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國學常識

【薦】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欄目: 國學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2.34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薦】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1

魯迅先生寫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幾件事,記錄她喜歡切切察察以及限制魯迅的行動,懂得許多規矩及麻煩的禮節,在告假回家期間給魯迅買了一部《山海經》,使魯迅對她感到了崇高的敬意。

文中的主人公阿長,是魯迅幼年的保姆,她沒有什麼文化,睡相難看,滿肚子繁瑣的道理,常給魯迅講故事,曾“謀害”過魯迅的隱鼠。阿長為人愚昧迷信、粗俗、好事但她擁有這些缺點的同時也有許多優點,例如:勤勞,善良樸實、富有愛心等。也正是因為這些性格特點,魯迅才會對她從產生敬意到逐漸淡薄,再到產生敬意與感激。

魯迅通過對自己幼年時期的生活片段的回憶,記敍了他所接觸到的阿長,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魯迅讚頌了她身上表現出的一些品質,表達了對她的喜愛與深切的懷念之情。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認為阿長平時雖然切切察察,要求他人做到一些繁瑣的禮節,但是她在這些禮節中更多的是關心,正如辭歲一事中,阿長的願望是樸素而美好的,只求大家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在那個年代,加上阿長悽慘的身世,或許冥冥中的神靈就是她唯一的寄託,所以才會如此信神。有些時候,大人或許有些煩人,但對我們是懷有關心的心態,所以我認為魯迅不應該對她的感情漸漸淡薄,更多的應該是對她的尊敬。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2

《阿長與山海經》出自魯迅先生《朝花夕拾》裏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與魯迅先生大多數的揭露世道殘酷的文章不一樣,《阿長與山海經》寫的與家裏的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看似平常的事情,卻表達了魯迅先生對長媽媽感激、尊敬以及思念之情。文章也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的性格。

最打動的的我自然是主角長媽媽,寫作手法是魯迅先生常用的先抑後揚,在那樣的時代,魯迅先生用了抑筆描寫自己的感想。阿長對孩子悉心教養,雖然不懂孩子真正內心的想法,有時候還讓孩子感覺到麻煩與討厭,但是她給魯迅先生——一輩子與文學打交道的文學家,買了他人生中第一本書《山海經》着實讓魯迅先生印象深刻,也倍加感激。長媽媽自己從來沒有讀過書,可是見到孩子這樣對一本書念念不忘,一直想辦法買到它。在那個時代,着實不易。

在我們現代,想買一本書不是件難的事。想讓我們的家人給我們買本書也不是件難得事。難得是家人能理解我們,知道我們想要什麼,不斷為我們爭取,也不斷鼓勵我們,我認為這是現代孩子都需要的。就像魯迅先生需要這本書作為他人生的契機,我們也需要這樣的契機,但我的家人已經給我創造出種種讓我對生活感到幸福的種種契機。

這是我必須要感謝的,也是我在這本書裏與魯迅先生一齊體會到的幸福與感恩。作者:吳方舒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3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離別百草園往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相當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的時候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全部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面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4

今天我又學習了一篇關於魯迅的文章,那就是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的保姆。文中一開始講到了阿長的長相:她生的黃胖而矮;“長”並不是形容詞等等。接着寫了魯迅先生小時候並不是怎麼喜歡阿長的,原因是阿長謀死了魯迅的一隻隱鼠,也因為阿長睡覺時總是成一個“大”字,還因為阿長的種種不良習慣導致了魯迅對她的反感。

但後來卻因為阿長交給了魯迅很多的道理,慢慢的,魯迅先生變得不怎麼討厭阿長了。魯迅先生愛看很多書,什麼《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等等。但他最愛看的便是上面有許多圖的《花鏡》。

在一個老人的書齋裏,有過一本書,名叫《山海經》,這本書的上面畫着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貓……

於是阿長幫魯迅買了一本一模一樣的,也改變了魯迅對她的看法。

文中最後講到了阿長,即魯迅的長媽媽已辭世了三十多年,魯迅先生還是沒有知道她的姓名。

這篇文章帶給我的感悟是:要讀書並且讀好書,才能寫好文章,也許,可能,我們也能成為像魯迅先生一樣的偉人呢?哈哈一切皆有可能!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5

歷史的長河中,人們不斷的與字打交道,從開始的象形文字直到如今的簡體漢字,自從有了字的出現,人們便開始用字來記述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思想。

魯迅愛書,愛讀書,在小小年紀時就為一本《山海經》痴迷了很久,或許,這就是我們所不擁有的品質,也就是魯迅所成功的關鍵吧!

我雖不如魯迅那樣痴迷,卻也報着對書無比的喜愛,我常常敲開書的大門,與書中的主人同喜同悲一起經歷冒險,一起感受勝利。

那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帶給我的感覺,無疑是最大的。

我感覺到了保爾在社會底層的掙扎,感受到了他不願服輸的意志,以及敢與神甫一爭高下的勇氣,他那對生活充滿希望,永不放棄的形象,連同他那光輝精神,也早已埋在了我的心裏。

或許,剛上國中時,以往不敢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我,在保爾的支持下,才擔起了上台演講,這一對於我來説的重擔。或許,正是在保爾堅定的目光下,我才發現了自己身上勇敢的那一面。

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人用盡了一生的精力才著出了一本書,而那其中的許多道理,卻是他們用了盡半世紀的人生才體會到的。如果我們將他們學習,瞭解,豈不是又多了幾百年的智慧。

一本本的書,推動了社會,推動了世界。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6

作者在文中先寫阿長的名字,然後才把生活中的點滴鋪陳開來。阿長囉嗦的管教,阿長可怕的大字型睡姿,阿長麻煩的禮節,阿長關於長毛的恐怖故事,阿長製造的隱鼠事件及阿長送的《山海經》…作者這一片一段的記憶將阿長的形象生的展此刻我們面前,同時也讓讀者在其敍述中感受到這個粗枝大葉的女人對小魯迅細膩的愛。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世界上有一種像'阿長'這樣的人,她把自我明白的規矩像教給自我的孩子一樣,毫無保留的教給了魯迅,當魯迅憎恨她時,她卻毫不在意,照樣對魯

迅好,甚至在得知魯迅想要《山海經》時,不惜犧牲過節時間,跑了半個城市給魯迅買了這部書。這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是一個善良、可愛的人,她雖然沒什麼文化,但她的善良、樸實、可愛卻讓人印象深刻,讓人不能忘記。

'阿長'的完美品德讓我想到很多人,如:教師把知識毫無保留的教給學生,軍人把自我的生命用在了保衞祖國,工人一生都在為祖國的建設努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他們的`工作並不起眼,沒有明星的耀眼光芒,但他們的貢獻卻是極大的,是不可代替了。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7

這是—篇紀實性的文章。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敍述得很詳細。

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滄桑的人,這裏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説明感情很深。語言上或敍或議,前後呼應,如3次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樸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8

今天,我讀了《阿長與山海經》,頗有感受。

在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在魯迅家裏幹活的女工無微不至地照顧魯迅的畫面,她叫“阿長”,但魯迅並不是一開始就喜歡她的,有一個過程。一開始魯迅不喜歡阿長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説些什麼事情,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着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睡覺的時候,她又伸開兩手,在牀中間擺成一個“大”字,讓魯迅睡不好覺。直到知道隱鼠是被阿長殺死的,魯迅更是討厭阿長。但是一件事改變了魯迅對阿長的看法,那時候魯迅喜歡上了一本《山海經》,阿長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回來給魯迅買了一本《山海經》。則有使魯迅發生新的敬意,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成功。她確實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長媽媽對小時候的魯迅非常好,她聽到魯迅想要一本《山海經》就到處去尋購《山海經》然後去送給魯迅,讓魯迅充滿了對長媽媽的尊敬和感激。

阿長雖然和魯迅沒有什麼血緣關係,卻如此親熱,實在令人佩服啊!

珍惜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到失去了才後悔。珍惜他人對你的愛就是珍惜你自己。當他們對你提出意見時,不要忘了説一句“謝謝”。牢記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牢記他們對你的愛,對你的好。這樣才不會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9

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寫的是對兒時保姆阿長的回憶,這位保姆不識文斷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連真名姓氏都不為所知,普普通通的一位年長女傭,可也正是在這種愚昧及普通之中卻隱存着無比的勇氣與偉大。

魯迅先生在書中寫道“這種敬意,雖然也逐漸淡薄起來,但完全消失,大概是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後"。一隻小小的隱鼠,一個弱小的生命,對隱鼠的照料是作者少年時期精神上的一種安撫和寄託,“當我失去所愛的,心中空虛時,我便充填報仇的惡念。”正是通過隱鼠一事揭露作者對社會和平期盼和對社會及事物善惡的愛憎分明態度。

而當長媽媽買回《山海經》時,少年作者心靈上再次受到觸動,“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並對長媽媽又有了新的看法,別人不肯做,不能做的事,她卻能成功。”看似難辦解決不了的大事,愚腐的長媽卻輕而易舉似做件平凡的小事一樣辦成了,這在少年作者眼中是不可思議的進而充滿敬意的,平凡普通不被重視的小人物其實正是許多大事的履行者,是難處時充滿勇氣的開路者。是啊,看似平凡其實滲透着偉大,看似愚昧其實充滿着勇氣,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大集體中平凡普通的一員,正是這許多平凡和普通凝聚成不可摧毀的大勇氣大成功。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10

這篇文章,初讀,就是感覺這位長媽媽的形象不同,而後兩三遍,慢慢領略到其中的韻味。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討厭喜歡切切察察,讓讀者對她有一個初步印象。“阿長”的美好品德讓我想到很多人,如:老師把知識毫無保留的教給學生,軍人把自己的生命用在了保衞祖國,工人一生都在為祖國的建設努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他們的工作並不起眼,沒有明星的耀眼光芒,但他們的貢獻卻是極大的,是不可取代了。

讀完此篇文章,不難發現,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我想作者應該是比較憤恨這一點,但我更多觀注的是,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聯想到現在的生活中逐漸失去了這種成份,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一個人。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11

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阿長與山海經》之後我發現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敍述得很詳細。

文章着重寫了魯迅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我從“後來長毛果然進門來了,那老媽子便叫他們‘大王’,——據説對長毛就應該這樣叫,——訴説自己的飢餓。長毛笑道:‘那麼,這東西就給你吃了罷!’將一個圓圓的東西擲了過來,還帶着一條小辮子,正是那門房的頭。煮飯老媽子從此就駭破了膽,後來一提起,還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輕輕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駭死我了,駭死我了……’”這裏我想為什麼“老媽子”不會嚇暈過去呢?最有意思的是“她竟然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這讓我捧腹大笑。

我希望大家像長媽媽一樣用關懷,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的一個人!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12

阿長對於魯迅來説,是第一個“送他書的人”。魯迅的童年生活,長媽媽帶給他的快樂無疑是最多的。魯迅先生能有現在的風趣往事與幽默性格也許就是受這位小時候的“媽媽”的特別影響所形成的。

他並不是一開始便喜歡阿長。長媽媽又生得一副怪模樣,又曾失腳踩死過他的小鼠,又加上規矩多,經常約束他,種種“罪行”使魯迅一開往是極不喜歡的,直到那本《山海經》的出現,迅哥兒便自失了。想起長媽媽這個人來,也不是怎樣的令人心生厭惡。迅哥兒是愛那一套書算是愛不釋手的。長媽媽説的那些神話故事中的神鬼妖魔都有,插圖也是很好看的。直到長媽媽去世,也終究沒能曉得她的名字。這個小時候的“媽媽”呀,仍是記掛她的。

阿長與《山海經》是分不開的,到現在還能記得也或許就是《山海經》帶給的驚喜快樂的一瞬所記着了吧!想想我的小時候,也似乎出現過這號人物,但也許已記不清了,許是因為沒留下些什麼可讓我去記住的了。我只記得有這樣一個人。欣喜地等待着我的出生和降臨,可最後卻沒見得一面便走了,難道是無緣嗎?

我的“長媽媽”,我現在還記得你。你的墓碑前,仍有我放的一束紫色勿忘我。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13

《阿長與山海經》憶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描述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我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本文中,作者對長媽媽不做外形描述,而是集中寫她的某些特點,從而凸顯她的神態和精神。魯迅經過一些細枝末節的刻畫,頗為集中地彙映出長媽媽的愚昧無知,落後陳腐但卻善良的心靈。就在她教給小主人的許多道理和不許這樣或那樣的管教中都微妙的表現出她對“我”的鐘愛,在這藝術手法上,有點類似以藏為露的含蓄。其實,在家裏,僅有她真正關心“我”,瞭解“我”,這一心意就在購買《山海經》的情節中猛然外露了。

這篇文章表達了“我”對長媽媽的思念與不捨之情。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的一個人。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14

在阿長與《山海經》裏,魯迅曾懷着真摯的感情為長媽媽呼喚:“仁厚黑暗的地母,願在你在懷裏永安他的魂靈!”這種刻骨銘心的人間至愛顯露了魯迅心靈最為柔和的一面。

人總有缺點,就算不能犯錯的保姆也不例外:常常喜歡切切察向人們低聲訴説些什麼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移動或者頂着對手或自己鼻子。又不許魯迅小時走動,拔一株草搬一塊石頭就説魯迅頑皮要就告訴魯迅的母親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雙手雙腳,在牀中間擺在個“大”子,使得小魯迅沒有餘地翻身。

但她也有很多的優點,春節到了那種興奮由然而生,放鞭炮,貼對聯,給小魯迅講春節的故事,也會在晚上坐在搖椅上聽那椅子發出的吱吱聲,講着那《山海經》的故事。

而且總是那麼幽默:哥兒,你牢牢記住!她説。“明天是正月七年級,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是記得對我説阿媽恭喜恭喜”:搞得小魯迅捧腹大笑。

魯迅以文為藥,置於舊社會人民的精神傷害。

通知字裏行間,我感受到了舊社會的殘酷、冷漠、無形、黑暗。但我又從魯迅和阿長感受到了那時候每個中國人都在尋找着通往中國黎明的路,每個中國人都渴望看到在中國天空上五顏六色的彩虹,每個中國人都在期待着看到旗杆上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15

阿長,一個並不華麗卻温暖的名字,她僅有這個名字,我不明白她還擁有什麼,哦,還有那顆淳樸、善良的心。

——題記

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對兒時保姆“阿長”的回憶。她不識文字,又有些迷信愚昧,連真實的姓名都不為人知。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阿長”這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卻變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擁有偉大的神力”了!

讀了這篇文章,明白了阿長的什麼樣後,我很失望,在我印象中,阿長這個名字,應當是一個很温柔的、纖瘦的形象,可是,卻偏偏是一個胖而矮,嘮嘮叨叨的老媽媽。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的形象,才讓我感到這篇文章是真實的。

長媽媽有些習慣招人煩:嘮嘮叨叨,“大”字形睡姿,種種古怪禮節……全文並沒有介紹阿長怎樣怎樣好,呈此刻我們眼前的,就是這樣一個真真實實活在現實的阿長。慢慢地,她開始讓我又恨又愛。她相信許願,相信夢想,帶着一顆純真的心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生活。

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她買《山海經》那段了,作者沒有寫這樣一個不識字的人是怎樣買這本書的——識字的人都很難買到的書的,誰又明白她走了多少路,問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她竟然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她是怎樣向別人打聽這本書的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答案,因為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長媽媽。這個長媽媽有很多缺點,像個小孩子,但這都無關緊要,因為她有一顆到死都善良的心。

我們應當學阿長的善良和熱心,更應當學習魯迅先生,要有一雙善於發展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