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劉漢元簡介

欄目: 中國經濟名人 / 發佈於: / 人氣:2.85W

劉漢元

姓名:劉漢元

劉漢元簡介

性別:男

年齡:38

出生地:四川眉山

教育:碩士(四川大學)

主要公司:通威集團

公司總部:四川成都

第一次上市:沒有

主要行業:魚飼料,魚養殖

資產:3.6億美元(2001年3.2億美元)

劉漢元,全國政協委員。1983年,靠着父母賣豬的錢創業,劉漢元逐漸成為中國最大的魚飼料生產商。他在家鄉的一條運河裏開始了漁業養殖,而當時四川幾乎不產魚。如今,四川的魚類養殖業正蓬勃發展,由1980年的平均每人每年消費1公斤到現在的20公斤,這反映了國內魚類消費的增長。通威集團目前還在生產家畜、家禽飼料,去年集團銷售額達61億元。

劉漢元的起步緣於他1985年的一項偉大發明。當時年僅20歲的他發明了“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一般人認為是低檔次產品的飼料,在他眼裏卻成了高技術含量產品。

網箱養魚是劉漢元成功的起點,奠定了他作為一個技術人員對技術的迷戀和偏執。網箱養魚最早起於南方沿海地區,劉漢元不是簡單地模仿,他接受的是思想和觀念,不是單純的技術。他對做企業的認識再也沒有向前進一步,説穿了就是把做企業看作是技術創新和領先。如果説他和別的企業家有所區別的話,就是別的企業家還強調均衡、立體、多元,而劉漢元鍾情的就是技術創新,甚至把“高科技是企業的立足之本”當作自己的座右銘。

流水金屬網箱養魚獲得巨大成功之後,以劉漢元的技術和經驗,他距離成為一個養魚大户或者一個令人羨慕的萬元户只有一步之遙。不難想象,這是一條輕鬆的成功之路。但是劉漢元決不是個淺嘗輒止的人。他意識到當金屬網箱養魚技術推廣開來,天府大地將會產生出千千萬萬個養魚大户,問題是他們將拿什麼樣的飼料來養魚?

當時市場上並沒有專門的魚飼料出售,許多農民也不懂得飼料的科學營養配方。村裏有個農民這樣回答劉漢元説:“我用玉米麪、穀糠和大米飯餵它們,人吃了能長,還怕魚不長肉?”後來的事實證明,一年之中這個農民的魚苗只長了不到半尺長,而劉漢元的魚苗在5個月內卻能長一尺半。農民服氣了,紛紛來向他討教怎樣製作飼料的訣竅。劉漢元最初是在家裏用一台小型絞肉機將原料粉碎,然後攪拌,家裏人輪流動手,沒日沒夜地工作。當養魚户越來越多,對優質飼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時,劉漢元的小型絞肉機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於是建飼料廠的迫切問題就這樣被市場供求關係這隻大手提上了議事日程。

放棄唾手可得的安穩生活,選擇風險很大的挑戰,這就是劉漢元的性格。儘管他從來沒有建廠經驗,也沒有足夠的資金,但是他還是決心自建一座飼料工廠。

1986年,劉漢元在當地政府支持下,自籌資金在家鄉眉山縣永壽鎮建起西南地區第一家集約化魚飼料工廠,取名“科力”,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之意。值得一提的是,從來沒有正式學過機械、電工、建築設計和施工的22歲的水產技術員劉漢元,居然邊自學邊動手,完全是自行設計、自行施工、自行安裝建起了這座年產量為5千噸的飼料工廠,這件事至今仍然令劉漢元引以為豪。他説:“沒有不會做的事,只有不肯學的事。如果生活逼着你不得不學,等你幹過來,你也就變成了內行。”

工廠投產當年,市場上就出現供不應求的旺銷景象,遠近養魚户蜂擁而至,劉漢元生產的“科力”牌魚飼料成為搶手貨,鎮上常常車水馬龍阻塞交通,還有人為了買到飼料竟然在工廠門口排了7天7夜的隊。如果説市場是河流的話,企業和產品就是船,劉漢元的小船揚起了風帆,開始了他的走向市場經濟的首航。

1992年春天,劉漢元走出家鄉小鎮,自籌資金1000多萬元在縣城裏建起一座現代化飼料工廠,取名通威飼料有限公司,喻“通力合作,威力無窮”之意。廠區佔地20餘畝,設計年生產能力為10萬噸魚飼料,工廠從破土動工到完工剪綵,一共只用了短短半年多時間。這件事在當地引起轟動。開工那天,遠近的養魚户和父老鄉親都來了,人們擁擠着參觀,他們親眼看到一袋袋魚飼料好像河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流下生產線,流進大卡車和拖拉機車廂裏。有個老人從早數到晚,他驚喜地告訴別人,“那一天飼料裝了足足100多輛汽車和拖拉機。”

劉漢元的“通威”,由魚飼料到豬飼料再到最近的寵物飼料,做得紅紅火火。

生活在改革開放年代的中國人都是幸運的。改革開放政策像陽光照亮了千千萬萬渴望創造財富的中國人,當劉漢元的事業需要加快發展的時候,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談話如同強勁春風,再次鼓滿他事業的風帆,送他駛向廣闊的大海。而各級政府和黨組織也對他的事業給予肯定和極大的幫助。1993年,劉漢元正式組建了四川通威集團有限公司,1995年,通威集團順利完成北上的戰略轉移,將集團總部遷至四川省會成都,同年以兼併和控股的形式發展了8家分公司。

此後通威集團的發展勢頭更是迅猛而穩妥:他們以飼料業為主幹,在全國各地投資新建和收購(兼併)、控股飼料廠20多個,其子公司遍佈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通威集團在飼料行業積極進行資本擴張的同時,還把眼光投向更加廣闊的領域,先後在美國紐約和德國註冊成立通威(美國)有限公司、通威(德國)有限公司,積極拓展海外業務。

劉漢元説:“我不敢説自己有什麼特別之處。我沒有做得最好,所以我在努力改進自己。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就像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到失敗一樣。”

通威集團以科研為先導,他們平均每個月要改進10種產品質量,新投產10至15種新產品。在全國已經達到白熱化競爭的飼料市場上,唯有依靠高科技才能使企業和產品長久立於不敗之地。通威集團飼料研究所有一支高素質的科研隊伍,僅1997年,集團投入科研的經費就近1000萬元。許多技術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現代企業管理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在貫徹管理的經營理念中,劉漢元提出四個字的企業文化思想,就是“誠”、“信”、“正”、“一”。簡言之,“誠”就是誠心誠意,“信”就是信用為本,“正”就是正當合法,“一”就是爭當第一。

1996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世界銀行考察團7名官員對通威集團進行了為期23天的考察,臨行前評價説:想不到中國內地還有這樣的民營企業,管理水平已經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1996年,通威集團核心企業全面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國家方圓標誌認證,成為全國飼料行業數千家企業中首家通過“雙認證”的企業。

1998年,是通威集團大發展的一年,四川省政府將通威集團列入全省37家省列擴張型企業之一,同時通威集團也在積極進行股份制改造的準備工作。劉漢元領導通威集團在進行穩健有效發展的同時,他又將目光投向世人矚目的三峽工程。他的勃勃雄心是:全面開發三峽大漁業。等到高峽出平湖,將可達到年產水產品200萬噸,節約耕地200萬畝,減少糧食消耗200萬噸以上,新增漁業產值200億元,有效安置移民30萬人。

2000年,一向以技術領先傲視羣雄的劉漢元看中了被國家列入發展農業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的“948”計劃項目。他利用美國的魚類轉基因技術及研究成果,在通威集團建立國內首個魚類轉基因實驗室。按照劉漢元的思路,不出3年通威魚將會游出“蓉城”,遊向世界。

Tags:劉漢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