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抒情散文

關於竹子的抒情散文隨筆

欄目: 抒情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79K

竹的色彩是綠色的,但卻不顯單調,給人以生機。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竹子的抒情散文隨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竹子的抒情散文隨筆

關於竹子的抒情散文隨筆篇一:竹影婆娑逍遙行

今天休息,到我的竹塢去,聽花開之聲,鳥之幽鳴,水之流唱,風之低吟,品茶之清怡。

乘一葉輕舟,沿長天秋水,踩着熹踩微的旭光和晨霧,剛一踏上竹塢,透心洗目的的清雅和葱翠瞬間撲面而來。瞅瞅鳥鳴,伴着微潤幽篁的氣息,霎時便將人擁個滿懷。一溪山風悠然而至,拂過竹林和沁香的農院,澹淡的竹影接天搖曳,纖細頎長着婆娑起來。風動翡綠時,募然覺出滿心滿眼的薄涼和清寂。

仰頭,驚那一簾瓊枝琉璃的飄逸和靈秀,就這樣淡成不染纖塵的天空。橫疏的枝葉層層疊疊逶迤開來,雲水飄搖,月白風清。我循着幽深曲徑,穿越那一弦飛泉濺玉的綠野仙蹤,走進竹海深處,只見那一脈相承的通透和峻拔,錚然的風骨,那臨世獨立的恬淡和清潤與天相接,與地相遙,又與樹相對。那纖細婆娑的丰姿,一根根,一叢叢,一山一嶺都懷抱靈秀和悠然,卻又疏影清淺,妙趣橫生。

那是怎樣的素淡清心呵!那些空濛的幽翠,如一潭碧水,在洗綠的竹節裏縈繞,逸動的水聲,漾起層層漣漪和綠雲。在煙霞氤氲的竹香深處,凝神靜聽細碎的風,撩撥竹葉婉轉的低鳴和鵝黃的嫩筍拔節的清脆,恍似那一闕闕竹詞清韻,越過唐宋年華,把一縷墨香素描在茵茵的竹林裏,流轉暗香。

在這清靜幽涼的竹林徘徊流連,靜靜走過這風動婆娑裏的每一個角落,每一片竹葉心語和每一滴竹梢露垂,都寫滿這個季節的虛谷竹影。透洗思緒,呼吸暗溢的清芬,握一指從容和悠適,打撈歲月的明淨。

置身綠澗竹海,呼吸着清新怡然的空氣,品着這一份透碧舒爽的清靜,一份悠然閒適的愜意在心頭充盈、滿溢。那份澹淡的凝定和逍遙似一葉輕舟,盪開所有的漠漠和喧囂,拂落所有的紛雜和煩憂。而澄明如鏡的曠達與平靜,穿越時空和現實的羈絆,剝落小城的煙青和水潤,濯洗情感的虛無和虛迷,沉澱歲月的高古與韻遠,以温暖和睿智的幽清,拈指間飛文,擺渡紅塵。

竹林深處小茶樓,古色古香,清新雅緻。一把光鑑潤滑沉澱山水和歲月的紫砂,一杯淡淡幽香翡綠琉璃的六堡春。瑩潤淺碧的綠,在素色的琉璃盞中氤氲出裊裊的清香。纖細的葉脈漸漸飽滿舒展開來,宛若一支支玲瓏翡綠的碧玉,綰泛潮的思緒,盈盈於水湄。而後以一泓綠影輕盈,在脣齒邊婉轉流連,餘香沁沁。

倚着雕花的窗櫺,捧着一隻瘦瘦的杯兒,遙想着千里之外的天涯,思念如秋水般悠長。

微微地側了頭,微笑地望着一旁的小童,小童全神貫注,對着棋盤深思的樣子,讓我不禁莞爾,在他對面坐下,一顆小小的棋子在我們手裏來來回回,幾個回合下來,想不到我這個還算高手的,也險些大敗而歸。不由得歎,高手在民間,小小人兒不可小視也。

人生如棋。然俯瞰棋盤,經經緯緯,縱橫捭闔,車來馬往,當先有出世之大略,又有入世之細謀。當贏。如苟且於一步一地之得失而糊塗於全局,當敗。

人生如棋。如棋則可常常覆盤。覆盤再搏,理應贏多輸少。

暮色漸濃,水面已呈暗黑色。當風從天邊湧來,江面煙波浩渺,偶爾一兩聲船笛清晰地響起。當我在這森黑的暮色裏,遙對着天邊熹微的星光,側身橋頭,任晚風撩撥輕舞飛揚的黑髮和思緒時,我看見半空那一弦淨月,已露出半點秀影,將薄涼微弱的光華,一點點沁染,一絲絲投遞,彼時,夜色瀰漫如水。

透過竹影,遠處,萬家燈火和路燈交相輝映着,閃爍着,像天上的街市,一派和諧,祥寧。

關於竹子的抒情散文隨筆篇二:竹林的冬天記憶

在寒冷的冬天,在蕭條的冬天,在眾生靈打盹的冬天,竹林是家鄉重要的收入來源,也是餐桌的佳味。作為90後吃苦的歲月比不了兄背、父輩,相對幸福的一代。記憶中竹林發生過很多趣事,追憶竹林我們在哪裏勞動過、失憶過、享受過和收穫過。

勞動的竹林很辛苦。每逢冬筍大年,就是我們在竹林尋覓冬筍的時候。大概十二三歲我就開始挖冬筍了,那時只是為了好玩,對挖筍掙收還沒有很深的認識。在叔叔家的竹林地,一家三代人同行,孫輩的我們只是“打醬油”的,也沒有對我們抱多大的希望,只希望我們挖到一兩個,不要空手而歸。

初次觸到挖筍的鋤頭,心裏充滿各種幻想,嘴裏發出豪言壯語,記得説過要挖到四斤重的筍王,話語除了引起“嘲笑”,沒有別的功能。鼓勵和激勵固然可以助推人的前進,但從激將和磨礪中成長的人更堅毅、更自強、更獨立。在走向竹林深處的時候,我幻想過各種挖到筍的情景,或鋤頭落地竹筍顯現,或搬開石頭竹筍露頭,或火眼金睛瞄準下鋤收穫“串串珍珠”,事實證明一切空穴來風的幻想都不會變成現實。

竹林很浩瀚,鋤頭不好下,竹筍也不好找。看到長輩們在一番掘土後,串串的竹筍刺激着我的神經,不知道他們有什麼樣的魔力可以在複雜的竹林裏找到下鋤之地,並且下鋤不放空手,能夠挖到大大小小的竹筍無數。看了高手的“表演”,在長輩們的催促聲裏,我也動鋤頭試試手氣,一干小小的付出沒有尋覓到任何筍的影蹤,在精疲力竭之時放棄是無奈的選擇,即使不甘心也得放棄,我放棄了,但放棄的是近在咫尺的收穫。在我停下的時候,沒有安慰,有的是催促聲,催促我繼續挖下去,只是已經放棄的心沒有在挖的衝動了。而我只能目睹後來者輕鬆在我選着的地塊裏創造奇蹟。沒有一顆堅持的心不會有收穫的,這是一堂用體膚勞動換來的生動的課。

我在現場受教後,稍作了休整發起了第二場戰役,這場戰役我打了很久,可以説是持久戰。我非常努力,非常期待這場能打破記錄,迎來人生的第一隻筍,我堅信即將發生,但我怎麼努力的挖掘就是沒有竹筍露頭。這次換來的是你應該放棄的批評聲,因為你選錯,這裏是不會有筍,在用掉最後一點吃奶力的時候,我癱趟在地上,仰望着楠竹竹稍和比竹林更高的天空。我會空手而歸嗎?我內心反問自己,各種美妙的幻想已經不可以實現。

我握着鋤頭四肢發軟,垂頭喪氣豈在竹林中晃盪,沒有目標,肉體的乏力還可以忍受,理想的難以實現讓我喪失了鬥志。看到別人滿滿的收穫,與自己就要空空而歸,內心最後的虛榮讓我逼我最後發力,只是不知如何選着。我回憶起父輩們曾經有關挖筍的對話,在揣摩一番後,自己選了一塊幾顆葉子濃郁的毛竹,附近下鋤,一番挖掘後竹根找到了順根挖去,幾個胖小夥顯露在我的眼前,壓抑已久的心情需要釋放,我高聲呼叫,叫聲傳到了雲霄,換來了呼呼的風響,也迴盪在山谷,把我的歡叫複述。生活已經透露給你不盡的信息,只是你忘了去發掘。

挖筍是相體力勞動,飢餓會定時來襲擊你的身體,肚子會鬧革命。挖筍的歲月常常在竹林野地裏,生活做飯,享受自然的氣息,在粒粒飯香裏都浸透着竹林的芬芳,入口的都是世上的佳餚。

又是一個大雪封山的冬季,我如約來到這片熟悉的竹林,這是我大學聯考前最後一次挖冬筍。那些年家裏的花費大,只好自己動手掙點零用錢。為了多挖幾個冬筍,我們都是自帶食物,在林間用餐。有幾次我們把炊具和油鹽米菜帶到竹林,用清涼的山泉烹飪出竹林美食。在林間的午餐,我們總是像消滅敵人一樣,次次全殲,不會有半粒飯留下來。在林中午餐的我一餐的飯量是如今我一天的飯量,吃完還會舔舔嘴角,回味咀嚼的滋味。而今,我還會時時回憶起這番場景,浮現的美食還會讓我生津,彷彿還在享受這滿溢的幸福。

野炊自然回味無窮,但桌上用冬筍製作的佳餚,堪稱山林中美味的極品。冬筍入菜既是菜也是具有調料的功能。在山溝溝人們數帶積累,總結了很多冬筍的吃法,也都是美味佳餚。當然,冬筍是一種“富貴菜”,以前人們享用的不多。而記憶最深是那種簡單卻顯得質樸的做法——就是鮮冬筍切片和鮮蘿蔔切片一起下鍋,加肥肉片或者丁,燉出的湯汁鮮白不膩,味濃順口。其中的乾貨粘上點辣椒,人的食慾會陡然上升,就算吃撐了也不捨得放下手中的筷子。

吃上口口的竹林飯菜,疲憊一天的農人該抱着枕頭酣睡了,由於挖筍的強勞動和美味的竹林飯菜,一夜的睡覺顯得格外的香。叔叔曾經説:一覺睡到大天亮是一種享受,而幹活累了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上一晚,這是質樸農民的話,這是一種簡單的幸福,不捨求榮華富貴,只要睡得踏實睡得香。

故鄉冬天的竹林,有我寫不盡的回憶,就不一一細説。但竹林的記憶卻時刻相伴與我,在回味裏找那份快樂,以及它帶給我的啟迪。

關於竹子的抒情散文隨筆篇三:竹韻

隨手翻閲曾經遊歷過的影像,一幀幀翠竹的畫面映入眼簾,竹現情添,回味如昨,癮的人心兒嚯嚯的。雖生長在北國,這多年來也沒少去過江南,扼腕靜思細掂量,那情那景那軟軟的風,那樹那花那網格的田,那橋那水那如煙的雨,那江那河那湖泊的美,那瀑那溪那搖櫓的船。思來想去濾出精華,還是江南的竹在腦海裏烙印深刻。

北方也有竹。物以稀為貴,這些竹或棲息公園一隅或生長廟宇一角,即使在生長的季節也顯得稀落頹廢。可一旦踏上江南的土地,見異思遷情像迥然,這才是竹林竹海竹世界,竹韻竹貌竹故鄉。

青山綠水小村外,那山坡上的竹碧青翠綠,無風自嬌輕搖擺,婀娜多姿風韻來,幾點白鷺林中舞,小村飄渺似瑤台。翠竹依勢層層滴翠,白牆灰瓦掩映其中,池塘荷葉凝結珠露,幾隻白鴨戲水****。與北方村落排房式的建築不同,江南的小村居家獨立成景,一簇修竹或房前屋後,幾株綠竹或單挑獨立,密有密的參差美,疏有疏的雅緻妙,這竹的點綴,在北方人看來,真的是一村一風景,一户一仙境。

水邊的鳳尾竹更是一襲翠衣婷婷裊裊,臨水弓腰竹葉兒沾了幾分水性,搖曳之中竹竿兒添了幾分剛柔。竹影映水中,水波弄清影,影隨流波動,陽光碎金蹦。翠竹流水天然搭配,動靜結合美輪美奐,一葉竹排漂流水上,幾多歡笑盡撒水面。鳳尾竹背靠青山大幕層層扶搖,一汪清澈襯着鳳尾竹起舞翩翩,臨山近水真幻境,鳳尾情韻幾多情。

南方的廟宇道觀蒼松翠柏有之,更多的還是幽深竹徑憑添了幾分清蹤。紅牆莊重翠竹長就牆內外,飛檐玲瓏修竹幾簇掩飛檐,颯颯松柏無風自肅,尖尖竹葉擺動禪情,師傅道長香客虔誠,香煙繚繞竹隙穿行。竹韻清修禮拜渾然一體,雅韻莊嚴融洽木魚聲聲,迴廊敞口處吊下幾枝竹葉填空,大殿拐角邊一簇竹竿節節搭襯,梵樂聲起時翠竹微微動,居士參拜時腳步漸漸行。江南的竹得益於香火的薰陶自然多了些許的靈氣。

一條烏篷船孕含江南情,輕舟慢槳船動景駐飽覽小橋流水景。記得那是經過一座彎彎的小拱橋,在小橋的彎拱旁邊長着幾枝修長的嫩竹,大老遠看去小拱橋頭上就像插着幾枝花。小橋懸在頭上,嫩竹依着拱橋,拱橋滄桑小巧藏剛進,嫩竹插花盡顯柔中柔。在通過小橋的瞬間下意識地觸摸了小竹竿,顫巍巍相迎遠訪客,嬌嗔嗔抖動會嘉賓。雖時過境遷,記憶中那幾枝高挑的嫩竹至今揮之不去,似乎現在手上還留有嫩竹的清香。

融進竹海之中,一種迴歸之感頓生。欣賞是一種天性更是一種悟性,平視看去,竹竿層層編柵欄,仰視望去,竹葉搖曳篩陽光,低頭俯視,嫩嫩綠綠青青草。空氣中瀰漫着竹香,吸納間煥發着舒暢,冒頭的竹筍嫩的令人心顫,粗細不一的竹節藴含着生長。有的茁壯挺拔,有的纖細可人,碧綠竹葉,黃綠竹葉,墨綠竹竿,淺綠竹竿,生長有致,高低得當,株距不一。竹林中的小徑彎曲着伸向竹林深處,移步小徑踏在飄落泛黃的竹葉上,一種悦耳的天籟由此而生。

走出竹林漫步山坡,回首竹林浩瀚無邊,那竹林藉着風舞得正酣,一團團綠色的波濤湧來湧去,隨風送來的濤韻別是一番意境。在北國聽過鬆濤的長嘯,探江南耳聞竹林的吟唱,陽剛柔情皆入耳,兩支天曲風中來。勾勒的是一副江南的畫,演奏的是一曲江南的歌。比起書卷裏的詩,比起畫軸裏的畫,竹林竹海自逍遙,天道煽情的自畫像呼之欲出,地造原成的江南美昭然若揭。

面對此情此景思維變得有些飄渺無羈。看着看着竹林竹海變了,她騰飛了,聚合了,分散了,化作縷縷煙綠灑向江南的四面八方。鏡像恍惚海市蜃景,那是江南的吊腳樓,顫悠悠的竹扁擔,香噴噴的竹筒飯,還是竹籃、竹筐、小揹簍;是橫吹的笛,豎吹的蕭,排序的笙,還是其樂無窮的竹排舞。心緒漸定依依別情,再會,渴望你江南的竹,呼喚你江南的竹,想念你江南的竹。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