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頤和園作文彙編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22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頤和園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頤和園作文彙編15篇

頤和園作文1

北京的頤和園真是美如畫!

今天,我來到了美麗的頤和園,我一踏進頤和園的大門就聞到了鮮花的香氣,土地的氣息。陽光透過那翠綠的葉子照耀在我的臉上。然後我們走上了彩畫的長廊。啊!真是把我迷住了,那美麗的畫面給人一種温暖的感覺。

我們又來到那寬闊的昆明湖,昆明湖上清新的風,讓人涼爽。再加上那湖邊的垂柳和象是到了仙境一樣。接着我們又去了萬壽山,那一座座大殿就是著名的`佛香閣,那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加上那美麗的琉璃瓦,硃紅的大牆,展示出了它神奇的美麗。原來這一排排大殿是排雲殿。我們又把視線傳到了那一座石橋,這座橋叫十七孔橋,橋上人山人海,橋上有姿態不一的石獅子,把美麗的石橋裝扮的更加美麗。橋下波浪拍打着礁石,發出了動聽的聲音,好象一支樂曲進入了我的耳朵。

十七孔橋就象一條飛龍橫在眼前。

啊!北京的頤和園真是美麗啊!這個暑假我真快樂!

頤和園作文2

女士們,先生們,親愛的朋友們:

你好,我很榮幸成為你們的導遊,陪你們參觀温明世界的頤和園。我叫陳一嘉,每個人都可以叫我陳驍。在參觀期間,我希望你能遵守花園的規則,保持花園的乾淨和美麗,並祝大家有一個快樂的一天。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部,總面積約4000畝。它是我國最著名的`皇家園林,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現在我們來到走廊。看,走廊兩邊的橫樑上有許多畫,每幅畫都體現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這條走廊總共有8000多塊!請慢慢享用。

現在讓我們看看走廊左側的昆明湖。昆明湖是一個人工湖。現在是初冬。湖面還沒有結冰。然而,當下雪時,湖面會結冰。廣袤的白色是一個天然的溜冰場。

大家向前看。花園裏的蘇州街。據説慈禧太后以當時蘇州一條著名的商業街為模型。整條街都建在一條小河的兩邊。有帽子店、扇子店、葡萄酒店.你可以去看看。所有的店員都穿着古代服裝,這使人們似乎回到了古代。

女士們,先生們,頤和園參觀到此結束。再次感謝您的支持與合作。如果有任何不足之處,請原諒我。美麗的頤和園一直在等着你!再見!

頤和園作文3

今年暑假,我們全家到期盼已久的北京去玩。到達北京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古代皇家花園——頤和園。

進入頤和園,我看見了萬壽山,萬壽山上有一個高 米的八面三層四檐的閣樓—佛香閣。佛香閣前面的昆明湖像一個巨大的壽桃,而蜿蜒數千米的西堤是壽桃的桃梗。走着走着,我們來到長達七百二十八米的長廊。長廊的`樑枋上有一萬四千餘幅畫,有山、有水、有人物,大都是《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上的人物。還有很多隻仙鶴,它們神態各異,沒有一隻是一樣的。

離開長廊,我們不知不覺來到了排雲殿,排雲殿是慈禧太后過生日來做壽朝拜的地方。啊!頤和園,你不僅讓我欣賞到許多美麗的風景,還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真不愧為中外聞名的旅遊勝地。

頤和園作文4

我去北京很多次,都沒有去過頤和園,四年級學過“頤和園”這篇課文後,我就想到頤和園裏看看,這個暑假我如願以償的來到了頤和園。

頤和園真的就和課文中寫的一樣,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進了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了有名的長廊,長廊一眼望不到頭,長廊上的每一幅畫都不同,走完長廊,來到了萬佛山腳下,抬頭一看好高啊,順着台階我爬上了萬佛山,真的好累,站在佛香閣前的前面往下看,頤和園的景色盡收眼底。

下了萬佛山,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很靜,湖上游船慢慢的劃過,在遊船上遠遠的就看到了十七孔橋,下了遊船我來到十七孔橋上,石橋有十七的.洞,橋欄杆上的獅子各不相同。

頤和園真的很美,它體現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

頤和園作文5

在我的記憶中,我的童年到處都是五顏六色的紙飛機,下面,我就為大家折一隻紙飛機吧!

在一個風和日麗,陽光燦爛的中午,我們跟隨着王導來到了我盼望以久的.頤和園。

進入頤和園,映入眼簾的是人山人海的旅客。我們排隊等候,上了一條“龍船”來到了十七孔橋旁,來欣賞這兒的風景。我以前只有在書上看過十七孔橋,但 從未見過真正的十七孔橋,一見這才知道是這麼的雄偉壯觀!接着我們又上了一條“小龍船”。不知過了多久,我們來到了美麗的長廊,長廊的兩旁都畫着各種各樣 的畫,不計其數。接着,我們又來到了老佛爺曾經住的大殿,真是美麗極了!説了許多的美景,也説説大明湖的景色吧!俗話説:“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 宜。”不也能用來比喻大明湖嗎?大明湖的湖水清澈見底,湖兩邊的景色更是讓人賞心悦目!

雖然這一天很短暫,但卻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頤和園作文6

來到了北京的第二天,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了景色秀麗宜人的頤和園裏參觀遊玩。

我們來到了售票處買了票,坐船穿過了昆明湖,來到了對面的一座叫作雲輝玉宇的牌坊下。牌坊上有色彩繽紛的彩畫,裝點着四周灰暗無比的空間,給人一種神祕感。向前繼續走去,便是排雲殿,它是當年慈禧太后過生日時接受文武百官朝拜的.地方。屏風上有兩個大大的壽字,其紅色依稀可見。看着殿內的擺設,可以想象那時的宮廷生活是多麼奢侈啊!

我們繼續向前走去,轉向長廊。長廊北依萬壽山,南依昆明湖,像一條綵帶把頤和園裏的前山建築串成一體。長廊不僅長,長達七千多米,而且還是一個大畫廊,樑上近萬福畫各具情態,栩栩如生,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

走到長廊的盡頭,向右拐是一座橋,朵朵睡蓮怒放,紅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勝雪,在碧綠的浮萍和魚兒的襯托下,更顯的嬌豔欲滴

頤和園,平靜的河水,長長的畫廊,真令人流連忘返啊!

頤和園作文7

頤和園這篇課文是按遊覽順序寫的。

在按遊覽順序介紹景物特點的文章中,常常採用所謂移步換景的方法,也就是到一個地方寫一種景色。《頤和園》中描寫景物乍一看是按:“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前——昆明湖”這樣的遊覽順序來介紹的,但在實際描寫中,卻藏着豐富的.變化。 首先是對萬壽山上的描寫。“來到了萬壽山腳下”寫的卻不是山腳的景色,而是“抬頭看”,寫了半山腰的“佛香閣”和“排雲殿”;“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卻不寫山上,反而“向下望”去,寫山下樹叢掩映的黃的綠的屋頂和硃紅色的宮牆,寫昆明湖的靜和綠,還寫了眺望遠處的城樓和白塔。這樣看起來,其中的“移步”與“換景”不相一致,甚至有點對不上號,但細細品味,卻能發現這正對應着頤和園的特點。

因為頤和園是一個皇家園林,它的佔地面積和精妙設計,都不是一覽無餘的。如果站在山下寫山下,就會被樹叢遮住平視的視線,只能看眼前的景色,不能看到更多更遠的景色。 希望能幫到你!

頤和園作文8

今天,我來到了美麗的頤和園.

一進門,我就看到了仁壽殿前的“壽星石”, “壽星石”原是嗜石成癖的明朝官吏米萬鍾勺園中的珍物,光緒年間移至此地,成為仁壽殿院內的一塊天然屏障.

銅製麒麟鑄造於乾隆年間,形狀奇異,龍頭,獅身,牛蹄,鹿角,遍體鱗甲,是傳説中的'瑞獸,具有鎮惡辟邪的作用.此麒麟原為圓明園之物,後遷至此.原為一對,其一被毀,此只麒麟前腿亦帶傷痕.

首先,我來到了昆明湖.昆明湖的水清澈見底,像一面鏡子,閃閃發光.上面還不時漂着幾艘小船,顯得寧靜優美.昆明湖的湖面上有一座十七孔橋,十七孔橋橋頭和望柱上有着神態各異的獅子,十七孔橋從中間一孔向兩邊數去,每邊都是九孔,既對稱,又表示是至高上的皇家之橋.

銅牛在昆明湖東岸,十七孔橋東橋頭北側.1755年用銅鑄造,稱為“金牛”.銅牛是為鎮壓水患而設.

廊如亭是中國古建築中面積最大的亭式建築,達130餘平方米.清漪園時,東堤無圍牆,北亭可四面觀景,視界開闊,故名廊如.因形制為八角重檐,又俗稱“八方亭”.亭內懸掛之匾的內容為乾隆御製詩和古典名著的摘抄.

可惜天公不作美,我正看得入迷,就下起雨來了,我只好念念不捨地離開了頤和園.

頤和園作文9

今天,我們來到了美麗的頤和園遊玩。

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仁壽殿。爸爸告訴我,昆明湖是模仿西湖挖成的,挖出的泥土就堆成了萬壽山。所以,進門的大殿就叫仁壽殿。殿前有三尊銅鑄的龍、鳳和四不像的麒麟,個個栩栩如生。在樂壽堂前也有銅鑄的.鶴和鹿,非常的逼真,象徵着福祿壽。

接下來的是波光粼粼的昆明湖,在燦爛的陽光下閃爍着金色的光芒,非常迷人,猶如一串串閃耀珍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美麗極了!一隻只魅力的鳥兒在水面上飛來飛去,只聽“譁!”一聲,一隻灰白色的水鳥劃過水面,一條小魚被它吞了進去,四周濺起一片水花,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出去,最後消失在水中。

接下來我們走上了十七孔橋,十七孔橋中間的孔最大,周圍兩邊慢慢變小,旁邊的小石獅更是千姿百態,有的是一隻大獅子,在保護着一隻小獅子,不讓小獅子受到一丁點傷害;有的獅子大發雷霆,好像在訓斥着什麼。特別是其中一隻在睡覺的小獅閉着眼睛,小手撓撓腦袋趴在大石獅的背上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可愛極了。

這樣的景色,讓我們讚歎不已,最後,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美麗的頤和園。

頤和園作文10

今天我們來到了美麗的頤和園,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原為清代帝后的`花園和行宮。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昆明湖組成。面積4350畝,水面積約佔四分之三。

我們從南門進入,看到銅牛。這隻銅牛是為了鎮壓水患,乾隆在東堤上鑄造了這尊銅牛。站在銅牛邊看十七孔橋如同一條彩虹橫卧湖面;水天空闊的昆明湖,旖旎動人;我們經過十七孔橋,來到南湖島。又坐船來到石舫,舫上原為中式艙樓,光緒時改成現狀並取名清晏舫,接着我們來到長廊,順着長廊我們來到了排雲殿,這裏曾是慈禧過生日時接受大臣朝賀的場所。裏面有慈禧的牀,寶座,鐘錶… …接着,我們又去了佛香閣, 仁壽堂,最後我們從東宮離開了頤和園。

頤和園豐富多彩的建築,精美的文物陳設,傑出的造園藝術,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和無窮的創造力。

頤和園作文11

頤和園,是一座讓世界歎為觀止的皇家園林。也是當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皇家園林。而我的這一本書就是讓我全方位的`瞭解它的。為什麼説是“全方位”呢?因為這本書的內容講了頤和園的歷史經歷,建築風格和今生故事。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是在乾隆十五年為了籌備崇德皇太后(孝聖憲皇后)的60大壽所籌建的。從1750年到1764年,費時14年,耗銀480餘萬兩才終於建成。不過乾隆爺遊覽清漪園都是當日返回,從未居住過等等。都是我在《頤和園》這本書中所看到,所認知的。

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這本書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建築文化的博大精深。二是因為我曾瞭解過故宮、圓明園,但就是沒有了解過頤和園,然而,這本書正好滿足了我的需求。所以我非常非常喜歡這本書。

雖然我還沒有看完,但我相信,等我最後一次關上這本書時,我一定會認識一個全新的頤和園!

頤和園作文12

你去過北京的頤和園嗎?如果沒有,現在就 請跟我走進歷史悠久的頤和園,來到涼爽的昆明湖,體驗一下美麗的風景吧!

頤和園是皇上夏天避暑的地方,清朝末年,慈禧太后經常在這裏居住,房間裏的東西並不非凡,都很一般,那為什麼皇上睡這樣的牀呢?通過介紹,我才知道,光緒皇帝變法失敗以後,慈禧太后就一直把他軟禁在這裏。

來到昆明湖,放眼望去,昆明湖就像一面圓圓的'鏡子,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銀色的光芒。湖畔邊粉紅的荷花競相開放,一片片碩大的荷葉簇擁着,顯得格外美麗。我們又登上游船,飽覽湖光山色。綠樹掩映下,萬壽山分外秀麗,亭台樓閣美不勝收。來到對岸,漫步在十七孔橋上,心中不由得讚歎建築工人們的巧奪天工。遊覽頤和園,不但觀賞了美麗的風景,還學到了不少知識,很有意義。

頤和園作文13

頤和園在北京西北的海淀區。它是我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是古代帝王的行宮和花園。

頤和園依山傍水,有萬壽山和昆明湖,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入春後,鮮花盛開,綠樹成蔭,景se誘人。

在頤和園的昆明湖上有一座十七孔橋。湖畔有佛香閣、石舫。

佛香閣建在萬壽山上,是全園的中心,登上佛香閣,不僅可以包覽昆明湖上的`風光,而且周圍數十里的景色也盡收眼底。

昆明湖北岸建有長廊,長廊東起邀月門,西到石丈亭,功273間,全長728米。整個長廊依山面水,隨山勢而起伏,循湖岸而曲折,向根綵帶把萬壽山南麓的建築羣貫穿起來,並在湖光山色間嚴謹而自然地起了承接作用。這條綵帶般的長廊,把萬壽山前分散的景點建築連綴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條風雨無阻的觀景線。

長廊的每根枋樑上都有精美的繪畫,有西湖風景、山水人物、草木花鳥等。這些精美的繪畫描述了許多人們熟悉的故事,有《西遊記》、《水滸》、《西廂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彩繪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花草樹木惟妙惟肖,蝴蝶在花草中翩翩起舞,小鳥在樹林中歡快地歌唱。

頤和園裏還有許多迷人的景色,吸引着國內外的遊客,令人們留連忘返。

頤和園作文14

暑假裏,我和媽媽來到了北京,來到了我心心念唸的頤和園。

走進頤和園就看到了佛香樓,我們馬上來到了佛香樓,“啊!好壯觀。”千手觀音栩栩如生,還有許多我叫不出名字的佛……我們走出佛香樓的大門,就看見牆壁上刻了許多個小佛,滿牆都是!而且每個佛的表情都不一樣喔。然後我們登上了萬壽山。萬壽山上樹很茂密、草綠悠悠的、百發齊放鳥兒在樹上嘰嘰喳喳的唱歌,讓我心曠神怡。

我們走着走着又來到了昆明湖。昆明湖上很平靜,水也很清,清得像一面大鏡子,昆明湖邊有許多個小涼亭供遊客們休息、玩耍。我感覺到累了,就坐到了涼亭的.小凳子上休息,突然吹來一陣微風,讓我請神清氣爽,頓時一點也感覺不到累了。休息了一會兒我們又來到了一個小池塘,池塘裏有很多荷花有白色的、粉紅色的一朵一朵的挨在一起。花兒開得那麼鮮豔,真美啊不知不覺天黑了,我們依依不捨地走出了頤和園。

你去過頤和園嗎?

頤和園作文15

今天,我們遊覽頤和園。

首先,我們一起進入頤和園,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頤和園的長廊。看!綠色的柱子,紅色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它有七百多米長,分成了273間,每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大家可以仔細找找看,這些畫中沒有哪一幅是相同的。

再往前走,就是萬壽山,萬壽山上有許多樹。抬頭衝山上看,一座八角寶塔型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那就是著名的佛香閣。下面一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昆明湖,它靜的.就像一面鏡子,綠的像是一塊碧玉。湖面上游船、畫舫在慢慢的滑過,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湖中間有個小島,島上一片葱綠。湖上有座石橋,它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通過這座橋就可以到那個小島上去遊玩。

怎麼樣,這樣子的頤和園很美麗吧,真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再來遊覽一番,一定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