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典詩詞 > 詩詞集

唐詩三百首七言絕句:《後宮詞》閲讀

欄目: 詩詞集 / 發佈於: / 人氣:3.01W

後宮

唐詩三百首七言絕句:《後宮詞》閲讀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註釋】

1,宮詞:此詩題又作《後宮詞》。

2,淚濕:猶濕透。

3,按歌聲:依照歌聲的韻律打拍子。

4,紅顏:此指宮宮女。

5,恩:君恩。

6,熏籠:覆罩香爐的竹籠。香爐用來薰衣被,為宮中用物。

【韻譯】

淚水濕透羅巾,好夢卻難做成;

深夜,前殿傳來有節奏的歌聲。

紅顏尚未衰減,恩寵卻已斷絕;

她獨倚着熏籠,一直坐待天明。

【翻譯】

淚水濕透了羅巾無法入睡好夢難成,深夜時分聽到前殿傳來按着節拍唱歌的聲音。

紅顏尚未老去已經失去了君王的恩寵,斜靠着熏籠一直坐到天明。

【評析】

首句寫夜來不寐,夢想君王臨幸;二句寫忽聞前殿歌聲,君王來幸無望;三句寫紅顏猶在,君恩已斷之苦;四句寫再幻想君王可能來幸,於是斜倚熏籠,坐待至天明,終成泡影。語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摯而多層次,細膩地刻劃了失寵宮女千迴百轉的心理狀態。

【鑑賞】

以宮怨為題材的詩歌在唐詩中為數眾多。詩人如王昌齡、李白等都寫下了不少宮怨詩,揭露了封建制度強納妃嬪的罪惡和*,表達了對廣大婦女的深切同情。這類詩歌慣用新人受寵來反襯舊人失寵後的淒涼心境,白居易這首《後宮詞》也是如此。但是,與一般宮怨題材的詩歌不同,這首詩還隱喻着詩人政治上的失意。

首句“淚濕羅巾夢不成”是説因為傷心把衣衫都哭濕了,難以入睡,傷心已極。第二句則寫前殿歌舞陣陣,已至深夜,足見是快樂之極。一方悲傷得淚濕羅衣,一方卻沉醉於輕歌曼舞,而悲傷者又時時聽到快樂一方的歌舞聲,兩相對照,悲傷者便愈顯悲傷。

第三句“紅顏未老恩先斷”揭示出宮人傷心的原因。

因為皇帝另寵新歡,她再也得不到皇帝的寵愛了,對於一個深居皇宮的宮人來説,自然是再悲慘不過的傷心事。“斜倚熏籠坐到明”和“夢不成”遙相呼應,這一細節,充分表現出宮人內心的傷痕,仍在無休止地被重創着。詩人另一首《宮怨詩》説:“三千宮女胭脂面,幾個春來無淚痕。”也可作此詩註腳。

【講解】

詩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宮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臨幸而終未盼得,時已深夜,只好*,已是一層怨悵。寵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夢;輾轉反側,竟連夢也難成,見出兩層怨悵。夢既不成,索性攬衣推枕,掙扎坐起。正當她愁苦難忍,淚濕羅巾之時,前殿又傳來陣陣笙歌,原來君王正在那邊尋歡作樂,這就有了三層怨悵。倘使人老珠黃,猶可解説;

偏偏她盛鬢堆鴉,紅顏未老,生出四層怨悵。要是君王一直沒有發現她,那也罷了;事實是她曾受過君王的恩寵,而現在這種恩寵卻無端斷絕,見出五層怨悵。夜已深沉,瀕於絕望,但一轉念,猶翼君王在聽歌賞舞之後,會記起她來。於是,斜倚熏籠,濃薰翠袖,以待召幸。不料,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終歸破滅,見出六層怨悵。一種情思,六層寫來,盡纏綿往復之能事。而全詩卻一氣渾成,如筍破土,苞節雖在而不露;

如繭抽絲,幽怨似縷而不絕。短短四句,細膩地表現了一個失寵宮女複雜矛盾的內心世界。夜來不寐,等候君王臨幸,寫其希望;聽到前殿歌聲,君王正在尋歡作樂,寫其失望;君恩已斷,仍斜倚熏籠坐等,寫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來,寫其絕望。淚濕羅巾,寫宮女的現實;求寵於夢境,寫其幻想;恩斷而仍坐等,寫其痴想;坐到天明仍不見君王,再寫其可悲的現實。全詩由希望轉到失望,由失望轉到苦望,由苦望轉到最後絕望;由現實進入幻想,由幻想進入痴想,由痴想再跌入現實,千迴百轉,傾注了詩人對不幸者的深摯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