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勵志文章

畢淑敏勵志文章:別委屈了自己

欄目: 勵志文章 / 發佈於: / 人氣:1.28W

《別委屈了自己》是著名作家畢淑敏關於情緒管理的感悟文章,告訴我們長久的壓抑會帶來更大的反彈,不要太過於隱忍,別委屈了自己。今天本站小編分享的是畢淑敏勵志文章《別委屈了自己》,希望你會喜歡。

畢淑敏勵志文章:別委屈了自己

畢淑敏勵志文章篇一:堵心的時候,別委屈了自己

感覺是一切虛幻事件的核心。它從未確立過任何事情,但又和任何事情息息相關。情緒是埋在所有真實上面的浮土,不把它們清理乾淨,真相就無從裸露。

傳統的教育,教導我們要忍讓,要寬容,要忘卻。然而長久的壓抑會帶來更大的反彈,積攢的痛苦如暴風驟雨般襲來,霹靂能將我們擊為灰燼。

沒有哪一樣事物,通過壓抑,可以自然而然地消失。地球內部的壓力,會通過火山爆發來釋放。水庫的壓力,會通過堤岸崩塌、洪水潰瀉而釋放。

身體的不適,會演變成急病,讓你不得不全神貫注地解決。金錢的壓力,會惡化成破產。感情的壓力,會走向分道揚鑣。所以,要學會循序漸進地釋放壓力,千萬不要忽略了小的不安。它們摞起來,會把精神壓彎。

人們常常以為抑鬱的人是沒有能量的。我們看到他們萎靡不振,好似一團沾滿灰塵的癱軟抹布。但其實,壓抑是一種極大的能量,不信你看抑鬱的人,他們可以決絕地自殺,從高處一躍而下,這需要何等的膽量和執着。

千萬不要輕視了抑鬱的人,以為他們沒有能力改變。能量執拗地存在着,只是失卻了方向,不是向外攻擊就是向內攻擊。

尊重你的情感,並不是要情感直接做出決定,而是尊重情感的波濤起伏;不是壓抑情感,而是疏通情感。

中醫説,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先要將痛苦紓解開來。擰成一團亂麻的情緒癥結,簡直就是毒藥。用不着外界的紛擾,單是內心的混亂,就完全能導致崩潰了。該恨誰,就在心中將他詛咒千遍,可以用最惡毒的字眼,只是不要讓別人聽到。

你救贖的是自己的靈魂,和他人無關。如果還不解氣,就把一個抱枕靠墊或蕎麥皮枕頭當作替罪羔羊,扔到地上拳打腳踢,直到羽絨飛揚、遍地鵝毛也在所不惜,蕎麥皮漏撒一地,就慢慢掃起。假如怒火還未消,就在紙上寫上仇者的姓名,然後明明白白地寫出:我恨你!恨你……

我教過一個朋友這招,他咂咂嘴説,做不來。

我説,為什麼呀?這並不是很難的動作啊!如果你找不到安靜的地方,我可以把自己的家借給你。哪怕你聲震九霄,也沒有人會聽到。

他説,那不是像個神經病嗎?!

我説,怎麼會!你壓抑得太久,已經忘了如何來表達憤怒。整天裝在西裝革履的套子裏,已經沒有真的血肉。

接觸自己最內在的情感,它既然存在着,就必有其合理的走向。

就像當年大禹治水,不是圍追堵截,而是疏導引流。現在,你的情緒像堵車一樣塞在一起,神經通路已完全不暢通,哪能做出英明決定?聽我的,開始吧。

他猶疑着説,這很不習慣。

我説,是啊,你已經習慣了掩藏和壓抑。其實,凡是在我們心靈中存在的能量,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壓抑都是有害的。

你壓抑了正面的能量,

本該你承擔的義務,你偏偏躲閃;

本該你做出的決定,你猶豫不決;

本該你擔當的職務,你假裝謙虛拱手相讓……

你以為你這是大度,是高風亮節,是安全、敦厚,其實不過是懦夫。而且那些被壓抑的能量,迅速地凝變成了牢騷、懷才不遇、指手畫腳、不在其位而謀其政,讓人厭煩……這還算是好的,因為你把能量的矛頭對準了外界。

更糟糕的選擇,是緘口不語,把一切真知灼見藏在肚皮裏,愣愣地旁觀這個世界,在無人的風口撫胸長歎。

向內攻擊的結果也是以自身為假想敵,罹患種種疾病……被壓抑的能量化作鋼刀,在胸廓之內到處亂戳,也可能跑到哪裏聚成塊壘,就成了兇險的癌瘤。

至於那些原本就是負面的能量,得不到宣泄,會更為虎作倀,肆無忌憚地向外攻擊,最極端的變成了殺人的衝動也説不定。所以,情緒是萬萬壓抑不得的,就像高壓蒸汽,一定要給它找一個出口。不然,等着吧,爆炸是免不了的。

我所推薦的抱枕法,是一個簡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只要你養成了習慣,對於讓你萬分不舒服的事,直面相對,找到問題的癥結,把脾氣宣泄出去,你會覺得雲開霧散、月朗風清,精神就輕鬆了好多。

情緒遮擋着視線之時,我們能看到的出路是很少的,有時簡直就是大霧彌天,日月無光。當我們安靜下來,心靈的能量就漸漸呈現出來,就能發現很多被震怒的荒草遮掩的曲折小徑。

我就曾經把一個枕頭摔開了線,之後心平氣和地把開線之處縫起,雖略損美觀,但並無大礙。

有人能摸索出其他適合自己的方法排解幽憤,這也很好。

比如阿甘,他的法子就是跑步。無休止地跑,在步履交替的過程中,他慢慢療治了自己的創傷。

怎麼樣,朋友?你找到蒸發自己情緒的好法子了嗎?如果你已經找到了,恭喜你啊,這樣你就比較能面對真實的自我,再不委屈自己。

畢淑敏勵志文章篇二:柔和

“柔和”這個詞,細想起來挺有意思的。先説“和”字,由禾苗和口兩問部分組成,那涵義大概就是有了生長着的禾苗,嘴裏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該氣定神閒,和和氣氣了。

這個規律,在農耕社會或許是顛撲不破的。那時只要人的温飽得到解決,其他的都好説。隨着社會和科技的發達進步。人的較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之後,單是手中的糧,就無法撫平激盪的靈魂了。中國有句俗話,叫作“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可見胃充盈了之後,就有新的問題滋生,起碼無法達到完全的心平氣和。

再説“柔”這個字。通常想起它的時候,好像稀泥一灘,沒什麼盤骨的模樣。但細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頭削成的矛,看來還是蠻有力度和進攻性的。柔是褒義,比如“柔韌、以柔克剛、剛柔相濟、百炬鋼化作指柔……”,都説明它和陽剛有着同樣重要的美學和實踐價值。

記得早年當醫學生的時候,一天課上先生問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時候,什麼濃度為好?學生齊聲回答,當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説,錯了。太高濃度的酒精,會使細菌的外壁在極短的時間內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後續的酒精就再也殺不進去了,細菌在壁壘後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濃度是把酒清的濃度調得柔和一些,潤物無聲地滲透進去,效果才佳。

於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時比風暴更有力量。

柔和是一種品質與風格。它不是喪失原則,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堅守,一種不曾劍撥弩長,依舊扼守尊嚴的藝術。柔和是內在的原則和外在的彈性充滿和諧的統一,柔和是虛懷若谷的謙遜啊。不信,你看看報上徵婚廣告淨是徵詢性格柔和的伴侶。人們希望目光是柔和的,語調是柔和的,面龐的線條是柔和的,身體的張力是柔和的……

當我們輕輕念出“柔和”這個詞的時候,你會覺得有一縷縷藍色的温潤,瀰漫在脣舌之間。

有人追索柔和,以為那是速度和技巧的掌握。書刊上有不少教授柔和的小訣竅,比如怎樣讓嗓音柔和,手勢柔和……我見了一個女孩子,為了使性情顯出柔和,在手心用油筆寫了大大的“慢”字,天天描一遍,掌總是藍的。以致揚手時常嚇人一跳,以為她練了邪門武功。併為自己規定每説一句話之前,在心中默數從1到10……她除了讓人感到木吶和喜怒無常外,與柔和不搭界。

一個人的心如若為柔和,所有對外的柔和形式的摹仿和操練,都是沙上樓閣。

看看天空和海洋吧。當它們最美麗和博大,最安寧和清潔的時候,它們是柔和的。

只有成長了自己的心,才會在不經意之間,收穫了柔和。

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滲透到遼遠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輕靈地捲起心扉的窗紗。我們的面龐柔和了,就更流暢地傳達温暖的誠意。我們的身體柔和了,就更準確地表明與人平等的信念。

柔和,是力量的內斂和高度自信的寧馨兒。願你一定在某一個清晨,感覺出柔和像雲霧一般悄然襲身。

畢淑敏勵志文章篇三:兒子的創意

兒子在家裏亂翻我的雜誌。突然説:“我準備到日本旅遊一次。”因為他經常異想天開,我置之不理。

他很鄭重地説:“這上面寫着一個有關宗教博物館建築的創意徵文比賽。金牌獲得者,免費到日本觀光旅遊。”説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遞給我。

我看也不看地説:“關於宗教,你懂得多少?關於建築,你懂得多少?你還是好好做功課吧。”

他毫不氣餒地説:“可是我有創意啊,比如博物館裏可以點燃藏香,給人一種濃郁的宗教氣氛。比如博物館裏可以賣齋飯,讓人色香味立體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斷他説:“別比如了。我記得你小時候連積木都搭不好,還侈談什麼建築!”

十幾歲的兒子好脾氣,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語道:“在地面挖一個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後把這個博物館蓋在底下……”

我説:“噢,那不成了地下宮殿?”

兒子不理我,遐想着説:“博物館用透明的建築材料砌成外牆,這樣,參觀的人們時時刻刻感到土地的存在,產生一種神祕感。地面部分設計成螺旋狀的飛梯,象徵着人類將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劃了一個上大下小的圖形。

我不客氣地打斷他:“挖到地下那麼深的地方,會有水湧出來,積成一個火山口樣的湖泊。

想過沒有?還有你設計的飛梯,空中的螺旋狀,多麼危險!還有……”

兒子擺擺手説:“媽媽,您説的問題都是問題。不過那是工程師們的事,不關我的創意。媽媽,您知道什麼是創意嗎?那就是最富於創造性的意見啊!”

我歎了一口氣説:“好了,隨你瞎想好了。不過我要提醒你一句,對於一個學生來説,我以為最好的創意莫過於一個好成績了。”

兒子在電腦上完成了他的創意。付郵之前,我説:“可以讓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嗎?”

他翻了我一眼説:“您是評委嗎?”

我只好一笑了之。

很長時間過去了,兒子收到了一個寫着他的名字並稱他為“先生”的大信封。是那家發起部門寄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