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勵志文章

名人寫的勵志文章

欄目: 勵志文章 / 發佈於: / 人氣:1.14W

有很多名人都寫過一些勵志的好文,這些文章一般頗有深度,很適合我們去閲讀。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出自名人的勵志深度好文,供大家閲讀!

名人寫的勵志文章

名人寫的勵志文章篇一:用理想和現實談談青春

先把理想藏起來,理想不必天天想。因為買不起房子,所以愛情太貴了;人際關係太難處了,都不敢説不了;想到北京、上海、廣州漂流的,你們是現在最委屈、最難受、最不幸的一代。從喝完酒後做什麼事情來判斷是哪一代人。

60後:留在原地喝茶聊天

70後:唱卡拉OK

80後:去夜店

90後:十幾個人坐一起,沒人説話,都在拿手機跟別人聊天

在我成長的年代裏,我不知道什麼是新聞。因為我在內蒙古一個邊疆的小城市裏。在我們那沒有新聞,我也不知道記者是幹什麼的。廣播學院考試容易過,逃課沒人抓,課外書隨便看。

因為這個報考的。現在考廣院,恨不得北大、清華的分才能進熱門專業。我説,我買的是原始股。因此,有很多不認為自己的學校是名牌大學的學生,我經常給它講我的故事,

北大很牛,不是現在在那裏上學的學生造成的。我們要用自己的努力,把一個學校從無名之輩變成名校。要成為原始股的購買者。人家買的是期貨,不是現貨。我夫人認識我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很可愛的人。對於愛情來説,這個就夠了。

但是現在要用房子、車子來衡量是否要跟他擁有愛情。對於60後來説,連上大學都是懵懵懂懂。房子太貴,我們這一代人從來都沒有想過,能買自己的房子。有人説,我們在上海漂流,是蟻族。但是我們這一代連漂流的機會都沒有。你們的痛苦是讓我們羨慕的幸福。

過了30之後社會才給我們這樣的人提供漂流的機會。89年,我們的畢業空前絕後。我們是唱着大約在冬季,一批一批人在火車站淚灑火車站,充滿了絕望,不知道未來在哪裏。有時候,經歷了也發生變化,那似乎是一個轉折。

我待的地方是周口店。從我的窗口就能看到猿人遺址,一年就看了21次這個遺址。

偶爾從周口店回北京城,第一件事就是花一塊錢買一根香腸,站在馬路上吃完。跟你們比,我是幸福還是痛苦?我在北京搬了八次家。我的孩子就是在搬家過程中孕育的。我一直離城市的距離保持在五環之外。白哥,你別裝了,你還能買不起房子?我現在能買得起房子。本台最後一次分房子,我排倒數第一。我肯定拿不到朝向好的房子,“沒關係,朝下我都要!”成了中央電視台的至理名言。這是我們這一代的故事。

1949年出生的這一代。他們幸福死了,用一個詩人的話説,時間開始了。當他們12、13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三年自然災害。等他們開始上學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等他們要談戀愛時,男女不分,所有的人都穿一樣的衣服,男人能幹的,女人也都要幹。等他們27、28,終於生活安定下來,想要結婚要小孩的時候,突然恢復大學聯考了。有的回城,有的大學聯考,命運從此發生了轉折。終於到30多歲,想要多要幾個時,計劃生育了;等他們開始享受天倫之樂時,下崗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了。和這一代相比,你們幸福麼?

再往上走,季羨林,季老到德國學習的時候,哪知道趕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德國一待就是20xx年,想回都回不來。和這一代相比,你體會不到兩國相隔,

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掙扎、奮鬥,沒什麼可抱怨的。幸運的你們,由於有了互聯網,可以把你們的委屈和抱怨讓世界看到,於是誕生了蟻族、北漂,這是痛苦中的幸福。社會應該關愛你們,但不是溺愛。身在青春期的人應該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掉,於是鐵餅。

21歲,我們走出青春的沼澤地。這首詩,我回想起來的時候,青春回憶的時候很美好浪漫,但經歷的時候很殘酷。青春就是殘酷,人生的很多次第一次都在青春期,你要抉擇,不要以為每一代人都説青春好,你便產生了幻覺。我經常會感受到我在青春期的時候經歷的痛苦和掙扎。我們在實習的時候,集體口號是,裝孫子。我們那一代人比你們更艱難,也比你們更會找艱難。我們那個時候要打水、拖地,你們不用了,有飲水機、有清潔工人。青春既然是不容易的,面對它。這是作為過來人的感慨,有的有用,有的沒用。

第一的素質不是你的才華,而是你是否有一個強大的心臟。當你離開校園往前走的時候,打擊多了,沒用心理素質,想在將來這個社會上混,是不行的。不是特指中國,在美國也一樣,

我在招人的時候,經常會觀察這個人心理素質如何;這就像一個拳擊手,被別人不斷打擊都不倒才是重要的。我看到很多年輕人在最初的表揚中,跌倒了。不靠譜的表揚更會毀人。對批評有耐受性,對錶揚有警覺。

第二,20xx年前,龍永圖那時候入關談判,他問我什麼叫談判,不就是像你們一樣麼,跟對手在爭鬥在吵架。他説,不,談判一門雙方妥協的藝術。我是在年到40的時候才明白這個道理。任何單方面的談判,不是談判,是戰爭、侵略。人跟自己的理想、事業、同伴、生命都是一場談判,從來不會單方面的獲勝。只有雙方妥協才是一種獲勝。你怎麼能夠完全讓生命按照你認為的方向去走呢?那不是談判,那是你對生命發動的戰爭。愛情、婚姻也如此。離婚的一定是有一方不妥協,或者雙方都不妥協。關鍵時刻,傷人的那句話能夠憋住,才會有傳奇。踢足球也是一樣,我現在一週兩場球,我的隊友有三分之一是國家隊。別忘了,我四十多了。要學會用40歲的方式去踢足球。各種傷痛都經歷了,我還在用20多歲的方式去踢,很暴力、很想獲得勝利,但是我現在明白了,我必須妥協。

第三,生活的真相是什麼呢?平淡。今天7月5號,鄭大的畢業生已經離校了。每一個從大學校園走向社會、生活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接受平淡的日子。生活5%是幸福、5%是痛苦,剩下都是平淡。那5%的幸福,就像是鐵鉗子上叉的肉,吸引我們跑完了全程。我現在當着幾千人,眾星捧月,但是不是,是我在伺候你們,因為我不一定願意來。

新聞,是一個樹欲靜而風不止的行業。永遠不能保證未來會發生什麼。計劃沒有變化快,變化沒有電話快。但更多的時候是平淡。一對中年夫妻在家裏,老公開電視、老婆織毛衣,之後洗腳,睡覺,你覺得這樣的生活怎麼樣?快離了吧。我想過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變老。禮花很漂亮,是因為一年偶爾放一回,要是天天放,你會起訴我。

在美國做記者,做編輯,最初的時間是跟着車跑,一跑就是好幾年,你接受麼?要接受,提早明白生活是平淡的。

第四,想贏不怕輸。每個人都想贏,而你想過,你是真的不怕輸麼?不怕輸才是真正的關鍵。最逗的是,只有你不怕輸的時候,你才能贏。每個運動員都想贏,但做到不怕輸,太難了。想到最壞的結果,並且去做,往往事就成了。在學校也同樣如此,你敢於創意麼?敢於接受周圍的不理解和嘲諷麼?那就去做吧。一個人最終的裁判是自己,在我的生活裏,很多人都活在別人的眼睛裏。總想去討別人的歡心,沒必要,每個人都無法扮演別人扮演很久的角色。還是要努力地去做自己。有些詞看着很敏感,但是還是要説,比如自由、民主。我從來不抱怨,因為抱怨沒有用,在中國內心深處,自己對自己的束縛和不自由。你能解放你自己麼?能把自己解放已經很不錯了。一個大學生,應該成為時代列車前進的推動者。但不是所有人走在後面推,還有人在前面攔着,最可氣的是還有人坐在車頂上,不管你推到哪裏,她都是既得利益者。中國一定會走向民主。我們是否能聆聽別人不同的意見,甚至刺耳的聲音。不要成為一個網絡上宏大的自由主義者,卻是生活中的暴君。民主從每一個宿舍開始。你們這一代人,一定要從自己身上去打造自由和民主的基礎。行了,一個小時,我講到這裏。

曾經有人問過了,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什麼?我説是新華字典。一頓飯吃完,你只誇了鹹鹽,但是醋會失落的。那是一個你尋找自己的地方,而不是去讀別人。對我影響的書太多了,我沒法去一一評説。

對於我來説,大學的四年,對於成為今天的我,是最重要的四年。剛入學的孩子是一樣的,四年後,不一樣了。沒有任何雜質的友情,第一位;見證了你和這個國家的情感,第二位;學會了逆向思維;學會了如何用新聞眼光來看待自己;學會了如何學習。我是個到現在依然本科的大學畢業生。我就想知道一個本科生究竟能走多遠。

現如今的媒體環境,在網絡上有價值的言論和聲音太少。民主的前身就是雜亂無章。在我40歲的時候,我發捍衞常識、建設理性、尋找

中國的大學聯考有萬千個毛病,但目前是最公平的。大學聯考要改革,可不是你的方向。中國的大學聯考,一定要告別一張卷子。要讓高校自主招生,你還要信任它,公平。大學聯考的未來,恰恰不是大一統,而是多元化。

新聞聯播你有權不看,但你無權扼殺。

面對就好,去經歷就好。沒事別找事,有事別怕事。

你自己定義成功。我從來不慶幸,這是命。總有人跟我説,哎呀,辛苦;我説,不,命苦。從事任何職業都是一個工具,不是一首歌、不是一個節目,而是態度。

偶爾自卑的人才可能成功。一件事交到你手裏,你不那麼自信,有點自卑,你就會付出120%的努力,事兒就能做好。

名人寫的勵志文章篇二:瑣碎的時間是珍珠

瑣碎的時間是珍珠,可惜,我們都明珠暗投,將它們,當垃圾給扔掉了。我們應該將各種瑣碎的時間利用起來,讓它們閃光才對。雖然像作者一樣5點起牀有些困難,但充分利用各種瑣碎的時間,很值得做。

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時候,我浪費了很多時光。上班時,自己的工作和思路,總是被別人打斷,一天到晚,幾乎做不了什麼像樣的事。好不容易沒人打攪的時候,卻又快下班了,又覺得十幾分鍾,二十分鐘,能做什麼呢?還沒開頭,就得下班。還不如下班算了,等晚上找個整塊的時間,再做。結果呢,晚上,宿舍又太吵,總是熙熙攘攘,人來人往,跟本就無法集中精神。可是,哪家公司的集體宿舍是安靜的呢?於是,想做,想學的東西,又不得不丟在一邊。時光,就這樣,不知不覺,浪費掉了很多。

有一天晚上,宿舍裏,照例很燥熱,很嘈雜。我啥也做不了,啥也看不進去,只好窩在牀上翻一本文摘。無意間,翻到了一篇文章,是一位美國人寫的。他説,他一年四季很忙,到處出差,做演講,做諮詢,做項目,在全球各地飛來飛去。但他每年都出兩到三本書。為何在這麼忙碌的情況下,他還能每年都出幾本書呢?原因是,他善用了所有的瑣碎時間,在吃飯後,等車的半個小時,在機場候機時,一個小時,或者四十分鐘,乃至,整塊工作後,休息的十幾分鍾間隙,他都寫上幾筆。多的時候,可寫千字,少的時候,只有一兩句。但這些積累起來,就不得了了。最後他説:瑣碎的時間是珍珠,它們散落在各個角落裏,只有將它們串起來的時候,才會灼灼生輝,產生價值。

瑣碎的時間是珍珠。我心中忽有所悟。可惜,我們都明珠暗投,將它們,當垃圾給扔掉了。我應該學習他,將各種瑣碎的時間利用起來,讓它們閃光才對。

此後,我開始訓練自己,充分利用各種瑣碎的時間。比如,開會,有人晚到的十幾分鍾,等待時,我會在會議室裏,將我心中構思的方案寫上幾筆。晨會前的十幾分鍾,吃過了早餐,我一般不在外面晃盪,而是先到座位上,將當天的工作重點列一列。下班前的十幾分鍾,沒事了,我把昨天看了一半的論文拿過來,再看上個兩三段。這些過去我從沒認為是時間的時間,一旦點點滴滴集中起來,竟然能做很多事。

在上班之外,我也充分利用空閒時間,重拾我的文字夢,開始寫東西。一句,兩句,一段,兩段,被人打斷了沒關係,忙完了事情,得空,接着以前的思路,再寫。嘈雜也沒關係,能寫幾句算幾句。漸漸,我發現,我的抗干擾能力大增。有時候,我看書,或者寫東西,竟然能做到充耳不聞同宿舍其它牀鋪上吆五喝六的打牌聲。再後來,外界環境根本就不是個問題,即使在隆隆的機器聲中,我也可以爬在機械臂下的橫杆上,照例寫我的工作總結,或者改善提案。猶如此刻,小媳婦正在客廳裏開着電視,看她喜歡的AXN上的《CSI》紐約篇,而我,則在開着音樂的房間裏,側坐在我的袖珍小書桌前,敲着這篇文字。

後來,我發現,時間不僅僅是我用到的這些。其實,有塊寶貴而又安靜的時間,被我忽視了。比如早上。因為,早上是一天時間裏,最安靜,最少人打擾,人的頭腦又相對比較清醒的時候。但這樣一塊好時光,我竟然用懶覺給打發了。於是,我開始調整作息時間,將睡覺的時間略略前調,比如常常一兩點睡,壓縮一下,十二點左右睡。本來是七點多起牀,調早一點,五點起牀。高質量的睡眠,其實五六個小時就夠了。想想,幾十年後,當我們去向馬克思報到的時候,有的是時間睡,現在少睡點,也沒啥大不了的。

(寫到這裏,媳婦在客廳裏叫,説柴靜的《看見》要開始了,是講黃西的。這是我必看的節目,不好意思,先看去了,等看完,再接着續。)

(看完了《看見》,接着再續。因為這也是個時間應用的例子,很有趣,我就把這個插曲保留在這裏。好,咱言歸正傳,繼續。)

雖然只是多了兩個小時,但這兩個小時利用起來,可不得了,我發現,我往往可以一個早上完成平常日子三天左右的的學習量,或者寫作量。一天等於三天,一週等於三週!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我們擁有的時間其實沒有兩樣,區別在於我們如何去認識它,並用好它。而我養成的這個五點即起的習慣,不僅幫助我加快了學習和寫作的速度,而且,還在後來的日子裏,幫我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我離開第二家公司後,去了一家馬來西亞的外貿公司工作。當時,公司的客户,大部分是美國客户。過去,公司的很多職員都受不了,主要是因為這邊是正常上班時間,在那邊,對方正好是晚上八九點,所以根本沒辦法溝通。若要溝通,則必須熬到晚上九十點鐘才行。我的那些同事們,剛開始還行,熬久了,各個都頂不住。而我早上五點起牀,是他們的下午四五點鐘,溝通時間正好,沒有任何障礙。所以這份工作,我做得很順手,沒有任何問題。

離開貿易公司後,我去了一家制造工廠。工廠一般都八點上班,而我照樣五點起牀。起牀後,我早上的內容調整為:先看google閲讀器上訂閲的博客文字和新聞,每天約500多條。大多數可一掃而過,少數感興趣的,或者覺得有用的,我會標註,並拷貝下來,發到同事或下屬的郵箱裏,供參考和研究。而後,我會回覆晚上客户、同事、供應商發給我的郵件。雖然我謹守郵件不過夜的原則,但在我下班處理過郵件之後,還是會有些郵件,在更晚的時候發進來。另外,作為管理者,還必須考慮下屬的效率問題和工作能力提升問題,所以,我會在每天早上上班之前,準備好要跟他們溝通的問題和話題。自然,自己的工作也要做個計劃,分一下主次。這些都做完之後,我會寫寫有關管理的案例,或者話題。如果順利的話,我可以寫到1500字以上。不順利,至少也能完成基本的構思和框架,留待再有空閒時,補寫出來。

實際上,現在的日本和美國,正在流行早起上班之風。尤其是美國,有“活力早餐”之説。所謂“活力早餐”,就是將商業談判,從中午挪到早上吃飯時間進行。這樣的好處是,效率較高,一些談判遺留的問題,可以在下班之前解決掉。而下午兩點以後的談判,往往會顯得宂長,效率低下,而且,一旦遺留下問題,往往得等到第二天才能補充完成。特別是中國,更是喜歡在晚上招待客人。晚上吃飯,滿桌子的菜,倒不完的酒,一邊喝,一邊扯,話題散而亂,時間拉得過長。其結果是,吃得太多,營養過剩,不利健康,回家太晚,騷擾家人,有些,甚至喝得醉醺醺,反要家人照顧,徒增家庭摩擦。

不過,也有好消息。據説,在沿海發達地區和城市,很多人會在早上趕到辦公地,與同事一起一邊早餐,一邊討論工作問題。晚上,則會盡量趕回家。即使有應酬,也淺嘗即止,不會酩酊而歸。如此甚好。若能將這良好的風氣貫徹,再利用好瑣碎時間,則中國職場整體素質和工作效率,想必會有一個新飛躍。

名人寫的勵志文章篇三:人的一生能否像大海一樣壯闊

我出生在長江邊上,因為一出生就和水打交道,所以對於水有天生的好感。小時候站在長江邊上,我以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地方的水比長江的更多。

我第一次見到海,大概是八歲左右,從家鄉坐船到上海。船開到吳淞口外時,剛好晨曦初露,我站在甲板上四顧蒼茫大水,無邊無際,又驚又喜。母親告訴我,這就是海。從此在我心裏,無邊無際就和海連在了一起。長大後我才知道,其實那次我們還沒有到海,只是到了長江的喇叭口,和海交匯的地方。

真正看到海,是上了大學之後。大三那年,我突發奇想,從北京騎自行車一直騎到了北戴河,看到了藍天白雲下碧藍的海,那種愉悦的心情到今天也不能忘記。那個時候,北戴河的水裏還能夠看到魚,岸邊還能夠抓到活的螃蟹。那個時候,海洋還沒有被破壞和過度開發,跳下海,碧藍清澈的水就把你包圍。因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後來我又去過幾次北戴河,但發現水質越來越不好。有一年我下海游泳,上岸時發現身上居然粘了很多黑色的油污,從此不再去北戴河。

天氣晴好的時候,陽光下的大海平靜而迷人,但只要是愛海的人,就一定了解或領略過大海兇悍的一面。我第一次領略海的厲害,是20xx年前從天津坐船去煙台。那是一艘不算太大的客貨混裝船,顯得很陳舊,鏽跡斑斑。船在黑夜中航行,起初還算平靜,沒想到半夜遇到了風浪。船在巨大的波浪中被打得東倒西歪,左傾右斜,顛簸了整整一夜。坐在船裏,我覺得隨時都有可能被大海吞沒。終於在驚恐中到達煙台時,我覺得自己像重生了一回。

我是一個喜歡游泳的人,到了海邊就一定會下海游泳,而且非常喜歡游到離岸邊遠一點的地方去。在大海里游泳,心情十分舒暢,會不由自主地產生“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豪情。據記載,當年毛澤東在北戴河辦公時,突然有一天晚上狂風大作,黑浪滔天,毛澤東當下對手下一揮手,説:游泳去!任誰也擋不住。每次聽到這個故事,我就想象那種搏擊大浪的豪邁。記得有一次我在廈門的海邊游泳,在大浪中游離岸越來越遠,結果體力耗盡,差點沒有游回岸邊,從此對海更多了幾分敬畏。

由於愛海,所以凡是有去海邊的機會我都不會錯過。在中國,從大連到海南島,大部分的沿海城市我都去過。有時候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痛苦和挫折,去看大海就成了我排憂解愁的第一選擇。每次看大海無邊,聽到海浪澎湃,我就覺得心裏的鬱積一掃而空。法國文豪雨果説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中國也有“曾經滄海難為水”的詩句。我想,世事滄桑,人生起伏,我們每個人都是大海上的一艘船,需要把握方向,躲避險灘暗礁,不斷前行,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才能讓自己的生命像大海一樣壯闊。

在與海有關的詩歌中,我最喜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温暖的名字……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是我同時代的一個詩人,從他的筆名“海子”就可以看出他對海的依戀。可惜,他還是沒有參透海的內涵,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裏了卻了自己的生命。其實,與海聯繫最密切的不應該是春暖花開,如果面朝大海是你的選擇,那麼驚濤駭浪、狂風暴雨才是生命應該面對的事實。

海洋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壯闊,給了我們情懷,給了我們詩歌,也給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源和食物。也許我們有着不同的人生理想,但可以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一生至少要看一次海。海是生命的渴望,也是生命的寄託,讓我們像愛護生命一樣來愛護海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