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勵志文章

qq空間勵志日誌美文賞析3篇

欄目: 勵志文章 / 發佈於: / 人氣:1.12W

人有了信念和追求就能忍受一切艱苦,適應一切環境。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日誌伴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qq空間勵志日誌美文賞析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qq空間勵志日誌美文賞析3篇

qq空間勵志日誌美文賞析:苦難有什麼價值?

我國中的政治老師。她當時30歲左右,是學校裏的業務骨幹。講課不用看書,隨口讓學生翻到某頁某行,複述課文一字不差,應該是倒背如流的。那個學校是重點中學,而她專門帶畢業班,並且同時帶三個畢業班,同時還是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

她在教室裏非常自信。我是矮個,坐在第一排。深深地記得她仰着頭,流暢得像瀑布一樣,響亮地説出許多話的樣子。

她的裝扮也很時髦。學校的環境很樸素,哪個老師修眉毛了,哪個老師今天的衣服有點透,都會被學生們議論一番。但是她好像也不忌諱,一直都精心把自己的燙髮保持得很好,在夏天要來時她總是全校第一個穿裙子。別的老師都騎黑色的永久輕便車,有一小部分騎彩色的女式車,她騎一輛山地車。在小城裏,當時只有在街上混的最時髦的混混才騎山地車。當她騎上那輛車時,如果喊“老師好”,她會格外有精神地點點頭,似乎很喜歡她的車。

她的兒子當時五、六歲,有時候帶到辦公室去玩,我們也可以看到,老師們都喜歡逗他,很活潑。聽説她的丈夫在刑警大隊當大隊長。那時候我雖然很小,也能夠感覺到他們一家人的生活是很美滿的。

過了大概3年,我回老家,在街上見到她。她一個人在路上走,頭髮灰灰的,毛茸茸的一團,眼睛發直,佝僂着背。我喊她,她只看着我,嘴裏嗯了一聲。但我知道她什麼都沒想起來。我想再和她寒暄幾句,她卻走了,不僅沒有禮貌,甚至連活氣都不怎麼有。

我覺得很奇怪,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認錯了人。過了兩天去拜訪另一位老師,隨口説起這件事,他竟然告訴我,她家出了事:她的丈夫被黑社會僱兇砍殺。

她整個人就崩潰了,開始自言自語,衝空氣怒斥或哭。

事情已經過去兩年,找不到兇手,也不再有人理這件事,她現在每天所做的事,就是寫很多信,發到各個地方,公安廳,國務院,江主席等等。但是沒有一封信有任何迴音。

那個老師説,應該在縣裏的郵局就被截下來了吧。孩子被奶奶帶走了。她的崗位已經從教學調到了圖書館——其實我都不知道我的中學還有個圖書館。

我回去問爸媽,他們都知道這件事,全城的人都知道這件事。

我很震驚,就問:難道就這樣了嗎?他們家難道就這樣了,沒有人能幹點什麼嗎?爸媽對我説,你不知道,這樣的事情是很多的,如果人已經瘋了,別人更不會幫忙。

又過了些年,我又聽媽媽説,老家的一個單身女人,兒子在學校被小痞子打死,兇手逍遙法外,她要討個説法。孩子的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她獨自撫養這個兒子,家裏還有一個老人是孩子的爺爺。

用了三年的時間,求告無門,決定自殺引起關注。

這裏有一個細節,她和老人商量過,到底是誰去死。最後她決定,自己去。她去了省城,在省政府的地下停車場裏死去。

那三年上訪的其中一次是這樣的:她聽説縣教委在政府隔壁的政府招待所裏開會,就去了,在圍牆外查看進入那個院子的小門上鎖沒有。這時她被一個經過的女人抓到,在路邊用高跟鞋踩她的頭,踩到她哭,又踩到哭不出來。

跺她頭的女人,是我一起長大的一個姐姐,小時候還覺得她很漂亮。她毒打那個女人,並非因為做截訪的工作。她只是個不相干的人,恰好遇見了她,知道她的事情,就想欺負她。

聽説這件事以後我沒有再見到過她,也無論如何想象不出那個漂亮的姐姐踩人的樣子,也想象不出人怎麼能無緣無故地壞,也沒能接受“對,就是會這樣”的現實。而這一切就發生在我的家鄉,它看上去和別的地方差不多,都一樣膚淺而寧靜。

後來一位親人患了癌症,他的妻子去陪護。大手術,不眠不休的陪護,住院四十天回來,她竟然還胖了些。她説雖然沒怎麼睡覺,但是剩下的東西她都攪一攪全部吃掉,受不了的時候就自己跑到廁所裏去哭一場。她説:要瘋還不容易嗎?我要是撒手瘋了,還有誰能像這樣照顧他,兩個孩子怎麼辦。

再過了兩年,她丈夫終究還是因為癌症去世了。在親人還都穿着孝衣守靈時,她竟然已經能説起笑話了。她規定自己每天痛哭一個小時,剩下的時間要振作起來,因為她的兩個孩子都還小,她不能倒。

再後來我又大了一些,在網上就常看到看到有的人抵抗拆遷,在自己的房子上自焚。前些時候,網上有一個媽媽,因為幼女被,不服審判一直上訪,被抓起來勞教的事情。網上許多人發出呼籲,然後被放了,但是她還不放棄,還要上訪。她的家裏全部都是法律相關的書,她一直在研讀,説話思路條理都清清楚楚,沒有瘋,不自殺,心沉似鐵。

我之前在其他地方發過這篇文章,也被不少人罵。説我矯情,若無其事地要別人堅強完全是傻逼的行為。 其實,因為那個站熟人太多,我沒有提過那個丈夫去世後規定自己每天哭一個小時的妻子,就是我媽媽。

我也沒有提過在爸爸去世一年後,我才剛考上大學就患上重病,卧牀不起,當時不知道還能不能好,可能會癱瘓或者死掉。又是我媽媽去北京照顧我,看着我躺在牀上,不但不能自己翻身或抬頭,甚至連水杯都端不起來,她就自己出去,到一個空曠的場地獨自痛哭。那可是爸爸剛去世一年,這個家庭根本還沒能從那個打擊裏恢復,就接踵而至的滅頂之災。

在北京治療三個月後覺得沒有希望了,醫生都不怎麼搭理我了,説住院也沒有什麼意義。然後她從北京跋涉20xx公里,把我一腳一腳揹回家。她到處尋訪奇怪的方子和療法,把我背到各種各樣奇怪的地方去治療,並且自己研究醫書,自己試藥開藥,在自己身上試針,自己給我打針。半年後,她把我治好了。

這是個什麼樣的女人啊。

我覺得苦難絕對不是應該被稱讚被崇拜的,如果可以選,一定不選它。如果遭受了苦難,只能像鋼鐵一樣活下去。痛苦無法消解,你不能崩潰,不能發瘋,不能死。越是不幸,越不能不幸下去,因為不幸本身沒有用。要像鋼鐵一樣活着,因為沒有別的選擇。

qq空間勵志日誌美文賞析:控制不了體重,何以控制人生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自從開始健身後,就常常跟我分享她健身方面的事情。比如私人教練的費用昂貴。一週她要去健身房三次,每次都累得跟狗一樣。還有教練讓她做到了很多以前她覺得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像扛着30KG槓鈴做深蹲之類的。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説起另一位與她一起健身的小夥伴。她比她胖,但是上健身房的次數卻比她少。去了一次因為太累就休息了一整週。健身完就跑去大吃一頓。明明可以走路回去卻要打車走。而我的這位朋友不僅按時上健身房,還控制飲食,堅持運動。結果大家都猜得到:朋友瘦身成功,身體曲線開始展露,身材越來越贊,和她一起健身的小夥伴則改變不大。

聽完她的分享,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堅持、毅力”之類的,然後就是“有錢又有閒的人吶!”我自己跑步多年,今年開始練習瑜伽,無論是跑步還是練習瑜伽,想要長期堅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常常要和身體的不舒適甚至痛苦呆在一起。就像我的瑜伽老師每次上課都會説這樣一句話:做這個體式時,如果你感覺到身體的哪一部分疼痛,請帶着呼吸跟這個疼痛呆在一起。

除此之外,你買鍛鍊的裝備也需要花不少錢,比如跑鞋,GPS跑表,運動服裝,瑜伽墊等。我不是一個裝備控,但是花在運動裝備上的錢已經有幾千了。不少“裝備控”,和“比賽控”,他們除了花大量的銀子,還花了很多精力學習與運動有關的知識,比如“耐力運動員的飲食”、“新手如何制定馬拉松備戰計劃”等。

如果你要找專業人士指導你運動的話,費用近年也在不斷上漲。一位跑馬拉松的朋友告訴我,他如果陪人進行跑步練習,一節課的費用是500元左右。所以無論是運動本身還是買裝備,學習運動知識,都需要金錢和時間的支撐。

一位當健身教練的朋友,曾和我説這樣一段話:肌肉這東西可不是乳溝,你隨便擠擠就有的,你得花大把的時間在運動上,要堅持不懈地運動,要注重飲食,配合着吃八百塊一桶的蛋白粉,也許你還需要另外花大把的銀子請私人教練,才能擁有那麼幾塊漂亮的肌肉。

聽起來,運動這事情似乎總跟時間和金錢脱不了關係,還跟強大的自律和意志力密切相關。由此我得出一個推論:好身材也許就像奢侈品,並非大多數人能夠擁有。或者説得更直接一點,好身材是屬於富人階級的。這裏的“富人階級”不僅僅是有錢人,他們還是時間和精力上的富人。我稱他們為“真正的富人”。

為了證明我的推論,我舉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為例。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一些來自保育院,一些是工薪階層之子,一些則是上流社會的後代。每七年,他們的生活都將被追蹤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一直到第八個七年的56歲。

導演拍此片最初的目的,也許是想表達英國社會階級難以逾越,貧富分化,階級分明,窮人的孩子會繼續窮下去,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這一社會現實。這部片子現在拍到他們知天命的年紀,也確實符合了導演的看法:大多數人的人生是一張測繪好的地圖。只有一兩個孩子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其中一個名叫尼克的農家子弟,他考取了牛津大學,後來移民到了美國,成為了着名大學的教授,順利成為精英階級的一員。

這部紀錄片,讓當時的我挺受震撼的,更重要的是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發現這些人在三十歲之前的變化並不大。7歲的孩子大多都是天真可愛的,二十幾歲時,女孩都年輕漂亮,男孩都英俊帥氣,但是在三十歲之後,他們發生了相當劇烈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身材。

窮人開始發胖變禿,面容憔悴,20多歲的俊俏模樣一去不復返,身材長相都長殘了,生活也越來越糟糕,他們生下的孩子也是年紀輕輕卻很肥胖。而富人們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身材,體型修長挺拔,他們甚至比年輕時候的自己看起來更有風度,更優雅,更成熟,更有魅力。尤其是女性,她們不僅身材好,氣質上也顯得高貴優雅。而富人養育的孩子中肥胖的也比較少。

這是不是符合我之前的推論:好身材是屬於真正的富人階級的?

關於這一觀點可以有很多的理論解釋。解釋一是哈佛大學的教授穆來納森的研究結果:“窮人和過於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思維特質: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佔據,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

一個窮人或者一個過於忙碌的人,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滿足當下的需求,比如窮人想着下一頓飯在哪裏,忙碌的人要趕緊完成最緊急的任務,所以他們沒有“帶寬”去為將來打算,替自己安排更長遠的發展,比如花時間花精力去運動,為了以後擁有一個好身材並一直保持下去。

解釋二是意志力的有限性。每個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有一個固定的量,你從同一個賬户提取意志力用於不同的任務。一旦你在A事情上消耗了許多意志力,那麼你在B事情上就會力不從心,難以自控。比如窮人因為花太多的意志力在獲得下一頓飯上,他就沒有意志力用在身形鍛鍊和飲食控制上了。如果我寫了一整天的書稿還做一頓晚飯,你讓我晚上再去跑步,我通常無法做到,因為意志力被消耗光了。

不過心理學家提出瞭解決辦法:降低意志力消耗,提高效率的最重要方法是形成習慣,一件事一旦形成自動檔,對意志力的損耗就會比較小。如果我養成跑步的習慣,那麼當我跑步時,意志力消耗就會少很多。

也許我還可以用以上的兩個解釋,反過來説明為什麼有的人原來跟你差不多,都是屌絲,他後來卻變得有錢有閒還有好身材。因為他不斷努力,擁有良好的習慣,培養起自律自強的精神,讓自己擁有更多的“帶寬”來面對未來。

比如他能夠做到在你刷豆瓣微博微信的時候,去學習英語,去看書,去理財;在你冬天睡懶覺的時候,他能早起跑步健身;在你大吃大喝熬夜上網的時候;他能控制飲食,按時睡覺,形成良好的作息……時間一久,他就與你拉開了距離,成了物質和時間上的富人。不是有句話説,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呢?那些在體重控制方面成功的人,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是不是也容易獲得成功?

我相信那些能夠控制住自己體重的人,可能家庭條件會比較好,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優秀的習慣,良好的自律與強大的毅力,能夠堅持不懈地朝着某一個目標邁進。好身材的背後,極可能是他或她十幾年如一日地控制飲食、按時運動、遵守規律的作息。這反映了一個人的自我約束能力。

所以也有人説,好身材是自我修養的外在體現。年紀越大,維持一個好身材就越需要自律精神。這樣的自律是一種上升力,需要強大的心智力量來支持。而培養出這樣的心智力量,又需要之前許多令人難以想象的付出。所以,那些能夠保持好身材的人,值得大家欽佩和學習。也許當你能夠擁有好身材的時候,你也正變得有錢和有閒起來了。

qq空間勵志日誌美文賞析:別太早放棄

英國有部很了不起的紀錄片,一個導演可能初衷是想驗證在英國社會階級是很難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七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去年的56歲,幾十年過去,還是那個導演,從青年到老年,還是那羣人,從兒童步入老年。

我聽説這片子有一年之多,因為是完全的真人秀,所以相當好奇,但是一直沒有找到片源,終於在搜狐視頻見到這片子,20xx年他們也完成了56歲的拍攝,所以這最新的一部片名字叫做《56UP》,一共分三集,在這150分鐘裏,我們可以窺見到普通的英國人的人生。

那些人的人生好像證實了導演最初的推測,遺憾地是,真的證明了,就像天涯前不久一個很火熱的帖子《寒門再難出貴子》,一羣畢業生在銀行實習後各自不同的表現和最終歸宿,讓人無法言語但卻就是殘酷的現實,優良的社會資源早已經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盡,從父母輩一直承傳到子女輩。在我們的國家,那個二十年前就出來打工而子女留守老家的這羣體,作為父母遠離孩子也沒有時間精力管孩子,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可提升孩子,他們只是艱難地活着而已,而他們的80.90後孩子依然隨便上點學到了中學就輟學然後步入父母的老路到城市來打工,然後依然在繁華城市的邊緣被壓擠,這羣人中除非立志能夠改變自己人生的還是有,但是很小的一部分。而這部英國真人秀電視紀錄片也是讓人看了唏噓不已,裏面沒有分析具體原因,我們只能通過那些表象去推斷本質的原因。

7歲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上層階級讀私立學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經每天在看《金融報》或者《觀察家》了,他們明確知道自己會上哪個高級中學然後上牛津大學然後成為着名律師着名人物之類,中產階級的男孩也有一些夢想反對種族歧視幫助有色人種或者到哪裏上學讀書有個什麼職業,女孩子則想着長大了嫁人生子,而在窮人區貧民窟上寄宿學校的下層階級的孩子甚至談不上什麼夢想,有人希望當馴馬師賺錢,有人希望能有機會見到自己的爸爸吃飽飯少罰站少被打這也成為了他們的願望。

在他們56歲的時候,當年那幾個7歲的上私立學校的孩子已經按照既定路線上了牛津大學畢業然後都做了着名律師,過着上層社會的優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們的孩子也無一例外地走着父親的老路,好中學好大學好工作;中產階級的男孩子有三個也上了大學,第一個bruce牛津大學數學系畢業後成為了一箇中學教師,按照他的理想幫助窮困地區的學生,後來回到英國在一個普通的公立學校教書,過着平淡也還安靜的生活;另外一農家子弟nick上牛津物理系畢業後到美國成為一個美國着名大學的教授,第二次婚姻中娶了一個身材外貌氣質極佳的美國妻子,他是這裏面唯一一個成功晉級精英階級的人;一個男孩peter年輕的時候政治思緒很激烈英姿勃發,大學畢業後做了教師,中途因為發表政治言論被民眾抨擊退出了有壓力的電影拍攝,56歲時候重回拍攝,已經改行做了公務員,家庭穩定幸福兒女雙全且優秀,和自己的美麗妻子業餘時間一起創辦樂隊進行創作表演並在業內取得很不錯的成績,身材修長氣質優雅,他們依然穩定地處在在中產階級這個梯度裏。不過那些中產階級出來的女孩子則表現都很平淡,我甚至都不能準確地分出誰的故事,無一例外她們嫁人結婚生孩子,她們的人生幸福程度幾乎與她們的婚姻美滿程度完全掛鈎。而那幾個來自底層社會階級的孩子,有色人種居多,他們年老以後,都當了一堆孩子的爺爺奶奶,而他們的孩子,極少能上到大學,做着都是普通的服務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類,他們自己,常與失業相伴,如果沒有好的社會制度,他們其實處境堪憂。

我們中國古話説,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主要説的是遺傳和潛移默化,大概也表達了不同物種之間這難以逾越的某種界規吧。除了結論真的讓人感歎甚至讓人有些不甘以外,我還明顯地發現了以下值得感興趣的幾點。

一、一個人的體重與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片中,精英階級的andrew和john老到56歲依然還保持相對不錯的體型和身材,原中產階級中美國教授nick夫妻晉升為精英階級,公務員peter夫妻作為中層裏面的佼佼者,體型明顯較好,有幾個甚至説得上修長精幹;而底層階級長大變老的男人們,幾乎都成了胖子禿子,雖然他們年輕的時候有幾個甚至説得上相當英俊帥氣,尤其是她們的妻子,每個體型都是走形得相當厲害。而這些底層階級父母生的孩子們,人數眾多,絕大部分都是肥胖的,雖然現在他們還只有20來歲。

可見,精英階級從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遠遠強於底層階級,這種能保持自己體重的毅力,是不是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特質?人人都只看到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優越的家庭教育資源和社會環境,除了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習慣,其實在體型的背後更是他們的家庭賦予的某種自律自強的精神吧,這點其實很值得我們深思。所以現在有人説,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你連冬天早晨起牀都起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呢?我們看到的只是身材,然而身材的背後映射的是更多內容,因此我們對那些能長年保持自己體型的人,那些堅持不懈朝着自己目標奮進的人,由衷地表達自己的敬意,在背後,他們的付出或許是我們所不能設想的。

二、除了母體的家庭環境,性格是重塑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張牌。

誠然,前面有説,絕大部分人基本都沒跳出社會的等級的既定魔咒,但還是也有例外的。舉兩個例子,任何人都會注意到有個叫neil的中產階級的孩子(他有個國小同班同學是電影中的考上牛津數學系的bruce),neil在在7歲的鏡頭裏他非常燦爛地敍述着他不着天際的奇異的劍客或者花朵蝴蝶飛之類的夢想,甚至14歲的鏡頭下也是一揹着書包騎着自行車在好教區飛速而過的陽光燦爛少年,在考牛津大學失利而進入一別的大學之後,因為精神有了問題,他輟學之後做了建築工人,然後流浪輾轉在英國各地,居無定所,食不果腹,衣衫襤褸,實在讓人看了相當心酸。雖然最後在56歲的時候以反轉的姿態做了某個地區的議員,但依然是個貧苦的拿着救濟金的議員,他平時所打的零工比如做教堂的輔助祭司也僅僅能讓他活着,他對着鏡頭從來都沒有過高的奢望,説不知道他自己能做的是什麼,還有什麼樣他可以做下去賺到錢的更好職業,他骨子裏已經對自己的命運無可奈何了。片子一直沒説他的精神問題是他的天生遺傳問題還是後來因為家庭環境壓迫所致,總之,這個人物看了讓人相當悲涼。如果他性情沒有問題,他大學畢業後本來是可以順利走在中產階級有尊嚴的軌道上的。

還有一個孩子,生活在貧民窟,住在寄宿學校裏,7歲時候出現的那張悲涼的臉讓我很難忘懷,他叫paul。他7歲時候談不上什麼夢想不過就是希望少被打,少被罰站之類。他的憂傷無助的小臉在1964年的黑白鏡頭下讓人心痛。他成年後雖然也找了很多工作,但是因為無一技之長,也無足夠的毅力堅持,或者也因為就業環境不佳,他頻繁地失業,換工作,到晚年的時候已經只能在妻子幫工的養老院謀得一份小小的修理工的雜差。他到底是因為家庭環境而造成的自卑,還是因為天生性格本身而造成的少毅力?不得而知,總而言之,他小時候的那張臉讓人憐憫並心裏發冷,因為這都可能只是與他的童年生長環境密切相關。

三、婚姻可以拯救一個人,尤其是女人。

在電影中,女人的幸福主要與情感與婚姻有關,事業在裏面的比重很小。中產階級裏面有三個同班同學,在多個年代一起肩並肩出現在鏡頭裏,長大以後的命運差別還是很遠。有個叫Sue樂觀的女孩第一次離婚後堅強帶着孩子,後來再婚幸福夫妻關係很和諧,然後工作也一路順利並且有顯着提升,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總之人生更為幸福;有個女孩子一生中嫁了兩次離婚兩次,留下幾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沒上大學,只做着低微的工作,她身體不好又遭遇到一系列的家庭不幸,一直失業領着救濟金經濟也很拮据;還有一個女孩子本性是個悲觀的人,她在7歲14歲和21歲的時候是一個很憂傷很反叛的女孩,而在28歲的時候遇到了她的丈夫,從此她變成了一個陽光的人,在56歲的時候坦然地説出:雖然自己是一本也許不怎麼好看的書,別人(觀眾)既然翻開了,但是還是會有慣性一直讀下去。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這話放在女權主義那裏不好説對與錯,但是放在這個電影裏再合適不過了。那些在7歲的時候就興高采烈地説要結婚要幾個孩子的女人,在她們的人生道路上都寫下了這些篇章,只是箇中滋味大相徑庭。婚姻甚至重塑了她們的第二次生命。那個蘇在這些女人中顯得相當年輕有活力,無論容貌還是精神在這羣女人中都是佼佼者,再婚遇到的讓她幸福的男人,和一路向上的事業也給了她極大的信心,當然也創造了較好的物質環境吧。而其中有個女人在56歲的時候衰老得驚人,家庭一般又遭遇失業,歲月在她的臉上無情地刻下深深的痕跡。

父母的糟糕的婚姻會傷害一個孩子,給他們人生留下很不好的印記,但其實好的婚姻也可以拯救一個男人,比如上段中寫的那個7歲就臉呈憂傷之色讓人心痛的白人貧民男孩paul,小時候因為父母離婚一直説不會結婚不考慮這事情,後來去了澳洲,看起來很英俊,長大到28歲以後幸運遇到一個陽光的女人,這女人支撐他走過了後面的幾十年的歲月。雖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無一例外地想逃避,想消失,但是最後他的妻子用自己的方式固定了他,也許是孩子,也許是温暖,讓他留在這個完整的家庭裏繼續盡責。如果沒有這個妻子的話,這個從來就一臉悲涼的對人生無望恐懼的孩子又被傷害了自尊心又沒有自信的男人不知道晚景會如何地悲涼也很難預測。而他的女兒終於也考上大學主修英國歷史,一家人重回英國遊覽的時候也很讓人感歎。

四、一個家庭中孩子數量的的多少確實與生活品質大有關係。

在電影中,精英階級的人基本只生個兩個孩子,在優生優養子女之外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自己的人生進行自己的理想規劃,比如喜愛園藝、帶領板球隊、組建樂隊等,他們的孩子都按部就班地上中學大學、畢業以後也有很不錯的體面高薪的工作。而底層階級的那些長大後很容易生個三五個孩子,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他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因為衝動無序而導致孩子們更無序地出生,甚至他們年輕的兒子在也很年輕甚至不到二十歲的時候也會生了三五個孩子。因此他們還未到衰老的時候甚至只有49歲就已經是一大堆小孩的爺爺奶奶了,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是可想而知,電影中他們被一大家子圍着忙忙碌碌,一刻不得閒,有白人也有有色人,他們在五十六歲時候為自己的兒女輩找到了一個體面的工作比如郵遞員而感到很欣慰,如果偶爾家族出現了一個大學生,則更是滿面榮光。按照推測,他的子女應該基本是我們所説的80後。

那些結婚的人基本都是找的是門當户對階級的人,這很正常,一個人在自己所屬的階級裏有更廣泛的人羣交集和價值共鳴,裏面精英階級和上層的中產階級在婚姻上倒是更為穩定,是因為理性的選擇還是物質的保證?而其他很多人在35——42歲左右的時候經歷了離婚再婚的過程。當然,一段失敗的婚姻會讓人生更為不幸,除了讓人對婚姻的某種信念散失而讓人覺得沮喪,更是因為修正上一段錯誤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和精力,如果上端婚姻又留下一堆要負責的孩子而爸爸們也都不知道去了哪裏的話,這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理性的人是更容易具有幸福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在掌握中?還是感性的人更容易有幸福生活,走到哪裏算哪裏,隨心所欲?或者,表面上的有序看起來乏味無趣,但是在有序之中卻有遊刃的空間,而表面上自由隨心卻帶來後續的混亂,最終是否能擁有自由和愜意卻是未知。所以這個讓我們深思,我們羨慕的不僅僅是精英階級表面上所擁有的更為豐厚的物質基礎和社會資源,或者更要研究他們能擁有並保持傳承這種實力的潛在的那種特質。

從42歲的時候開始,他們的生活基本已經沒有了什麼變化,人生的一切似乎已經成為了定局,孩子們已經長大再教育已經來不及,而自己年華老去追求事業和愛情都已經力不從心,那些曾經意氣風發劍指江湖的有志少年也變成了今日平靜祥和的頭髮稀少的中老年男人,那些曾經憤世嫉俗的女孩也成為現在淡淡評閲自己人生的中年嫻靜婦女。在這個年紀,人生的大好時光已經過去,回首過去,他們都很驚訝自己小時候的模樣,他們彷彿都基本滿意如今的人生,只是不滿意又能如何?他們不會對着鏡頭後悔的。雖然,電影中,那是在英國的福利性的保障制度下,那些人生活還能得到很有效的保障。在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現在這樣的保障體系下,如果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也都知道了未來的我們是什麼樣的人過着什麼樣的生活,我們是否更充滿信心還是會覺得沮喪?

或許就像劇中人所説,無論我們自己是怎麼樣的一本書,精彩或者乏味,讀着讀着,也就讀下去了;或者就像局中人所説,而所謂幸福,就是我們都還在平穩地在這裏,沒有遭遇到厄運,這也是一種幸福;或者就像劇中人説説,如果有機會重來,會在年輕的時候好好讀書,因為知識是誰也拿不走的,那樣可以更有力掌控人生;或者如劇中人所説,如果能重新來過,一定不會像當年那麼懶,會很努力工作把握每一次機會,那麼還是會有很多機會改變整個人生。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qq空間勵志日誌美文賞析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