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國學小説

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12篇

欄目: 國學小説 / 發佈於: / 人氣:4.27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12篇

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1

500多年前,明朝的吳承恩寫下了舉世之作《西遊記》。這個暑假,應老師的要求,我到圖書館借了一套《西遊記》,領略一下明朝文學大師的文采,同時惡補一下文學知識!這部名著一共有一百個回合,敍述了唐三藏和大徒弟孫悟空,二徒弟豬八戒,三徒弟沙僧,白龍馬,經過九九八十一次磨難,到西天取經的過程,過程撲朔迷離,扣人心絃,引人入勝。

雖然唐僧是貫穿全書的主要人物,他温文爾雅,慈悲為懷,但是容易被妖魔利用,遇事毫無主見。所以説到我最喜歡的人物,那非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莫屬。在唐僧漫漫的取經路上,孫悟空立下了汗馬功勞,一路降妖除魔打頭陣,樂助好施,機智勇敢,爭強好勝,善惡分明,有時自己敵不過妖怪,還謙虛地求助他的各路神仙朋友。但有時頑性不改,難免做一些令師父頭疼、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氣得唐僧念起“緊箍兒咒”,才把孫悟空降住。這些故事讓人明白了即使是“大聖人”也有做錯事的時候,但只要及時改正,就不會誤了大事。

書中塑造的“天蓬元帥”豬八戒,雖然好吃懶做、貪杯好色、時常出現畏難情緒,但是他為了完成觀音菩薩交給他的神聖使命,每次都能和猴哥同心協力,克服困難,營救師父,一直到師父西天取經歸來。豬八戒在全書之中始終是一個喜劇人物,他的故事讓讀者忍俊不禁。

“卷席大將”沙僧,忠厚老實,任勞任怨,吃苦耐勞,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也是唐僧最信的過得徒弟。“你挑着擔,我牽着馬。”這句歌詞是孫悟空和沙僧一前一後,護送唐僧西天取經這個精彩的神話故事的真實寫照。

《西遊記》中的這些人物分工合作,齊心協力,富有責任感的.團隊精神,讓現代人讀後感同身受,獲益非淺;作者吳承恩,以他深厚的文學功底,用精闢的語言,精彩的文字著成了《西遊記》,讓讀者如同身臨其境,不愧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值得一讀。

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2

《西遊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在十四年的時間裏,歷經千辛萬苦,戰勝各種妖魔鬼怪,終於到達西天,取回了真經。唐僧能取回真經,不僅僅是因為有三個勇敢的徒弟,更主要的是他本人有堅定的信念與頑強的毅力。無論是遇到妖魔鬼怪想要吃掉他,還是各種美女誘惑他,他都毫不動搖,抱定一個信念,不悲觀,不氣餒,最後取得了勝利。取經路上的`千難萬險,千辛萬苦,靠的是什麼我想,一是勇氣,二是智慧。取經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孫悟空等人都是毫無俱色,又鬥智又鬥勇,想方設法打敗了一個個妖魔鬼怪,贏得了一片片讚歎聲。俗話説:團結一心,其力斷金。孫悟空等人遇到危險和困難時,雖也有矛盾,但最後都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保師傅,上天入地,遍尋各方神怪,甚至不惜勞動南海觀音與西天佛祖幫助,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的團結,就沒有最後四人終成正果。

《西遊記》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國小生,我想,除了學習他們有堅定的信念與頑強的毅力,不悲觀,不氣餒,齊心協力,團結一心的精神外,更要為了祖國的富強和昌盛,努力學習,煉好一身本領,克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與挫折,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材。

要熱愛書,它會使你的生活輕鬆它會友愛地來幫助你瞭解紛繁複雜的思想,感情和時間;它會教導你尊重別人和你自己;它以熱愛世界,熱愛人類的情感來鼓舞智慧和心靈。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忠衷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身的美好果實的人。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一扇窗户,日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一級,就更脱離畜牲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書。

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3

《西遊記》這部經典的文學名著,已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家喻户曉了。我想不少文學家已經發表過這部名著的言論了,所以我不想對這部名著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想對其中的人物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豬八戒是他們四司徒之中最讓讀者討厭的,可是我對他卻不這樣認為,他結合了大家的優點,雖然他不夠孫悟空那麼勇敢機智,但是他也會不停地運用一些自己的思維,在困難面前為大家出主意;雖然他沒有沙僧的任勞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會幫助大家提東西;雖然他沒有唐僧的優柔寡斷與善良,但是他也會動真情。

在生活中,像豬八戒特點的這種人好象是比較普遍的,但是也可以説是最少見的。為什麼這麼説呢?證據如下:

1、在新世紀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凡事都提倡‘愛的教育’,無論對於小孩,年輕人還是成年人。小孩喜歡這樣的老師(當然外表除外),因為這種老師比較和藹,並且對外面的世界還是比較瞭解的(因為他以前是天蓬元帥,當然瞭解世事啦),交給大家很多課外知識,從他平時的言語中可以發現他是個比較幽默的人,那麼就可以帶給大家很多歡樂。學生都是比較喜歡這樣的.老師,不是嗎?

2、除了小孩以外,現代年輕人更喜歡這種人,他們總是動不動就説愛情,像豬八戒這種人就是再合適不過了。豬八戒這種人對愛情有責任感,並且會用真心去愛別人,他不像孫悟空那麼寡情薄意。他的真情能感動別人,所以更能取得別人的信賴。俗話説,想要別人愛你,首先就要學會去愛別人。豬八戒已經學會了怎樣去愛人,所以他能獲得他人的愛。

3、成年人也就包括年輕人,老人和中年人。他們同樣需要豬八戒這種人做家人或朋友,有責任心的人總是能取得別人的青睞與喜歡的。但是生活中真的有那麼多有責任心的人嗎?答案沒有人會清楚。我想會比較少見吧,現代人總是希望別人對自己負責,卻沒有想過自己是否應該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豬八戒也許是個幽默,有責任心且值得信賴的人吧。

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4

《西遊記》是我國明代著名作家吳承恩所寫的名著,全書描寫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塑造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等人物。

孫悟空

孫悟空在書中第一個出場,被作者寫成了神仙般的人物,他先是作了山大王,又取了金箍棒,大鬧水晶宮,逼得龍王上天告了狀,又打敗了天兵天將,還大鬧天宮。雖然有神仙的法力,卻是個魔頭,無惡不作、為害一方。後來被如來佛壓在五指山下,等了唐僧五百年,也反省了五百年,被救後已經不再是一個魔頭,而是一名懲惡揚善的佛。後來隨唐僧西天取經,一路斬妖降魔,使唐僧西天取經獲得成功。這時,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改變了孫悟空的思想和心態,使他從惡魔變成了佛?答案只有一個詞:良知。良知改變了他的心態。良知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改變一切。雨果説過:“最高級的法律是良知。”用酷刑懲罰罪犯,還不如讓他自我反省,為社會作出貢獻。這是孫悟空的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

豬八戒

豬八戒給人一種懶惰的感覺:貪吃、好睡。其實,豬的本性就是懶的。雖然豬八戒是投胎轉世,但是他既然這輩子為豬,就應該具有豬的性格。孫悟空看上去一路上都在耍豬八戒,其實是為了幫助他改掉懶惰的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孫悟空的出發點是好的,卻沒有得到實際效果,反而使豬八戒經常被妖魔鬼怪抓去,誤

了大事。但是,這並不等於説豬八戒懶惰的性格是好的'。在西天取經的路上,特別是在孫悟空不在的時候,豬八戒總是因為懶惰使唐僧被妖精抓走,甚至包括他自己。所以説,在因為自己的毛病(或其他方面)導致失敗時,要儘量改掉它,不要指望別人幫助自己,其他人也不要去摻和,否則可能弄巧成拙,釀出大禍。這是豬八戒的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

唐僧

唐僧在《西遊記》中給人一種傻傻的感覺,對妖魔鬼怪特別仁慈,對自己的徒弟特別狠,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中特別明顯,這也跟他的性格有關,但是,這也説明了唐僧對外委屈求全,對內殘酷迫害,雖然唐僧有可能不名事理,但是這最起碼的道理,他不應該不懂。這也揭示了當時封建王朝統治的黑暗以及老百姓生活的苦難。

《西遊記》給予了我們一個又一個道理,是值得我們學習品位一生的文學古典名著。

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5

説道《西遊記》,很多人都看過,甚至有些人可以把一些片段背的滾瓜爛熟,當我每次想起《西遊記》,誠心向佛、固執執着的唐僧,正義大膽、本領超羣的孫悟空,誠實厚道、貪吃貪睡的豬八戒,心地善良、安於天命的沙和尚,都出現在我的腦海裏……《西遊記》講述了唐僧及其他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辛、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重磨難取得真經的故事。正是這些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在他身上有一種不怕困難、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説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説的顛峯,也是神話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後中國的神話文化漸漸沒落了,神話不被人重視,連《西遊記》也少有人問津,只有孩子們會被孫悟空征服,於是也只有孩子們抱有對未來浪漫的、夢幻般的希望。“英雄”有許多不同解釋。《辭海》中説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説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併為崇高理想而奮鬥的人。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型,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怕與一切進行鬥爭。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現出其英雄本色。

復讀《西遊記》,讓我覺得其不屬於一般名著的特點。我相信,也希望它永遠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話、英雄”三個主題,給大家帶來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6

暑假裏,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這本書裏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忠誠老實的沙僧,救苦救難的唐僧......在這些數不勝數的人物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齊天大聖”孫悟空,這本書中對我教育最深的章節是“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的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講的主要是:祖師授孫悟空術、流、靜、動之法,可孫悟空得知不能長生,於是不想學,祖師聽後,假裝生氣,用戒尺打了孫悟空三下,倒揹着手,走入中門,並將中門關了,多時也不出來。聽課的眾人都來怪罪孫悟空,但孫悟空並不生氣,因為他猜到的祖師的意思——用戒尺打三下就是三更,而背手走中門和把中門關上代表不要走中門。孫悟空等到三更時分,從後門進入了祖師的房間。祖師見孫悟空進來,很高興,於是傳給了孫悟空長生之法和七十二變。之後,祖師見孫悟空“騰雲”哈哈大笑,説這隻能算“爬雲”,接着祖師就傳給了他“筋斗雲”。孫悟空學了這些法術,又苦修七年,終成正果,只可惜祖師料到孫悟空會因大鬧天宮而犯下大罪,把孫悟空趕出師門,並告誡他在外面不要説是我的'徒弟。最後,孫悟空悲切地離開了斜月三星洞,投花果山而去。

我之所以對這一部分內容感觸最深是因為孫悟空通過刻苦、努力學習本領,最後終得成功。特別是當祖師問他過了幾年,他竟全然不知,以為只是過了幾個月罷了。這一句顯出了孫悟空非常刻苦,以至於忘記了時間。再回想起孫悟空護唐僧西天取經成功,可不就是刻苦、努力的結果嗎?正是因為這努力,使得孫悟空有了大鬧天宮的底氣和勇氣,有了保唐僧西天取經的能力和信心。正是這努力、刻苦,才讓平凡的“美猴王”成為了“鬥戰勝佛”。如果孫悟空當時不努力不刻苦,就不可能有後來的“齊天大聖”和“鬥戰勝佛”,那麼,他終將是一隻平凡的小石猴。

再想想我,如果我的學習不夠刻苦、不夠努力,我就無法像孫悟空那樣習得一身本領,所以今後我要向孫悟空學習,學習他刻苦和努力的精神,爭取做個學習上的“鬥戰勝佛”,當然,我可不能“大鬧天宮”.....

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7

輕輕的抖落書面上的塵,翻開“西遊”,撲鼻而來的是一種歷史的清香。

“西遊”就像是一罈美酒,久而彌香。

即使是第二次品茗,也是像當七年級樣喜愛。

也領略到更多的道理。

記得小時候愛讀“西遊”的原因是因為喜歡“孫悟空”。

我喜歡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

他會七十二變、會翻一個三千六百米遠的跟斗,還有一個神奇的金箍棒……現在,我依舊喜歡孫悟空,但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才喜歡它,

我喜歡他身上的那種不畏強權、敢於鬥爭的精神,還有就是他的聰明勇敢。

他勇敢、他不畏強權。

在花果山時,孫悟空縱身一躍,跳如瀑布之中,率先發現了瀑布之後別有洞天。

給自己和那些猴子們一個安身的好去處,因為自己的勇敢,是羣猴推舉他為大王。

在天宮中,他偷吃了蟠桃、惹惱了王母娘娘,還三番四次的`擾亂了天庭的秩序,但他毫不畏懼,依然我行我素。

玉皇大帝、諸位神仙都怕他、煩他;即使到了如來的面前,他也是敢賭、敢玩,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是突顯在文中。

也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之中。

他聰明,在“三打白骨精”中,當白骨精第二次變成一位年有八旬的老婆婆來到師徒四人的面前是,除悟空外,其他三人都認為是來尋女兒的,擔心又害怕。

但悟空認定這位老婆婆是妖精,靠的不是火眼金睛,而是他的聰明。

他對大家説:“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便上前,取棒照頭便打。

在過火焰山時,更發生了有趣的事情——“孫悟空三調芭蕉扇”。

一調,鐵扇公主不借,無空又敵不過芭蕉扇,他便智區取,借來定風丹,真是“悟空用了定風丹,任憑那鐵扇扇”,

的確借到了扇子,不料卻借來了把假扇子,把火焰山的火月扇越大,就只好再借;二調,悟空化作牛魔王,鐵扇身邊騙走扇;三調,大聖喚來眾神仙,牛魔嚇得便交扇……

合上書,悟空的聰明、悟空的勇敢,悟空那種敢於鬥爭的精神早已經鐫刻在我的心裏,其實他不就是我們的學習榜樣嗎?

我們因該像悟空那樣棉隊困難時,不害怕,不退縮,即使對方很強大,也不能畏懼,都要堅持,都要戰勝到底,永不放棄!

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8

孫悟空原本石猴、所幸學得一身本領、好動、是天生的革命家、打遍天上天下無敵手;孫悟空出生卑微、耿直、暴躁、和玉帝如來什麼的扯不上關係、當然在天界就沒有他的位置了、得弼馬温的頭銜就算是賞賜了、不服氣大鬧天宮又如何?只是混出了勇敢、武功高強的聲名、就因為這點、如來把他壓在山下、專等一個人的出現、等了五百年、就像席慕蓉筆下的情緣一樣。

豬八戒原本是天上的海軍司令、就跟現在的官一樣、犯了作風問題、被打下凡間、專等一個人的出現;豬八戒畢竟是官場混過的人物、深諳八面玲瓏、阿玉奉承、巴結討好、拍馬屁之道、他不爭強不好勝、能屈能伸、就因為這點、他頗得領導賞識、這是他能力平平卻能吃得開的原因。

沙和尚原本是天上的捲簾將軍、老實憨厚是他的'特點、這種人往往不通權變、光吃虧、光給人背黑鍋、天上也是如此;就因為一點錯誤、被髮配到流沙河裏專等一個人的出現。

這些專等出現的人就是唐僧。唐僧是大唐皇帝的御弟、是一個有背景的人、是大唐皇帝要着意提拔的人、是天上玉帝欽定的人。

當然、提拔得有理由、有功績、於是就安排他去西天取經、其實就是去拿東西交易幾本書回來、但就這樣單純買書去來恐人不服、必須得有些驚險離奇的過程、有一個轟轟烈烈的團隊鋪墊才能忽悠得了人;眾所周知、唐僧不會武功、手無縛雞之力、不會做飯只會吃飯、不懂管理、不懂人情世故、只會念阿彌陀佛、生來就有背景、生來就必須當官、生來就必須成佛成正果;於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就被安排在恰當的時候出現了。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跟着唐僧是幸運的、雖然他們的能力超過唐僧萬倍、但唐僧出身高貴、背景顯赫、正是他們要成佛成仙成正果的.藤;這幾人的搭配合理、是一支特別有戰鬥力的團隊;唐僧也需要這樣能力強的手下來保護、去披荊斬棘、去鋪就自己的業績。

他們一路西去、遇着普通的妖怪盡殺之;遇着有背景的妖魔鬼怪就得饒且饒、藉此關係天庭;遇着本領特別高強的妖魔鬼怪就請貴人幫忙......看完西遊記,感想非常接近人間的現實情況,不着意彪炳什麼忠義、道德、愛情之類的混賬東西、吳承恩的筆大器之處就在這裏。

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9

提起《西遊記》,大家並不陌生,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小時候讀它,為其人物的形象所吸引,有趣,搞笑。現在在翻讀,其中真情的流露和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亦是不變。

這是一部舉世聞名的經典大作,每個人在解讀西遊記都有不一樣的收穫。有的人喜歡裏面的人物形象,有的人研究其寫作的背景,有的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但現在細讀以後,我覺得更多的是裏面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故事。那種渴望不可及的自由生活讓我感觸頗深。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人的人物形象,唐僧_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每個人物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也是作者的技藝高超之處,這也讓我佩服不已。

《西遊記》講述了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寫他們經歷了八十一難最後修成正果,而印象最深的是孫悟空形象貫穿於整體故事之中,孫悟空這個形象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他辨清人妖,不受人間王位的約束,闖龍宮,在花果山稱王,可以説已經達到人生擺脱一切束縛的完全自由的狀態。在我看來孫悟空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嚮往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我們嚮往自由,追求自由的勇氣!

當下,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講,安於現狀的精神磨滅了人的鬥志,這種精神很可怕。她們沒有奮鬥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追求什麼,每天過着無所事是的`生活,不能做到孫悟空的那種自由的嚮往,長期處於拘泥一個點的狀態,太滿足於當下的一切,遇到挫折就逃脱,躲避。

就取最貼切的例子來説,我們大學生,從國小到高中拘泥於各種考試,以分數論天下,排名定成敗一直沉浸於腦海之中,我們的個性,自由得不到發展。來到了大學,很多很多都不一樣,聽過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切靠自己,這樣我們的個性可以發展,因為大學的平台是很廣闊的。我們可以有着悟空追求自由的那種精神,對自由的嚮往,而並不是拘泥於高中的那種約束的生活,我們可以發展自己的個性。

合上此書,腦海中浮現出許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但是孫悟空的形象依舊是那樣記憶猶新。追求自由,嚮往自由的這種精神是我們做事情的動力。

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10

大家都知道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天蓬元帥豬八戒、忠厚老實的沙和尚、出家人唐僧和那一匹雪白的白龍馬吧!他們都是《西遊記》中的.角色。《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吳承恩。《西遊記》主要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和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西天取經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非常精彩,我向大家介紹一篇《偷吃人蔘果》的故事,主要寫了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了五莊觀,那裏的童子拿出幾個人參果給唐僧吃,唐僧謝絕了,可八戒想吃,於是他就叫悟空打下幾個人參果給大家分着吃。悟空打下幾個人參果,可人蔘果落到地上就成了塵土,詢問土地爺爺後得知:人蔘果不能落到地上,否則人蔘果將化為塵土。於是悟空便讓八戒接着人蔘果,然後悟空打下了幾個人參果,八戒接着,再分着吃。童子數人蔘果時發現少了不少,便責罵唐僧,悟空生氣了,打倒了人蔘果樹,他們知道闖了禍,便趕緊走了。不料五莊觀的觀主鎮元大仙抓住了他們,對他們説:“如果你們救活人蔘果樹的話,就放你們走。”於是悟空就請觀世音菩薩救活了人蔘果樹,師徒四人又踏上了西天取經的道路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要貪婪。我小時候有過貪婪的經歷,看——

一天,媽媽去超市購物。回來時,手裏拿個核桃仁,對我説:“吃個核桃仁吧!”我拒絕道:“核桃很苦,不好吃。”媽媽卻説:“這是蜜核桃,甜的,嘗一下。”我嚐了一下,果真很甜,於是我心裏產生了偷吃的念頭。中午,趁他們午睡,我來到了蜜核桃的藏身之處——廚房。我躡手躡腳地走到了櫃子那兒,把裝蜜核桃的瓶子拿下來,打開蓋子,發現瓶口很大,夠我一隻手伸進去的,我就先弄個嚐嚐,再把整隻手都伸了進去,抓了一打把,美味快到嘴裏時,在瓶口卡住了,怎麼拽都拽不回來,我便哭了起來,驚動了爸爸,爸爸看到了這幅場景,笑了起來,説:“你一次拿那麼多,當然拿不出來了。一個一個拿不就行了?”我聽後,又破涕為笑,吃起核桃來了。

做人不能貪婪,要學會知足。《偷吃人蔘果》這篇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知足常樂。《西遊記》是一本有趣的書,你也要來看哦!

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11

今日讀《西遊記》,見猴王得位依靠民心,君民合契同情,頗似貞觀太宗為君之道,故加以比較。

傲來國。花果山中瓜果飄香,水簾洞內舒適愜意,眾猴盡得了好去處,可謂“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獨自為王,不勝歡樂。”然而猴王為何千方百計尋得兵器操兵練將,以防後患,又為何不安於如此盛世?我認為原因有二:其一猴王野心磅礴,不能安於享樂;其二猴王知道“盛極必衰”的道理,正因如此的明智之舉,成就了一個強盛的猴國,成就了一代英明猴王。這樣的謀略用現在的.話來説,就是“居安思危”。

大唐國。太宗、大臣以史為鏡,知以興替,雖處貞觀盛世,卻常反思歷代王侯將相的敗政,常思考治國之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正是太宗的居安思危,造就了貞觀盛世,也造就了盛世中的明君賢臣。

“安不忘危,治不忘亂,常得如此,始是可貴。”

傲來國。水簾洞中,眾猴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我認為猴王得此王位並不單純因其本領高強,可以進出水簾洞而不傷及體膚,更多的則是他的領導能力在其中流露,在不知不覺中眾猴習慣了被領導,他也被眾猴所接受;再者,猴王找了個好去處為眾猴安頓,也可見欲得民心,必先滿足民心,有所貢獻,才能使其心服口服。此為讓民之道。

大唐國。太宗深知百姓的偉大力量,汲取了歷史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教訓,故太宗以“仁”之道治理百姓,以輕徭薄賦之道治理國家。太宗如此,既讓百姓謀取利益,又使國家安逸穩定,還為太宗自己謀得了千古治國美名,可謂一舉三得,這就是太宗治國之妙了。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

綜上,欲治國者,先治其家;欲治其家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養其心,若能集民心於一身者,必能治其國而長久也。

名著《西遊記》的讀後感12

《西遊記》是一本最受歡迎的四大名著,本書作者羅貫中。裏面講述了唐僧和他的三個徒弟經降妖除魔、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這次,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了這本書的原著。裏面許多細節的描寫惟妙惟肖,讓我愛不釋手。

西遊記裏的四個人物,大家都知道吧:唐僧一心向佛,心地善良,不怕艱難,但也頑固執着,做事極端,好幾次把孫悟空逐出師門;孫悟空——這個大家都知道,他勇敢機智、英勇無比、嫉惡如仇,妖怪沒有一個不怕他。但他也膽大包天、自作主張、爭強好勝,他偷吃蟠桃、踢倒太上老君的八卦爐、推到人蔘果、打得玉帝滿地跑;豬八戒貪財好色,好吃懶做、雖然幫助孫悟空降妖除魔,但他有時也知難而退,念念不忘着回高老莊,他有幾次還讓唐僧把孫悟空逐出師門;沙和尚忠厚老實、勤勤懇懇;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成了一個和諧而不失乏味的大家庭。

十萬八千里,走了十多年。“涉過大河,翻過高山,一路艱辛,一路驚險。才見妖魔當道,又遇神仙發難;才遭風槍雪戟,又逢霜刀雨箭,誰知何年何月 何日能到西天?”這句歌詞形象的描寫出九九八十一難的艱辛。“一片誠心,一往無前;不到靈山不回不還。”形象的描繪出唐僧師徒去西天的決心。這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如果大家都像豬八戒一樣半途而廢、虎頭蛇尾,取經還能成功嗎?所以這也許就是我們所缺少的,只要我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知難而進,結果不管我們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我們都會很高興,因為我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這就是一種成功!

而且,我們不要被生活中美麗的陷阱所迷惑。像“三打白骨精”,在荒郊野嶺,會有一個姑娘手裏提着癩蛤蟆和蟲子(現了原型後)來給我們吃嗎?這很明顯就是詭計!還好,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了白骨精的詭計。可唐僧就是不相信,責怪悟空傷好人……最後把他趕走了。我們的世界並不是完美的,也有許多看不見的陷阱,我們雖然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但我們依然可以分辨出好與壞、善與惡。

《西遊記》能教會我們許多道理,“四大名著”這個名稱是當之無愧的。我有機會還要讀四大名著的其他三本書的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