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勵志電影

2020電影永遠是春天的觀後感

欄目: 勵志電影 / 發佈於: / 人氣:4.89K

【影片概述】:《永遠是春天》劇情取材於王樂義從一個癌症病人成為蔬菜種植領域領軍人物的豐富而傳奇的人生經歷,對王樂義這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國重大典型生活經歷的諸多精彩瞬間進行藝術再創造,通過塑造以王樂義為原形的永樂以及梁書記、母親等極具個性的藝術形象,試圖用獨特的電影語言、生動的故事、真實的細節、真誠的態度對生命進行禮讚,表現一種值得普通人崇敬與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

2020電影永遠是春天的觀後感

第一篇:觀看《永遠是春天》觀後感(1)

近日,我觀看了電影《永遠是春天》,很受觸動,覺得結局太美好了,還以為它只是一個勵志的春天的童話,並非來源於真實的生活素材。後來查了一下電影的背景,原來這部電影的劇情取材於王樂義從一個癌症病人成為蔬菜種植領域領軍人物的豐富而傳奇的人生經歷。

影片以山東省壽光縣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為原型,主人公王永樂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時間裏,他帶領一批樂於奉獻、敢於帶頭的優秀農村幹部和羣眾,在推廣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克服艱辛萬苦、力排阻撓和障礙,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蔬菜無法種植的歷史。該片以全新的視角獨展現了中國農村三十年間驚天動地的大變化,旗幟鮮明的反映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輝煌成就。

王樂義的事蹟是感人的,身患癌症,卻依然心繫羣眾,置個人生死,置家人利益於度外,他付出了巨大的艱辛,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尤其看到因為他是村支書而硬逼着女兒把留學的機會讓了出來,導致女兒的誤解和意外的喪生,而沉重的內疚和巨大的悲傷也讓他整整揹負了一生。當他們千辛萬苦學來温室種植的技術,併成功地在黨員們拿來試驗的土地上得到豐收時,當初不肯參加試驗的羣眾卻又耍賴説他們只為黨員爭取利益,而不為老百姓謀福,但王樂義卻沒有生氣,而是真誠耐心地向羣眾解説,帶領他們走上了創富的道路。

王樂義受到人們的愛戴,不僅因為他創造了蔬菜種植的奇蹟,更因為他具有高尚的人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王樂義成年累月傳播大棚技術,但他家裏卻沒種大棚。不是他不想種,而是他沒工夫種。他説:“我沒有大棚,是想讓大棚發展得更多、更好,讓更多的老百姓儘快富起來。”為了選準蔬菜品種,他把自己的果園當成了試驗田,從外面帶來的蔬菜種子讓老伴先試種,成功了傳授給大夥,失敗了自己承擔損失,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大家敬佩,社會缺乏的正是毛主席所説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王樂義常對村裏的幹部説:“我掂量,光顧自己不能當支書。自己身不正,肚量不大,沒有替別人着想的心,怎麼能讓人家服氣?當幹部的只有堂堂正正做人,心裏時時裝着大家,才有號召力。”

是啊,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員幹部,沒有廣闊的胸懷和無私的心又怎能把工作做好呢?

也許正是他這份無私與高尚感動了上蒼,讓曾經身患癌症的他反而越活越健康,至今依然健在,祝願這樣的好人健康長壽。

第二篇:電影《永遠是春天》觀後感(2)

影片以山東省壽光縣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為原型,主人公王永樂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時間裏,他帶領一批樂於奉獻、敢於帶頭的優秀農村幹部和羣眾,在推廣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克服艱辛萬苦、力排阻撓和障礙,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蔬菜無法種植的歷史。該片以全新的視角獨展現了中國農村三十年間驚天動地的大變化,旗幟鮮明的反映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輝煌成就。

王樂義常説,“天下農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大棚蔬菜搞成功後,到三元朱村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他從不藏私,以誠待人,並和全體村民約定:“對前來參觀的人要熱情相待,毫無保留地把技術教給前來學習的農民兄弟。”2020年間,三元朱村無償接待前來參觀學習的農民超過120萬人次,4000多名農民技術員在王樂義的帶領下,把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傳遍了全國26個省區市。王樂義本人也拖着患了癌症的身體,先後到全國11個省、區、市無償傳授大棚蔬菜技術,行程達幾十萬公里。2020年8月,他冒着酷暑到新疆、青海、陝西等地指導蔬菜生產,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裏,行程3000多公里,幫助那裏的農民兄弟解決了大量的蔬菜生產技術難題。同時,他在西北5省建立了培訓基地,聘請專家授課,為當地5000多名農民送去了致富鑰匙。

王樂義説,“作為一名村幹部,尤其是黨支部書記,必須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事,離開這一條,本事再大也幹不好。”幾十年來,王樂義一直堅持“當村幹部就得讓鄉親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的信念,在他心裏,“鄉里鄉親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緊迫的重大歷史任務,迫切需要一大批像王樂義這樣的帶頭人。他們是民族的脊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廣泛宣傳王樂義的先進事蹟,大力弘揚樂義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是事業的需要,是人民的意願,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起到重要作用。

該片以發展大棚蔬菜為主線,描寫了農村廣大黨員心繫黨的偉大事業,領導羣眾頑強創業的精神風貌;該片是一部表現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主旋律電影。該片對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共產黨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有積極意義。

第三篇:觀看電影《永遠是春天》觀後感(3)

電影講述了主人公王永樂,一名19世紀70年代末山東某地的三元村的生產隊長,在與癌症抗爭之後,在無法預測的有限的生命中出任三元村團支部書記。他帶領着一批勇於帶頭、敢拼願拼的的優秀農村幹部和羣眾走上一條脱貧致富的嘗試之路。在經歷糧食、果樹種植收效甚微後,他遠赴東北學習大棚技術,在推廣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克服各種艱辛、力排阻礙,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蔬菜無法種植的歷史。

1970年代末的的三元村,是極其閉塞落後的村莊。鄰里可以為了一個雞蛋,一點洗衣粉廝打,親兄弟可以為了一個水缸大打出手。生產隊長王永樂在黨的支援之下剛做完直腸癌手術,就被三元村人一致推選為新一任村支部書記。王樂義帶着村民脱貧致富的期盼,毅然而然的拖着自己並不康健的身體承擔下了這個重擔,即使不顧家人的反對。

王永樂説,“作為一名村幹部,尤其是黨支部書記,必須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事,離開這一條,本事再大也幹不好。”幾十年來,王樂義一直堅持“當村幹部就得讓鄉親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的信念,在他心裏,“鄉里鄉親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這些不僅是他的所説所想,也是他的所為。

為了帶領三元村的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摘掉全公社集體經濟倒數第一的“帽子”,王永樂帶領全村黨員和羣眾,開闊耕地,種植果樹,試圖通過建造“花果山”來改變三元村長期貧困的面貌。雖然村裏的經濟在慢慢有所好轉,但是與大夥的展望還是相差甚遠。但王永樂還是一直執着着、努力着想讓村民們過得更好。所以他在村民的要求下讓出了工廠招聘的指標,以致於害得自己的大女兒小月跌落橋洞不治身亡,作為一名父親他抱頭痛哭,在雨中嘶吼,可是他仍然沒有放棄自己一直的信念。

秋去冬來,時光荏苒,有一次王永樂在妹夫帶回來的黃瓜中尋找到了契機。他帶着生產隊長徐大富和全村最有文化的年輕人李家林,踏上去往東北的火車。在王永樂的真誠之下,孫師傅將自己苦苦研究了三年的私密反季節種植黃瓜技術其中的一部分傳給了王永樂,並且不時的説上一句:“希望你能理解”。

回來後的王永樂在眾多村民的阻礙之下,力排眾議進行的大棚技術的建設,“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永樂帶着部分黨員先富了起來。在村民看到了利益之後,也要求加入種植,團支書王永樂一直心裏裝着羣眾,對於技術也並不私藏。最後在他的帶領下,三元村人民全部走上種植大棚脱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王永樂是一名普通的團支部書記,卻同時是農村黨員心繫人民的典範。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緊迫的重大任務,王永樂這樣的黨的帶頭人是黨的典範,也是我們人民羣眾迫切需要的。大力弘揚樂義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他的廉政清明對於當代的黨員教育也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第四篇:觀《永遠是春天》有感(4)

近日,食品工程學院在神內賓館二樓會議廳觀看和學習《永遠是春天》這部電影。食品工程學院全體教師黨員、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參加了此次的觀看學習交流會。

影片《永遠是春天》劇情取材於山東省壽光縣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從一個癌症病人成為蔬菜種植領域領軍人物的豐富而傳奇的人生經歷。影片以發展大棚蔬菜為主線,描寫了農村廣大黨員心繫黨的偉大事業,領導羣眾頑強創業的精神風貌。影片感人肺腑,看得人熱淚盈眶。

1970年代末山東某地的三元村,十分貧窮落後,生產隊長王永樂患直腸癌剛剛在省城濟南做完手術,就被迫切希望脱貧致富的三元村人一致選為新一任村支部書記,王永樂拖着“半條命”迎難而上。

為早日帶領三元村脱貧致富,王永樂帶領全村黨員羣眾,擴大耕種面積、改良土壤結構,試圖走種植果樹的路子,但成效緩慢,偶然的機會,他決定帶領大家發展大棚蔬菜,闖出了一條致富的新路子。更可貴的是他們不保守,不但自己不斷學習、創新、前進,而且把新技術、新經驗傳播到四面八方,從南到北、從西到東都有他們的足跡和豐碩成果,受到全國各地稱讚。

半個多世紀以前,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論聯合政府》等光輝著作中,鮮明提出並精闢闡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毛澤東同志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脱離羣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身為村支部書記,王永樂時刻想着羣眾,心裏時刻裝着羣眾。無論是躺在病牀上,還是在帶領羣眾增收致富的過程中,他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着一個共產黨員的信仰。

在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學習王永樂的創業、創新、奉獻精神,學習他為民、務實、清廉的情懷。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堅持重實際、鼓實勁、求實效,不圖虛名,不務虛功,紮紮實實地把黨和國家的各項決策和工作落到實處,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觀看《永遠是春天》心得體會(5)

近日,在xx黨委的組織下我觀看了電影《永遠的春天》。這部電影以事實為根據,用獨特的電影語言、生動的故事情節、真實的細節、展現了主人公王永樂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時間裏,帶領羣眾克服艱辛萬苦、力排阻撓和障礙,進行大棚蔬菜種植,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蔬菜無法種植的歷史。他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時刻縈繞在我的腦海裏,讓我深受感動和鼓舞。現結合工作實際,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要學習王樂義同志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奉獻精神。生產隊長王永樂患直腸癌剛剛在省城濟南做完手術,就被迫切希望脱貧致富的三元村人一致選舉為新一任村支部書記。在公社梁書記的支持下,好心腸的王永樂説服白髮孃親和結髮妻子,承載着三元村八百多人的信賴和厚望,憑着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同病魔抗爭,拖着“半條命”迎難而上。為早日帶領三元村脱貧致富,摘掉全公社集體經濟倒數第一的“帽子”,王永樂和生產隊長徐大福一起,帶領全村黨員羣眾,擴大耕種面積、改良土壤結構,走種植果樹,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的路子,徹底改變了三元村長期貧困的面貌。我作為一名服務基層羣眾的黨員幹部,應以先進模範為榜樣,樹立正確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自覺加強業務學習和實踐鍛鍊,切實貫徹執行好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惠民政策。

二、要學習王樂義同志豁得出、看得透的人生觀。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工作觀和工作表現。“人善向上,豁達樂觀。”這就是王樂義同志,他自己身體力行,面對工作的壓力,他毫不退縮;面對疾病的折磨,他堅強、樂觀,將工作當成治病最好的“藥”;面對死亡的威脅,他十分坦然,反而安慰起家人、同事和朋友。這種人生觀,體現了他對苦難的蔑視,更體現了他對工作的熱愛,對責任的堅守,任何時候學會它都是生活的大智慧,工作的大提升。我作為一名服務基層羣眾的黨員幹部,應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所從事窗口工作的重要性,把握工作重點,做到胸中有大局、眼中有瑣事,在實踐歷練中樹為民之情、長為民之能、立為民之功,從而更好、更加有效地推進工作。

三、要學習王樂義同志求真務實、善於總結的工作方法。一晃三年時間過去了,三元村在王永樂的帶領下面貌得到了悄然改變,但離真正脱貧致富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此時,妹夫大明從東北帶回來一箱鮮嫩的黃瓜,擦亮了王永樂思想的火花。他當即帶領徐大富和全村最有文化的年輕人李家林,踏上去往東北的火車,到東北學習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技術,在冰天雪地的東北,王永樂憑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信念精神,最終感動了採用大棚技術種植反季節黃瓜的山東老鄉孫師傅。王永樂帶着從東北學來的技術,經歷高投入的風險,降雨降温的考驗,連續奮戰三個月籌建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讓三元村的十六個黨員首先嚐到了豐收的喜悦,黨員帶頭富起來了,羣眾看到實實在在利益就自覺圍攏到村黨支部周圍,在王永樂的帶領下,全部走上了種植大棚脱貧致富的康莊大道。我作為一名服務基層羣眾的黨員幹部,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陽光下,事情辦得怎麼樣?工作態度怎麼樣?老百姓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自己只有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抓住“務實”這個關鍵,以“為民”為落腳點,把推進中心窗口各項工作與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才能讓中心的工作為黨委政府增光添彩。

四、要學習王樂義同志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天下農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大棚蔬菜搞成功後,到三元朱村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他從不藏私,以誠待人,並和全體村民約定:“對前來參觀的人要熱情相待,毫無保留地把技術教給前來學習的農民兄弟”。2020年間,三元村無償接待前來參觀學習的農民超過120萬人次,4000多名農民技術員在王樂義的帶領下,把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傳遍了全國26個省區市。王樂義本人也拖着患了癌症的身體,先後到全國11個省、區、市無償傳授大棚蔬菜技術,在西北5省建立了培訓基地,聘請專家授課,為當地5000多名農民送去了致富鑰匙。三元村富了,榮譽接踵而來,王永樂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共產黨員的風範,保持開拓進取的精神,在工作中他不因循守舊,除借鑑別人,又有所獨創,瞄準國際無公害蔬菜種植尖端領域,帶領三元村勇闖市場經濟大潮,以不斷創新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四個字的神聖和責任豐富着北方冬季的餐桌。我作為一名服務基層羣眾的黨員幹部,必須自我加壓,加強學習,學習他與時俱進、敢闖敢幹、視壓力為動力的創新精神,堅持用創新的思維和辦法解決問題。

總之,通過對王樂義同志的先進事蹟學習,讓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他為羣眾做了大量好事、實事,深深地打動着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王樂義同志的先進事蹟為動力,把人民羣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人民羣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人民羣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以勤奮紮實的工作作風,以甘於吃苦、無私奉獻之心造福於民,直接服務好羣眾最後一公里。

第六篇:電影《永遠是春天》觀後感(6)

影片《永遠是春天》以山東省壽光縣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為原型,如實地反映了在王樂義帶領下,我黨一批樂於奉獻、敢於帶頭的優秀農村幹部和羣眾,在推廣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克服艱辛萬苦、力排阻撓和障礙,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蔬菜無法種植的歷史。《永遠是春天》以發展大棚蔬菜為主線,描寫了農村廣大黨員心繫黨的偉大事業,領導羣眾頑強創業的精神風貌,是一部表現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主旋律電影。該片對教育共產黨員堅持羣眾路線有積極意義。

1970年代末山東某地的三元村,十分貧窮落後,生產隊長王永樂患直腸癌剛剛在省城濟南做完手術,就被迫切希望脱貧致富的三元村人一致選為新一任村支部書記,王永樂拖着半條命迎難而上。

為早日帶領三元村脱貧致富,王永樂帶領全村黨員羣眾,擴大耕種面積、改良土壤結構,試圖走種植果樹的路子,但成效緩慢,偶然的機會,他決定帶領大家發展大棚蔬菜,闖出了一條致富的新路子。更可貴的是他們不保守,不但自己不斷學習、創新、前進,而且把新技術、新經驗傳播到四面八方,從南到北、從西到東都有他們的足跡和豐碩成果,受到全國各地稱讚。

全體黨員深受王樂義同志先進事蹟的感動,開展了觀後感交流,紛紛表示:《永遠是春天》充分展現了黨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展現了黨和人民羣眾淳樸真摯的魚水之情。表示要學習主人公對黨忠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敢為人先爭創一流的進取精神,學習他無私奉獻共同致富的崇高品德,學習他矢志不移埋頭苦幹的紮實作風,學習他嚴以律己清正廉潔的黨性原則。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着力解決羣眾的實際問題,紮實做好社保的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為提高為民辦事能力、推動社保事業貢獻力量。

在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學習王永樂的創業、創新、奉獻精神,學習他為民、務實、清廉的情懷。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堅持重實際、鼓實勁、求實效,不圖虛名,不務虛功,紮紮實實地把黨和國家的各項決策和工作落到實處,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