些什麼生活中需要的現代設施與服務,就比如你決不會少了品嚐各國美食的機會,也不會找不着地兒去體驗農家的特色生活。

金華確是個生活的好地方,要不然怎麼會從全國那麼多的城市中脱穎而出,被評上全國十佳宜居城市呢!瞧見北面那起伏的黛色羣山了嗎?金華三面環山。就像是個睡在搖籃裏的小寶寶,那麼安適。颱風來了,有山擋着。地震是絕不會想要光臨這個小城市的。

金華人的日子永遠都是那麼舒舒服服,不緊不慢的,彷彿有了這羣山,就有了依靠似的.,你在這兒便只管安心住着,別的什麼也不用害怕,金華可真算得上是塊福地!你也絕不用擔心到這裏人生地不熟,你會發現操着一口方言的金華人不像上海人那麼精明,也不似北京人處處擺着首都人的"範兒"。

這兒的人不會對明星表示出特別的熱情,但絕對會對外鄉人噓寒問暖,關懷備至,用當地人的話説:"派頭有什麼用?兄弟姐妹才是真。"金華人就是這樣樸實、熱情,他們懂得什麼是真實的生活,不喜歡浮躁盲目地追逐一些時髦。

我最喜歡哼金華電視台播放的一首簡單又輕快的歌曲。它沒有優美的旋律,純粹像和着節奏説快板似的,很好記,也很風趣幽默:"妙!妙!妙!雙龍遊逍遙,洞天福地妙,尋蹤到仙橋;還有湯溪城隍廟,玩到金華陳郎遊興好,火腿吃味道,酥餅噴鬆烤,夜宵胴骨煲;還有四季果香飄,生到金華人家口福好……"這首曲子用金華方言和着故鄉特有的樂器道怙奏出的節拍唱出來別有一番韻味,字字句句,讚美的是故鄉,歌頌的是故鄉。

這樣的故鄉,叫我怎能不愛它?

故鄉的作文2

天邊夕陽再次映上我的臉龐,再次映着我那不安的心,這是什麼地方依然是如此的荒涼,那無盡的旅程如此漫長。這是我最喜歡的歌,因為我有一段與之相似的故事。

從牙牙學語搖搖學步開始,我便一直在他鄉待着,我在那裏上學,在那裏生活,在那裏結識朋友,在那裏思念家鄉。對於從小在外地生活的人來説,他鄉與故鄉這兩個詞已經變得模糊不清,我不知道什麼是故鄉,也不知道自己從小生活到大的他鄉是否已經成為故鄉,這是我一直以來想知道的,也是我一直以來無法明白的問題。

我會兩種方言,故鄉的方言使我在家裏口若懸河,他鄉的方言使我在外面講話滔滔不絕,這都使我在他鄉與故鄉的問題上更加糾纏不清。我不知道我究竟更喜歡哪一種方言,或者是哪一種才是我最該屬於的東西,或者它們兩個應該共存與我的大腦之中,亦或是它們兩個需分出一個高下,讓最屬於我的`東西站在大腦的高地上,我也不知道。

在外面的生活讓我想回到故鄉,而在故鄉里的生活又使我想回到外面,雖然這種情況只會在過年的時候出現,但它仍像一個圍城一樣坐落在那裏,當它把我圍起時,我想逃出去,當我在外面時,我便奮不顧身的想往裏面趕。

他鄉有我的很多童年記憶,有我最喜歡的大山和同學,故鄉有我最喜歡的爺爺奶奶和玩伴,它們都很重要,都在我心裏的帶鎖的盒子裏面,像一個天平一樣保持水平。

身居故鄉的我現在在深夜裏或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會突然想起一些美好的畫面,嘴裏裏會突然蹦出來一些他鄉的詞彙,這都會使我陷入回憶的長河之中。這些事物就像放在餃子裏的硬幣一樣,給我一個驚喜和一個不期待着的痛。

或許我是無病呻吟吧,亦或者是我太多愁善感,我總是把一個物品的叫法分別用故鄉方言和他鄉方言和普通話分別讀出來,這會使我得到一些小小的開心與小小的回憶中的甜蜜。我總是會想着他鄉暴雨前的狂風和昏黃的天氣,想着萬里晴空時天空的蔚藍,想着登上山頂時向下俯視時的澎湃。但這都已離我而去,或許在我以後的日子裏會重新踏上那一方水土,重新登上山頂俯視那與回憶大有不同的城市,重新感受那暴雨前的狂風與昏黃的天,但那種感覺還會存在嗎?或者已經消失不見了。

故鄉的作文3

飄落的桂花,如今的故鄉對我而言既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也是一個走不出的地方。

太陽沉沒在江裏。風行江畔,便使得本就冷寂的夜再添了一分寒意。若是逆着風,獨自徘徊於湘江邊上,倒也能眸得滿目的粼粼波光。

故鄉,我行走於遠方,卻日復一日思量着你的模樣。

我的故鄉在一個偏遠的農村,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聽着小鳥的叫聲,摘下路邊的小花朵,折下柳樹上的枝條,一切都是那麼清新,那麼自然。

要是下了雨,不用擔心,拿一把傘出門和雨玩遊戲,雨下一會向前看彷彿那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霧。

到了秋天,滿地的黃葉。蘋果樹上長出了蘋果,田野裏小麥,蘿蔔,東瓜,絲瓜地上藤上到處都有,到了到了鄉下,到處都是一片和氣氣的風光,自然清新。

小時候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拿着兩個塑料杯子慢慢地靠近蝴蝶,趁它們不注意的時候,兩個杯子合在一起,蝴蝶就混在裏面了。但是這種遊戲在夏天就不是很受歡迎,只是無聊的時候消遣罷了。喜歡的是在一條很淺很淺的小河,有着幾條很小很小的魚,那些魚也特別的好抓,水也很乾淨。

暮鴉倚在樹枝上,還有寂寥的蟬鳴 ,被夜囑託的晚霞;樹影搖動着青春,遺落一片繁華,還有人流不息的跑道;遠處的大山,沉默着,在秋風中漸漸黯淡下來……

以前一玩就是玩一整天,家長也找不着在田野裏山溝裏。但是也總認得回家的路,傍晚的時候在村子裏總能聽到各種的吆喝聲。

故鄉晚上的時候星星又多又亮,城市裏是看不見的,最多城市裏只有幾顆,可是故鄉里的星星是真的特別多,大人們便搬了個小桌子出來,磕着瓜子。順便講一下鬼故事,很害怕,但是越害怕越好奇,越想聽。有時候聊到一些大人喜歡聊的八卦,小孩子們也會忍不住的.問那是什麼,這是什麼。

不遠處的池塘,還有着青蛙的叫聲。門前的桂花樹飄着桂花的花香。啊!我的故鄉。晚上的微風緩緩吹過,吹走了大人一天的疲勞,吹走了我們嬉鬧的汗水。

故鄉,於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種羈絆與幸福。他讓浪子時時刻刻記住浮萍的根系,蘭花的土地。時過境遷,當屋檐的雨滴落入窗軸 搖曳閃爍的流光將冷氣變成温情,故鄉的意義便自然流邂。

故鄉的作文4

故鄉如同音樂中的七個音符,古老而陳舊,卻時刻在我心中譜寫着優美而新穎的篇曲;亦如一枚日子的郵票,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在我記憶的信封上。

故鄉那望不見尾的羊腸小道,如同我峯迴路轉苦苦地思索,卻時常盪漾着牧童的短笛。故鄉的山曾經是那麼雄偉,一眼看不到頂,映着那白白的雲朵,俯視着鄉下人的生活,是那麼不可一世。可如今只靜靜地屹立在江邊,看着那來往的船隻,聽着那清脆的汽笛,望着一江碧水,尋思着以前的生活。江水有時平靜,有時突然喧囂如孩子那睡夢中的笑聲,帶給我們美好的嚮往。

春天,小溪嘩啦啦的響,伴隨着一聲聲簡樸的山歌,流向遠方。風吹動拂柳的聲音是美妙的,“嚓嚓!嚓嚓!”彷彿是山間的一首樂曲,輕輕地演奏着,那房前呆立的老母親,踮着腳尖望着望斷了碧水情懷,望斷了炊煙裊裊,望斷了那綿綿春雨,望呀,望呀。

夏天,雷聲轟隆隆地響,雨珠撲啦啦地下,那紅豆般大小的雨點,如一粒粒珍珠,滴落山澗,濺起一串珠簾,在空中起舞。雨過後,天空出現一道彩虹,便有老師帶着孩子出來,唱起兒歌:

七條綵帶天上飄,

七個仙女摘蟠桃。

如果有幸能吃到,

活到一百不算老。

看着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好像也想起了我那瑣碎的童年回憶。

秋天是楓葉紅的季節,整個大地一片火紅,樹是紅的,天是紅的,雲是紅的,連水也是紅的。涼涼的秋風,吹拂着鄉村孩子那烏黑亮麗的頭髮,在大自然的笑聲中,邁着輕快的步伐,奔向那炊煙裊裊的茅草屋。

冬天,人們穿着厚厚的`棉衣,圍坐在火爐旁,吃着自家的花生,那一粒一粒滾燙的小乾果,在爐上發出“咯嘣,咯嘣”的響聲,一家人歡聲笑語,似乎感覺不到嚴寒,而是被一種特殊的温暖包圍着。

哦,故鄉,四季如畫。在這裏,可以體味到:雞破拂曉,晨種雄渾的交響;夕陽西下,老牛耕歸的寧靜;月掛中天,蛙鳴如潮的喧鬧;碧柳盤絲,小橋流水的清越;蔓豆瓜棚,翠圃碧畦的幽雅;茅屋草舍,農家庭院的情趣。

我愛你————故鄉!

故鄉的作文5

“美國商人慾投資界炮牡蠣加工業”了,湛江晚報經濟版頭條新聞刊登此激動人心的消息。我捧着報紙,認真地啃着報上的每一個字,頓時,對故鄉的牡蠣肅然起敬,更感到無比的自豪。

牡蠣,軟體動物,西殼,一個小而平,另一個大而隆起。殼的表面凸凹不平。我的'故鄉遂溪界炮鎮,是湛江市最大的牡蠣養殖基礎。也是廣東省“一鄉一品”議案項目——湛江遂溪牡蠣產業化開發基礎。此基礎面積4000畝,養殖户800户。

我的故鄉界炮鎮北潭港位於北部灣東北部,這裏碧海藍天,水温適度,灘塗肥沃,航道通暢,為牡蠣提供了天然的生長條件。

每當牡蠣苗從外地運到北潭港時,在車上並不是一個個螺貝狀物,而是一根根水泥柱。可別小瞧這些柱子。它們可是牡蠣生長的依靠。牡蠣是鑲在水泥柱上生長的。每根水泥柱底面積約有0.5平方分米,長約0.5米。牡蠣苗剛到的碼頭車水馬龍,一輛輛運牡蠣苗卡車擠滿個碼頭,碼頭下的一艘艘機船早早守候在那裏,而車上,船上的工人們也便熱火朝天忙起來,他們要在退潮之前把車上的牡蠣苗轉移到船上。快退潮之時,船上已載滿了一根根的牡蠣柱,工人們擦着臉龐上的汗珠,也露出了輕鬆的笑容。

半年後,當退潮之時,來到海上牡蠣養殖田,牡蠣柱一根根豎在灘塗上,顯得那樣的精神,它們四方形排開,黑壓壓一片,一眼望不到邊,讓人總覺得這是多麼偉大的“工程”。牡蠣柱上一個個飽滿的牡蠣掛在柱子上,擠得滿滿的,好像一不小心就要從柱子上擠掉下來。

等到一個牡蠣有巴掌來大的時候,收穫的季節就到了。這時,海港沸騰起來了。海面上,一艘艘機船滿載牡蠣,喜悦地穿梭着。海岸邊,已卸下船的牡蠣一堆堆一字形排開,工人們揮着蠔刀,把牡蠣脱柱、分類、打包……碼頭上,一輛輛貨車滿載牡蠣正準備向外地出口,再看市場,牡蠣也被開殼,白花花的牡蠣肉惹人喜愛,搶着買牡蠣人也不少,你一斤,我一斤,供不應求。頓時,機船聲,汽車汽笛聲,蠔刀響聲,叫賣聲匯成一片,成為一首牡蠣讚歌。

故鄉的牡蠣肉香滑可口,又能提製蠔油、肉、殼,油都可以入藥。殼經過煅燒後,可制高鈣肥料。牡蠣全身是寶。

如今,故鄉正為牡蠣招商引資,走牡蠣產業化道路,讓故鄉的牡蠣走出湛江,為湛江經濟騰飛貢獻一份力量。

我愛故鄉的牡蠣,更愛湛江這片紅土地,願湛江明天會更好!

故鄉的作文6

適逢細雨纏綿,薄霧籠罩,整個古鎮充滿神祕氣息,撐一把油紙傘,我獨自踏上尋找古蹟之路。

柏油路西望,一座又一座土城牆連綿環繞整座古鎮,即使在雨中也能看清它們那堅毅守衞古城的意志。踏上古城牆,行走在軟泥之上,駐足回望,朦朧間盡顯古城滄桑。依然可見,秦國右相蹇叔為國家安定,泣送其子;竹林之賢嵇康,一曲廣陵散,從容奔赴戰場。忽然間,清風拂過,過去的刀光劍影已然散去,轉身眺望,如今,蒼松翠柏立於3000年土牆上,四處皆是生機盎然的景象,舊貌依然有,白髮換新顏。

環土城牆行走,還未抵達南方,清風便攜來茶的清香。古城小巷,古街石板,一把油紙傘緩步而來。擇一方土地,放下手中雨傘,細聽敲擊古城的樂章,此起彼伏,嘹亮、清脆、悠揚的歌聲在此唱響。茶館裏,慈眉善目的老人向客人送上清香綿甜的棒棒茶,以最淳樸的方式表達着對待客人的誠摯與坦蕩的情意。輕嗅茶的清香,細品茶的甘甜,心靈瞬間竟安靜起來,茫茫世界只留我與茶交流,獨沉醉在茶香的世界。

品茶不知時已久矣。細雨初歇,清風掠過,淡淡涼意在空氣中漫延,拂去人們的焦躁。我離開了粉牆黛瓦、飛椽畫棟,門面簡陋陳樸,依稀可見清代建築風格的古茶樓。沿着小巷到復古建築,門前坐落兩尊石獅子,紅色板門,曾經瀰漫了硝煙戰火的文昌宮。

慢慢走近、走近,帶着新生的認識翻開了一部沾滿血與淚的苦難史和戰爭史。淮海戰役曾在這打響,一宮一宮地走入,耳邊還回蕩着槍炮聲,還能看見英勇的解放軍戰士躺在了血泊裏。但是,我們仍能感受到他們堅守勝利的信念、堅信和平的到來。終於,硝煙戰火消失了,勝利的`號角吹響祖國大地。這座飽經滄桑的古城還未來得及喘息。洪澇、天旱、風暴等自然災害撲來,人們陷入食不果腹的泥沼。吃樹皮,喝污水,只為了能生存。果然,人定勝天,古城終於結束了苦難,古城人迎來了新的生活,擁有了新的幸福與快樂。

回家路上,路兩旁的綠化帶,街道遍佈小吃店,人們幸福的歡顏。一座古城已然白髮換新顏。突然覺得自己很幸福,這裏每處都彌足珍貴。

一座古城,承載千年記憶,屹立於澮河之邊;幾代人,傳承古韻文化,生生不息在此出生、長大。此城便是我所熱愛的故鄉——古城臨渙。

故鄉的作文7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寧波人,自從紮根在這一片廣袤土地上,和故鄉結下了不解情緣。

故鄉——伴隨我成長

寧波地處江南,是魚米之鄉,物產豐富,散發着濃郁的商業氣息。從我記事起,媽媽就拿着印有螃蟹,河蝦的卡片教我認。長大了才知道寧波是沿海之濱,海鮮是特產。剛捕上來的魚蝦肉質肥美鮮嫩,促成了寧波人吃生鮮不帶煮的食性。像醬醉蝦、生魚片、刺生等,都是我們口中的佳餚。再大些,我背起了書包上學了。出於對古老文化的好奇,我隨爸爸媽媽去參觀了天一閣。天一閣內清幽典雅,古色古香,有着一種墨香的書卷氣,讓人感覺彷彿穿越時空,亦或是置身於畫卷中,不禁感歎起這座文化之都的十足魅力。讀高中了,我學了歷史,更是使我注重到了依畔路邊的參天古木,濃密的.枝椏遮蔽了天日,那圈圈層層的年輪足以證明甬城歷史的源遠流長。

故鄉——我的自豪

近百年來,寧波的變化令人驚歎。從鴉片戰爭被迫開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到現在的中國貨物吞吐量第一大的港口城市,寧波人用他們的智慧和才幹建築起了自己的尊嚴和幸福。經商之人更是通過寧波這個開放的口岸城市發現商機,做起了進出口貿易,推動了經濟和商業的發展。亞洲最大的私人藏書樓便是寧波的天一閣,寧波人聰穎好學,將古老的文化傳播四海,讓書香飄揚中外。隨着杭州灣跨海大橋的竣工,寧波輕軌這一巨大工程開始了為時五年的建設,再一次印證了寧波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大量高素質人才。故鄉的變化,日新月異,讓人欣喜,自豪不已。

故鄉——心靈的棲息地

暑假裏,媽媽聽朋友介紹説廈門風景綺麗,是旅遊勝地,於是帶我一起去玩。廈門的海比寧波的藍,房子也很有特點,是“戴斗笠,穿西裝”式的,但看慣了寧波的風景,我總覺得看着彆扭。走在廈門的小巷裏,説是羊腸小道,但路途較寬闊,而且燥熱難耐,隨處可見的榕樹低垂着長鬚,全然沒有寧波那種煙雨迷濛籠罩下小衚衕靜謐安寧的感覺。突然間很想故鄉,想立刻投入它的懷抱,就像吮吸着母親身上熟悉的味道。夜晚,我和媽媽去逛夜市。廈門人口較少,夜裏路燈比較昏暗,不像故鄉的夜景,燈紅酒綠,繁華熱鬧,反是讓人覺得寂寥、空虛。出來玩本應是享受,而我滿腦子全是家鄉的印記。

故鄉,我已與你結下這不解情緣。我們彷彿血脈相連,不可分離。即使我將來會遷居他鄉,你也永遠會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故鄉的作文8

微雨過,春料峭,一片新綠,一縷芳香,醉了故鄉人。

時隔多年,再次回鄉,家鄉的小路依舊曲折泥濘。路兩邊撲面而來的是一陣的野花香,充斥着泥土的土腥味兒,卻也不難聞,淡淡的。老屋前的一棵大楊柳搖曳着婀娜的身姿,揮舞着柳條撣去了封鎖記憶的盒子上的塵灰,流動的溪水悄悄撬開了盒子上鏽跡斑斑的鐵鎖。故鄉的記憶蹦了出來。

我靜靜地坐在河邊,想起了奶奶,想起了和奶奶一起度過的端午。“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端午的歌謠是清晨的'布穀鳥,把我從睡夢中叫醒。我想在清涼的晨風中再賴會兒牀,可端午的歌謠在奶奶的廚房裏吟唱,睡意隨着芬芳飄散而去。

我喜歡看奶奶包粽子。三層墨綠的粽葉錯落疊放,輕輕抹乾,展開,兩手輕輕一彎,便彎出小小的圓錐形狀。抓一把糯米添在尖尖的角里。那泡了一夜的米,粒粒飽滿,相互倚着,慵懶得沉甸甸,像飲了一夜的瓊漿,“濃睡不消殘酒”。再揀出三顆紅棗塞在米中,填平。奶奶左手握着粽子的尖角,右手緊捏粽葉,翻一圈,一根細線緊緊繞過,一個精緻小巧的粽子便包好了。奶奶動作十分嫻熟,不一會兒就包了大半盆粽子。我不時摸摸粽子,舔舔嘴巴。奶奶看我那饞樣,不禁開懷大笑,説:“瞧把孫女饞的,馬上先煮兩個給你吃,好不?”我拍手叫好。奶奶手撐着凳子,慢慢站起來,唸叨着:“唉呀,人老嘍!”

粽子在鍋裏咕嘟咕嘟地響,抖動着肥胖的大肚子,是端午的歌謠最貼切的腔調。香氣從廚房裏飄出,炊煙裊裊,粽香與農村特有的炊煙的奇特味道交織在一起,氤氲着整個院子。我緊緊盯着鍋裏的粽子,深吸一口氣,感慨道:“真香啊!”奶奶説:“馬上就要好了,再等等。”我卻急得站不住腳,在鍋邊徘徊。等了十幾分鍾,粽子終於煮好了。我輕輕拉開繩子,剝去它的外衣,粽子晶瑩飽滿的肉便全都裸露了出來。輕輕咬上一口,香甜軟糯,脣齒留香。奶奶也會滿足地看着我,笑容掩藏了她的皺紋。

門前的溪水依舊流淌,帶走了歲月,洗褪了故鄉的本色,卻散不去故香。

故鄉的作文9

我的故鄉在長沙市寧鄉縣的一個小鎮上,那兒風光秀麗,看,我的外婆家就坐落在西邊那座高高的山腳下。

驅車三小時左右,就到了我外婆家,那兒真是風水寶地,四面環山,村子裏均勻分佈着冒着炊煙的房屋。這裏的人以種田為主,鳥瞰整個村子,你會發現到處都是“方格”,其實這些都是一畝畝綠意盎然的水稻田。

在村子的正西方,有座高大巍峨的山,這就是村民們的“靠山”——溈山,當地有名茶:溈山毛尖。只要家中有客人來訪,主人必會端上一碗毛尖茶,和客人嘮嘮家常、收成等。這些茶都是溈山上那數不勝數的茶樹產出的寶貝。沿着彎彎曲曲的.山路向上爬,到了頂峯,這裏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古寺——密印寺。想進去可沒那麼容易,你必須登幾百階石梯到頂端,然後你會發現一座近百米高的千手觀音石雕聳立在前方,它渾身上下發出金光閃閃的光芒,我們必須燒香拜佛,許多外地人也慕名前來,每逢大年七年級,我們必須登上密印寺,這也是當地的一種習俗。

小時候是外婆把我帶大的,每天她都起很早,一起來就要去餵雞、鴨、豬,還要照顧我。家裏的柴用完了,她要到山上去挑;屋後的菜乾了,她要去澆水鋤草;天上要下雨了,她要把曬的辣椒蘿蔔收回來。

外公每天也很忙,一早起來,有時去田裏打農藥,冒着酷熱在田裏勞作,有時,他騎着摩托車,翻過幾座山,去鎮上採購,有時,他還要去山上砍柴,摘草藥。

在外婆家門前有一條長長的小河,人們都用它來灌溉農田,洗衣服和洗菜。我和一羣小夥伴在炎炎夏日裏跳進清涼的河水裏嬉戲玩水,還可以在水裏摸魚摸蝦。河邊有許多金黃色的細沙,玩累了我們就喜歡躺在上面看着雲捲雲舒,十分舒適。我們還可以用沙子堆城堡,埋住一個夥伴,只露出頭來,歡聲笑語在河面盪漾開來。

我外公和這條河還上過新聞呢!那天,我外公在河裏清洗泥巴,突然發現了一隻娃娃魚(但鄉里人不知道這是什麼)。那天,外公把它放在大缸裏哦,後來上交給了國家,放生到了黃材水庫,新聞説它有可能是從水庫裏漏出來了。

故鄉是我小時候的一片樂土,這裏有我所有美好的回憶。故鄉啊!縱使你千變萬化,但不變得是我五彩的童年,是我對你的情!

“回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真想再回到故鄉,去看看故鄉的溈山,故鄉的河!

故鄉的作文10

我的家鄉,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裏頭。那兒山青水秀、風景如畫、美不勝收、趣味無窮。它是我最喜愛的地方,令我今生難忘。

走進村子裏,每一幢大大小小的房屋前或屋子的周圍,總會看見幾棵白菜,一些青菜亦或是別的什麼菜。綠油油,水靈靈立在一小塊菜園裏,宛若守衞園子的小戰士,挺直了腰在觀察着周圍,使房屋變得生機勃勃,別有一番情調呢!相比那高樓大廈前的那些毫無生氣的裝飾,可愛多了。

行走在鄉間小路上,常常會瞧見道路兩邊的果樹。什麼橘子、柚子都高高的掛在枝頭,鮮嫩欲滴。在這裏,就是摘幾個嚐嚐,鄉親們也不會介意的。咬上一口,便覺得香甜可口,脣齒留香,回味無窮。

記得在老家時,約上幾個小夥伴兒,爬上矮矮的小土坡,收集“節兒根”時,是最快樂的時候。節兒根,是老家的方言,因為它是一節一節的。這節兒根,其實就是魚腥草。挎着小竹籃,帶上小鐵杴或小鋤頭,在肥沃的土地上翻翻找找,甚至隨手一拔弄,便能發現許多節兒根。每人一籃子,高高興興提回家。有時路上渴了,便採集一種“酸草”,這是我們老家特有的草,葉子是小滴狀的。它長得不高,但隨處可見。把這草放進嘴裏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回到家,把節兒根洗淨後,倒些調料拌一拌,就可以食用了。這節兒根,大人小孩都愛吃,它味兒美,而且誰都可以吃。我們這一帶的,都喜歡吃節兒根。

伴着清脆的溪流聲,秋日的傍晚最是詩情畫意。夕陽西下,麥田好似金色的綢緞,鋪在大地上。又好似大海,波濤洶湧。一陣暖風襲來,麥浪翻滾,極為壯觀。此時,天邊已染成金黃色,紅色。一隻小鳥向遠方飛去,在夕陽的照耀下被鍍上了一層金色,讓人不禁想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故鄉的空氣是清新的,天空是蔚藍的,風景是美麗的.。它像一幅五彩繽紛的畫,像一首韻律優美的詩,更像一支歡快清麗的歌。故鄉啊!你的迷人,你的美妙,將隨着叮叮咚咚彈琴的溪流,慢慢、緩緩、悠悠地飄向遠方……

故鄉的作文11

我的那個家鄉,他叫“溪墘”。有時他是一個活潑洋溢,青春正茂的孩子,因為他有着許多讓人驚喜且意外的景象;有時他又是個可以張開雙臂,給予萬千無所可依人的精神灣港。

在八萬路口往下可以看到一個溪墘十字路口,再順着路口前進,便到了我的家鄉。

昔日,溪墘一帶還是傍水而生的地帶,可是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工廠的不斷修建,許多非法解決污染物,導致水質不斷變得渾濁,魚兒不再嬉戲玩耍,人們也逐漸遠離河水,改用健康安全的自來水。

逢年過節的時候,千家萬户都會提前準備祭品,節日小到立冬,大到春節。通常都是掌管家中錢務的人會到菜市場採購。在溪墘的那個菜市場,通常都是女人,因為她們精通哪種水果形態最甜,最鮮,最便宜。哪種肉類最新鮮。在小時候,我常常跟隨母親一同去菜市場,那時的我坐在後座。看着她飛快的雙腳,騎呀騎,有時竟一呲溜就到了那個炎熱的菜市場。雖然,母親極愛騎得飛快,但是她卻教育我説不要學她。

在溪墘還有個操場般的運動場所,在那裏還有聳立着尊敬的孫中山銅像,遙想那年的盛典,還猶如在昨日。在那年,學校還組織了鼓隊,經過層層選拔,我有幸成為鼓隊其中的一員。我還記得在那天,我以無比激動的心情迎接孫中山親人的來臨。在廣場上那裏還有許多公共設施,可以提供老人與孩子強身健體。在日出之前,會有沿着河流晨跑的人。隨着雞鳴聲,太陽出來了,那時陽光還含蓄的照在微波粼粼的河面上,映入人們的眼簾,草木也被喚醒了,彷彿有起牀氣似的,抖掉身上的露水,伸個懶腰,繼續茁壯成長。

到了酷熱的夏季晚霞時,辛苦耕作一天的大人們會到石椅納涼。聽着知了的曲子,搖着手中的.蒲扇,望着浩瀚的天邊,聊着純樸的家常。在那時那刻,無論心中任何的煩躁,與悶熱的天氣都會在心中一一散去。

割收農作物後,辛勤的村民們曬完稻穀,會離開場地。到那時,零零散散的稻穀都聚齊在一起,陽光普照大地,遠處一望,稻穀裏形成一片燦燦的金堆,景象十分宏觀。

嘿,這就是我的家鄉,它沒有宮殿璀璨的金椅,只有簡簡單單的石椅,也沒有家喻户曉的景觀,有的只是處處都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的村落。就算是這樣,卻還是有許多人盼望着回到家鄉落葉歸根。但就是這樣的家鄉,才是我的家鄉!

故鄉的作文12

細雨盈盈柳抽枝 樹靈鳴炎朵蓮開 清風拂面麥浪湧 寒襲雪飛萬里延

——題記

我的家鄉位於平原地帶,雖沒有峻拔陡峭的高山,卻可目睹母親黃河的洶湧澎湃;雖沒有一望無際的蔚藍海洋,卻有由五穀雜糧繪製的江洋;雖沒有源源財富,卻有我們自己的精神食糧;雖沒有錦繡繁華,卻有花朵主宰的聚會……我的家鄉是河南濮陽範縣。

我喜歡家鄉的新春。看着瀝瀝淅淅的雨水,如空軍一般降臨。救援這片缺水的大地。看那枯柳披綠衣,看那狂野背墨綠,看那枝頭雀鳴叫,“看那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一片欣欣向榮之景映入眼簾,不見那低矮土胚小屋,不見那黃沙滿地、垃圾亂踢。春天,是一年的'起點,新的未來就在明天。

我歡喜家鄉的炎夏。“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夏季炎,又逢忙種,苦不堪言,但也可從中體味到農家的樂趣。那樹中精靈知了高昂憤歌,打破寂靜,使得空氣也活潑了起來,不見那污泥荒地,代之清香荷蓮。萬畝蓮池香萬里,蓬中小船孕蓮子。荷花可以説是家鄉特產!沁人心脾的清香安撫人們躁亂的心情、撫平心中的不快,飽滿的蓮子可以清熱解毒、煮粥熬湯。稻田與荷塘相連,不知是蓮中有稻葉的嫩香還是稻中有蓮的芬芳。夏天,是忙碌的季節,今日的忙礙是為了明天的豐收。

我傾慕清秋,來到田間的土埂上,放眼望去,一片金色的汪洋,飽滿的穗子沉甸甸的,壓着纖細的稻杆彎起了腰,深吸一口氣,喜悦的氣息夾雜着陽光沁入心脾,這是農民最喜歡的味道。隨着科技術的發展,農業科技也不甘落後窮追猛趕。現在每年都不會出現欠收的現象,風雨再大也不會是麥子倒伏。這樣的豐收必須也是一項不小的工作,必須全家老小齊上陣。但是現在有了自動收割機。他減輕了我們的擔子,不僅快速收割完畢,而且穗粒與桔杆分離。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今日的豐收是為了回報昨日的付出和鼓勵明天的奮鬥。

我留戀寒冬,“寶刀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秋去冬來,冬天是短暫的休息,也有節日的歡樂。一朵朵美麗的“花”開在許久的天空;一份份紅錢包的福氣投入孩子們的懷抱;一句句來自相鄰由衷的祝願傳入人們的耳朵。暖人們的心懷,一次次繁忙的準備都充滿着幸福。冬天,是高興的季節,今日的享受是為了明天更好的付出。

讚我故源,地大物博,變化萬千。

故鄉的作文13

魯迅的故鄉曾經是一個很美好的地方,有着在夜空下刺猹的帶着銀項圈的少年,也有着温潤美麗的“豆腐西施”。二十年的離別,當他在沒有好心情時重回故鄉,在看到故鄉的蕭條時內心的故鄉垮了,這個故鄉不再是魯迅的精神歸宿,而變成了讓他憐憫,失望,憤怒,彷徨的地方。也許不和魯迅生活在一個年代我們是幸運的,即使遠離故鄉,看到它的變化也是越來越好的。和魯迅相比難道不是很幸運嗎?

曾經的閏土時魯迅眼中的小英雄。雖然很怕羞,就是不怕魯迅,和魯迅成為了關係平等的很親密的朋友。那時,他會叫着“迅哥兒”,神氣地講着捕鳥的故事,刺猹的過程,還有海邊許許多多的稀奇事。那時的他是多麼的淳樸童真,有朝氣和活力啊。但是他漸漸長大,慢慢懂得了一些封建禮教的規矩,在兵,匪,官,紳的壓迫下變成了一個“木偶人”,不再是我記憶中的閏土了。那四聲“老爺”,一次次的擊打着魯迅對故鄉美好的回憶,閏土和魯迅不再親近,而隔了一層厚障壁。魯迅看到閏土變成辛苦麻木的人,有惋惜,有同情,有悲哀,還有一絲憤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是最好的評價吧。

楊二嫂原來是開豆腐店的,年輕美麗的她在生活上非常認真,本分,有着“豆腐西施”的美譽。豆腐店的收入説多不多,説少不少,基本算得上小康。但是二十年後,不知發生了什麼變化,她變成了一個“圓規”,只為着自己的利益轉的“圓規”。剛看到魯迅時是討好,但是當發現魯迅並沒有多有錢時,她的話語轉變為了尖酸刻薄的嘲諷,盡顯出她的勢力和貪婪。原來非常本分的生活態度也變了,盜竊,搬弄是非,未了她自己的`利益什麼時候可以做得出來。她變成了辛苦恣睢的人。既然原來的小康家庭都受到這麼大的打擊,那本來就不富裕的閏土的情況也就更糟糕了吧。

這兩個人加上辛苦展轉的魯迅是那個時代的縮影,魯迅寫這篇文章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醒過來,做出一些改變,和他走上同一條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這樣寫道。不過現在我們已經好起來了不是嗎?我們醒過來了,走出了路,生活在現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魯迅,看到這樣的未來,開心了嗎?

故鄉的作文14

這一夜入夢,又是一場秋風起。

——題記

故,是往,是昔;是清泉流過山間,是夕陽越過城市,是候鳥飛過滄海桑田。故人,故事,故鄉……都是一場故夢,一場永遠不會忘卻的夢。就像“歸夢如春水,悠悠繞故鄉”的眷戀,“上天知我憶其人,使向人間夢中見”的牽掛,又或是“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的無奈憂傷。縱是萬般風情,不抵一場故夢。

故人

何為故人?記憶中的人。故人不需山盟海誓,只是一個承諾。無論過客還是深埋在心裏的人,曾經的,便再也找不回來了。虞姬是《史記》中的故人,她看着項羽鎩羽而歸,卻遲遲不肯落下一滴淚;李清照是宋詞的故人,不論是“興盡晚回舟”,還是“海棠依舊”,都充斥着宋詞濃郁的色彩。聽,柳永在風中輕吟“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看,辛棄疾驀然回首,故人已身在燈火闌珊處;李賀卻在感慨命運的“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幾百年以後,余光中也明白了,故人可以是一張郵票,一座墳墓,又或是一道彎彎的海峽……卻又怎麼都無法改變故人的離開。

故鄉

故鄉,用甜美的乳汁哺育了萬千人民,她總是沉默地氤氲着人們的去去離離。城市的繁華,閃爍的霓虹,迷失了的初心……奔波在外的'人啊,你們是否有了一個家?是否也是那麼温馨?無論在外如何疲憊,故鄉總會給你心靈的慰藉。歲月促人成長,匆忙的腳步早已停不下,就讓永遠不變的時光,一如既往,永遠停在故鄉。

故事

鄉音、鄉情、鄉愁,故鄉的人啊,演繹着一個個古老的故事,記載着我們的青春年華,想要追尋,似無蹤可覓,恍惚間,卻又發現就在眼前、在心裏、在血液裏,充滿整個空間。在故事裏,一切都沒有情節,誰也不知道是否結局都是皆大歡喜。我知道:故鄉只有一個目的:召喚着那些遠赴他鄉的人回來,也許僅僅是為了懷念,又或者是為了拾起舊時光,使那些已經泛黃的記憶重新浮現。那麼,故鄉便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靈魂的源頭……你傾慕山與水,卻美不過半生無悔。愛上一個故事,如同愛上一首歌,一抹月,一池春水,一陣清風,一場夢。

故鄉是一首悠遠的歌,是一支清亮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語言。讓我在這場故夢裏,尋一個故人,聽一個故事,再抓住一縷陽光,讓它帶去一場懷念……

故鄉的作文15

回到這個城市的那一刻,才明白故鄉的意義。

輕柔的晚風裏飄蕩着輕柔的旋律,那些燈光温暖,卻不刺眼,心裏是滿滿的安全感。沒有一絲絲疲倦,沒有一絲絲慌張,沒有一絲絲悲傷。我就望着那片從小就望着的天空,曾經的繁星隱隱約約,過去就和它們一樣,存在,卻又不在。原來,時間改變了這麼多。

曾經,想要拼命逃離的,卻原來並不需費力,它就自己漸漸消失了,曾經,厭惡的,以為佈滿塵埃的城市,也會如此親切,曾經,想象中的美好,突然變成破碎的氣泡,悲哀的'塵埃。

曾經,我以為我不會有故鄉,然而,它一直都在。

那些繁華的都市,車水馬龍,燈紅酒綠,流光溢彩,卻充斥着一種悲哀,浮誇。我看到各種奢華,卻也看到各種卑微,我看到友善親和,也看到暴躁粗魯,我看到金光熠熠。也看到鏽跡斑斑。

我嗅到濃郁的香奈爾,卻也被那種陌生嗆了一鼻。也許,我卻不知道,那時的感受了。那裏沒有那麼美好,沒有安全感,歸屬感。我想要的自由呢,不完全地體驗到了。

一個人乘公交,坐地鐵,問路。很感謝那些耐心回答我的人,公交上那個姐姐,還有那位大叔,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本地人,但我們遇到的一個交警協管,一位頭髮花白的大姐,她是上海本地人,很和善,並不像有些人説的上海人很排外。事實上,什麼都不是絕對的。

我不喜歡皺眉,卻總是不自覺的皺眉。

人來人往,必然有擁擠。

我試着去勇敢的笑,勇敢的揮手,那麼一副很興奮,很開心的樣子,那麼自然,他信以為真,而我差點也信以為真。

裝的一直很開心的樣子,也會消耗自己吧。我很疲憊。公車一路的風景漸漸模糊,廣播裏的聲音漸漸消弱,我就快要睡着,正好到站了。這樣的疲憊,沒有憂傷,沒有牽念,沒有愛,沒有恨,現在看來也不是太壞,總好過淋着雨,流着淚,碎着心。

極度疲憊,即便是哭泣,皺眉,微笑,都沒有心力。

所以,那所有的負面情緒,所有的胡思亂想,所有的糾結,所有的嗔痴妄念,都是還太有閒力,太有精力,太有生命力。

然而,這些好像都懂,都很有道理,卻又不能每一個都繞過。

離了熟悉的地方才會明瞭,歸來的是故鄉。

縱然,遠方路途艱險,還是會奮不顧身。

故鄉温柔的晚風,和那風裏的旋律,便是我心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