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傷感散文

曾祖父的樹

欄目: 傷感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61W
曾祖父的樹

二十四年前的初冬,曾祖父帶着他未完的夢平靜地去了。那時,我正在百里之外一所學校國中二年級的課堂上自習,老師附耳把這個意外的消息告訴了我,瞬時,眼淚就象夏日的陣雨,大點大點地掉了下來。83歲的曾祖父他真的去了?
對於曾祖父,我印象有三:慈祥的面孔總掛着微笑、低矮的草堂收藏着各式的書本、終日裏在屋後那道樑上栽着樹。
可惜的是,他慈祥的笑容已永遠成為了我的記憶,而那些他視為寶貝的書也不知散落到了何處。唯有那幾道樑上的他精心培育的且視為生命的樹還高昂着頭,享受上蒼的眷顧。
我是他的長重孫,又是同輩中第一個男丁,對曾留過長辮穿過長衫的曾祖父來説,我就是希望,我就是未來。在我還不知道那些裝訂規矩的印滿了漢字的紙叫書的時候,他總讓我象尾巴一般跟着,以便在他寫字時,我能吸吮到墨汁的芳香,觸摸到紙張的顏色,甚至是拓印出他運筆的架式。偶爾照像,他都抱着我,讓我抱着他的書。可那時候我對什麼文房四寶了無興致,倒是偏愛地上匆忙的螞蟻和花朵中悠閒的蝴蝶
曾祖父年過古稀卻寫得一手不錯的行楷,每逢年節,總忘不了給鄉鄰寫些對聯,有時還給來人管上頓便飯,使得以編篾換酒的爺爺嘴臉變形,有苦難言。
曾祖父教過私塾,致使他的子弟竟能在飢寒交迫的年代認了些字,真是一件天大的幸事。他讀過大半輩子的古書,後半生到死卻愛上了《毛選》。“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成了畢生的志向。
在人們奮力“大躍進”的浪潮中,在“人七勞三”的分配製度下,曾祖父義無反顧地開始了他綠色的夢,大有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樣子。從那時起,人們總會看到一個清瘦的老人,孤獨而執着地在那道貧脊的山樑上勞作的身影。迎着夕陽的餘輝,他飄逸的衣衫遠看象一片旗在輕輕舞動,悲壯極了!
水是生命之源,可老家的那道樑最缺的就是水。在枯水的季節,曾祖父寧可自己少用一桶水,也要讓那些新栽的幼小而脆弱的樹多一點滋潤。那些貴如油的水則是他在山腰的一處浸水坑雙肩背運上去的。春冬季節,有時半夜起來,到一個叫老屋基的溝裏,將浸溢出的地下水裝在背桶裏,騰空水坑,以免白白流失,待天亮後再運到山上的工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像個苦行僧。那情景真是蒼涼,那事兒,真是無味……
在林子中,有幾條小路穿腸而過,它們是最幸運的,因沿途幾處平坦的地方被曾祖父錯落有至地栽植了梅與竹。冬臘月間,行人在此歇息的片刻,便可領略歲寒三友的風彩,興許能給疲憊的過客,帶去些許的心靈撫慰,以感覺到這片林的高尚與難得。在老屋後山的松樹林中,曾祖父還留有一塊約十來平米的空地,説是空地,是因為那些樹排隊至此,中間留出了稍大一點的空隙而已。
黃天有眼,終於那些鬆苗長成了挺拔偉岸的松樹,可以遮擋一片陽光與風雪,蒼勁的綠色完全掩蓋山石的本來,驕傲地迎着每個季節的來臨。
每當家有遠親來訪,曾祖父總是毫無商量地徑直地把客往松嶺上攆,不知是炫耀自己那得意的作品?或是向客人們灌注一點上心的念頭?其動機,只有他自知!
在許多人不經意間,曾祖父的松樹林子大了,山樑更多了些生的氣息,可我的曾祖父他瘦多了,頭也全白了……
曾祖父在他去世前的那些日子,做了兩件他認為最重要的事,先是為自己的兒女們每人買了一條半丈長的白粗布,叮嚀説:在他走後,不再另置孝帕。這也許是曾祖父對自己數十年來對兒孫們少有貢獻或是為栽了那些“不能吃”的樹所給家中帶去的累贅表示最後的歉意吧!再是為那些樹掛了無數道免死的“招牌”:“保護樹木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這可能是他寫下的最後的遺言,是他人性的訖求,更是他深切的告誡。
梅樹尚在孕育花蕾的時節,曾祖父像一片熟透的紅葉,悄然失落,長埋在松林中他早先留下的那塊空地中,繼續守望那些還在努力長着的樹。他簡單的墓前立着一塊嬌小的石碑,那碑僅有兩個里程牌那麼大一點,上面刻着他生前親筆所題“松嶺叟廖公之墓”。
再小的碑也是碑,即便只能刻得下那麼一些字。
歲月擋不住歷史的車輪,當大包乾成為當時中國最流行的時尚時,曾祖父一生栽種的那些樹當然地成為了農户們爭包的尤物。
曾祖父去後,家父從他生前所得的數十個獎牌當中分得一個留任紀念,現在除獎框依然當作像框掛在老家偏屋的牆上外,那張該在夾層裏的載明事由、署有落款的獎狀紙早就不見了蹤影,據説,那些分給族人的引以為榮的所有獎牌,最終都同樣只留下了那付做工並不精美的框架和一張易碎的玻璃。
前些年,我帶着妻兒回過一趟老家,我這雙已長前惰性的腿,再無勇氣直面山路的崎嶇,虛胖的凡體被區區幾裏山路就折騰得氣喘吁吁。小住的幾日,茶足飯飽後便轉轉那片讓我夢牽魂繞的松樹林子,去拾遺孩童時追隨曾祖的印跡。
然而,那片林子“包”了的印記讓我怎麼也感受不到曾經的温馨,偶爾碰面樹林現在的主人,我自覺得我這少小離家的遊子竟如賊在窺視他人的財富。20多年過去了,它已不再是概念上的一片或一塊樹林,它已不再是一種我內心認同的某種符號、某個圖騰。
也許是我視力的原因,竟一直未看出那些松樹林子有無放大的痕跡。我的那些父老鄉親們分包了那些長着的樹,卻不曾分包一個世紀老人栽樹的根。恰如我們這些後輩,只留得了獎牌上那毫無價值的框一般。
走進那片濾着陽光的林子,聽那些顧強的鬆吟,看那些謙虛的竹長,聞那些談雅的梅開,撫摸那些因吸吮曾祖的靈氣而長成的樹,我為自己刻意追求“活得像個人樣”而深深懺悔。
我想我們要延續的不僅是一個綠色的夢,我們更要延續的是圓夢行動與心態。

二十四年前的初冬,曾祖父帶着他未完的夢平靜地去了。那時,我正在百里之外一所學校國中二年級的課堂上自習,老師附耳把這個意外的消息告訴了我,瞬時,眼淚就象夏日的陣雨,大點大點地掉了下來。83歲的曾祖父他真的去了?
對於曾祖父,我印象有三:慈祥的面孔總掛着微笑、低矮的草堂收藏着各式的書本、終日裏在屋後那道樑上栽着樹。
可惜的是,他慈祥的笑容已永遠成為了我的記憶,而那些他視為寶貝的書也不知散落到了何處。唯有那幾道樑上的他精心培育的且視為生命的樹還高昂着頭,享受上蒼的眷顧。
我是他的長重孫,又是同輩中第一個男丁,對曾留過長辮穿過長衫的曾祖父來説,我就是希望,我就是未來。在我還不知道那些裝訂規矩的印滿了漢字的紙叫書的時候,他總讓我象尾巴一般跟着,以便在他寫字時,我能吸吮到墨汁的芳香,觸摸到紙張的顏色,甚至是拓印出他運筆的架式。偶爾照像,他都抱着我,讓我抱着他的書。可那時候我對什麼文房四寶了無興致,倒是偏愛地上匆忙的螞蟻和花朵中悠閒的蝴蝶
曾祖父年過古稀卻寫得一手不錯的行楷,每逢年節,總忘不了給鄉鄰寫些對聯,有時還給來人管上頓便飯,使得以編篾換酒的爺爺嘴臉變形,有苦難言。
曾祖父教過私塾,致使他的子弟竟能在飢寒交迫的年代認了些字,真是一件天大的幸事。他讀過大半輩子的古書,後半生到死卻愛上了《毛選》。“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成了畢生的志向。
在人們奮力“大躍進”的浪潮中,在“人七勞三”的分配製度下,曾祖父義無反顧地開始了他綠色的夢,大有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樣子。從那時起,人們總會看到一個清瘦的老人,孤獨而執着地在那道貧脊的山樑上勞作的身影。迎着夕陽的餘輝,他飄逸的衣衫遠看象一片旗在輕輕舞動,悲壯極了!
水是生命之源,可老家的那道樑最缺的就是水。在枯水的季節,曾祖父寧可自己少用一桶水,也要讓那些新栽的幼小而脆弱的樹多一點滋潤。那些貴如油的水則是他在山腰的一處浸水坑雙肩背運上去的。春冬季節,有時半夜起來,到一個叫老屋基的溝裏,將浸溢出的地下水裝在背桶裏,騰空水坑,以免白白流失,待天亮後再運到山上的工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像個苦行僧。那情景真是蒼涼,那事兒,真是無味……
在林子中,有幾條小路穿腸而過,它們是最幸運的,因沿途幾處平坦的地方被曾祖父錯落有至地栽植了梅與竹。冬臘月間,行人在此歇息的片刻,便可領略歲寒三友的風彩,興許能給疲憊的過客,帶去些許的心靈撫慰,以感覺到這片林的高尚與難得。在老屋後山的松樹林中,曾祖父還留有一塊約十來平米的空地,説是空地,是因為那些樹排隊至此,中間留出了稍大一點的空隙而已。
黃天有眼,終於那些鬆苗長成了挺拔偉岸的松樹,可以遮擋一片陽光與風雪,蒼勁的綠色完全掩蓋山石的本來,驕傲地迎着每個季節的來臨。
每當家有遠親來訪,曾祖父總是毫無商量地徑直地把客往松嶺上攆,不知是炫耀自己那得意的作品?或是向客人們灌注一點上心的念頭?其動機,只有他自知!
在許多人不經意間,曾祖父的松樹林子大了,山樑更多了些生的氣息,可我的曾祖父他瘦多了,頭也全白了……
曾祖父在他去世前的那些日子,做了兩件他認為最重要的事,先是為自己的兒女們每人買了一條半丈長的白粗布,叮嚀説:在他走後,不再另置孝帕。這也許是曾祖父對自己數十年來對兒孫們少有貢獻或是為栽了那些“不能吃”的樹所給家中帶去的累贅表示最後的歉意吧!再是為那些樹掛了無數道免死的“招牌”:“保護樹木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這可能是他寫下的最後的遺言,是他人性的訖求,更是他深切的告誡。
梅樹尚在孕育花蕾的時節,曾祖父像一片熟透的紅葉,悄然失落,長埋在松林中他早先留下的那塊空地中,繼續守望那些還在努力長着的樹。他簡單的墓前立着一塊嬌小的石碑,那碑僅有兩個里程牌那麼大一點,上面刻着他生前親筆所題“松嶺叟廖公之墓”。

Tags:曾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