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歷史演義

簡短三國演義讀後感

欄目: 歷史演義 / 發佈於: / 人氣:1.18W

簡短三國演義讀後感1

暑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合上這本書時,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裏寫了許多具有正義感的人物。不過,我最敬佩的就是諸葛亮了。

簡短三國演義讀後感

他十分的機智,靈敏。自從劉備請他出山後,他便專心致志地輔佐劉備。當劉備在白帝城逝世之後,諸葛亮還是忠貞不二的輔佐劉備的兒子———劉禪。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攻打五丈原時,諸葛亮發誓一定要打敗司馬懿。在那幾年間,他一直為戰爭的事情而忙碌,積勞成疾得了肺結核,可他在患病期間,還是一直為戰爭而勞累。直到死時,也不忘把戰後事理一一告訴自己的屬下。諸葛亮,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人士,他為一件事奮鬥到底的.決心,為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了一個狠毒、奸詐的陰謀家、大奸臣。曾有人評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但我認為並不能簡簡單單地説曹操是能臣,或是奸雄。

第一,曹操很擅長打仗,在他所指揮的官渡之戰中,他以七萬精兵,大破袁紹七十萬大軍,他堪稱是軍事史上傑出的軍事家。

簡短三國演義讀後感2

最近,我花了一個星期再讀了一遍《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一書我在少年時期曾經看過,知道它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説,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也許年少無知,所以這部書給我的印象只是打打殺殺的局面,雖説是四大名著之一,但也難以讓年少的我喜愛。最近,在拭擦書架上偶然看到這本書,想到這是一本名著,持久不衰,必定有他的魅力,不如再讀一次。

也許是心境不同,也許是不再年輕,也許、所以讀書我比以前認真了,人也沉穩了很多,年少時絕對不看的從序言,如今是先看的地方了。在序言中,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一下被吸引了。是呀!多少梟雄,多少謀士,多少紅顏登上這歷史的舞台,猶如昨天,但一切也隨時光逝去而灰飛湮滅,不復存在、

年少時看這本書時,印象最深的是諸葛亮,所以翻看這本書時,對這位封建統治時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特別關注,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尤其是他在七擒孟獲的情節描寫上非常引人入勝,因為年少時我看這部書只是走馬觀燈,所以其中很多細節我是根本不知。另外,我在其他品位三國的文章中也看到他人對諸葛亮的評價,令我印象最深的觀點是批評他不識時務,以卵擊石,去攻打魏國。在看這本書時,我也不時地考慮,諸葛亮真的是不識時務嗎?當時的.形式他不這樣做,還能怎樣呢?不知不覺地我也猶如陷入三國的紛爭中,唏噓不已、

《三國演義》一書勝利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寫人物,善於抓住基本特徵,突出某個方面,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對於主要人物,往往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示其複雜的性格。故事也同樣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局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戰最為出色,雖事過境遷,仍讓人拍案叫絕。

也許是年歲漸大,也許是思緒太多,也許、只覺得羣雄並起、風雲幻變、三國鼎立,多麼壯觀的局面,但在多年後的今天,只覺得彈指揮間似的過去,再多的紛爭、再多的慾望也沒什麼意義,每個人只是歷史軌跡上的匆匆過客。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要用豁達的胸懷對待事情、

簡短三國演義讀後感3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

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説,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國小高年級,再讀原着《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着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簡短三國演義讀後感4

過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嗎?它使人受益匪淺,正如此,我愛上了歷史。

早在東漢末年,因為漢靈帝的昏庸無能,許多想稱霸天下的大人物開始出現了,這場長達近百年的大戰拉開了帷幕。

作者羅貫中筆下的`張飛是魯莽的,但張飛在我的心中他是一個很不錯的人。張飛為什麼會這麼魯莽呢?僅是因為他曾是一個屠夫?還是因為他沒有讀過書,沒有像諸葛亮那樣的書香氣?不,都不是。我認為他是為了劉備好,劉備長得那樣和善,這樣去和敵國談判,那敵國還不得得寸進尺嗎!一個人講究的是氣場!但有了張飛可不同了,張飛往後一站,敵國就會知道劉備有後盾,雖然劉備他自己沒有什麼本事,但是他有兄弟呀!光是張飛的外貌就讓你敬畏三分,這樣的談判,你説還會欺人太甚嗎?

在這本書中,我最崇拜的人物就是諸葛亮。我想他的足智多謀足以讓每一箇中國人欽佩。讀完《三國演義》整本書後,我至今還弄不懂諸葛亮為什麼會知道還沒有發生的大事?他又不是神仙。這也許就是諸葛亮的神奇之處吧!他對每一個人的習慣、弱點、性格捉摸得一清二楚。哪一次劉備惹下的婁子不是諸葛亮來收拾?真應該給他頒一個大獎!

他不僅聰明過人,還有像海一樣的胸懷。對於張飛的刁難,他並沒有像小人一樣去計較、記恨,而是知輕重的把刁難放下,以大局為重,為劉備辛苦地打江山。

我很感謝作家羅貫中,因為是他寫的《三國演義》教會了我很多人生道理:交朋友應該向劉備學習,有顆“三顧茅廬”的真誠之心;對任何事情的態度應該向曹操學習,三思而後行;做人應該向魯肅學習,待人誠實……

簡短三國演義讀後感5

當我拿起我國的四大名着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就被書中的各種人物所吸引,以及為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感動,從而讓我也學到了其中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

曹操為人十分大膽,奸詐,即使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為人無情無義,“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讓我感受到做人不能光顧自己,而圖一時之利。

而與曹操相反,劉備卻是以仁義忠厚之心,熱情愛百姓,得到老百姓人民的愛戴。對待自己的兄弟更是重視。關羽。張飛。諸葛亮一個個人物就是很好的見證。

關羽是中醫的象徵,諸葛亮是賢相的典型,也是軍事。政治智慧的化身,張飛的勇猛魯莽。心直口快,趙雲的渾身是膽。冷靜忠誠。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統統在我的腦海出現。

《三國演義》不愧為我國的`四大名着,他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做人不要貪財貪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不要為了一點點利,而出賣自己的靈魂。

簡短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一直以來想讀四大名著,前不久我終於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本書的原著是羅貫中,是來自明代的作者。主要講述了曹操、劉備和孫權三人之間的軍事、政治鬥爭。書中精彩的章節由:草船借箭、身在曹營心在漢、單刀赴會以及三顧茅廬等。

其中劉備這個人物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因為劉備從社會最底端逐漸強大,最後奪得三分之一的天下,靠的不是運氣而是持之以恆以及識人善用的`眼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顧茅廬了。

當劉備得知有一位擁有大本領的人隱居在民間,叫諸葛亮,並下定決心要把他請過來幫助他打天下。劉備第一次前去拜訪,但被書童委婉的回絕了,第二次諸葛亮明顯是特意迴避了,第三次劉備可是吃了點苦頭,劉備再次去拜見諸葛亮的時候,他正在睡覺,在寒冷的冬天,劉備足足等了一個時辰,書童看此情景正要去叫醒諸葛亮的時候,卻被劉備阻止了,直到等諸葛亮睡醒。功夫不負有心人,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真誠與執着給打動了,並決定出山幫助他。果然諸葛亮是一位很出色的軍師,也是劉備打天下的過程功勞最大,最後劉備才能順利得到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通過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保持着一顆持之以恆以及永不放棄的心,在生活中只要是認為對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並達到目的。

我會在今後的生活中做任何事都不會輕易放棄,哪怕再累、再辛苦,相信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總會見到勝利的曙光。

簡短三國演義讀後感7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着之一,是一部歷史性的長篇小説。作者是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説。小説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鬥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華容道、三顧茅廬、桃園結義……

書中刻畫了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它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胸懷狹窄、忌才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劉備為“復興漢室,復興天下”而戰、關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趙雲“赤膽忠心,驍勇善戰”……但我最喜歡的兩個英雄是諸葛亮和趙雲。

諸葛亮是一個忠臣,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於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趙雲對劉備也十分忠心,驍勇善戰,在“單騎救阿斗”中,趙雲自己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個猛將,為自己和小阿斗開出了一條血路,最後他們都回到劉備身邊了。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樑!

簡短三國演義讀後感8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説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簡短三國演義讀後感9

在寒假中,我讀了《三國演義》這一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約有200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張飛等人。《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好像是訴説了一個個傳奇生動的故事,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火燒連營,草船借箭,煮酒論英雄……。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含義。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納賢的劉備,忠厚的魯肅,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氣量狹隘的周瑜,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我讀了《三國演義》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中的關羽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長鬚飄飄,臉色好像紅棗一樣,一雙單鳳眼,兩條卧蠶眉,相貌非常威武、雄偉。很講義氣。曾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智勇雙全,我最佩服他的堅強,因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用小刀劃開肉,把骨頭上的毒一刀一刀的刮下來,雖然這個“手術”會使“病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依然一邊強忍住疼痛,一邊專心致志的和謀士下圍棋。雖然關羽在麥城一戰中身餡埋伏,被魏吳聯軍殺了,但關羽忠義兩全英雄形象依舊長存在我的心中。

看完《三國演義》,我才感覺到了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非常好,作者羅貫中把所有的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閲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簡短三國演義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頓時有感於懷。

人們都認為三國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這90年裏,實際上真正的”三國是在“三分天下吳蜀魏”那個時候,但要是隻寫真正的三國,那麼曹操和其他三國名人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三國演義》也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梟雄,也就是兇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令他威風八面,加上他平時南征北戰,在人們心中自然會成為梟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納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將還有許多他想要的東西,但是,曹操隨着自己的發展,野心也開始膨脹,從梟雄搖身一變成奸雄,從騎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沒當皇帝了。當我看完曹操的事蹟後,再回顧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認他很了不起,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很多人都説劉備是梟雄,我卻不這麼認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衝在前面,劉備就很少出馬,但他戰黃巾,鬥呂布時,他打的很英勇。劉備是靠着諸葛亮和那一羣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在人們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氣和地位飆升到什麼層度。

孫權是個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業”這幾個字使他很難堪,但他帶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國演義》裏孫權既沒有曹操那麼兇猛,也不像劉備那麼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使得吳國的壽命長。

匆匆忙忙地趕了一個下午,沒打完,也打不完,過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還是饒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