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典詩詞 > 詩詞集

關於思鄉的古詩詞《有所思》閲讀

欄目: 詩詞集 / 發佈於: / 人氣:4.19K

有所思

關於思鄉的古詩詞《有所思》閲讀

北朝:沈約

西征登隴首,東望不見家。

關樹抽紫葉,塞草發青芽。

昆明當欲滿,葡萄應作花。

流淚對漢使,因書寄狹斜。

譯文

西征登上大隴山頭,往東眺望看不見故鄉。

邊關樹木抽出紫葉,塞外小草發出青芽。

昆明春水當已漲滿,葡萄也該已經開花。

對着漢使熱淚長流,請把捎信寄往長安的曲巷裏頭。

註釋

有所思:屬樂府古辭鼓吹曲。

隴(lǒng)首:今陝西隴城縣有大隴山曰“隴首”。

關樹:邊關的樹木。

昆明:長安附近有昆明池,武帝時造成。春能積雪,江湖水滿。

作花:開花。

因書:捎去書信。狹邪:長安的街道,代指故鄉。

創作背景

《有所思》原是樂府《鼓吹曲辭·漢饒歌》十八曲之一,寫一個女子決意要與負心郎斷絕關係而又難下決心的複雜而悲傷的心情。南朝齊永明初年,沈約也以“有所思”為題作詩,以與其他詩人所作的“有所思”相與唱和。

賞析

這是一首和詩,劉繪、蕭衍所作的和詩主旨均為一般男女相思之作。劉繪“佳人不相見,明月空在帷”託意思婦,蕭衍“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也是思念良人之作。而這首詩特點在於寫徵人思家情緒,並描繪了邊塞風光。

首兩句“西征登隴首,東望不見家”。隴首,表明抒情主人身份是征戍之人。遠征在外,登大隴山東望而見不到故鄉的情景,領起全篇。三、四句承接“望”字,東望不見家,見到的是邊關景物,塞上風光:“關樹抽紫葉,塞草發青芽。”草木抽葉發芽,意味着時序變換,春到人間,紫葉、青芽,色彩新美。邊地異域風物變換觸動徵人的鄉思。五、六兩句,用設想推開出去,宕出故鄉景象來:“昆明當欲滿,蒲萄應作花。”春天到來,冰融雪化,江湖水滿,徵人想象故鄉當是春池水滿,景色宜人,比起關塞來另是一種風光。內地比邊塞暖和,引進的葡萄該已開花。那葡萄開花的庭院裏,居住着眷念邊塞的親人。多少往事堪回想,家中一切,今又如何,本是虛寫之筆卻如此具體親切。最後兩句“流淚對漢使,因書寄狹邪。”正在急切思念家園的時候,見到朝中派來的使者,不禁熱淚長流,請他捎去深情的書信,轉達到我那望不見的家園。

全詩起承轉合,章法嚴謹,情景相融。虛實並舉,文辭精拔;韻律和諧。唐封演《聞見錄》載:“周顳好為韻語,因此切字皆有平上去入之異,永明中,沈約文辭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聲譜。時王融、劉繪、範雲之徒,恭而扇之,由是遠近文字,轉相祖述,而聲韻之道大行。”這首詩正屬於永明年間出現的佳作,所謂永明體詩歌。音調之美是永明體詩歌的首要條件,沈約言:“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為文。”如果以浮聲理解為平聲,切響理解為仄聲的話,此詩所有詩句均做到了“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如首兩句“平平平上上,平去入去平”,四聲變化有節,發音輕重協調,若第九字“見”為平聲,則完全符律句要求。從句法結構上看,中兩聯已是對句,若在聲律上稍作調整,就與五言律體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