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陳丕顯簡介

欄目: 中國軍事名人 / 發佈於: / 人氣:1.74W

陳丕顯簡介

陳丕顯簡介

陳丕顯1916年3月生於長汀縣南陽區(今屬上杭縣)官連坑村,少年時期受進步思想影響,追求革命真理。

陳丕顯1929年7月參加羅化成領導的南陽暴動;9月加入共青團,並當選為少共南陽區兒童團總團長。1931年轉為中共黨員。不久,被選為少先隊中央總隊執行委員。1932年6月被選為少共福建省委常委,後任少共福建省兒童局書記。1933年初調瑞金少共蘇區中央局工作;5月任少共閩贛省委兒童局書記;7月被臨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任命為教育委員人委員。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留守中央蘇區任少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兼兒童局書記,堅持敵後鬥爭。不久,任少共贛南省委書記。1935年4月初和贛南軍區司令員蔡會文率領最後突圍的贛南軍區部隊80餘人,到達油山與先行到達的中共中央分局領導項英、陳毅匯合,後被確定為贛粵邊特委領導。從此,和項英、陳毅等一起在同黨中央失去聯繫並被敵人封鎖的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領導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粉碎了敵人的無數次“清剿”,為保存革命力量,堅持南方的游擊戰爭作出了貢獻。

抗日戰爭爆發後,奉命到瑞金、信豐等地尋找紅軍游擊隊,為贛南(贛粵邊)游擊隊出山抗日做了大量工作。後調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工作,任青委書記、青年部長,動員和組織廣大革命青年參加新四軍。隨後從蘇南渡江北上,隨軍東進,創建了蘇中敵後抗日根據地,歷任蘇中區黨委副書記、書記,新四軍蘇中軍區政委。根據毛澤東關於建立農村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深入發動羣眾,獨立自主地進行武裝鬥爭,建立統一戰線,實行減租減息,促進生產,保障供給,為建立根據地奠定了穩固的基礎。參加了陳毅、粟裕指揮的黃橋、車橋戰役,給國民黨頑固派和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領導蘇中軍民粉碎了敵人多次“掃蕩”、“清鄉”,為保衞抗日民主政權,創建、鞏固和發展蘇中抗日根據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中野戰軍七縱隊政委,華中分局委員,華中分局駐蘇中區代表,新四軍華中南線後勤司令部政委,華中工委書記,新四軍華中指揮部、蘇北兵團、蘇北軍區政委。1946年6月,參加了粟裕直接指揮的蘇中戰鬥,擔負繁重的支前任務,取得了“七戰七捷”的勝利。同年9月,受華中分局委派留守領導華中地區的敵後鬥爭。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不僅保存了我黨的骨幹力量,而且善於捕捉戰機,主動出擊,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作戰。1947年夏,全國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當時華中內線的兵力已發展到三個縱隊,與山東兵團相呼應,形成兩隻拳頭左右夾擊,有力地支援了我軍的外線作戰。在淮海戰役中,領導華中地區共動員了民工107萬人,其中隨軍民工22.5萬人,擔架1.5萬多副,小推車8萬輛,供應糧食1.1億斤,有力地支援了淮海戰役,作出了突出貢獻,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了功勛。

1949年4月,渡江南下後任蘇南區黨委書記,蘇南軍區政委,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為建立新解放區人民政權,進行了土地改革,剿匪反霸,醫治戰爭創傷,恢復繁榮經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經過三年的努力,全區糧、棉年產量均已超過抗戰前的最高年產量,工業生產大部分產品的產量成倍增長。由於出色地完成了土改和鎮反的任務,受到毛澤東主席的稱讚。

1952年2月調上海工作。歷任上海市委第四書記、華東行政委員會委員、華東局委員、上海局委員、上海市委第二書記、市委書記處書記,上海警備區第二政委、第一政委、華東局書記處書記、上海市政協主席、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在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的繁重任務面前,協助陳毅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方針政策,為鎮反、肅毒、禁娼、禁賭,盪滌舊上海的污泥濁水,維護社會安定,平抑市場物價,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作出了巨大努力。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作為上海市委主要負責人之一,為上海工業生產的全面恢復和發展,支援全國重點建設和邊疆建設,做了大量工作。在黨中央批准上海市委提出的關於充分利用上海工業潛力,合理地發展上海工業生產的方針後,與市委其他同志一道,充分利用沿海老工業基地的優勢,進一步調動廣大工人、知識分子和工商業者的積極性,促使工業得到合理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上海,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大貢獻。

“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被關押長達10年之久。其親屬也受到株連。面對林彪、“四人幫”的誣陷和脅迫,毫不妥協,堅持原則,堅持真理,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並保護了一批受迫害的幹部,表現了共產黨人的錚錚鐵骨。

粉碎“四人幫”後,1977年2月任雲南省委書記、雲南省革委會副主任。同年7月調任湖北省委第二書記、湖北省革委會第一副主任。從1978年8月至1982年10月任湖北省委第一書記、湖北省革委會主任、湖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湖北省軍區第一政委,武漢軍區政委。期間堅定地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衝破“兩個凡是”的束縛,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政策,實行改革開放,恢復發展經濟。同時十分重視農業、林業、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重視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重視經濟建設與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為湖北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1982年9月,在黨的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同年10月調中央工作,歷任中央政法委書記、中央保密委員會主任、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為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做了許多工作。同時關心上海的經濟建設和發展,積極建議建立浦東經濟開發區。在協助彭真分管政法工作期間,為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為創建武裝警察部隊,加強政法幹警隊伍建設,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在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務工作中,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出了突出貢獻。

曾當選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離開一線領導工作崗位後,擔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即使在重病期間,仍關心着黨和國家的大事,關心老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並且十分關注下一代的成長。退出領導崗位後,仍擔任全國老齡委名譽主任,為老齡事業付出了辛勞。1995年8月在北京逝世。

陳丕顯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其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受到廣大幹部和羣眾的敬佩。

Tags:陳丕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