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典詩詞 > 詩詞集

文天祥的優秀詩詞《酹江月·和友驛中言別》

欄目: 詩詞集 / 發佈於: / 人氣:1.76W

《酹江月•和友驛中言別》

文天祥的優秀詩詞《酹江月·和友驛中言別》

宋•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裏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賞析】

此詞作於文天祥被俘北解途中,詞中沒有悲觀失望、灰心喪氣的情緒,有的卻是慷慨激昂、自信樂觀的情調。從整個詞壇來看,這首詞宛如夜幕沉沉中的一道閃電,給人以希望之光,一掃南宋末期詞悲觀萎靡之氣。

上片感慨身陷囹圄的遭際,但作者深信英雄豪傑絕不會甘心低頭,只要機會成熟,就會像蛟龍一樣衝出,大展宏圖。詞人充滿自信,還與友人共勉,希冀早日掙脱牢籠,再展宏圖。只可惜眼前是風雨飄搖之際,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不得不令人愁腸百結。他又想到了橫槊題詩的曹操以及登樓作賦的王粲,此等千古風流人物都已逝去,可前浪推後浪的長江卻一直奔流到今,這使作者精神為之一振,情緒由悲轉壯,對國家民族的前途充滿信心。

下片寫告別。作者先自我嘲諷,寫出自己和友人身陷囹圄的悲哀。“鏡裏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兩句直抒胸臆,表達矢志不渝的愛國信念。“鏡裏朱顏都變盡”句,是説歲不饒人,自己已垂垂老矣。“朱顏”即面色紅潤,代指人年輕氣盛之時;“變盡”即由年輕變得蒼老,流露出時不我待的感慨。這種感慨,在壯志未酬之人身上就表現得更為明顯。但作者一心在意的不是時光的流逝,而是國家的恢復、山河的完整,因此他隨即一轉説“只有丹心難滅”。“丹心”即赤紅熾熱的心,忠誠之心,這是文天祥始終都堅持不變的一種愛國之心。這兩句通過“朱顏變盡”和“丹心不變”的對比,把作者對國家的忠貞之情抒寫得淋漓盡致。

擴展閲讀:文天祥的文學成就

文天祥在文學研究上除了《御試策—道》這篇哲學專著外,再無其它專題研究或專著,這是由於當是的環境不允許他坐下來進行專題研究所致,除對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不卻友人之所託,寫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誌銘,壽序、贊、頌、祝辭、書、啟、跋等各種不同形式的文體。此外,詩、詞最多,除了《指南錄》和《指南後錄》和《吟嘯集》外,還有《集杜詩》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詞等。這是最有價值的著作,稱之為史詩。此外還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詩稿。

文天祥在文學創作尤其是對詩詞的創作上,有兩個顯著特色,這兩個特色即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所謂前期指的是贛州奉詔勤王開始至夜走真州這個階段。當時雖然南宋小朝廷處於多難之秋,朝內執政者又是昏庸利祿之輩,但文天祥自己積聚了兵丁,他們是自己“乃裹餓糧”來到軍營中的,是一支愛憎分明,具有戰鬥力的隊伍。因此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復興南宋和收復失地有望,這一時期寫的詩歌的特點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別豐富,濃郁,常以飽滿的戰鬥精神勉勵自己,使人讀之如飲鬱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如《赴闕》一詩。從這些詩章中可以看出文天祥的眼裏似乎已經看到前途已呈現光明,復興有望。後來李庭芝暗示苗再成要將文天祥殺掉,以絕後顧之憂。苗再成通過與文天祥共議復興大志,覺得李的説法不妥,但又不敢明目張膽違抗,便設“看城子”之計,將文天祥引出城外,然後拒而不納。文天祥再一次受挫。但他並未氣餒,而是鬥志昂揚接新的戰鬥。他寫了《高沙道中》這首長詩,運用了平易流暢的散文化的語言,按照時間順序,周詳而不零碎地將他出真州城後身歷險境的經過和盤托出,使人讀之如身臨其境。全詩每句五言,隔句押韻,長達80多韻,一韻到底。讀後大有渾灝流轉的感覺,難怪後人讀此詩後,覺得可與杜甫寫的《北征》相媲美。這段時間,文天祥寫的詩篇較多,內容大都振奮人心,可以説是兩個特色時期的中間時期,亦即過渡時期。

擴展閲讀:歷代評價

宋理宗: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王積翁:南人無如天祥者。

蔣一葵:當時有先兆曰:“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陸秀夫。”

于謙:嗚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國亡身,捨生取義。氣吞寰宇,誠感天地。陵谷變遷,世殊事異。坐卧小閣,困於羈繫。正色直詞,久而愈厲。難欺者心,可畏者天。寧正而斃,弗苟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節,萬古攸傳。載瞻遺像,清風凜然。

陳循:天祥孤忠大節為宋臣,首按諡法;臨患不忘國曰“忠”,秉德遵業曰“烈”請諡曰“忠烈”。枋得仗節死義為天祥亞。

韓雍:今斯集也,傳之天下後世之人,爭先快睹,皆知是君之大義,守身之大節,不宜以成敗利鈍而少變。扶天常,以植人紀,以沮亂臣賊子之心,而增志士仁人只之氣。其於世教,重有補焉。

胡華:昆陵忠義之名益著,忠義著而諸公之英聲偉烈,震耀兩間,人人知所景仰,吾輩又當以君之錄達於朝行,將立廟奉祀,勒石頌功,隆一代崇褒之典,而大顯揚於時,於以勵髙風,激頹俗,匪直有勸於常抑有勸於天后世是録有關於忠義大矣。

楊士奇:文丞相甫冠奉廷對,即極口論國家大計。未幾元兵渡江,又上書乞斬嬖近之主遷幸議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氣蓋天下矣。自是而斷斷焉,殫力竭謀,扶顛持危,以興復為已任。雖險阻艱難,百挫千折,有進而無退,不幸國亡身執,而大義愈明。蓋公志正而才廣,識遠而器閒,浩然之氣以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蓋以天命去宋也。雖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殺身成仁者不少。論者必以公為稱首公。

敖英:人莫不有死也,惡之慾其死者,眾人之情也。愛之慾其死者,君子之心也。夫既愛之矣,又欲其死何哉!蓋所愛有重於死者,先民有言,綱常九鼎,生死一毛,是故南霽雲被執而未死,張睢陽大呼男兒以速其死,文丞相被執而未死,王鼎翁作生祭文以速其死。

宋儀望:公之忠大矣,海隅荒服聞其名猶知敬慕,況過化之區乎!孺子懦夫一及當時事怒發豎指,涕洟沾襟,況冠裳之儒乎!

謝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馬温公之相業,寇萊公、趙忠定之應變,韓魏公之德量,李綱、宗澤之撥亂,狄青、曹瑋、岳飛、韓世忠之將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歐陽永叔、蘇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國之忠義,皆灼無可議,而且有用於時者,其它瑕瑜不掩,蓋難言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