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大學勵志

大學生活勵志散文隨筆

欄目: 大學勵志 / 發佈於: / 人氣:1.75W

想必有不少的大學生都會喜歡時不時地找一些關於大學生活勵志散文隨筆來看看,那麼大學生活勵志散文隨筆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活勵志散文隨筆

大學生活勵志散文隨筆:大學裏的5種人

根據數千份問卷調查結果,並依據目標解析學理論,將大學生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請各位對號入座。分類的目的在於,喚醒大家的目標意識,讓大家粗略認清一下自己,當然認清自己不光這麼簡單。

第一類、正確目標型,這一類人不多,約佔大學生總數的8%

表現為,要麼醉心於自己的專業,並以專業為職業目標而努力,比如秦希燕能一口氣能背幾千條法律條文,最終成為十佳律師;要麼在專業之外找到明確目標,並能將專業之外的東西發展成為自己的職業,比如徐小平老師案例中的廣播工程專業的蔡鳴飛就憑魔術揚名吃飯。

這類人能夠認識自我,目標明確,而且興趣和目標統一,所以生活充實,精力集中,很快成為佼佼者。

看完這一條之後,你別以為自己就是這種類型。捫心自問,你真的醉心於你的專業嗎?你能做到像袁隆平那樣不論沉浮跌蕩貧困疾病衰老都堅持自己的專業愛好嗎?或者,你知道你在專業之外還能做什麼才能安身立命養家餬口嗎?

不知道,就別往這個隊列靠。

第二類、錯誤目標型,這類人約佔總數的15%

表現為,要麼不喜歡本專業,但是又要去死記硬背拼成績拿獎學金,或者拼命過四六級,或者盲目考研;要麼把不能當職業的愛好興趣等作為職業目標,比如一個身高不足165但對籃球狂熱的人告訴我説他要打籃球吃飯,一個喜歡低吟淺唱卡拉亂K且對邁克爾傑克遜狂熱但從沒參加比賽和獲獎(也沒看出其他天分)的人居然説他要出專輯開演唱會。

這類人產生錯誤目標的原因:不認識自我,往往眼界狹隘,頭腦偏執。

後果:目標的錯誤,興趣的偏頗,能力的侷限,使得這類人要麼過的痛苦,要麼註定失敗,無論幹那行都不會有太大成就。例證:很多考上研之後就混日子的人,很多在工作上蠅營狗苟混日子的人,究其本因,就是因為目標不明。表面上看起來他們過的很悠閒,其實內心的漂浮才是真正的痛苦。

解法:此類人有一定的上進心,肯發奮,有激情,只要給他們糾正目標,還是會有所作為的。

第三類、沒有目標型,這種人最多,佔總數的60%

表現為,對專業沒感覺,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也不知道可以做其他什麼。每天起牀吃飯,正常上課,偶爾自習,經常睡覺玩遊戲。為了上課而上課,鮮有自己的安排和計劃。不喜歡學習,成績平平,也不熱衷社團鍛鍊、兼職、實習、創業。喜歡逛街打鬧睡覺上網扯談,沒有什麼思想,也不會犯什麼大錯。這些人不很努力但是也不很墮落,會經常自責,而且易受他人影響。人數最多。反映到社會上,就是庸庸眾生如此之多的原因。

這類人一般不認識自我,沒有明確目標,把未來教給專業和學校,缺乏雄心壯志、激情易逝、毅力不強等就業能力也不是很強。這類人的出路就是“體制內、專業方向內”的就業,不太適合有挑戰和創新性的工作,職業發展空間和薪水不大。如果偏離專業就業,則可能因為沒有專長也不是特別勤奮和有激情的人,極有可能遊離在社會邊緣。

解法:這類人骨子裏缺乏雄心激情之類的東西,如果有人刺激,也偶爾奮發一下,要談到徹底改變,除了需要目標明確以外,還需要有人持續不斷地糾正和影響,難度比較大。“三歲看老”這句俗語不一定很對,但用在這裏,“20歲看老”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四類、渴求目標型,這類人約佔總數的15%

表現為,不喜歡本專業,也不喜歡死拼成績,不想和身邊的人一起墮落,經常內疚自責和痛苦,很有上進心,想找點更有前途的事情做,但是不曉得做什麼有用。結果就去狂過四六級,狂考研,狂自習,越學越迷茫,越過越痛苦。

原因和結果:這類人雖然過的很痛苦很焦急,但由於目標不明,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好,也就註定不會是最優秀的那一類人。這類人沒有我目標學裏的“外我”,沒有選擇項。

解法:但是這類人勤奮肯吃苦,骨子裏有激情和潛力,只要有高人指點,找到突破口,就會發展很快。

第五類是完全墮落型,約佔總數2%

表現為,既不喜歡本專業,也不喜歡別的什麼,既不學習,也不兼職創業參加社團活動,只講吃喝玩樂遊手好閒,完全遊蕩放縱。

這類人沒思想,沒技能,也可能沒素質沒道德,基本發展方向是社會混混,而且病入膏肓,劣習難改,難解(也不等於無解,浪子回頭也還是有的)。

大學生活勵志散文隨筆:爸爸,我為什麼要上學

爸爸,我為什麼要上學呢?兒子上學不久問爸爸。

爸爸説:兒子,你知道吧?

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

20xx年的樹可以做檁條。

20xx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羣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上6年學,國小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國小的知識夠用了。

如果上9年學,國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20xx年學,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了。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比如手機、電腦…

知道了嗎?

兒子:知道了。

爸爸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

兒子:丟人。

爸爸説: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不是説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

那次談話對兒子來説印象深刻。從此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誘,孩子會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

大學生活勵志散文隨筆:你的大四,應該做好的幾件事

一、關於學分:不再是唯一的考量,但是一定要查清楚了。

大四里,課堂裏突然一下子沒人了——坐着的都是“涼柿子”,要不是工作的offer已經不發愁了,要不就是出國的offer就已經搞定了。大家開始心猿意馬,老師在講台上有氣無力。在沒上大四之前,院團委的老師就這麼説過心裏話:別把精力全花在課堂上了,特別是對於那些準備工作的同學們,看的也只是前三年的成績,所以大四的成績只要過了就OK了。你大四成績再好,有人給你發獎狀和獎學金嗎?你能在履歷上增光添彩嗎?當然如果有些同學你學分績點不高,那還是好好學,把分數提高點,有些學校績點不達標,是不發學位證的。

二、關於實習:四點過來人的經驗。

1、實習和上課發生衝突腫麼辦?

除了大四已經出國的交換生,大部分同學還是逃不過“實習”這個環節的。很多童鞋在大四上半學期還是有課的,但是這期間很多人已經顛兒去實習了,那實習和上課發生衝突腫麼辦?頻繁請假,實習單位不願意;上課缺席太多吧,萬一老師跟你過不去怎麼辦?

其實這個問題在根本上,就要先跟實習單位實話實説自己一週能來幾天,千萬別“打腫臉充胖子”,最後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比如,你這一週裏,週三和週五有課,那你就老老實實跟實習單位説,我只能每週來三天,如果對方接受,萬事大吉,對方不接受,那就忍痛割愛了(如果想真心留你,大部分單位還是接受的)。

這樣做有三個好處:第一,你實習的時間比較固定,方便實習單位安排工作,不會覺得的“你怎麼又請假,我怎麼給你安排工作?!”到最後明明搭了時間還落不得好。第二,學校有什麼事兒方便照顧,畢竟咱還沒畢業,太囂張了把老師惹急了,什麼實習什麼工作都是扯。第三,也是給自己留個機動時間,比如説又發現了更好的崗位機會,你總得給自己留個時間去面試吧!一個實習把五天都排滿了,實習單位總埋怨你為學校的事兒請假,學校埋怨你不來上課太囂張,自己也錯過了很多其他公司面試機會,而且心情會異常暴躁焦慮,得不償失。

當然,這裏面也要學會和大四上課的老師“和平相處”,大部分專業課的老師,都是各自學院看着我們長大的自家人,不會太為難大家。只要你前三年一直恭恭敬敬無不良記錄,偶爾缺勤影響不大。不過你要是前三年沒積攢什麼好人品,大四還是老實點兒,要不掛了真的很麻煩。

2、管好嘴巴——初進實習單位,最重要的一條生存法則。

雖然在大三的時候,跟CCTV-news的資料館也做過三個月的實習,但那畢竟沒打算留下也沒法留下,所以一直是個“局外人”的身份,辦公室的一切跟我無關——我以後又不跟這兒混。但是大四的實習不一樣了,這個地方也許是你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也許你要跟你現在的同事、上司相處N久。

我是個人際關係上很笨的人,剛實習那會兒,不會説漂亮話,也不知道怎麼跟領導和同事打交道。但是如果你暫時還沒時間學會這些,也很正常,畢竟這跟每個人的性格有關,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但是至少你剛去實習的時候,有一點可以做到:就是一定要管好嘴巴。語速慢一點,思維快一點,話到嘴邊留半句——特別是和一羣實習生在一起的時候。

在報社的時候,十來個實習生一起吃午飯,你可以聊工作中的困難和心得,聊天氣聊外邊的八卦,胡侃都沒問題,但是對於內部的人和事兒,三緘其口——白天不説人,晚上不説鬼。對於自己的事兒,一帶而過——不知道里面的水有多深,就別輕易試;對於別人的事兒,也別瞎打聽——N多個案例告訴我們,好奇心害死貓。

師父跟我説,其實同事是不可以成為朋友的。我開始不信。後來越來越發現,很多人,都是在對方離職或者自己離職了以後,反而成為了好朋友——原來在旅行雜誌的同事,倒是再離職了以後,反而更熟悉,開始私下插科打諢無話不聊;原來在報社帶我的實習老師,反而在我離開之後,在QQ上可以瞎侃。當然,也會有很多同事,在你走後,選擇了再也沒有消息,也不必太過在意或難過,那只是那個場合的那個人而已。

所謂朋友,留得住的叫摯友,留不住的叫經驗。

3、初進實習單位,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融不進去怎麼辦?

我剛開始做旅行編輯的時候,覺得在雜誌社完全是個局外人,編輯部就我一個實習生,舉目無親。最煩的是中午吃飯的時候,孤零零總是一個人,都不知道該找誰。同事們聊得那些“內部話題”,我也什麼都插不上嘴,只能悶頭吃飯。況且這幫做旅行雜誌的前輩們,常年的旅行都已磨成了“獨行俠”的性格,話少;跟市場部的人一起吧,倒是樂呵嗨皮,但畢竟不是那個部門的人,最終還是局外人。

我的確苦惱了好一段時間,後來師父跟我説,打開心扉的最開始的功課,可以從學會讚美別人開始——對女同事多用讚美,對男同事可以多請教問題。女人都愛被人誇,而對於男人,別人的請教會勾起男人“好為人師”的本能,話匣子也就打開了。

但是怎麼用讚美呢?有三個小建議:第一,讚美並不是阿諛奉承,是出於真心的,看到對方身上的優點。話説得太沒邊,別説對方覺得你假,你自己都覺得自己噁心。

第二,讚美可以適當的“投其所好”——比如你知道某人最近在減肥,你也看到她的確有所成效,就可以誇她:“矮油你最近瘦了不少啊!”這比你誇她其他方面更能取得效果。

第三,讚美的對象越具體,效果越好。比如説,你發現某個同事今天換了一條新裙子很漂亮,你誇她“你真漂亮”的效果就不如具體地説“你的裙子真漂亮,哪兒買的呀?”這樣更真誠。

4、不要養成“大家都是靠關係的”消極心態。

實習生很少都留下,有選拔就意味着有人會出局。你可能發現一個什麼都不如你的實習生,活兒做的一般,長得一般,學歷一般,但就是留下了,然而你自認為良好卻出了局。你可能發現最後選了十來個實習生,最後公佈留下的名單,出現的卻是兩個陌生的,壓根沒怎麼來過實習的名字。你覺得氣憤,特別是有一些小道傳言的“貓膩”的時候,你開始壓不住火兒,覺得怎麼“大家都是靠關係的”,再怎麼努力都沒用。

的確,我也曾氣憤過,委屈過,但是後來北京台一個編導朋友,一句話點醒了我:“起初我剛工作的時候,看到這些事兒也覺得心裏憋屈,但是其一,也許事實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很多人的在背後的努力我們沒有看到而已;其二,有些事實我們必須承認,事實最大,養成“大家都是靠關係的”消極心態對自己的發展百害而無一利。如果自己在某一局中輸了,先往內看,想想自己是不是哪些方面還沒做好,到處抱怨的性格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徒增煩惱痛苦。即使10箇中有2個是靠關係留下的,那你為什麼沒有成為剩下8箇中留下的一個呢?

如果自己在實習中被淘汰了,有三點可以幫我們自我反省找到原因:

第一,硬實力。你的工作能力夠不夠強?你的工作效率夠不夠高?你是否按時按量優質地完成了工作任務?在這些實習生中,你的工作能力排名如何?

第二,軟實力。你的綜合素質如何?你是否有職場的好習慣?從不遲到,重視承諾,有綜合的知識素養,有耐心嚴謹的品性和團隊精神……首先,你是一個優秀的人,其次,你才可能是一個優秀的實習生。

第三,巧實力。你會不會推銷自己?是不是肯抓住機會表現,讓別人注意到你?還是茶壺煮餃子有貨到不出?在辦公室裏,你是不是有好的口碑和人緣?你是個局外人,還是能積極融入圈子?是否跟上司有足夠多的溝通?還是上司壓根忽略你,甚至實習三個月記不住你的名字?

三、關於offer的選擇:到底什麼樣的工作才是適合自己的?

我們在大四的一年,可能會接觸很多的選擇,找不到實習的時候惆悵,拿到了各式各樣的offer又開始糾結。

首先,物理條件會幫我們淘汰了一批:這個離家太遠了,上下班路上要耽誤3個小時,不行;那個工作時間太特殊了,要求早晨起來五點鐘到崗,誰受得了啊!那個……這個……總之,如果一份工作的物理條件和自己的生活習慣太過沖突,弄得自己除了上班一點點其他時間都沒有,要慎重考慮,不要為了一份工作,毀了自己的全部生活。

其次,多去適應一下,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為什麼要實習呢?其實這個跟“試婚”差不多——雙方覺得都合適,就你情我願以後在一起;一段接觸後發現不合適,不管你是“被實習單位甩了”還是“甩了實習單位”,那就趁早分開另尋他家,要不就算“進了門”,你在這個工作單位也不會真正開心,遲早還得跟單位“解約離婚”。

就像很多人都跟你説日本料理好吃,少油健康高蛋白。但是你只有親自嘗過,才知道你的腸胃是否能受得了生魚片,是否能接受壽司的綠芥末。

四、關於戀愛:你可以做很多選擇,但是改變對方不在其列。

人説畢業季,分手季,大四上半學期,也見證了太多情侶的分分合合——出國的出國,讀研的讀研,不在一個城市,或者受不了異地戀……最後能扛下無數磨難走下來的情侶,並沒有想象得那麼多。

人在現實的面前,總是變得那麼脆弱。有時候一個誘人的留學或職位offer,就足以擊潰很多校園裏不鹹不淡的愛情;畢業後見家長,校園愛情“見光死”,舉不勝數,快到讓人沒有時間去癒合傷口。

在大四的一年裏,和朋友約出去吃飯胡侃,微醺,朋友們相互打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工作沒下落,考研沒下落,留學沒下落,論文沒下落,愛情沒下落……那一剎那,覺得愛情已經是奢侈的,因為還有隻有在不愁前四項的情況下,才有資格談論愛情。

然而,無論大四的愛情奔向何方,有幾點是需要認真考慮的:第一,大四的時候人比較浮躁,容易心煩,兩個人最容易發生衝突,一起攜手走過這段特殊時期是很重要的;第二,你可以做很多選擇,但是改變對方不再其次。無論發生什麼,永遠不要埋怨對方太自私,這樣會讓彼此的心裏都好過。

五、關於畢業論文:寫論文這事兒,跟生孩子差不多。

很可惜,一分之差,我的論文不是校級優秀論文。

論文這事兒,完全是憑良心。曾經有人跟我提過,網上找槍手做一篇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1900大洋,普通文科論文,1500大洋。反正中國有句話,沒有畢不了的碩,沒有讀不上的博,何況區區本科論文。但是是否是認真做的,就全憑良心了。

我的論文是拿英語研究的《道德經》,切的角度是《中國人長生不老的文化心理》。很有意思,但是很難。需要研讀大量的國學書目,而最可怕的是這些理論要用英文換成白話,用外國人能聽得懂的概念表述出來。

大家術業有專攻,只想分享幾個寫論文階段會經常遇到的問題:

一是時間安排。雖然導師總是告訴我們“要儘早安排時間”,但我的確我見過9個小時搞定一篇畢業論文的,也見過3天閉關寫出一篇論文還差點得了優秀的。牛人年年有,就先掂量下自己是不是。畢業總是第一要務,有很多東西比論文更重要,憑良心,認真做就行了。

二是心態。為畢業論文煩的掉頭髮,這樣的主我遇到好幾個——關鍵是,大四心態很浮,真要完全靜下心來做論文,真的很難很難。

説起來很囧,我當時是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幹什麼,心煩意亂外加點心灰意冷,想從現實中逃避一會,於是就開始找個避風塘寫論文,最後差不多把避風塘的每項飲料都喝全了,所有的服務員都認識了這個小姑娘,每天揹着電腦包過來,找個角落的位置看古文,一天不説一句話,對着屏幕一會哭一會笑的,這篇論文也就寫完了。

六、關於心態:如果你大四糾結了,請你想想下面的話:

1、咬牙熬住了,迷茫期過去一定會看見彩虹的

也許你的大四過的很順,也許會過的很不順,但是並不要幻想着,穿學士服照畢業照的那一天,我們大四的迷茫可能就全過去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比我幸運,我屬於在大四的一年過的很不順很不爽的人,雖然外表看起來還讓人羨慕。剛剛大四,一期電視求職節目,差點被口水淹死;還沒換過神來,兩份看似光鮮的實習讓我差點有了輕微的抑鬱症。冬天裏不斷地不斷地生病,最後怕單位説我病貓子,只能説學校有事請事假。後來去了還屬於創業期的被發現網,和一羣瘋子們一起努力,不再有開着最新的車四處兜風的浪漫,不再有翻譯政府新聞的穩定安靜,但只因為在這裏看得到夢想。

一度完全看不到希望,一度遭到各方的反對,不想回家,自己強打着氣告訴自己要堅強。黃昏的時候在十字路口過馬路,看着天邊的雲像荷包蛋一樣的金色,經常想,如果有一輛車撞過來,我就這麼走了,是否就不用再想明天的這些煩心事,不用再面對這個折騰的一團糟的自己。

然後會在網上看到學弟學妹的留言和來信,聽每個人訴説他們的困擾,發現自己其實還不能倒下,安慰着比我更迷茫的人,第二天一早上班,咬牙堅持住了,相信自己錯不了,自己選的人錯不了,自己選的人生錯不了。

直到畢業後一個月,自己第一本書的合同和出版社簽訂,一切漸漸步入正軌,我的迷茫期才漸漸褪去。

所以説,彆着急,迷茫期總會過去,總會看見彩虹的。至於在迷茫期有什麼辦法,其實沒什麼,最管用的方法就一個字:熬。就看你挺得住挺不住了。

2、你只管負責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戴軍寫過一本《性情男女》上面提到了這麼一個理論:為別人的眼光而活着,可是你不開心的時候,別人能代替你嗎?你在一個不適合的環境裏備受打壓的時候,別人能替你扛嗎?

羨慕和口水都是別人的,幸不幸福,不過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罷了。

大四,但凡是個有心有肺的人,都會糾結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開始我也想,後來乾脆不想了。第一,很多事兒不是你該想的,人的精力只有十分,你用80%的時間去糾結,就只剩下20%的精力去工作,那麼你實現夢想的機率就會更低;第二,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裏面提到一個理論:事情分三種,老天的事兒,他人的事兒,自己的事兒。對於老天的事兒,我們沒法干預,什麼經濟危機,什麼某個行業趨勢如何,我們不是上帝,無法預測也無法阻止;對於別人的事兒,你能施加影響,但是無法決定他的選擇;我們能做的,只能是自己的事兒。管好了自己的事兒,所有的能量都是在積蓄的,你只管負責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最後,分享一段劉同的話,作為結尾:很多父母對自己子女説,你畢業了就回老家,我們託人幫你找一份工作,買套房子,找個好男人嫁了,生活安心,我們也放心。但每個人生下來不就是為了見識這個世界麼?如果我們都變成小肥羊的羊,肯德基的雞,生下來就是為了死,我寧願從來就不被生下來。愛是理解,不是禁錮。生是見識,不是活着。

青春只有一次,別耽誤了大四的大好青春。所謂大四,所謂夢想,就是做自己想做的,走自己想走的,存在着,堅持着,微笑着。

祝看了這篇文章的所有童鞋,都能在大四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想必有不少的大學生都會喜歡時不時地找一些關於大學生活勵志的散文隨筆來看看,那麼大學生活勵志散文隨筆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活勵志散文隨筆:大學裏的5種人

根據數千份問卷調查結果,並依據目標解析學理論,將大學生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請各位對號入座。分類的目的在於,喚醒大家的目標意識,讓大家粗略認清一下自己,當然認清自己不光這麼簡單。

第一類、正確目標型,這一類人不多,約佔大學生總數的8%

表現為,要麼醉心於自己的專業,並以專業為職業目標而努力,比如秦希燕能一口氣能背幾千條法律條文,最終成為十佳律師;要麼在專業之外找到明確目標,並能將專業之外的東西發展成為自己的職業,比如徐小平老師案例中的廣播工程專業的蔡鳴飛就憑魔術揚名吃飯。

這類人能夠認識自我,目標明確,而且興趣和目標統一,所以生活充實,精力集中,很快成為佼佼者。

看完這一條之後,你別以為自己就是這種類型。捫心自問,你真的醉心於你的專業嗎?你能做到像袁隆平那樣不論沉浮跌蕩貧困疾病衰老都堅持自己的專業愛好嗎?或者,你知道你在專業之外還能做什麼才能安身立命養家餬口嗎?

不知道,就別往這個隊列靠。

第二類、錯誤目標型,這類人約佔總數的15%

表現為,要麼不喜歡本專業,但是又要去死記硬背拼成績拿獎學金,或者拼命過四六級,或者盲目考研;要麼把不能當職業的愛好興趣等作為職業目標,比如一個身高不足165但對籃球狂熱的人告訴我説他要打籃球吃飯,一個喜歡低吟淺唱卡拉亂K且對邁克爾傑克遜狂熱但從沒參加比賽和獲獎(也沒看出其他天分)的人居然説他要出專輯開演唱會。

這類人產生錯誤目標的原因:不認識自我,往往眼界狹隘,頭腦偏執。

後果:目標的錯誤,興趣的偏頗,能力的侷限,使得這類人要麼過的痛苦,要麼註定失敗,無論幹那行都不會有太大成就。例證:很多考上研之後就混日子的人,很多在工作上蠅營狗苟混日子的人,究其本因,就是因為目標不明。表面上看起來他們過的很悠閒,其實內心的漂浮才是真正的痛苦。

解法:此類人有一定的上進心,肯發奮,有激情,只要給他們糾正目標,還是會有所作為的。

第三類、沒有目標型,這種人最多,佔總數的60%

表現為,對專業沒感覺,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也不知道可以做其他什麼。每天起牀吃飯,正常上課,偶爾自習,經常睡覺玩遊戲。為了上課而上課,鮮有自己的安排和計劃。不喜歡學習,成績平平,也不熱衷社團鍛鍊、兼職、實習、創業。喜歡逛街打鬧睡覺上網扯談,沒有什麼思想,也不會犯什麼大錯。這些人不很努力但是也不很墮落,會經常自責,而且易受他人影響。人數最多。反映到社會上,就是庸庸眾生如此之多的原因。

這類人一般不認識自我,沒有明確目標,把未來教給專業和學校,缺乏雄心壯志、激情易逝、毅力不強等就業能力也不是很強。這類人的出路就是“體制內、專業方向內”的就業,不太適合有挑戰和創新性的工作,職業發展空間和薪水不大。如果偏離專業就業,則可能因為沒有專長也不是特別勤奮和有激情的人,極有可能遊離在社會邊緣。

解法:這類人骨子裏缺乏雄心激情之類的東西,如果有人刺激,也偶爾奮發一下,要談到徹底改變,除了需要目標明確以外,還需要有人持續不斷地糾正和影響,難度比較大。“三歲看老”這句俗語不一定很對,但用在這裏,“20歲看老”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四類、渴求目標型,這類人約佔總數的15%

表現為,不喜歡本專業,也不喜歡死拼成績,不想和身邊的人一起墮落,經常內疚自責和痛苦,很有上進心,想找點更有前途的事情做,但是不曉得做什麼有用。結果就去狂過四六級,狂考研,狂自習,越學越迷茫,越過越痛苦。

原因和結果:這類人雖然過的很痛苦很焦急,但由於目標不明,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好,也就註定不會是最優秀的那一類人。這類人沒有我目標學裏的“外我”,沒有選擇項。

解法:但是這類人勤奮肯吃苦,骨子裏有激情和潛力,只要有高人指點,找到突破口,就會發展很快。

第五類是完全墮落型,約佔總數2%

表現為,既不喜歡本專業,也不喜歡別的什麼,既不學習,也不兼職創業參加社團活動,只講吃喝玩樂遊手好閒,完全遊蕩放縱。

這類人沒思想,沒技能,也可能沒素質沒道德,基本發展方向是社會混混,而且病入膏肓,劣習難改,難解(也不等於無解,浪子回頭也還是有的)。

大學生活勵志散文隨筆:爸爸,我為什麼要上學

爸爸,我為什麼要上學呢?兒子上學不久問爸爸。

爸爸説:兒子,你知道吧?

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

20xx年的樹可以做檁條。

20xx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羣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上6年學,國小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國小的知識夠用了。

如果上9年學,國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20xx年學,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了。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比如手機、電腦…

知道了嗎?

兒子:知道了。

爸爸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

兒子:丟人。

爸爸説: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不是説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

那次談話對兒子來説印象深刻。從此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誘,孩子會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