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勵志故事

籃球明星的勵志故事_籃球巨星的勵志故事

欄目: 勵志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1W

現如今,各種體育運動比比皆是,對於籃球明星,在球星雲集的時代,他們是怎樣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籃球明星的勵志故事篇,歡迎大家閲讀!

籃球明星的勵志故事_籃球巨星的勵志故事

籃球明星的勵志故事篇1:科比

科比

我叫科比.布萊恩特,出生於1978年8月23日。當時我的父親喬.布萊恩特還在費城76人隊打球。

在美國有句俗語:“如果你想成為職業球員,你就得找對父母親。”雖然我的父親會把他的寶貝兒子叫作牛排,但他的確是一個天賦很高的籃球運動員。德爾哈里斯,我在湖人隊的第一位教練,曾説:“喬可以做出任何動作,他的傳球技術在全聯盟僅遜色於‘魔術師’,但他生來應該在禁區裏謀食,而不是去打控球后衞。” 但沒有哪支球隊願意接受他那種純表演性的籃球風格。為了養家餬口,於是我們全家搬到了意大利。

從我會走路開始,籃球就是我唯一喜歡的運動。我總是會在腦海中幻想出不同的敵手,然後想盡辦法去突破這些敵人的防守。到了意大利,沒有小朋友陪我玩,籃球更成了我童年時最大的樂趣。因為足球才是意大利人的最愛,所有的小孩都熱衷於足球。唉,蠢笨的傢伙,還有什麼能比籃球更吸引人呢?

我是從意大利上國小的,全班同學沒有一個人講英語,而我對意大利語根本不懂。在意大利的頭幾個月,我只是呆呆地坐在教室裏,看着老師的教鞭揮來揮去。第一年之後,我便能説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語了。

不到10歲,我就和父親開始了一對一的練習。我的球技在父親的指導下進步很快,漸漸父親已不是我的對手了。我常常看大洋彼岸傳送過來的NBA球賽節目,卧室裏貼滿了喬丹、伯德和“魔術師”的海報。我覺得他們在球場上玩出的魔術自己也能做到。我需要更高的挑戰,需要到籃球的最高聖殿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當然,這一切都要回到美國才能得到證實。

1991年,我們全家搬回了美國。我和姐姐就讀於勞爾梅里恩中學。在這裏我又一次體會到了異鄉的孤獨。在沒有同伴的學校裏,我將絕大部分時間消耗在球場上。

入校不久,我就開始參加校籃球隊訓練,隨學校二隊打球。可剛開始時,我連隊友們在場上呼喊的一些俚語都聽不懂,很難和別人形成默契配合。雖然我能夠輕鬆地突破對手的防守,可我找不到傳球對象。我常常會從後場帶球,穿越整個球場,突破所有對手得分。這使13歲的我在球場上顯得特別搶眼。這吸引了校隊教練格雷格·道納的注意。

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校籃球隊的學生們都放學了,空曠的球場上灑滿了陽光。我正一個人在運球上籃,忽然看見道納信步走到場邊。

“嘿,科比,你在和誰鬥牛呢?”

“你好,教練,我在和‘影子敵人’決鬥。”我擦擦汗,略帶羞澀地回答道。

“影子敵人”激起了道納的興趣,他走上場去,對我説:“好吧,我現在就是你真正的敵人,讓我們來一場真正的鬥牛吧!輸的今晚請客。”

我笑了,從來還沒人能打敗我呢。道納在中圈附近貼住我的上身,可我腰部突然向右扭,然後向左橫跨兩步,馬上突破直奔籃下。

道納答應請我吃東西。我想了想,説:“通心粉和餡餅。”

自從我成為校隊主力後,我發誓要讓勞爾梅里恩這所學校的籃球歷史改寫。這所貴族學校培養過許多費城政界、商界、娛樂圈的名人大腕,但從來沒有培養出過一個體育明星。

暑假到來了,我開始了全面的自我訓練,每天堅持晨跑、跳繩、舉重,還在後院安上一個3.2米高的籃框,偷偷地練習扣籃——這個低籃筐給了我極大的自信。此外,父親的指導也讓我的球場視野大為開闊。我的nba生涯開始倒計時。

一年後的我身高已經超過1.90米,勞爾梅里恩校隊在我的帶領下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在分區聯賽中拿下了建校57年來的第一個冠軍,然後又以16勝6負的戰績從費城中學聯賽中部賽區突圍,進入了賓夕法尼亞州高中大聯賽。14歲的我平均每場得22分、10個籃板球。雖然在全州聯賽裏,勞爾梅里恩隊沒能通過第一輪,但我的能力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代表校隊第二個賽季我就使球隊的勝率提高了60%,並且進入了全州高中大聯賽,這在費城高中聯賽歷史上,除了50年代的張伯倫,還沒有誰做到過。我成了費城的神話。太棒了!我打敗了張伯倫!我的內心再也不曾平靜過。

1995年,我參加了麥當勞組織的全美國中學生籃球比賽,我以每場比賽得30.8分、12個籃板、6.5次助攻、4次搶斷和3.8個蓋帽的成績,獲得高中本年度最佳球員的榮譽。我知道屬於我的時刻最終要到來了。

1996年我參加了nba選秀大會,我被挑到了夏洛特黃蜂,接着被交換到洛杉磯湖人隊,這是總經理韋斯特的大手筆。他看過我的比賽,知道我不會讓他失望的。隨後韋斯特又從自由市場上籤來了奧蘭多魔術隊的中鋒奧尼爾。這注定了我和這個傳奇男人一生的恩怨。

那個賽季我每晚出場15分鐘,以平均每場7.6分的成績入選了最佳新秀陣容第二隊。並且報名參加了那年的全明星扣籃大賽,以一記胯下換手扣籃征服了評委,奪得扣籃大賽冠軍。在隨後參加的新秀比賽中,我以31分和8個籃板創下新秀賽紀錄。

從此我就有了一個讓我非常討厭的外號:飛人二世。所以我寫了份聲明如下:我叫科比,我有自己的打球的方式,我不是喬丹。我要創造屬於自己的神話。

籃球明星的勵志故事篇2:林書豪

林書豪

替補的替補不被看好的林書豪

這是一個比《一球成名》更勵志的故事。高中畢業時,沒有一所籃球名校願意收留他,林書豪只能去哈佛讀書。作為隊長,他帶領哈佛大學籃球隊歷史上首度躋身全美大學生聯賽,併成為該校1954年後進入NBA的第一人。不過,這不是故事的結局。在選秀大會上落選後被勇士隊廉價簽下,5次被下放到發展聯盟並召回,從勇士到火箭再到尼克斯,林書豪隨時面臨被裁減。而現在,在麥迪遜廣場花園,所有人都在為一個黃皮膚的球員高喊“MVP”。

“MVP”的喊聲迴盪在麥迪遜花園球館,着便裝的尼克斯球隊主帥德安東尼起立為林書豪鼓掌。“LegendInNewyork!”(紐約傳奇)有球迷玩起了藏頭詩的遊戲,標語中第一個字母拼成了LIN字樣。兩個“假林書豪”伸開雙臂,向球場內的真林書豪鞠躬,頂禮膜拜。他們均是美國人,面具的原型正是林書豪。這個華裔青年的球衣賽前剛剛在球隊商店中開賣,已經成為暢銷品。

20xx年2月11日,在兩大王牌斯塔德邁爾和卡梅隆·安東尼都無法出戰的情況下,尼克斯隊結束了對湖人隊的9連敗和5年多不勝的尷尬記錄。此役對陣科比,林書豪砍下職業生涯最高的38分7次助攻,讓科比的34分10個籃板相形見絀。“他所做的一切讓人驚訝,他幾乎迴應了所有質疑。他是否能夠命中遠投?關鍵時刻,他是否能夠扣動扳機?(尾聲階段)他命中了兩個三分,為我們打開了勝利之門。”德安東尼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

上個月底,《紐約時報》寫道:“為了可以爭取肯揚·馬丁,尼克斯很有可能裁掉後衞林書豪,林書豪持有的是一份非保障合同。不過在上一場比賽中,林書豪打了20多分鐘,得到了9分和6個籃板,看上去挺有攻擊性的。”

《紐約時報》的文章很有預見性,很快,林書豪就讓紐約、讓整個聯盟看到自己的攻擊性。在和猶他爵士隊的比賽中,林書豪得到了創生涯紀錄的單場28分,幫助尼克斯隊取勝。之前和新澤西網隊的比賽中,他也得到了25分,同樣成為尼克斯隊取勝的首要功臣。

20xx年12月27日,紐約尼克斯認領了處於遣散狀態的林書豪。之前,林書豪效力於金州勇士,經歷5次下放到發展聯盟雷諾大角羊隊並召回,最後被放棄。由於尼克斯隊只是在遣散名單上認領球員,所以直接繼承了之前被買斷的老合同。ESPN透露,林書豪在20xx年的年薪為762195美元,這對林書豪來説比較重要。林書豪之前一直住在哥哥家,或者寄居在隊友蘭德里·菲爾茲的沙發上,現在他可以在紐約安家了。

在尼克斯隊獲得出場機會前,林書豪被稱為“飲水機管理員”,意為替補的替補,坐在板凳席最後面靠近飲水機的位置上。作為一名落選新秀,上賽季他在金州勇士隊的出場機會寥寥,本賽季加盟火箭隊沒幾天,又被宣佈裁掉,輾轉到尼克斯隊,才一個半月。

天賜良機 突然被委以重任

一個正式比賽常常連球都摸不到的人,突然被委以重任,要擺脱冰冷的手感,並非易事。言及林書豪的爆發,科比説:“我想這一切一定來自堅持不懈和拼命工作。對於任何地方的孩子而言,他都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雖然在勇士隊出場機會寥寥,但在20xx年12月22日勇士隊主場迎戰火箭的比賽中,林書豪曾得到過十幾分鍾時間,對位布魯克斯不落下風,並貢獻出一個精彩的大帽。賽後談到林書豪的時候,勇士隊主教練斯馬特曾表示:“我本來是沒計劃用林書豪的,但是當我回顧板凳的時候覺得,這傢伙每天都在努力。他每天都主動和教練溝通,每天都很早來到體育館。我實在不能忽視這些,我需要給那些努力的人機會。是的,他在場上還是生疏,還會犯錯誤,但是他非常刻苦,你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他總是在努力地防守。”

這個時期的林書豪依然有明顯的弱點。“他經常會在快攻中錯失上籃,我也知道他習慣在中場發生失誤。他一直在尋找自己。”來自台灣的著名籃球評論員朱彥碩在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當時勇士隊有兩個出賽時間很長的後衞,每次上場時間將近40分鐘,林書豪就顯得可有可無了,所以後來被放入NBDL發展聯盟。”

但是朱彥碩始終看好這位老鄉:“他性格開朗樂觀,不會因每天練球覺得枯燥,也不會因一直坐板凳而自暴自棄。另外,他生活自律,煙酒不沾。”20xx年夏天NBA停擺期間,林書豪跟隨家人回內地祭祖,無論走到哪裏,都會隨身帶一隻斯伯丁籃球,這是NBA比賽的專業用球。在他幫助東莞隊打亞俱杯期間,每天都抽一點時間自己練球,他説,“我需要保持對NBA的感覺”,因為國際籃聯的比賽用的不是這種籃球。

朱彥碩説,他會細緻到吃雞肉把雞皮全部撕掉,“任何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我都不會碰”。他會堅持即便在參加活動期間,每天也要訓練3次,每次1小時,這對於一名暫時看不到未來的NBA底層球員而言,實屬不易。

“對林書豪來説,來到紐約就是他的機會。只要在紐約紅一場,比在其他地方紅三場更矚目。”朱彥碩説,“但是機會第一。”

對籃球是無法解釋的熱愛

林書豪是從父親林傑明那裏開始接觸籃球的。這是美國的一個典型的亞裔中產階級家庭:林書豪的父母身高都在1.68米左右,上世紀70年代中期從台灣移民到美國,他們都是普渡大學的學生,父親主修計算機工程專業,母親的專業則是計算機科學。兩人從未參與過任何有組織的籃球賽,但他們會看NBA比賽。林傑明在70年代移民美國前,從不放過台灣電視節目中任何有關NBA的比賽片段。人在美國,他就開始研究拉里·伯德和賈巴爾,以及上世紀80年代洛杉磯湖人隊與波士頓凱爾特人隊之間的經典比賽。“我無法解釋我愛籃球的理由。”身為電腦工程師的林傑明説,“我就是喜歡。”

籃球明星的勵志故事篇3:姚明

姚明

20xx年他賺到1.2億元;20xx年和20xx年保持在1.5億元;20xx年漲到1.7億元;20xx年繼續膨脹,是2.6億元;20xx年更不得了,達到387億元;20xx年持續堅挺,是3.57億元;20xx年和20xx年分別是2.5億元和2.2億元。9年下來,累計賺到20多億元。

循序漸進 不驕不躁

是父母對姚明既順其自然又積極引導,不急於求成,不拔苗助長,尊重他的職業選擇,對他進行一系列的科學培養,才讓這顆體壇明星冉冉升起。

姚明小時候成績一般,國小一年級參加運動會才第一次投籃。在籃球架前,老師問:"同學們,投籃比賽讓誰投好呀?"其實目光已經投向姚明。誰都知道姚明父母是籃球運動員。同學們異口同聲地推舉姚明。姚明兩手捧着籃球,屏住呼吸,心怦怦跳,也許是緊張,他沒投中,籃球有氣無力地碰了一下籃板,落在地上蹦到一邊。他平生第一次投籃就在同學的期待中失敗了。而另一個小朋友用俗稱的"倒馬桶"業餘動作倒準確投進了。姚明尷尬得滿面通紅。姚明其實並不喜歡籃球,他像一般的男孩一樣喜歡槍,喜歡看書,尤其愛看地理方面的書,甚至還對考古發生興趣。他還愛做航模,愛遊戲機。總之,他愛好廣泛。

為籃球事業拼搏一生的父母,身上帶有傷病,一開始並不想兒子子承父業。父母還是想讓他讀個好學校,考重點中學。可以説,父母在姚明9歲那年送他去徐彙區少體校練籃球,無非是想沾打球的光考學校時加幾分。

從此,每當休息天或課餘時,父親就在宿舍前的舊車棚邊與孩子玩籃球。父親做了個籃球網,投進了便買小玩意兒獎勵他。再看姚明,未滿14歲身高近2米。就身高來説是打籃球的好料。因此,父親也着意對兒子進行培養。漸漸地,籃球給姚明帶來越來越多的成就感。他也越來越發覺其中的魅力。

徐彙區少體校分尖子、重點、普通三種班。姚明一開始在普通班,每天只有5元錢補貼。人高馬大的籃球隊員對父母的經濟壓力是很大的。他家境貧寒,父母兩人的收入只有100元,只能節衣縮食省給兒子。姑姑帶來的雞,他一下子能吃1只,蛋一口氣能吃6個。為了給兒子補充營養,父母到處託人弄牛奶票。

剛到少體校時的姚明,除了身高,沒別的優勢。但他有一個很大的優點:認真。憑着這點,他的天賦一點點得到開拓,很快從普通班跳到重點班再到尖子班。

下巴66針腳上鋼釘28枚

姚明的敬業精神和愛國情操是出了名的。20xx年卡塔爾亞錦賽上,中國男籃在小組賽中擊敗最強的黎巴嫩之後,已經基本確定以小組第一的身份出線。這場關鍵的硬仗之後,主教練尤納斯安排全體隊員休息調整,但是比賽剛打完沒多久,姚明就提着毛巾和衣服直奔訓練場,無論隊員還是隊裏的工作人員都很好奇地詢問。“訓練呀!按照計劃,我應該還有一節訓練課。國家隊的比賽完了,還有NBA部分的科目。”姚明説。

就是在這次亞錦賽之前,姚明在即將從NBA回國時左腳上起了一個血泡,為了防止發炎,火箭隊隊醫幫他把血泡挑破,即便是這樣,姚明在回到國內的第二天便走進了力量房。當時籃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時頗為感慨,覺得像姚明這樣的球星,完全可以要求休息幾天,但姚明沒有這麼做。

卡塔爾亞錦賽上還發生了一件事。在與黎巴嫩的小組賽上,雙方打得火藥味十足,第二節比賽開始沒多久,姚明的下巴便被對方一名球員用肘部撞出了一道大口子。休息的時候,姚明只是用一塊創可貼簡單粘了一下,便要求重新上場。賽後組委會醫生為姚明縫了4針,但是國家隊隊醫杜文亮認為處理得不夠好,又重新給姚明縫了一次。當時姚明告訴杜文亮,自己的下巴算上這次已經被縫過66針了。一個下巴前前後後被縫66針,即便經歷豐富的國家隊隊醫也從未見到過。

當然,最終逼迫姚明退役的傷還在腳上。退役之前,姚明和杜文亮有過一次聊天,姚明問杜大夫是否知道人的腳底骨有多少塊,杜文亮回答是25到26塊。然後姚明告訴他,自己的左腳內連鋼板帶鋼釘一共有28枚,也就是平均每塊腳底骨上至少有一根鋼釘。這個數字同樣讓杜大夫大感吃驚,多年以來,姚明就是踏着大量的鋼板和鋼釘在賽場上浴血奮戰的,這樣的職業精神實在讓人感到欽佩!

籃球明星的勵志故事篇4:詹姆斯

勒布朗·詹姆斯

勒布朗·詹姆斯(以下簡稱勒布朗),1984年12月30日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美國男子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小前鋒,現效力於克利夫蘭騎士隊。

九年等一朝 徹底爆發

20xx年6月,一場比賽之後,勒布朗站在了聯盟之巔,第一次以完美無瑕的方式迎接着來自全世界球迷的膜拜;而為了這一天,他足足等待了九年時間。

20xx年的夏天,不滿19歲的勒布朗帶着“天之驕子”的榮譽踏上了NBA的球場。那時的他,年輕、直接、少年老成,帶着一腔對於未來的美好憧憬專注於每一場比賽之中。而對於聯盟而言,這樣一個集超強天賦與老道球風的年輕人無疑是聯盟代言人的最佳代表,於是在那時,年輕的勒布朗頭頂着“皇帝”的名號,開始了自己的聯盟之路。

登基的路上卻並非一帆風順。儘管勒布朗很快便憑藉着超強的身體素質與極高的籃球智商拿下了一個又一個的榮譽,迎接着來自克利夫蘭球迷的頂禮膜拜,但是他一個人的單打獨鬥卻屢屢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之中。面對着一次次接近冠軍卻又鎩羽而歸的結果,漸漸地,失去了耐心的球迷開始將嘲諷與挖苦丟向了勒布朗,而勒布朗本人,也在失敗中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一個人的總冠軍之路,真的沒錯嗎?

20xx年的夏天,勒布朗在百萬電視觀眾面前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放棄了克利夫蘭帶給他的地位、榮耀以及薪金,轉而與03一代的兩位朋友韋德與波什聯手,以抱團作戰的方式去換取通向總冠軍的捷徑。而一時間,斥罵聲如洪水暴風一樣將勒布朗淹沒,昔日的皇帝也因此成為了“叛徒”與“懦夫”的同義詞。但無論這次決定的正確與否,勒布朗還是令我們看到了他對於總冠軍的熱切。當一個人對於精神夢想的追求已經超越了所有的物質條件之後,他距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用行動想世人詮釋成功之道

勒布朗不是神,他會在凱爾特人的嚴密防守中茫然無措,也能面對着巨大的壓力將絕殺丟給隊友。但是就在這些失敗積累起的教訓作用下,勒布朗悄然完成着自己心理上的蜕變。沒錯,成功不是鼓勵人前進的永遠動力,失敗才是。於是當達拉斯人在去年夏天高高舉起奧布萊恩杯的時候,低頭走出球場的勒布朗已經做好了準備。蜕變,就在眼前。

又一年總決賽,第四戰,邁阿密美航中心。在經過了大半場驚心動魄的血拼之後,勒布朗在一次進攻中肌肉痙攣,不得不被隊友攙扶下場。而當雷霆趁此機會發動了一波小高潮將比分一舉逆轉之後,僅僅休息了一分鐘的勒布朗帶着一瘸一拐的腳步回到了球場上,然後命中了一記至關重要的遠投。籃球落袋的那一瞬間,曾經那個被質疑為懦夫的勒布朗永遠地消失了,留下的,是一個如紐約的威利斯-裏德、公牛的邁克爾-喬丹、以及小牛的諾維斯基這樣用毅力戰勝身體病痛的強者。那一刻,每一名見證了奇蹟的球迷都不得不歎服于勒布朗的堅毅--當一個人可以將精神力量上升到超越一切的程度時,他就是最後的贏家。這句話,屬於勒布朗。

有了精神的保證,勒布朗終於找到了通向勝利的榮耀之匙,而這一次,他也用自己的行動向觀看了他問鼎過程的每一個人詮釋了成功之道:堅持、隱忍、以及面對困難時的抗爭。這一夜,勒布朗甩掉了身上揹負的所有壓力,登上了聯盟之巔;而他的故事,何嘗不是我們每一個漫步於人生之路上的勵志之談?

勒布朗,完成心靈蜕變的你實現了事業的夢想;而你的經歷,將激勵着更多人走向成功。期待你在騎士的王者歸來。

籃球明星的勵志故事篇5:艾弗森

艾弗森

1.83——最可能接近的草根高度

籃球場上有兩個身高令無數人瞻仰,一個是1.98米,一個是1.83米。前者是飛人喬丹的身高,也是無數職業籃球運動員在相近身高區域內,選擇紙面身高的落實標準;後者則是答案艾弗森的身高(真實身高或僅只有1.78米),是無數喜愛籃球愛打籃球的芸芸眾生,最可能接近的草根高度。兩者之間的差距絕不僅止於將近20釐米的海拔差,而是兩個籃球世界幾乎無可逾越的天塹鴻溝,但艾弗森卻從未向命運低頭,甚至在更加殘酷的戰場內讓無數長人在他面前低頭,一如他的經典紋身之一“強者生存”。

4屆得分王、3屆搶斷王、11屆全明星、1次常規賽MVP、2次全明星MVP、3次最佳一陣、3次最佳二陣、2次最佳三陣……答案的榮譽簿不可謂不豐富,但相對那些所謂“贏家”卻也稍顯不足,只因缺少一枚總冠軍戒指作為核心點綴。只是,當審視巨人林立的NBA,艾弗森的海拔身處其中或許極為不搶眼,他卻成功做到最搶眼,只因“他們不可能打倒我,除非殺了我,而任何不能殺了我的就只會令我更堅強!”

20xx年的季後賽,當艾弗森滿身傷病,嚥下滿口鮮血咬牙堅持,尤其是率隊搏殺至6月的總決賽舞台,答案迎來職業生涯最重要時刻,也是孤膽英雄能夠攀登的最巔峯,結果不出意外,他未能阻擋不可一世的OK組合。那麼艾弗森是輸給奧胖科比與湖人?是,也不完全是,更或許他只是輸給命運。所有球迷都忘不了那一刻,當艾弗森跨越泰倫·盧,那一瞬間不再是不尊重對手,而是一位不屈鬥士永不服輸的鬥志,更已成為NBA歷史最經典時刻之一。

剎那芳華,須臾韶華,自古英雄如美人,最恐人間見白頭。這是艾弗森逃不掉的宿命,也猶如埃爾金·貝勒、帕特里克·尤因查爾斯·巴克利與卡爾·馬龍等無數巨星,無可擺脱“無冕之王”的加冕。然而,艾弗森某種程度又凌駕於如許前輩,只因他區區6英尺的海拔,更因為他讓小個子綻放出最華彩光芒,恰如喬丹對他的評價,“以他的身材人們認為很多事情他做不到,但是他卻用行動證明人們錯了,他是個偉大的球員,誰也否認不了。”

正因為如此,當艾弗森宣佈退役,無數球迷黯然神傷,更感歎青春不再,卻也更加明白他的離別告白,“我將一切都獻給了籃球,我對籃球的激情仍在,但卻失去了繼續打球的慾望。不管這麼説,這是段偉大的旅程。”一段“偉大”的旅程,而非“成功”的旅程,註定是超脱勝負關係的旅程。艾弗森的偉大不因任何人貶損而削弱,他就是一個巨人,無論是矗立在籃球場上,還是屹立於黑人文化浪尖。

黑人文化:先驅行者

艾弗森的勵志故事,起源於籃球場,卻不侷限於體育圈,他是贏得全世界的小個子球員,更是扛起黑人文化的巨人。標誌性的壟溝頭,無視着裝令的嘻哈裝,隨心搖擺的hip-hop……曾經非主流的黑人文化,更多徘徊於貧民窟黑人社會,並不被美國大眾社會所承認,畢竟種族歧視依然是美利堅最難以根除的沉珂頑疾。不過隨着艾弗森踏入NBA的那一刻開啟,黑人文化開始席捲NBA,甚至是逐步席捲全美,最終成為黑人文化步入主流的重要推動力,而艾弗森無疑扮演着先驅行者的身份。

出生在貧民窟,自幼生活貧賤,困鬥於毒品、槍戰與窮困邊緣,黑人小子憑藉體育天賦完成屌絲逆襲,如此勵志故事在美國並不罕見。從史前時代的張伯倫拉塞爾,到魔術師約翰遜與飛人喬丹,再到飛俠科比與皇帝詹姆斯,黑人球星成名成腕高薪肥約,當上球隊老大,狂接廣告代言,迎娶白(黑)富美,走上人生巔峯者不再少數,但概莫成為西裝筆挺的聯盟“好男人”,也可稱之為變向“白化”,即最大化融入白人階層,成為主流上層人士。

艾弗森迥然於眾多黑人球星,他拒絕“白化”,甚至成為主流輿論中被“黑化”的叛逆者。只因他從踏入這個萬眾矚目的商業體育聯盟,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反傳統鬥士,他不在乎任何條條框框,永遠我行我素活在自我世界;他不在乎任何高高在上權威,桀驁不馴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他不在乎被所有媒體苛責,只要還有球迷為他奮不顧身的拼搏鼓掌吶喊……

籃球明星的勵志故事篇6:內特·羅賓遜

內特·羅賓遜

在球星雲集的nba。不坐“冷板凳”,能擁有一席之地已實屬不易。要想像喬丹、科比這樣成為萬眾矚目的巨星,更是“難於上青天”!

有一個美國黑人男孩,他酷愛籃球,自小就樹立了長大後,到nba打球的理想。一次電視裏的扣籃大賽,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扣籃,讓他既羨慕又感歎:“如果有那麼一天,我能像他們一樣扣籃,那將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旁邊的父親鼓勵説:“只要你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會有那麼一天!”他聽後笑了,笑得那麼的燦爛,那麼的開心!

可是,14歲那年他的身高只有1.63米。這樣的身高,對於一個想把籃球作為職業的人而言,無疑是天生的缺陷!然而,他並不因此而失望和氣餒,而是常常告誡自己:誰沒有缺憾?上帝既然要如此安排,不正是要我在其他方面做到更加優秀嗎?

於是,他每天練完球,同伴們休息了,他看書看光盤問教練,加練速度和彈跳力。那個時候,他對每一項訓練項目,從方法到要領再到效果,力求做到準確、優美、既有力又放鬆……譬如一項垂直攀高的訓練,他每次要做上千次,從不叫苦喊累,而是把訓練看成一種超越自我的藝術。充分享受着其中的快樂。

有時候,他練到近乎於痴迷的程度:到路上,遇到台階。他一台階一台階地往上蹦跳。在課間,他做着各種拉伸韌帶的動作……有同學對他投來異樣的眼神,甚至是嘲笑。他視而不見,仍我行我素地繼續着,努力着……

功夫不負有心人。15歲時,他的速度和彈跳力有了驚人的提高,終於可以扣籃了。但是,他不滿足於雙手扣籃。而是向下一個目標,空中接籃板球單手扣籃發起挑戰。為了把這一高難度動作做到完美,在一次訓練中,身體在空中失去了平衡,重重摔倒在地,右腳踝嚴重挫傷。躺在病牀上,他仍不忘琢磨着失敗的原因。

隨着一個個目標的不斷實現,他的前途彷彿一片光明

然而,高中畢業時,他卻因“太矮”,沒有哪所大學願意提供打籃球的獎學金。這將意味着。nba的“選秀”基地——ncaa(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將他拒之於門外。

為此,他深深陷入痛苦和惆悵之中。正當此時,華盛頓大學倒是看中了他打橄欖球的才能,願為他提供一份打橄欖球的獎學金。收到邀請函的那天,他的心情不是興奮和喜悦,而是很矛盾:接受邀請,就要放下主攻多年的籃球;不接受邀請,將失去一份不錯的獎學金。

一時間。他進退維谷。父親安慰他説:“孩子,爸知道你在這件事上很苦惱。但是,做任何事情都難免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學會暫時的變通。並不等於徹底的放棄。只要你不改初衷。一定會等來你所希望的結果。”他默默無語。

儘管他心有不甘。最終還是高高興興地來到了華盛頓大學。儘管他的大部分時間必須在橄欖球場上度過,但是,一有時間,他就加練籃球。不管有多辛苦,只要拿起籃球。他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充滿了喜悦和幸福!也正是這種不可替代的幸福感,使他對籃球執著不止。

機遇總愛垂青執著的人。到了“大三”,他在籃球場上的表現,引起了籃球隊主教練的注意。一次加練完籃球。他正準備離去時,那個主教練走過來問他:“小夥子,你願不願意改打籃球?”他高興得連聲説:“是的!這太好了!”

到了20xx年,他大學畢業的前夕,因為他的出色表現,華盛頓大學籃球隊一舉拿下了太平洋賽區的冠軍。他也因而走人了nba球探的視線,球探評價説:他的速度和彈跳力數一數二。組織能力甚佳,雖只有1.75米的身高卻可以輕鬆地扣籃……同年,nba夏季“選秀”,他被紐約尼克斯隊選中。從而實現了夢寐以求的理想,成為nba現役最矮的控球后衞。

意想不到的是,在巨人如林的nba,他的“太矮”,有時還是一種優勢。同樣的扣籃,他完成,就比其他人贏得更多球迷的掌聲和歡呼聲。他就是獲得20xx、20xx、20xx年賽季,nba全明星扣籃大賽。至今唯一的一位“三冠王”。現效力於凱爾特人隊,有“小土豆”暱稱的內特·羅賓遜。

“奮鬥改變命運,夢想讓我們與眾不同。”精彩的生活,讓你的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而天賦,則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重要。只要你付出了實實在在的辛勞和汗水,就一定會獲得沉甸甸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