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名人名言 > 名言

關於養生的名人名言

欄目: 名言 / 發佈於: / 人氣:3.02W

智者養生也,必須四時而調寒暑。 ——曹庭棟

關於養生的名人名言

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佚名

食慾數而少,又欲頓而多。 ——曹庭棟

食不語,寢不言。 ——佚名

怒後不可便食,食後不可發怒。 ——樑章矩

多言則背道,多欲則傷生。 ——林逋

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曹庭棟

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兩鞭之。 ——莊子

保生者寡慾,保身者避名。 ——林逋

食能以時,身必無災。 ——佚名

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 ——李光庭

不欲極飢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 ——葛洪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 ——樑章矩

食過則成積聚,飲過則成痰癖。 ——樑章矩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樑章矩

蘿蔔上了街,藥方把嘴撅。 ——李光庭

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曹庭棟

樹怕剝皮,人怕傷心。 ——李悝

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諸葛亮

久立先養足,久夜先養目。 ——呂坤

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貧不可得也:貴而能貴人者,欲賤不可得也;以達而能達人者,欲窮不可得也。 ——佚名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佚名

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 ——佚名

樂之方至,樂而弗驕;患之將至,思而弗憂。 ——佚名

聲色者敗德之具,思慮者殘存之本。 ——林逋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佚名

思索生知,慢易生憂,暴傲生怨,憂鬱生疾。 ——佚名

得而不喜,失而弗擾。 ——佚名

謗來不戚,譽至不喜。 ——葛洪

居心要寬,持身要嚴。 ——申居鄖

人該順時,不可趨時。 ——申居鄖

心平則氣自和。 ——王通

以治氣養生,則後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荀子

多欲虧義,多憂害智。 ——劉安

養心莫善於寡慾。 ——孟子

忿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佚名

慎風寒,節飲食,是從吾身上卻病法;寡嗜慾,戒煩惱,是從吾心上卻病法。

——佚名

不貪最先,不恐獨後。 ——劉安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食能止飢,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林逋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莊子

無病之身,不知其樂也,病生始知無病之樂;無事之家,不知其福敢,事至始知無事之福。 ——佚名

性躁暴者,一身之劇賊。 ——佚名

自家過惡自家省,待禍敗時省已遲矣;自家病痛自家醫,待死亡時醫已晚矣。

——佚名

晚食當肉,安步當車。 ——佚名

謹口勝於服藥。 ——佚名

飽肥甘,衣輕暖,不知節者損福;廣積聚,驕富貴,不知止者殺身。 ——林逋

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井而鑄錐,不亦晚乎?

——佚名

沉憂損性靈,服藥亦枯槁。 ——孟郊

寤寐不驚忘嗜慾,何須採藥爍金丹。 ——嚴慎修

達人觀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為樂,死之為悲? ——蒲松齡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 ——錢琦

冬不欲極温,夏不欲窮涼。 ——葛洪

爽口物多終作疾。 ——李時珍

不見閒人精力長,但見勞人筋骨實。 ——徐榮

放情者危,節慾者安。 ——桓範

動搖則骨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吳普

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錢大昕

心安病自除。 ——陸游

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憂。——徐甜齋

儉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 ——龍遵敍

舉世盡從愁里老。 ——魏牀之

怒時光景難看,一發遂不可制,既過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當涵養於未怒之先。 ——申涵光

心察損神,語多傷氣。 ——申居鄖

睡側而屈,覺正而伸,早晚以時。先睡心,後睡眼。 ——蔡季通

厄窮而不憫,遺失而不怒。 ——韓嬰

疾小不加理,浸淫將遍身。 ——歐陽修

節食則無疾,擇言則無禍。 ——何坦

口腹不節,致病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林逋

樸能鎮浮,靜能御躁。 ——申居巖

習閒成懶,習懶成病。 ——顏之推

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 ——朱熹

呂祖謙想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最好不要太過考慮身體的健康。 ——霍姆斯

曠達的人長壽。 ——莎經亞

節飲食而後得健康。 ——弗拉科利

眼睛害病從手起,肚子害病從嘴起。 ——佚名

太多,就是不健康。 ——佚名

適度是健康之母。 ——佚名

無病應思有病時。 ——佚名

飲食少,休息好,快樂多,這是去病延年之方。 ——佚名

正餐之後,休息片刻;晚餐以後,步行一里。 ——佚名

在進餐、睡眠和運動等時間裏能寬心無慮,滿懷高興,這是長壽的妙理之一。

——培根

美味多生疾患,藥石可保長年。 ——佚名

多病無完身,久病無完氣。 ——呂坤

衣不嫌過,食不嫌不及。 ——樑章鉅

飢梳頭,飽洗澡。 ——楊慎

風者,百病之始也。古人避風如避矢石焉。 ——曹庭棟

飽生眾疾。 ——趙遵路

熱食傷骨,冷食傷肺。 ——曹庭棟

起居之不時,飲食之無節,侈於嗜慾,而吝於運動,此數者,致病之大源也。

——王國維

百病必先治其本,後治其標。 ——李時珍

節飲食,慎言語。 ——蔣捷

太飢傷脾,太飽傷氣。 ——曹庭棟

服藥千副,不如一宵獨卧;服藥千朝,不如獨卧一宵。 ——楊慎

高位實疾顛,厚味實臘毒。 ——佚名

勢順則強,氣順則舒。 ——劉基

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餒,悲則氣消,恐則氣下。 ——佚名

冬寒猶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熱必納涼,涼入裏也。 ——曹庭棟

鍛鍊身體要經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常運動才不能生鏽。 ——朱德

生命在於運動。 ——伏爾泰

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達·芬奇

心情愉快是肉體和精神的最佳衞生法。 ——喬治·桑

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 ——拜倫

我們在堅持工作之外,還必須養成堅持休息的習慣。 ——梅蘭芳

生命在於矛盾,在於運動,一旦矛盾消除,運動停止,生命也就結束了。

——歌德

強忍着自己的眼淚,就等於慢性自殺。 ——威廉·弗雷

保持一生壯健的真正方法是延長青春和心。 ——柯林斯

一個丑角進城,勝過一打醫生。 ——佚名

精神萎靡不振的人,是沒有生命的人。 ——佚名

笑長命,哭生病。 ——佚名

心氣和平,五體安寧。 ——佚名

養生之道,顏開喜笑。 ——佚名

形堅則氣全。 ——無名氏

憂倦既積,災釁必生。 ——佚名

醫書治已病,平心和氣治未病。 ——司馬光

縱慾戕生。 ——樑章鉅

身作醫王心是藥,不勞和扁到門前。 ——白居易

動靜節宜,所以養生也;飲食衣服,所以養形也。 ——程顥、程頤

安樂有致死之道,憂患為養生之本。 ——林逋

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 ——嵇康

惜氣養神。 ——佚名

善養生者必使百節不滯,而後肢體豐腴,元氣自足。 ——樑章鉅

君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衰,戒之在得。 ——佚名

身勤則強,逸則病。 ——蔡鍔

縱耳目之欲,恣體之安者,傷血脈之和。 ——枚乘

醫能醫病,不能醫命。 ——魯迅

身安不如心安,心寬強如屋寬。 ——石天基

攝生之道,大忌嗔怒。 ——魏裔介

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 ——佚名

善治國者不忘危,善着生者不諱死。 ——錢琦

草食之獸不疾易蔞,水生之蟲不疾易水。 ——佚名

休息是滋養疲乏的精神的保姆。 ——莎士比亞

養靜為攝生首務。 ——曹庭棟

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 ——樑章鉅

無安之藥,不可試也。 ——佚名

食取稱意,衣取適體,即是養生之妙藥。 ——曹庭棟

秋月宜凍足凍腦,冬月宜温足温腦。 ——樑章鉅

所食慾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慾多,心愈塞,心愈塞,年愈損。 ——樑章鉅

神慮澹則血氣和,嗜慾勝則疾診作。 ——佚名

怒是猛虎,欲是深淵。 ——金纓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心氣養身。 ——呂巖

壽命的縮短和思想的虛耗成正比。 ——達爾文

食服常温,一體皆春;心氣常順,百病自退。 ——蔡清

妨礙休息和一定的睡眠是直接自殺。 ——徐特立

飽食傷心,忠言逆耳。 ——佚名

養生如病,不得他求。 ——曹庭棟

養心莫善寡慾,至樂無如讀書。 ——佚名

養生必須慮禍。 ——顏之推

頭為諸陽之首。《攝生要論》曰:“冬宜凍腦”。又曰:“臣不覆首。”

——曹庭棟

大凡快意外,即是受病處。老年人隨事預防,當於快意處發猛醒。

——曹庭棟

大抵養性命,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正在寢食之間耳。 ————樑章鉅

心逸則日休也。 ————曹庭棟

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慌傷腎。 ——佚名

養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 ——陸游

養生以不傷為本。 ——葛洪

發宜多梳,齒宜多叩,液宜常咽,氣宜常煉,手宜在面。此五者,所謂“欲死不死修崑崙”也。 ——樑章鉅

長憂非生意,短願不須多。 ——鮑照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曹庭棟

內安於心,外安於目,心目皆安,則身安矣。 ——無名氏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

欲得長生,腹中當清;欲得不死,腹中無滓。 ——樑章鉅

聖人先適欲。 ——佚名

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 ——佚名

寢處不時,飲食不節,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 ——佚名

苦茶久食益意思。 ——曹庭棟

治心以中,治氣以和。 ——司馬光

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佚名

修身以寡慾為要,行已恭儉為先。 ——胡宏

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而心蕩,心蕩而形傷。 ——劉晝

鴆言,德之賊也;多子,生之仇也。 ——王通

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割於性則舍;此全性之道也。 ——佚名

酒是燒身硝焰,氣是無煙火藥。 ——馮夢龍

腹不嫌過暖。 ——曹庭棟

水之生不雜則清。封閉而不流,亦不能清。此養神之道也,散步所以養神。

——曹庭棟

治生者,去其所以害生者而已矣。 ——夏良心

百病不愈,安得長生? ——葛洪

常有小病則慎疾,常親小勞則身健。 ——申涵光

多忿害性,多欲害己,多逸害生,多憂害志。 ——崔敦

善養生者,慎起居,節飲食,導引關節,吐故納新。 ——蘇東坡

百病從腳起。 ——樑章鉅

不氏損年,長悉養病。 ——庾信

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林逋

晚食不節,殺人頃刻。 ——李時珍

養生名言諺語集錦 戒晚食為養生善術
名人的養生名言
養生名言諺語集錦
養生格言摘錄
關於養生的名言:健康是智慧的條件
勵志格言——戒淫養生

智者養生也,必須四時而調寒暑。 ——曹庭棟

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佚名

食慾數而少,又欲頓而多。 ——曹庭棟

食不語,寢不言。 ——佚名

怒後不可便食,食後不可發怒。 ——樑章矩

多言則背道,多欲則傷生。 ——林逋

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曹庭棟

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兩鞭之。 ——莊子

保生者寡慾,保身者避名。 ——林逋

食能以時,身必無災。 ——佚名

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 ——李光庭

不欲極飢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 ——葛洪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 ——樑章矩

食過則成積聚,飲過則成痰癖。 ——樑章矩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樑章矩

蘿蔔上了街,藥方把嘴撅。 ——李光庭

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曹庭棟

樹怕剝皮,人怕傷心。 ——李悝

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諸葛亮

久立先養足,久夜先養目。 ——呂坤

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貧不可得也:貴而能貴人者,欲賤不可得也;以達而能達人者,欲窮不可得也。 ——佚名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佚名

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 ——佚名

樂之方至,樂而弗驕;患之將至,思而弗憂。 ——佚名

聲色者敗德之具,思慮者殘存之本。 ——林逋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佚名

思索生知,慢易生憂,暴傲生怨,憂鬱生疾。 ——佚名

得而不喜,失而弗擾。 ——佚名

謗來不戚,譽至不喜。 ——葛洪

居心要寬,持身要嚴。 ——申居鄖

人該順時,不可趨時。 ——申居鄖

心平則氣自和。 ——王通

以治氣養生,則後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荀子

多欲虧義,多憂害智。 ——劉安

養心莫善於寡慾。 ——孟子

忿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佚名

慎風寒,節飲食,是從吾身上卻病法;寡嗜慾,戒煩惱,是從吾心上卻病法。

——佚名

不貪最先,不恐獨後。 ——劉安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食能止飢,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林逋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莊子

無病之身,不知其樂也,病生始知無病之樂;無事之家,不知其福敢,事至始知無事之福。 ——佚名

性躁暴者,一身之劇賊。 ——佚名

自家過惡自家省,待禍敗時省已遲矣;自家病痛自家醫,待死亡時醫已晚矣。

——佚名

晚食當肉,安步當車。 ——佚名

謹口勝於服藥。 ——佚名

飽肥甘,衣輕暖,不知節者損福;廣積聚,驕富貴,不知止者殺身。 ——林逋

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井而鑄錐,不亦晚乎?

——佚名

沉憂損性靈,服藥亦枯槁。 ——孟郊

寤寐不驚忘嗜慾,何須採藥爍金丹。 ——嚴慎修

達人觀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為樂,死之為悲? ——蒲松齡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 ——錢琦

冬不欲極温,夏不欲窮涼。 ——葛洪

爽口物多終作疾。 ——李時珍

不見閒人精力長,但見勞人筋骨實。 ——徐榮

放情者危,節慾者安。 ——桓範

動搖則骨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吳普

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錢大昕

心安病自除。 ——陸游

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憂。——徐甜齋

儉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 ——龍遵敍

舉世盡從愁里老。 ——魏牀之

怒時光景難看,一發遂不可制,既過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當涵養於未怒之先。 ——申涵光

心察損神,語多傷氣。 ——申居鄖

睡側而屈,覺正而伸,早晚以時。先睡心,後睡眼。 ——蔡季通

厄窮而不憫,遺失而不怒。 ——韓嬰

疾小不加理,浸淫將遍身。 ——歐陽修

節食則無疾,擇言則無禍。 ——何坦

口腹不節,致病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林逋

樸能鎮浮,靜能御躁。 ——申居巖

習閒成懶,習懶成病。 ——顏之推

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 ——朱熹

呂祖謙想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最好不要太過考慮身體的健康。 ——霍姆斯

曠達的人長壽。 ——莎經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