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勵志故事

關於青春的哲理小故事

欄目: 勵志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93W

關於青春的哲理小故事有哪些呢?生活賦予我們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這就是青春:充滿着力量,充滿着期待志願,充滿着求知和鬥爭的志向,充滿着希望信心和青春。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青春的哲理小故事,歡迎閲讀參考!

關於青春的哲理小故事

關於青春的哲理小故事篇一:能哭出來的人將來一定能笑對生活

我記得我從小就不怎麼愛哭,稍微長大一些就更沒機會哭了。21歲那年,遇到了兩位偉人周恩來,毛澤東先後去世,集會前還擔心自己哭不出來無法過關。

我們文化中的傳統教育就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哭似乎是女人的專屬。我很小的時候,因為什麼事情忘了,剛要有哭的意思,父親就嚴厲地説:你哭一個給我看看!在這種威懾下,我哪裏還敢哭。久而久之,教育起作用了,長大後,恐懼,委屈,病痛,傷悲,都不能讓我哭出聲,眼睛流淚都是打呵欠引發的。

所以,當我們以長者或強者身份看見別人哭時,第一反應就是勸止,以為讓別人不哭悲痛就停止了。所以,當我們以幼者或弱者身份哭時,聽到別人的勸解,往往也強行止住哭聲。

止住了哭聲可止不住傷悲和痛苦。人體的生理架構設計了排遣傷悲的通道。讓心中的痛苦隨眼淚盡情排出,只有這樣,才能減輕痛苦。才能重新振作。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哭。我最愛的父親去世,全家都哭了,我沒哭;父親遺體告別儀式,許多來賓都哭了,我沒哭;我也是血肉身軀,但三從四德文化告訴我,我是長子,當父親不在時,我是一家之長,我怎麼有哭的權利?!可當我從八寶山捧着父親的骨灰盒走下高高的台階時,我淚如泉湧,泣不成聲。我那時才知道人身架構的合理,排遣的通道一旦被自己堵塞,得鬱悶死。

哭所傳達的情緒複雜,哭雖比笑少,但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章。我看見汶川大地震中許多善良的人們勸止受難哭泣者時。心中焦慮,真想大喊一聲:“讓他們盡情哭哭吧。能哭出來的人將來一定能笑對生活。”

關於青春的哲理小故事篇二:想想十年後的自己

十八歲之前,我是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那時我每天就在浙江藝術學校裏跟着同學唱唱歌,跳跳舞。偶爾有導演來找我拍戲,我就會很興奮地去拍,無論多小的角色。

如果沒有老師跟我的那次談話,那麼也許直到今天,仍然沒有人知道周迅是誰。

那是1993年5月的一天,教我專業課的趙老師突然找我談話:“周迅,你能告訴我,你對於未來的打算嗎?”

我愣住了。我不明白老師怎麼突然問我如此嚴肅的問題,更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老師問我:“現在的生活你滿意嗎?”我搖搖頭。

老師笑了:“不滿意的話證明你還有救。你現在就想想,十年以後你會是什麼樣?”

老師的話音很輕,但是落在我心裏卻變得很沉重。我腦海裏頓時開始風起雲湧。沉默許久,我看着老師的眼睛,忽然就很堅定地説:“我希望十年後的自己成為最好的女演員,同時可以發行一張屬於自己的音樂專輯。”

老師問我:“你確定了嗎?”

我慢慢地咬緊着嘴脣回答:“Yes”,而且拉了很長的音。

老師接着説:“好,既然你確定了,我們就把這個目標倒着算回來。十年以後,你28歲,那時你是一個紅透半邊天的大明星,同時出了一張專輯。”

“那麼你27歲的時候,除了接拍各種名導演的戲以外,一定還要有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可以拿給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聽,對不對?”

“25歲的時候,在演藝事業上你就要不斷進行學習和思考。另外在音樂方面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

“23歲就必須接受各種培訓和訓練,包括音樂上和肢體上的。”

“20歲的時候就要開始作曲,作詞。在演戲方面就要接拍大一點的角色了。”

老師的話説得很輕鬆,但是我卻感到一陣恐懼。這樣推下來,我應該馬上着手為自己的理想做準備了,可是我現在卻什麼都不會,什麼都沒想過,仍然為小丫鬟小舞女之類的角色沾沾自喜。我覺得有一種強大的壓力忽然朝自己襲來。

老師平靜地笑着説:“周迅,你是一棵好苗子,但是你對人生缺少規劃,散漫而且混亂。我希望你能在空閒的時候,想想十年以後的自己,到底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到底要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如果你確定了目標,那麼希望你從現在就開始做。”

一年以後,我從藝校畢業了,老師的話從那天開始一直刻在了我的心底:想想十年後的自己。是的,當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的時候,我發現我整個人都覺醒了。

從學校畢業後,我忙於接拍各種各樣的影視劇。我始終記得,十年後我要做最成功的明星,所以對角色我開始很認真地篩選。後來我拍了《那時花開》,拍了《大明宮詞》,我漸漸被大家接受,也慢慢地嚐到了成功的快樂

20xx年4月,恰好是老師和我談話後的十週年,我不知道這是偶然還是必然,我居然真的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夏天》。

其實你也和我一樣。如果你能及時地問自己一句:“十年後我會怎麼樣?”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時刻想着十年後的自己,你會朝着自己的夢想越走越近。

關於青春的哲理小故事篇三:別讓任何人偷走您的夢

美國某個國小的作文課上,老師給小朋友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志願”。

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歡這個題目,在他的簿子上,飛快地寫下他的夢想。他希望將來自己能擁有一座佔地十餘公頃的莊園,在壯闊的土地上植滿如茵的綠。莊園中有無數的小木屋,烤肉區,及一座休閒旅館。除了自己住在那兒外,還可以和前來參觀的遊客分享自己的莊園,有住處供他們歇息。

寫好的作文經老師過目,這位小朋友的簿子上被劃了一個大大的紅“X”,發回到他手上,老師要求他重寫。

小朋友仔細看了看自己所寫的內容,並無錯誤,便拿着作文簿去請教老師。

老師告訴他:“我要你們寫下自己的志願,而不是這些如夢囈般的空想,我要實際的志願,而不是虛無的幻想,你知道嗎?”

小朋友據理力爭:“可是,老師,這真的是我的夢想啊!”

老師也堅持:“不,那不可能實現,那只是一堆空想,我要你重寫。”

小朋友不肯妥協:“我很清楚,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不願意改掉我夢想的內容。”

老師搖頭:“如果你不重寫,我就不讓你及格了,你要想清楚。”

小朋友也跟着搖頭,不願重寫,而那篇作文也就得到了大大的一個“E”。

事隔三十年之後,這位老師帶着一羣國小生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度假勝地旅行,在盡情享受無邊的綠草,舒適的住宿,及香味四溢的烤肉之餘,他望見一名中年人向他走來,並自稱曾是他的學生。

這位中年人告訴他的老師,他正是當年那個作文不及格的國小生,如今,他擁有這片廣闊的度假莊園,真的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老師望着這位莊園的主人,想到自己三十餘年來,不敢夢想的教師生涯,不禁喟歎:

“三十年來為了我自己,不知道用成績改掉了多少學生的夢想。而你,是唯一保留自己的夢想,沒有被我改掉的。”

Tags:哲理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