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經典散文

描寫烏鎮的優美散文欣賞

欄目: 經典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66W

烏鎮像一幅畫,一幅濃淡相宜、意境深遠的風景畫。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描寫烏鎮的優美散文欣賞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描寫烏鎮的優美散文欣賞

描寫烏鎮的優美散文欣賞篇一:烏鎮的似水年華

“人人都説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江南一直是優美的所在,是解不開的情節,是拋不掉的相思,是忘不了的前世緣。

如果沒有黃磊和劉若英的那次造訪,烏鎮會更加安靜醇美,但也幸虧那次驚鴻的回望,讓更多人記住了烏鎮的似水年華。

其實,在江南六大水鄉中,烏鎮一直是最安靜的,她不為誰所動,任何時候去都那樣氣定神閒,烏鎮也一直在等待,等待你去感悟似水流年,感悟家園親情。

今天古鎮的東大街西大街被規劃為景點區,一進古鎮你就會發現,時間彷彿在烏鎮停止了。烏鎮奇蹟般的保留着清代江南的水鄉建築格局。一條河流穿街而過,兩岸房屋排列,長廊蔽日,小橋相連。如同風景一般的生活着古鎮,會讓每一個到烏鎮的人長長的沉默和驚訝。

經常有遊客人問,烏鎮為什麼叫烏鎮?三個烏鎮人會告訴你三種不同的答案。有的説,是因為泥土肥沃色黛,魚米之鄉,不知饑饉;有的説,唐代一個姓烏的將軍誓死保護烏鎮,血流此地:還有一個會笑着用手指着烏鎮的老房子説,你自己看看呢……

原來,烏鎮的老房子都是黑色的。和其他古鎮一樣,烏鎮所有的房屋,都是臨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可烏鎮還獨創了最美麗的小水閣,它們都是空架河流之上,宛如建在水中,形成沿河而架的小水閣。下部用木柱或石柱打入河牀,上架大梁,再構建房屋。遠遠看去,象飄在水上的小船,又比小船寬敞,微風吹過,河水輕輕流過,彷彿這些小水閣也在緩緩飄搖,便是一副活着的水墨畫了。正是烏鎮的水閣,

讓她有了一個最美的名字——最後的枕水人家。

轉過財神灣,繞過逢源雙橋,便是東大街的起點了。經過街頭一個清代的香山堂藥鋪,就到了街道。街上很安靜,整個鎮子象睡着了一般,家家户户都是兩層木樓,面河當街。巷子很瘦,房子也很小。江南氣候多潮濕,一樓當然就不做卧室了,吱啞一聲,哪家二樓的窗户開了,一個阿婆靜靜的看了你一眼,又關上了窗子。就這樣走在老街裏,言語便是多餘的了。只是,你從來一眼看不到盡頭,家家連排着的樓房,將街道逼仄得愈顯曲折。細心的,就會悄悄打聽一下,烏鎮人會告訴你:“街道要是做成直直的,遇見弓箭的追殺,怎麼逃命呢?”房子全是木頭的,所以街道中間有一座“水龍會”,那就是當年的119了。看到這裏,不覺宛爾,防火防盜烏鎮都有了。

烏鎮人總覺得很奇怪,老房子老街年輕人都不願意住,都搬到新大街去了,有什麼好玩的,你們應該去街道兩邊的大户人家房子看看,那裏有百牀館,有木雕館,民俗館,錢幣館,裏面才好玩呢。

可遊客的想法和他們恰恰相反,大户人家的房子,庭院深深,寬大空洞,擺了再多的展品,也沒有靈魂了,房子和人一樣是要有靈魂的。所以,烏鎮最美的,就是她破舊的民居,石塊斑駁的小橋,依稀有點混濁的河水,還有就是象外婆一樣慈祥的老人,住在裏面。

只是有一户人家,是一定要去的,那就是烏鎮人引為驕傲的茅盾先生。1896年7月4日茅盾出生在烏鎮。茅盾十歲喪父,母親陳愛珠,是一位通文理、有遠見而性格堅強的婦女。童年時代,他就接受了母親所教的文學、地理和歷史知識。成年之後,茅盾考上北大預科班,又遠渡日本留學,回國後潛心從事文學創作,以故鄉烏鎮為題材寫了多部小説,《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後來在上海編輯《小説月報》,寫下了着名小説《子夜》,建國後茅盾成為我國第一任文化部長。

烏鎮人會告訴你,連毛主席寫信給茅盾都稱呼他“雁冰兄”,茅盾心腸好,常常回來看母親,她老婆也是我們烏鎮的。

茅盾的同鄉妻子孔德止是一個文盲,曾經問茅盾“北京遠,還是上海遠?”茅盾和她相伴到老,很多人不解,一個文化部長的妻子居然是一個文盲?茅盾笑笑説,我可以改造文盲。

如果你去過烏鎮,你就會明白,什麼叫家園故鄉,什麼叫温馨甜美,什麼叫寬厚仁慈。即使是今天,大量的遊客走進了烏鎮,打破了這裏的寧靜,烏鎮人還是那樣平靜。老街上的百姓從來不會拉着遊客推銷一些劣質紀念品,連老街上的看門的黃狗,都是呆呆地打着瞌睡。只是遊客多了,老先生們會搖搖頭歎一句,我們喝茶的地方沒有了……

不管是橋頭,還是河邊,都有很多茶館,坐在夕陽下烏鎮的長廊裏,看着流水,想着心事,家就在橋邊,耳邊有洗菜的聲音,偶爾空氣中飄過一陣酒香,是哪家的“三白酒”開了壇,身邊走過一個江南的女子,穿的是自家做的藍印花布的短襖,手裏拎着一盒剛做好的姑嫂餅,是不是要送給她的情郎,他們在哪一座橋頭相會,也許是相約去修真觀聽戲,橋下的少年捂着嘴巴偷聽會不會笑出聲來,遠處有一隻船要搖過來了,欸乃的槳,輕輕唱和着船孃的歌聲……

似乎烏鎮就是我前世的故鄉,時間沒有匆匆淹沒她,替我保留着她的容顏,等着我回家。

描寫烏鎮的優美散文欣賞篇二:烏鎮之旅

“烏鎮”,一個擲地有聲的名字,多少墨客為其書寫華麗的篇章,傳古至今,默默地叩響旅者的心。而我也想為其描摹幾筆,一個令人魂飛夢牽的地方,雖然以前沒見過,已然在夢中深深抵達,它的氣息穿過唐風宋雨,飄過山川河流,深深地飄散在我的心中。她的素雅的笑容,恬淡的氣質,無不是讓人深深惦記。

“烏鎮”一直牽動着我的心,也許不只我一個人喜歡,在空間裏總是會看到許多友,將那烏鎮的美麗一一收拾起,曾經與烏鎮明媚的交集片段,深深的埋入心底,待來年想起那一場清澈的別離,並將其一一打撈起。不知烏鎮帶走了她們的記憶,還是他們帶走烏鎮的氣息,那些喚醒了自己,總是在無形之中牽動着,還沒去過過的孩子。也許不知是因為她們對於烏鎮的心淋濕了我的心,還是素雅墨綠的烏鎮讓無法自已,還是我本與烏鎮就是一直就是相融在一起,總是無形中會一次次在古鎮的圖片中迷失。也許我美麗的青春在烏鎮註定要在有一場杏花煙雨的相遇,不用很刻意的尋覓,而是在一轉身就有夢的牽引。

我不知叩問了多少楊柳依依,轉過多少夏沫春雨,才抵達烏鎮的脈絡裏,我是在杭州,烏鎮本近在咫尺,那個用白雲就可丈量的距離,而我卻經過幾多折騰,才安然抵達。也許是因為腳步跟不上心的速度,也許是心不等腳步,將那如水的相逢,總是慢慢地擱置在靜默的時光裏,直至今年的秋天我才抵達烏鎮。清楚的記得那天,太陽剛剛升起,清秋有點寒涼,而我我就早早在門口等着車子的到來,那陽光,本是有點薄涼,而此刻卻是無比温暖,防若在為我送行,緩緩的升起,照亮我前行的路,一個揹包,一個人,如此就踏上烏鎮之旅。

畢竟是一個人到外旅遊,所以既充滿期待,又有點惶恐,一個女孩子,孤身一人,總是難免不讓人放心,所以朋友都叫我注意安全,並且時刻注意,而我的情緒也被社會本存在一些壞的事物所此伏彼起,一直到烏鎮我的心也一直懸着,害怕如果自己迷路了怎麼辦?如果遇到壞人怎麼辦?一系列的問題,纏繞着我,所以,我表面上鎮定自若,內心卻風起雲湧。而當我到達桐鄉時,等待的卻是另一場情景,感覺墨色的水鄉像一罈陳年的老酒,香氣四溢,飄過經過許多巷陌,穿過時光,抵達我們面前,在迫不及待地等待着被我們開啟。因為我可以從各位的臉上看到被烏鎮香薰的泛出的紅暈。還沒到達烏鎮,就被這人山人海所吸引,忽如聞到烏鎮的明媚的氣息,因為許多人在那等着車,人聲鼎沸,歡聲笑語喚洗着我的靈魂,讓我飄然的心找到一絲安穩,因為我知道不止我一個人在路上,雖然我們彼此都不相識,但是在他們臉上,我可以看到,那顆期待被烏鎮漂洗幽遠的心,同我一樣他們幾乎是三五成羣趕赴烏鎮,看着他們激情高漲的聊天,喜笑顏開,而我孤身一人難免有種落寞,但是孤寂又片刻消失,因為我知道,烏鎮一直在等着我去,而我的心也期待着趕赴這一場已久的約定。

也許就如白落梅梅説的“人生相遇就是久別重逢”在踏上“東西柵”的路上遇到一位旅遊。她一襲青色的長裙,舞動着烏鎮的年華,如遇到了自己,一路上彼此將寂寞寫成美麗,將孤寂舞成春秋,也許人生就是,永遠有人陪你,雖然只是一程,只是人生的某個階段,上帝你不會一直孤獨的走下去,總有人會與你一起同行,小的時候是父母,長大後是朋友,也許朋友換了又換,但是我們總是會穿過煙霧的路途抵達紅塵的歸途。

尋找烏鎮,就像是尋找夢中的老玉,她質樸無華的,在時光的紋路里,泛着點點的星光。我們在玉中,尋找過去的時光,過去的故事,過去的行囊。走過青磚黛瓦的城牆,走過那平靜的河江,走過那沉寂的石板路,哪一處無不可以感受到烏鎮的去樸素的風味與格調,靜靜聽可以聽到歷史劃過天際的聲音,那麼純粹,那麼有質感。

站在在古橋上,放眼向下望,流水的光影,橋下穿梭的船隻,橋兩邊流動的人羣,一一盡收眼底,此處的風景猶如水墨畫,流淌着古韻的靈性,而此時我看橋下的人也在看我們,也許我們在他們眼中也是一副水墨畫,所以分不清楚,自己是在畫中還是在畫外人,也許我們彼此是畫中人,亦是畫外人,也許人生就是這樣,你裝飾我的心,我裝飾了你的夢,雖然毫無交集,但是卻是彼此無法侵擾的畫面。

也許美食總是會挑撥着人的味蕾,飢餓的肚子在欣賞美景時,竄動不已,於是我們停下來,讓心歇歇,讓跳躍的思維在此一一停靠,坐在古樸的板凳上,防若我們穿梭了時光,到達了古久的那個年代,我們一邊吃,一邊聊天,但是前面的景色好像是在呼喚我們,所以我們還沒有吃完,就急着趕赴下一個景點。

到達深深的陌巷時,一些心事防若被擱淺,老巷防若一個年長的老者,在平淡祥和的訴説着過往。只要靜靜地聽,靜靜的看,就可以t聽到老者的緘默素語,並卸下塵世的浮沉,用一顆淡定祥和的心,來面對這一位智者,此刻防若歲月中的光影從迷離變得徹底,讓多餘的呼吸都覺得有點沉重。來這裏尋夢的人,將夢刻在青磚黛瓦里,講並將一些心事,塵封在時光裏,帶走一縷雲淡風輕。循環往復的走過,烏鎮質樸的笑臉送走了多少旅人,旅人離去,一代又一代,旅人已改,而古鎮卻一直都在,等待着寂寞蓮開,等待故人的歸來。

在這裏,可以看到人們的另一種狀態,比如穿着自己平常不穿的衣服,雖然喜歡,也只是忍痛將其束之高閣,因為在平常穿,太過於招搖了,太過於顯眼,也許是這種想法使然,也許是因為平常的忙碌讓自己無暇顧及那美麗,只只有將其好好珍藏,但是到烏鎮卻不一樣了,你到處都可以看到那古典的身影,一些女孩子穿着古色的衣服,給古鎮帶來些許的美,旗袍划動着温潤的光影,棉麻衣服的隨意飄然,無意中總是會飄入人心,而古鎮買的古典飾品別緻的戴在身上,總是會緊緊抓住人的視線,那些古典的東西,猶如一小小的精靈,跳躍在你的眼前,讓你不得不為之駐足,我們把目光鎖定在一個頭巾,古典美麗,淡雅別緻,最後我們一人買了一個,邊走邊戴,一開始心裏總是跨不過這個坎,覺得有點招搖,而後,戴的人越來越多,自己也想開了,只要自己開心就好,還想那麼多幹嘛,於是我們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索性也戴在頭上,隨意的走着,也許人總是會給自己,下點世俗的套,讓自己圈在裏面無法走出來,在這裏我們可以拋出世俗的雜念,安然的做我自己。

一路行走着,將浮華的世事擱置,就連於古樸純粹的美麗的景色中,一些安靜祥和的景色總是打動着一些繁燥動盪的心,一路上,或將清風攬於懷中,書寫一段俊逸華章,或將摘一顆樹葉,將其好好收藏,或將攀巖的青苔剝離時光的脈絡,記載着烏鎮的裏裏外外,我久久不忍離去,然,一切都是有始有終,雖然收穫滿懷,但是還是悵然若失的感覺,因為我將要離去,停留即是短暫,轉身即是永遠,走出時,我看到一些旅人帶着我來時的面龐,他們是我的前身,我是他們後來,誰的後來不是誰的前身,不管捨得好,不捨也罷,我們在烏鎮抖落一身世俗浮躁,帶有一縷清風俊逸,何嘗不是最美好的結局,來過,用心去深味,走後,經久回味!

描寫烏鎮的優美散文欣賞篇三:柔情烏鎮

我是循着前世的夢來到這裏的,我是循着雨巷中那把油紙傘來到這裏的。這裏有我今生解不開的情節,拋不掉的相思,忘不了的塵緣。是誰,手握橫笛掬香滿衣?是誰,在真實的夢裏與我相遇?是誰,在寂寥而悠長的雨巷,為我撐起油紙傘,撐起一片沒有委屈的天空?只因你的思念早已鐫刻在我前世的夢裏,所以,我才來到這相思如煙的雨巷尋你。

當我來到柔情似水的雨巷烏鎮時,已是中午時分。一座座清韻悠悠的小橋古樸典雅;一條條烏篷船在微波盪漾的河面上穿梭往來;一排排散發着古老氣息的木屋與小橋流水交相輝映。在這樣一個恬靜幽雅的水鄉里,可以悠閒的在青石板上漫步,可以安靜的與心靈對話。於是,淡淡的思緒便清清淺淺地撒落在我與烏鎮安靜相約的時光裏。

此時的烏鎮,靜謐安閒,悠遠古樸。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由於年久的磨合顯得光亮平滑,古舊的門楣殘雕和斑駁的漆痕昭示出時光的魅力,在典型的江南水鄉,水與橋是其最主要的基調,也是最為濃墨重彩的風景。烏鎮所有的房屋,都是臨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烏鎮的水閣空架在河流之上,遠遠看去,象飄在水上的船。微風吹過,彷彿這些水閣也隨着河水的流動而飄搖,好一幅天然純淨的水墨畫。

水與鎮相融,橋與街相通。清澈如鏡的河面上漂泊着無數條烏篷船,頭戴氈帽的船工輕鬆的搖着漿,偶而可以聽到別具韻味的江南小調,伴着古色古香的小鎮,猶如一首典雅的古曲,彈奏着和諧的韻律。

在烏鎮,以河成街,兩岸星羅棋佈的商鋪仍能顯示出當年的繁華與歌舞昇平。烏鎮的百牀館,木雕館,民俗館,錢幣館,染坊、酒坊,皮影戲館各具特色,最值得參觀的是茅盾故居。想遠古雅士聚臨河水閣,憑欄對酌,暢舒豪情。何曾想到過今天的繁華盛世。

烏鎮像一本書,一本文化厚重、內涵豐富的史書。烏鎮像一首詩,一首柔情似水、清新雋永的詩。烏鎮像一幅畫,一幅濃淡相宜、意境深遠的風景畫。

風裏一池楊柳,月邊滿樹梨花,烏鎮有着詩意的朦朧和雅緻;青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烏鎮有着詩意的閒情和安靜;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烏鎮有着詩意的厚重和滄桑。惟其寧靜,所以澄明,惟其淡泊,所以致遠。烏鎮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恬靜淡雅,

前世,在陰晴不定的守望裏,我裊裊婷婷的等待了一生。今生,在江南的雨巷裏,為了心靈的約定,我尋到了那個為我撐起油紙傘的人。此刻,我安靜的守候在歲月的岸邊,只想把今生的幸福譜寫成一首情深深、意濃濃的情詩,在相思如煙的雨巷,烏鎮的柔情裏沉醉。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