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職場勵志

2020年工作勵志日誌

欄目: 職場勵志 / 發佈於: / 人氣:2.1W

相信很多職場朋友都會經常想找一些有關工作勵志的日誌文章來看,那麼20xx年工作勵志日誌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2020年工作勵志日誌

20xx年工作勵志日誌:如何搞定不懂的工作任務

職場新人,初入職場,對工作所知甚少。但任一職場新人,都要面臨工作中任務的來臨。工作任務,對初入職場的員工來説,顯然是陌生的。那麼,職場新人該如何處理不懂的工作任務?

1.反饋和確認

要想處理不懂的工作任務,首先員工要明晰領導交給的具體任務。弄清領導交與的任務,才是順利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職場新人,要學會跟領導主動溝通並反饋和確認,以確保接受的信息為領導所需要的結果。

小羅剛進入職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職務是新媒體運營。有一天,領導告訴小羅:“小羅,幫我處理下媒體平台的粉絲回覆。”小羅爽口答疑,並將任務記在了備忘錄中。但回來後,小羅發現工作任務並非他所想那樣簡單,開始時的不懂造成了工作任務上的拖延。而且,小羅不敢主動找領導詢問,因為如果連任務內容都要反覆找領導,顯然對於剛入職場的小羅是不利的。

如果小羅在接到不懂的任務時,跟領導反饋和確認,問題就可迎刃而解。比如,小羅可以這樣跟領導反饋:“領導,您説的處理媒體平台的粉絲回覆,是指今日頭條上的粉絲回覆嗎?”領導可能説:“微博和今日頭條都幫我處理下。”小羅繼續反饋:“您所説的粉絲回覆是簡單的互動還是我可根據自我意願溝通?”領導説:“我給你回覆模板,照着做就可以。”小羅接着説:“那您看,明晚之前幫您回覆完畢,可以嗎?”領導應允。

最後小羅可以確認下信息,如:“領導,明晚之前我將按照回覆模板幫您回覆微博和今日頭條粉絲留言,望您放心。”領導點頭默許,小羅確認完畢,並按步驟去執行工作任務。

跟領導反饋和確認,可明確自己工作範圍,保證工作滿足領導的要求,從而將不懂的工作更好地解決。

2.主動彙報

有很多職場新人,工作過程中不敢找領導,更不敢主動彙報。其實,這樣的做法對新人的成長極其不利。

當你拿到工作任務後,在固定的時間間隔,要主動跟領導彙報。因為你是職場新人,工作上有很多難題實屬正常,領導也不會因此而將你貶低。

職場新人主動彙報有三點好處:A.讓領導時刻把握工作進展,從而避免最終失控;B.彙報可以讓領導提前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安排相應培訓或找師父教導;C.彙報是工作積極的表現,也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契機。

小軍是職場新人,領導交給他一個任務—成功拿下5個客户。每2周,小軍都會跟領導彙報跟客户聯繫的進展。但是,最近有一個客户難以溝通,小軍正是利用主動彙報的機會解決了這個難題。原來這個客户,之前因為公司部門一位同事的失信耿耿於懷,正是因為彙報,領導才把這位有歷史聯繫的客户情況告訴了小軍。小軍接下來採取了一系列穩定客户心理的戰術,最終用高額違約金成功與客户簽約。

如果沒有主動彙報,自己苦行摸索,估計小軍早已被自己折磨難熬。通過彙報,領導會為你解決超出你能力的事情。職場新人,要懂得主動彙報,而不是坐等失敗的惡果。

3.實事求是

有些職場新人,為了給領導好印象,對無法完成或犯錯的任務遮遮掩掩。其實,這樣更不利於自我品牌塑造,反而有可能讓公司蒙受更大損失。

職場新人,遇到問題解決不了,實屬正常。而有的同事,為了證明自己的才華,常常虛誇工作成果。他們誇大成績而隱瞞錯誤,但水落石出那刻,也是他們職場生涯止步的那天。

小華剛入職三個月,領導交給他一項任務—負責複印公司的重要文件。其實,複印文件看似簡單,卻潛在很多隱患。打印機屬於精密設備,操作不慎會損壞設備。就在複印大量文件的某一天,打印機出現了卡紙。小華以為打印機這麼簡單的設備,隨意抽出紙張就可以。結果由於有按照科學的方法取出紙張,打印機多處感應器損壞。

公司領導需要打印東西,發現文件遲遲不出,便來到打印機房,發現打印機被損壞。領導大聲詢問打印機的情況,小華主動請錯,並實事求是説明了緣由。領導沒有當場批評小華,而是給維修部撥通了電話,説明打印機損壞的原因,現場快速修理了設備。

如果小華隱瞞事實或不主動認錯,非但延遲維修速度,而且由於公司大量文件需當天處理,會給公司運營帶來不良影響。

實事求是,主動説明無法完成的工作或所犯錯誤。這樣,領導非但不會感到你無能,而會認為你值得信任,為公司減少了很多損失。

當遇到不懂的工作任務時,職場新人要記得反饋和確認、主動彙報和實事求是,這樣更利於在職場中贏得領導信任。

20xx年工作勵志日誌: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溝通是有效的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溝通是有效的,其實未必如此。在我這幾年的工作經驗中,有一種情況很常見:一個團隊,每個人都很優秀,很出色,工作也很盡責,但是效率總是很難得到提高。問題出在哪兒呢?

很多時候,其實跟能力和責任心無關,而是出在溝通上面。事實上,真正高效、順暢的溝通,是非常少的。原因之一,是每個人都存在一種情況:

自己熟悉的東西,就認為其他人也應該熟悉;自己認可的東西,就認為其他人也應該認可。

我們很難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去考慮:他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他對這個問題的判斷和評價是什麼,他會怎麼理解我的描述,針對這個問題,他會想到什麼解決方案?

這樣,當我們跟別人溝通時,就會不自覺地、大量使用我們習慣的用詞和觀念,向對方傳遞信息,而完全不管對方是否能夠接受。這就導致了信息在傳達過程中的損耗和扭曲,出現信息不對稱。

為什麼你覺得已經説明白了,可對方還是不明白?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客户説“這個LOGO再大一點”的時候,他表達的是什麼呢?他想説的,肯定不是“這個LOGO再大一點,整體的平衡感和視覺效果才會更合適”,而是“這個LOGO能不能更大一點,讓我們公司的信息更醒目?”

如果設計師沒有理解這個含義,他會怎麼做呢?他會反覆多次地對所有元素的比例和位置進行微調,在這個基礎上再微調LOGO,達到不破壞整體平衡感的效果——顯然這並不是客户想要的。這樣的後果,就是一次次的打回重改。

而如果設計師理解了客户的真實需求,那麼,他就可以採取許多“尺寸”之外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能不能將LOGO換個顏色?能不能將LOGO的位置調整一下?能不能周圍的元素弱化一下,來突出這個LOGO?等等。

在許多公司,這樣的例子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運營無法理解為什麼產品把需求否了;產品無法理解為什麼研發實現的功能跟他要的就是不一樣;設計師無法理解文案究竟要什麼風格;AE無法理解創意為什麼一直拖稿;創意無法理解為什麼客户就是不滿意;老闆無法理解給你們這麼多人,為什麼這點事情都做不好……

這其實就是平常所説的“溝通成本”。如果一項工作,2個人花12小時可以完成,現在給4個人,是不是隻需要6小時?當然不是,很多時候,未必會比12小時縮短多少,甚至可能會增加。

原因就是因為,人多了,需要對接的信息也多了,彼此的溝通成本也急速上升——因為每個人都要跟其他所有人進行溝通。如果2個人的溝通成本是n,3個人就是3n(AB,AC,BC),4個人就是6n(AB,AC,AD,BC,BD,CD)。

如果這些溝通過程沒有很好地完成,就會導致信息的不完整,引起一系列降低效率的意外。比如,小明本來應該在收到小紅的郵件之後,立刻進行處理,但是他沒有得到這個信息,導致郵件在這個環節拖了半天;比如,小明本來已經做好了一份表格,可以改一改直接用在別的任務上,小紅不知情,導致又重新做了一次;比如,同樣一個要求,小明和小紅的理解不一致,導致兩個人做出來的東西整合不到一起……

為什麼你覺得已經説明白了,可對方還是不明白?

別小看這些細節,大量的這些意外積累在一起,常常就會導致一個項目十天半個月的延誤。這不僅僅是項目經理應該注意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注意的問題。任何涉及團隊協作的工作,絕不僅僅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你要學會跟別人有效地溝通。

對方也許只講了50%的話,但你能理解到對方90%、甚至100%的需求,然後把事情做到位。其實,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我們身邊那些優秀的人通常具備這樣的素質:

他們未必在任何事情上都有過人的能力,但是他們考慮得特別周到,很多細節都能處理得很好,很多事情在他們手中,總是會省心很多。

在團隊裏,這就叫做默契。許多習慣了“按部就班”方式的人,不會去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應該怎麼做、如何才能更好地滿足雙方的需求和目的,而只是抱着“你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的心態。

這樣一來,只要雙方的理解不是100%吻合,就勢必會出現偏差,從而導致返工、修改,乃至於多次的扯皮。而有效的溝通以及自省,其實就是一種修正機制。它可以使你在開始工作之前,確保將雙方的理解調校到同一個方向上,從而事半功倍。

為什麼你覺得已經説明白了,可對方還是不明白?

不同的理解,很多時候,是因為視角和層次的不同。做一個方案,執行者會去想:這個方案要怎麼引入,這裏的文字要怎麼表達,這裏用什麼圖表會更有效?而運營的主管可能就會想:這個方案的邏輯是否清晰,是否傳達出了最重要的信息?總監則可能會想:這個方案是否符合品牌的戰略和方向?是否能帶來足夠的收益?諸如此類。

所以我曾經提到過:無論任何職位,你一定要在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對其他人的工作有所瞭解。不但對同事的工作要有了解,對跨部門的協作者、上級,都要有所瞭解。

這樣一來,當你跟別人對接工作的時候,你才會知道:他會如何理解你所説的話;會如何評價問題的優先級;會採取什麼方式去解決問題。以及,他所作出的這些理解和反應,是不是你所期望的?

這也是我對新人一向的要求。每個新人入職,我都會對他們説,在完成手頭工作的基礎上,一定要去理解你的團隊夥伴和負責人的工作。不懂就問,還不懂就再問,問完自己多思考。只有充分理解了整個團隊的目標、進展和工作方式,你做起事情來才能事半功倍。

在一個職位上做久了,你的目光和思維就會被限制住:你會習慣用這個職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自己出發,建立對問題的描述框架。只有主動地跳出這個框架,從更高的高度去鳥瞰,才能提升你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效率。

20xx年工作勵志日誌:你需要了解的職場法則

以下法則適用於大多數公司,當然,對於管理非常好的公司來説,不一定全部適用。

1、“變色龍”法則

保持最真的自己,讓別人看到他想看到的模樣

如果你加入的公司,BOSS很正直開明,那你只要努力工作就OK,做好人就有飯吃。不過,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若面對三觀不正的上司,你只做好人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就要學會靈活應變,“在人前説人話,在鬼前説鬼話”。

進入職場,第一時間要分清上司的類型,明白上司的需求,在三觀很正的上司面前做能臣,在三觀不正的上司面前説TA愛聽的話或智慧地拒絕TA想要你幫忙的不正當之事,這才是優秀員工的體現。一句話:忠於明君,哄好昏君。

2、藏鋒法則

不要過早和過多地暴露自己的野心

其實,我本人很喜歡有野心的員工,因為沒野心的人就沒什麼前途,嗯,也許我們應該説得好聽一點,所謂的野心在這就是上進心+企圖心——説白了,就是“我很想快點升職加薪並願意為之付出最大努力”的決心!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説,有野心,真好!

但在很多單位,蠻多的領導貌似並不喜歡有野心的下屬,因為職位有限,晉升空間比較小,你能力越強、野心越大往往越容易被打壓,因為你的上級擔心你會取代TA,所以,對方會本能地不給你出頭的機會。

對的,很多人都會奇怪:為什麼自己能力更強,也沒怎麼得罪上司,結果卻不被重用,甚至更氣人的是老發現“庸人上位”?!

因為“庸人”沒什麼能力,更聽話,在領導看來:這就是忠誠,沒有威脅!

所以,如果自己能力很強,也很有野心,可以將它先藏起來,讓自己看起來像個“庸人”,工作也老老實實地做好,贏得上級的信任再説。

另外,過早地暴露野心,會引起別人的逆反心理,給自己樹敵,引來諸多嫉妒,這對自己來説也是不利的。

3、謹慎法則

做事認真,不留破綻

你的每一個“不小心”,都有可能會成為其他同事在關鍵時刻彈劾你的把柄,因此,但凡跟自己有關的事情,都要做到“完美”!

無關緊要的小錯誤可以犯幾次,畢竟,你沒必要表現得太完美,免得讓其他人覺得跟你太有距離感!但跟工作有關的所有細節,都必須面面俱到,不能出現不該出現的錯誤!

在職場上,混得好是一個基礎,混得又好又久才是王道!

4、“長規劃,快拿錢”法則

不要滿足於被上司誇獎

尤其是職場小白,很多時候都會只滿足於被上司誇獎!但一定要記住:如果你只是經常被誇,但工資總是不變甚至也沒有額外的獎金,那就不算什麼好事!

如果你的良好表現不能“提現”或“變錢”,那基本上就等於沒什麼用!缺鼓勵嗎?如果真的要激勵,多看看雞湯就行了,何必要等BOSS誇你?!

不捨得出錢的上司,一定不是好上司!這是真理!

正如談戀愛一樣,別聽你的男票説什麼甜言蜜語,如果他不願意為你花錢,那就是虛的!職場上也不例外,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個講究利益的地方,只有讓你升職加薪的上司,才是真的欣賞你!那些經常誇你但卻總是沒有什麼實質性表現的領導,幾乎都是對你耍流氓!一句話:若愛,請深愛;若真的欣賞,請TA甩出錢來!

所以,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屬於你的正當的錢,儘快拿到手才是真的!

5、感恩法則

遇到懂自己的上司,好好珍惜

不是每一個上司都有責任去懂你,雖然為了做好管理,你的上司們都會盡量地去多瞭解你。

如果遇到了願意培養自己的上司,要懂得感恩,你的感恩對他來説也是一種尊重。懂得感恩的人,運氣才會越來越好。

相信很多職場朋友都會經常想找一些有關工作勵志的日誌文章來看,那麼20xx年工作勵志日誌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20xx年工作勵志日誌:如何搞定不懂的工作任務

職場新人,初入職場,對工作所知甚少。但任一職場新人,都要面臨工作中任務的來臨。工作任務,對初入職場的員工來説,顯然是陌生的。那麼,職場新人該如何處理不懂的工作任務?

1.反饋和確認

要想處理不懂的工作任務,首先員工要明晰領導交給的具體任務。弄清領導交與的任務,才是順利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職場新人,要學會跟領導主動溝通並反饋和確認,以確保接受的信息為領導所需要的結果。

小羅剛進入職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職務是新媒體運營。有一天,領導告訴小羅:“小羅,幫我處理下媒體平台的粉絲回覆。”小羅爽口答疑,並將任務記在了備忘錄中。但回來後,小羅發現工作任務並非他所想那樣簡單,開始時的不懂造成了工作任務上的拖延。而且,小羅不敢主動找領導詢問,因為如果連任務內容都要反覆找領導,顯然對於剛入職場的小羅是不利的。

如果小羅在接到不懂的任務時,跟領導反饋和確認,問題就可迎刃而解。比如,小羅可以這樣跟領導反饋:“領導,您説的處理媒體平台的粉絲回覆,是指今日頭條上的粉絲回覆嗎?”領導可能説:“微博和今日頭條都幫我處理下。”小羅繼續反饋:“您所説的粉絲回覆是簡單的互動還是我可根據自我意願溝通?”領導説:“我給你回覆模板,照着做就可以。”小羅接着説:“那您看,明晚之前幫您回覆完畢,可以嗎?”領導應允。

最後小羅可以確認下信息,如:“領導,明晚之前我將按照回覆模板幫您回覆微博和今日頭條粉絲留言,望您放心。”領導點頭默許,小羅確認完畢,並按步驟去執行工作任務。

跟領導反饋和確認,可明確自己工作範圍,保證工作滿足領導的要求,從而將不懂的工作更好地解決。

2.主動彙報

有很多職場新人,工作過程中不敢找領導,更不敢主動彙報。其實,這樣的做法對新人的成長極其不利。

當你拿到工作任務後,在固定的時間間隔,要主動跟領導彙報。因為你是職場新人,工作上有很多難題實屬正常,領導也不會因此而將你貶低。

職場新人主動彙報有三點好處:A.讓領導時刻把握工作進展,從而避免最終失控;B.彙報可以讓領導提前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安排相應培訓或找師父教導;C.彙報是工作積極的表現,也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契機。

小軍是職場新人,領導交給他一個任務—成功拿下5個客户。每2周,小軍都會跟領導彙報跟客户聯繫的進展。但是,最近有一個客户難以溝通,小軍正是利用主動彙報的機會解決了這個難題。原來這個客户,之前因為公司部門一位同事的失信耿耿於懷,正是因為彙報,領導才把這位有歷史聯繫的客户情況告訴了小軍。小軍接下來採取了一系列穩定客户心理的戰術,最終用高額違約金成功與客户簽約。

如果沒有主動彙報,自己苦行摸索,估計小軍早已被自己折磨難熬。通過彙報,領導會為你解決超出你能力的事情。職場新人,要懂得主動彙報,而不是坐等失敗的惡果。

3.實事求是

有些職場新人,為了給領導好印象,對無法完成或犯錯的任務遮遮掩掩。其實,這樣更不利於自我品牌塑造,反而有可能讓公司蒙受更大損失。

職場新人,遇到問題解決不了,實屬正常。而有的同事,為了證明自己的才華,常常虛誇工作成果。他們誇大成績而隱瞞錯誤,但水落石出那刻,也是他們職場生涯止步的那天。

小華剛入職三個月,領導交給他一項任務—負責複印公司的重要文件。其實,複印文件看似簡單,卻潛在很多隱患。打印機屬於精密設備,操作不慎會損壞設備。就在複印大量文件的某一天,打印機出現了卡紙。小華以為打印機這麼簡單的設備,隨意抽出紙張就可以。結果由於有按照科學的方法取出紙張,打印機多處感應器損壞。

公司領導需要打印東西,發現文件遲遲不出,便來到打印機房,發現打印機被損壞。領導大聲詢問打印機的情況,小華主動請錯,並實事求是説明了緣由。領導沒有當場批評小華,而是給維修部撥通了電話,説明打印機損壞的原因,現場快速修理了設備。

如果小華隱瞞事實或不主動認錯,非但延遲維修速度,而且由於公司大量文件需當天處理,會給公司運營帶來不良影響。

實事求是,主動説明無法完成的工作或所犯錯誤。這樣,領導非但不會感到你無能,而會認為你值得信任,為公司減少了很多損失。

當遇到不懂的工作任務時,職場新人要記得反饋和確認、主動彙報和實事求是,這樣更利於在職場中贏得領導信任。

20xx年工作勵志日誌: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溝通是有效的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溝通是有效的,其實未必如此。在我這幾年的工作經驗中,有一種情況很常見:一個團隊,每個人都很優秀,很出色,工作也很盡責,但是效率總是很難得到提高。問題出在哪兒呢?

很多時候,其實跟能力和責任心無關,而是出在溝通上面。事實上,真正高效、順暢的溝通,是非常少的。原因之一,是每個人都存在一種情況:

自己熟悉的東西,就認為其他人也應該熟悉;自己認可的東西,就認為其他人也應該認可。

我們很難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去考慮:他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他對這個問題的判斷和評價是什麼,他會怎麼理解我的描述,針對這個問題,他會想到什麼解決方案?

這樣,當我們跟別人溝通時,就會不自覺地、大量使用我們習慣的用詞和觀念,向對方傳遞信息,而完全不管對方是否能夠接受。這就導致了信息在傳達過程中的損耗和扭曲,出現信息不對稱。

為什麼你覺得已經説明白了,可對方還是不明白?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客户説“這個LOGO再大一點”的時候,他表達的是什麼呢?他想説的,肯定不是“這個LOGO再大一點,整體的平衡感和視覺效果才會更合適”,而是“這個LOGO能不能更大一點,讓我們公司的信息更醒目?”

如果設計師沒有理解這個含義,他會怎麼做呢?他會反覆多次地對所有元素的比例和位置進行微調,在這個基礎上再微調LOGO,達到不破壞整體平衡感的效果——顯然這並不是客户想要的。這樣的後果,就是一次次的打回重改。

而如果設計師理解了客户的真實需求,那麼,他就可以採取許多“尺寸”之外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能不能將LOGO換個顏色?能不能將LOGO的位置調整一下?能不能周圍的元素弱化一下,來突出這個LOGO?等等。

在許多公司,這樣的例子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運營無法理解為什麼產品把需求否了;產品無法理解為什麼研發實現的功能跟他要的就是不一樣;設計師無法理解文案究竟要什麼風格;AE無法理解創意為什麼一直拖稿;創意無法理解為什麼客户就是不滿意;老闆無法理解給你們這麼多人,為什麼這點事情都做不好……

這其實就是平常所説的“溝通成本”。如果一項工作,2個人花12小時可以完成,現在給4個人,是不是隻需要6小時?當然不是,很多時候,未必會比12小時縮短多少,甚至可能會增加。

原因就是因為,人多了,需要對接的信息也多了,彼此的溝通成本也急速上升——因為每個人都要跟其他所有人進行溝通。如果2個人的溝通成本是n,3個人就是3n(AB,AC,BC),4個人就是6n(AB,AC,AD,BC,BD,CD)。

如果這些溝通過程沒有很好地完成,就會導致信息的不完整,引起一系列降低效率的意外。比如,小明本來應該在收到小紅的郵件之後,立刻進行處理,但是他沒有得到這個信息,導致郵件在這個環節拖了半天;比如,小明本來已經做好了一份表格,可以改一改直接用在別的任務上,小紅不知情,導致又重新做了一次;比如,同樣一個要求,小明和小紅的理解不一致,導致兩個人做出來的東西整合不到一起……

為什麼你覺得已經説明白了,可對方還是不明白?

別小看這些細節,大量的這些意外積累在一起,常常就會導致一個項目十天半個月的延誤。這不僅僅是項目經理應該注意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注意的問題。任何涉及團隊協作的工作,絕不僅僅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你要學會跟別人有效地溝通。

對方也許只講了50%的話,但你能理解到對方90%、甚至100%的需求,然後把事情做到位。其實,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我們身邊那些優秀的人通常具備這樣的素質:

他們未必在任何事情上都有過人的能力,但是他們考慮得特別周到,很多細節都能處理得很好,很多事情在他們手中,總是會省心很多。

在團隊裏,這就叫做默契。許多習慣了“按部就班”方式的人,不會去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應該怎麼做、如何才能更好地滿足雙方的需求和目的,而只是抱着“你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的心態。

這樣一來,只要雙方的理解不是100%吻合,就勢必會出現偏差,從而導致返工、修改,乃至於多次的扯皮。而有效的溝通以及自省,其實就是一種修正機制。它可以使你在開始工作之前,確保將雙方的理解調校到同一個方向上,從而事半功倍。

為什麼你覺得已經説明白了,可對方還是不明白?

不同的理解,很多時候,是因為視角和層次的不同。做一個方案,執行者會去想:這個方案要怎麼引入,這裏的文字要怎麼表達,這裏用什麼圖表會更有效?而運營的主管可能就會想:這個方案的邏輯是否清晰,是否傳達出了最重要的信息?總監則可能會想:這個方案是否符合品牌的戰略和方向?是否能帶來足夠的收益?諸如此類。

所以我曾經提到過:無論任何職位,你一定要在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對其他人的工作有所瞭解。不但對同事的工作要有了解,對跨部門的協作者、上級,都要有所瞭解。

這樣一來,當你跟別人對接工作的時候,你才會知道:他會如何理解你所説的話;會如何評價問題的優先級;會採取什麼方式去解決問題。以及,他所作出的這些理解和反應,是不是你所期望的?

這也是我對新人一向的要求。每個新人入職,我都會對他們説,在完成手頭工作的基礎上,一定要去理解你的團隊夥伴和負責人的工作。不懂就問,還不懂就再問,問完自己多思考。只有充分理解了整個團隊的目標、進展和工作方式,你做起事情來才能事半功倍。

在一個職位上做久了,你的目光和思維就會被限制住:你會習慣用這個職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自己出發,建立對問題的描述框架。只有主動地跳出這個框架,從更高的高度去鳥瞰,才能提升你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效率。

Tags:勵志 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