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經典散文

我的集郵情愫

欄目: 經典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12W

我接觸集郵,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

我的集郵情愫

那時,我在公安局政保科工作。閒暇時,科領導常與大家交談一些集郵話題,如1980年鼠年的生肖票如何珍貴等。常常,聽得我雲裏霧裏。私下想:一張寄信用的小小郵票會有什麼玄機?還那麼珍貴。工作之餘,經常看到科領導整理郵票,覺得新奇,就過去看個熱鬧。領導見我想動手拿郵票就連忙制止,同時告訴我,整理郵票的規範操作是不能隨便用手拿的,要用攝子夾,觀看時還要戴上口罩。我請教領導其中原因,領導繼續給我講解:用攝子夾是避免將手上有汗液沾到郵票上;戴口罩是避免看郵票説話時,將口水飛沫落到郵票上。郵票上如果沾有汗液及其它附着物,時間久了會變色,會影響其品相和自身價值。也就在這個時候,我知道了煙台港有集郵協會,並且集郵協會就設在公安局,政保科負責協會的日常工作。

1992年夏,煙台港集郵協會舉辦了一次集郵展覽,展廳設在港務局俱樂部一樓大廳。由於參展的郵品貴重,當時專門抽調消防戰鬥員在展廳日夜守衞。那次郵展我負責一些聯絡、會展現場佈置和安保等工作。記得郵展那天,觀賞集郵作品的人員很多,在展廳的一角還設置了專用櫃枱,集郵協會從市郵票公司申請來一些緊俏郵票在這裏供集郵愛好者選購。這次郵展讓我增長了不少集郵知識,對待集郵不感到陌生了,就在那年我開始集郵了。1995年1月我女兒降生。為給女兒留下紀念,我開始每年買一本郵冊,也想讓女兒與我的集郵一同成長。

20xx年底,集團公司工會大力加強職工文化建設,各協會如同雨後春筍,紛紛建立或恢復起來。集郵協會在沉寂了十多年後又開始運轉,協會仍然設在公安局,日常的工作由我負責。從此,集郵協會的工作成為我工作中的一部分了。每年要制定計劃,想方設法把港口的集郵活動引向深入,讓更多的集郵愛好者有一個可以依託的平台。近十年的時間裏,在工作的不斷推動和集郵界資深老師王新華先生的幫助下,我這樣一個對集郵似懂非懂的門外漢漸漸入門並能夠較好完成集郵協會的工作任務了。

記得協會恢復後的第一次活動是20xx年7月9日舉辦的“喜迎奧運集郵展覽”,也由此拉開在職工中普及集郵知識、提高情趣的集郵活動序幕。我十分感謝集郵愛好者們的大力支持。正是大家的積極參與,我才有了工作的動力。十年來,集郵協會先後舉辦了集郵知識講座、集郵協會成立23週年暨慶祝黨的xx大勝利召開、郵品鑑賞、縮普知識講座、集郵文化進社區等活動。同時,還積極加強對外聯繫,與煙台市集郵協會、膠東集郵文化研究會、日照港集郵協會等進行廣泛交流,營造了港口集郵文化氛圍。

郵票的發行,往往反映了國家一年當中的重大事件或重要紀念等。港口集郵協會把港口的發展以郵品的形式記載下來責無旁貸。煙台港集郵協會在集團工會的指導下,在港口發展的重大節點上都能及時跟進,以特有的形式將歷史記錄和定格。為紀念煙台港開埠150週年,集郵協會策劃製作了一套紀念冊和紀念封;連續三屆的煙台港職工文化節,集郵協會都專門設計紀念封;“幸福煙台港”集郵文化進社區活動,也設計製作了紀念封。紀念冊和紀念封不僅及時記載了重要的時間節點,也讓歷史在職工心中化為永恆,而且通過傳播、交流有效地宣傳了港口的發展,增添了海港人的自豪感、成就感和歸屬感。

在負責集郵協會工作的這幾年裏,我覺得自己收穫最大的還是結識了幾位酷愛集郵、對集郵十分執着的老師,印象最深的當屬王新華老師。王老師退休前是海港機械廠的高級工程師,自幼喜愛集郵。他對工作、對集郵都有着火一般的熱情,那份執着和堅守令人欽佩。在集郵這條道路上,他把最初的愛好當成了集郵事業和文化,又上升為人生的最大追求。他正是憑着這種的堅忍不拔和百折不撓的精神,終於獲得了豐碩的回報。20xx年,他被山東省集郵協會批准為省級郵展評審員,當時在煙台市是唯一獲得此項證書和殊榮的。他的《起重機》專題郵集運用了幾十個國家各個歷史時期的各種類郵品,以簡短的文字生動地介紹了起重機的原理、形成、種類、應用和製造。此郵集內容邏輯性強、構思獨特深刻,藴含着王新華老師對起重機專業的精通和對郵品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掌握。這部郵集在當今可謂絕無僅有。王老師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他熱心致力於對集郵事業和集郵文化的研究、傳播,在他的積極倡導下,於20xx年9月15日由膠東地區廣大集郵愛好者、集郵研究者自發成立了以集郵文化研究為主要方向的非贏利性的民間集郵文化組織——膠東集郵文化研究會。膠東集郵文化研究會成立以來,很好地宣傳了集郵文化,對提高膠東集郵學術水平、提升集郵文化層次,豐富廣大羣眾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積極作用。與王老師相處,我總能感到自己渾身上下都充滿着滿滿的正能量。每當我對工作不積極、應付、懈怠時,一想到王老師那堅毅的目光、執着的神情,那種認真負責的態度,一絲不苟的精神,我頓時感到無比慚愧和無地自容,於是抖擻精神投身工作中去。在集郵這個領域裏,王老師是我的領路人,更是我能堅持做好集郵協會各項工作的堅強後盾和強大精神動力。

集郵是一項羣眾基礎十分廣泛的文化活動。從王新華老師那裏瞭解到,集郵者最初的動機只是滿足業餘文化生活的需要,是純粹個性化的文化活動,這和夾雜有投資成份的現代集郵觀念完全不同。因此,這一階段的郵市,由於性質是物物交換,因此只能算是一個郵票互通有無的場所,也不帶任何經濟色彩;公安局的原局長範志軍同志在講述他早期的集郵經歷時就是這樣的。1982年前後,集郵者的經濟條件開始改善,集郵隊伍進一步擴大,傳統的信銷票集郵方式因此向新票集郵方式過渡。馬路市場也有了一定的錢物交易,郵票價格在這種交易中基本形成,郵市投資初成萌芽之勢。1990年前後,郵票供小於求的矛盾擴大,價格呈快速增長態勢,在這個過程中,集郵者、郵商、跑地區差時間差的短線客都嚐到了甜頭。集郵的本意由此開始扭曲,由單純的文化行為轉換為一定的投資行為,郵票市場單一的拾遺補缺的性質也發生了實質性變化。在目前就投資而言,郵市仍然處於低迷期,但作為文化,集郵永遠不會蕭條。

這些年來,我從一個集郵的門外漢到熟悉集郵,又從一位普通的集郵愛好者到集郵協會的負責人,儘管我組織了一系列集郵方面的活動,並通過集郵活動也讓我瞭解和獲得了很多知識,但我離真正意義上的集郵愛好者和集郵研究者還有很大的差距,我相信將來我一定會拉近與他們的距離。

情繫方寸間,給力煙台港。港口給了大家温暖的懷抱,給予了海港人成長的空間,搭建了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平台。我堅信,港口的廣大集郵愛好者定能將集郵文化融入到幸福港口文化之中,為煙台港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作者:※

Tags:集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