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勵志文章

關於勵志的文章精選

欄目: 勵志文章 / 發佈於: / 人氣:1.79W

人生遭遇坎坷,猶如遭遇風雨。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關於勵志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感謝你的支持。

關於勵志的文章精選

所有的雨都會停的

馬克·吐温與作家郝威爾一同外出,天降大雨。當這位朋友問“你看這雨會停麼?”時,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會停的。”

馬克·吐温的回答,看似只是簡單的風趣幽默,但是聯繫我們的人生,其含義很耐人尋味。

人生遭遇坎坷,猶如遭遇風雨。正如所有的天都會下雨一樣,人生漫長,遭遇困難、挫折、不幸在所難免。“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不可能總是風和日麗。

問題在於,當風雨來臨的時候,我們應該以一種怎樣的心態去面對?是消極悲觀失望,還是積極樂觀、充滿信心?

馬克·吐温的回答,充滿人生智慧,充滿哲理妙趣。是的,我們必須堅信,正如“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一樣,正如“不管黑夜多麼漫長,天總是要亮的”的一樣,“烏雲是遮不住太陽的”,“所有的雨都會停的”。人生不管遭遇怎樣的坎坷、不幸,但是,“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天無絕人之路”。

而且,不僅“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時間可以醫治一切的創傷”,而且甚至,“那過去了的都會成為美好的回憶”。

面對坎坷、不幸,面對風雨,悲從中來,怨天尤人,悲觀失望,毫無意義,不僅局面不會有任何的改變,反而有可能會使你做出一些更加不理智的選擇:或萎靡不振,自暴自棄;或破罐子破摔,碰的頭破血流。

面對惡劣的環境、面對生命中的磨難,我們要像雪萊、普希金那樣積極樂觀,我們要像中國古代的賢者那樣充滿信心。孟子將人生苦難,看做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李白不能被皇帝重用,只能離開長安,但仍然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蘇軾人生遭遇“風雨”,被貶黃州,但是他“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有了這種積極樂觀、充滿信心的胸懷,那麼,一切不幸、磨難,只會使我們增長更多的智慧、才幹,只會使我們的人生經歷多了些曲折,只會使我們的人生傳奇更加生動精彩。

讓我們永遠記住馬克·吐温的名言吧,“所有的雨都會停的”。生命需要詼諧、幽默,需要積極樂觀、充滿自信。

不要把腿當成你的藉口

“如果不是……我就能……”

一場面試,我和同學喬偶遇,聽説了她的經歷。

大學聯考時,喬因數分之差與大學絕緣。接下來的兩年,她就讀於本市最著名的復讀班,一考再考,終於在第三次衝擊時,過了本科線10多分。

令人遺憾的是,填報志願時,喬出了些差錯。她被省內一所師範專科院校錄取,雖然是她喜歡的英語專業,但本科分數上了大專,她心有不甘,“是一路哭着去上學的”。

那天的面試,喬發揮得不好。

自我介紹之後,招聘方提問,為何簡歷中沒有英語專業四級證書的複印件?

她吞吞吐吐,略帶羞愧:“沒過。”

15分鐘的試講,喬緊張得口誤了幾次。説到一個知識點,她先陳述,過了幾秒鐘,又推翻之前的説法。

不用等最後結果,看主考官的表情,喬就知道這次應聘沒戲。但她説:“全都是本科生,我一個大專生,本來也不抱什麼希望。都怪那年……如果不是……”我和周圍好幾個旁聽她遭遇的人目送她,並由衷地為她曾經的錯失感到惋惜。

後來,我輾轉從別人那裏得知她的消息。

一開始,在師專,她因是第一名進校而備受關注,但失望、憤怒及“為什麼是我”的想法,讓她傾訴成癮,向同學、師長,在飯館、酒吧……

也許是找到了發泄渠道,也許是發現了自己新的“閃光點”,漸漸地,人們更多見她在飯局,而不是課堂。

學習近乎放棄。“看到專業書就會想,我該待的地方不是這兒。”喬總這麼説。有人勸她通過考研改變命運,被她發火頂回去:大專得工作兩年才能考!

“如果不是……我就能……”總之,關於學業,自那年夏天被強行打了折後,喬就自動按了停止鍵。

我想起喬,是因為老鄰居來訪,提及不成器的兒子,東。

小時候,東是我們同情並豔羨的對象。幼時一場事故,他失去了左腿。於是,父母給了他諸多同齡人所沒有的特權:零花錢最多,分數要求很低,無緣無故發脾氣不被責罰,反倒會被一直哄到開心……

而今,東已過而立,仍在家啃老。

做父母的不是沒為他想過出路,可讓他學電器修理,他半途而廢;為他開了個小書店,一週總有三四天不開張—他要玩遊戲、睡懶覺。

“都怪我這條腿。”一有不順,東就發火,一發火便這樣説。最近一次發火,是戀愛受挫,於是,他逼父母出更多的錢,買更大的房,“這樣就不會有人嫌棄我的腿”。

多年來,那條腿成了他的藉口。他的人生被腿偷走,腿是他偷懶的理由。他躲在裏面,所有的失敗、不得志、不努力都變得情有可原,一如喬的學業,從此可以正當而悲情地裹足不前。

只是那些遭遇,一樣有它們的“遭遇”吧—人們借題發揮、偷換概念,將所有錯誤歸結於它,不負責、不承擔,哪怕自己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他們才是真正找到夢想的人

結束完某大學的MBA課程,我走到樓下,此時已經是北京的深秋。今天晚上甚至能看到星星,天氣好得讓人懷疑自己不在北京。從温熱的教室走出來,深吸了一口氣,冷空氣讓心變得如月光般寧靜。

一個學生跟着我走了一段路,也許覺得我實在是不忙,便走上來問我一個問題,算是剛才那個講座的續集——在結束的時候,我對他們説:“你們在一所很好的學校裏面讀MBA課程,畢業後會進入高薪的行業,在一流的平台和最聰明精英團隊為伍,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有機會想明白你的夢想是什麼,遇到一個能夠進入夢想的機會,即使那個時候這夢想看起來簡陋又不那麼精英,也請你為它做點什麼。這才是你來這裏學習的目的。”

“但老師,我真的不知道我的夢想是什麼。”她説,“老師,怎樣才能有夢想?”

“列出你生活的8個領域,事業、財務、健康、家庭、友情、愛情、個人成長,還有一項留給你自己,填什麼都可以,比如説旅遊。然後每一個都設想一個3~5年最好的樣子,這樣你有概念嗎?”

“有的,我有畫面出來。”她點點頭,又有點困惑,“但是這就是夢想嗎?難道夢想不應該是很完整很清晰的嗎?”

“是的。”我笑了,“我們都被夢想這個詞忽悠得夠嗆,勵志書看得多了,我們總認為一定要是巨大而遙遠的,比如改變世界什麼的才能算夢想。其實夢想應該是觸手可及的。試試看把每一個小的部分的畫面想出來,你會驚喜發現,這些部分之間都有聯繫。當每一個拼圖出現,你3年後的夢想就會立體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就是你的夢想。”

她的眼睛發光,我想她的拼圖已經開始了。過一會兒,她又問:“那我就不會有偉大的夢想了嗎?”

“會的,你一定會有。但是我們要走到這座山的山頂,才能望到下一條路。夢想的力量應該給我們動力,而不是壓力——對於登山者來説,腳下的山頂就是夢想,而不是某一天去爬珠峯。”

她高興地走了。

我們從小的教育中,“夢想”就和“解放全人類”這樣的假大空聯繫起來,於是我們為自己立下了很多和現在沒什麼聯繫的虛假夢想——當夢想成為一種青春流行品,甚至成為一種道德判斷——你就被夢想綁架了。

真正的夢想應該被你真真切切地看到,應該和生活相關,應該在身邊就有能夠實現的資源。只有這樣,夢想才會成為你成長的動力,而不是成為你成長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