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現代散文

如歌的旋律

欄目: 現代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5.63K
如歌的旋律

一直以為,青春於我,註定是一個空洞而盛大的主題。每次看到那些優美的文字述説着青春的驛動和其美妙的旋律時,都會心生出羨慕和嫉妒。我的青春,如同散落在空氣中的一粒粒輕塵,隨風遠去,剩下的只是一地碎片……
  
  十三歲的那年暑假,老爸帶我去了他工作單位的《交通史》編寫部門幫忙做一些抄寫的工作。彼時鮮有電腦,辦公室的電腦是擱置的擺飾,大部分工作還是靠人工抄寫完成。老爸是為了讓我開闊一下視野,也寄希望我能更好地練出一手漂亮字。我的目的則是通過這份工作掙到一筆數目不菲可以自己支配的零花錢。殊途同歸,整個暑假期間與他相安無事。辦公室裏呆了些時日,熟悉了工作中的叔叔阿姨。十三歲的我,在父親的眼皮底下是個內斂安靜的女孩,不多事不討嫌,因而他們都對我挺好,常會擰着我的臉,逗我玩。
  暑假過後開學不久,老爸花了很多精力託了人幫我辦了轉學手續,去了鄉下一所升學率奇高的中學讀國中。我自然是不能理解升學率高的學校對學生意味着什麼,和老爸大吵一架,指責他根本就不愛我,因為別人的父母都是想方設法讓孩子到條件好的城市學校裏讀書,而他卻要把我送到窮鄉僻壤的地方寄宿。老爸沒有給我太多的解釋,一如既往的用他的威嚴壓迫我就範,翅膀未硬,又沒獨立自立的能力,萬般地不願卻還是要帶着不滿和委屈到了鄉下。
  第一次離開家獨自生活,老爸親自出馬幫我辦好就讀手續後送我到了教室,姐姐則拿着行禮到寢室去鋪牀。走進教室的時候正值上課時間,爸爸與班主任寒暄了幾句之後,我被安排到了後排的空位。往座位上挪動時,我感覺到一陣騷動,似乎是同學在竊竊私語,隱隱約約聽到他們是在説我從城裏來。有一絲莫名的緊張與恐慌在心裏擴散,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好在老爸走了之後老師很快把我們的注意力帶進了書本。鄉下的孩子到城市學校讀書,多少是會受些歧視,我沒想從城市到鄉下讀書也需要同樣的適應過程。或許那些同學並沒有歧視我的意思,但處於敏感而叛逆年齡的我踏進學校的第一天莫名地感覺到有被孤立的意味。內心裏雖然渴望與她們打成一片,外表的表現卻是很冷漠,我從不主動與任何同學説話,每天就是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和學習。有同學認為我清高自大,卻不知我的不言不語實際上是內心的不安和莫名其妙的。彼時的我顯得與大眾格格不入。
  學校臨近湘河渡口不遠,站在河堤上可以望見一道脊背上襄着青筋的白龍樣的院牆將整個學校裹入懷中。院牆的兩邊分別種植了一排我至今見了知道卻始終無法叫出名字的小樹。整個校園區看不到樓房,一眼便可以望穿全部的校貌。走進朝北的大門,校區的東北邊和中央分別排列着幾棟同樣青瓦白牆的平房,每排有四間可以容納七八十個學生的教室,教室前面有一條通透的長廊,屋檐傾斜着倚靠在長廊裏幾根大圓木柱上。所有的教室建築結構相同,西邊的房子分給住校的老師們做宿舍和小賣部。所謂的小賣部僅僅銷售蠟燭、火柴、作業本、鋼筆以及少得可憐的一些基本生活必需品。其收藏可能不如今天某些家庭平日生活用品的備用多。正南邊是長長一排女生寢室,每個寢室大約住十六個學生,高低鋪,從進門地方分成兩排直入。我還記得寢室前有一個大約三十平方的池塘,停水的時候我們便到池塘裏洗衣和打水洗嗽,那泛着土腥味的暗綠色令人聞之作嘔,但是學校還有比這更加恐怖的東西,現在想起來都會令人汗毛倒立,渾身雞皮。那些肆意橫行的老鼠找不到東西吃便咬我們木質的行李箱,然後進到裏面無惡不作,最讓人噁心的是在衣服和被子上撒上一泡又腥又臭的尿,那股子味道許久都不能消散。更讓人恐慌的是每天晚上,它們都會邃邃作響,或是在黑暗中會從你被子上或者頭上“蹭”一下掠過,無處不在,任意猖狂,給了我兩年噩夢。
  生活是極有規律,早晨6:00起牀,6:30去食堂吃早餐,7:00上早自習。每天晚上的晚自習要延續到十點,教室熄燈之後,依然會有很多同學點着蠟燭讀書或者做習題,晚上是晚睡的,早上還是堅持早起。我們的班主任姓徐,民辦教師,一邊種田一邊教我們的語文。我對他有很深刻的印象是因為每次開班會的時候,他都會説同樣一句話:“你們都是農村的孩子,如果不願意過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就只有讀書一條路。”。他這句話並不包含我,對我的要求也沒有像對其他同學那麼嚴格,大概是怕我吃不了苦。在學校裏我屬於天馬行空的那種學生,除去課堂的時間,很少留在教室,快下晚自習的時候,就收拾好書本,第一時間到寢室。寧願打着手電筒在被窩裏看瓊瑤看金庸看梁羽生,也不會在教室裏多呆一分鐘。這種狀況持續到九年級上學期結束。
  每到吃飯鈴聲響,學校的學生拿着碗和勺子王食堂飛奔的情景很是壯觀,因為去得晚了就只能買白飯吃鹹菜。食堂是間簡陋的房子,兩面搭的灶台,多年的油煙將四壁都染成漆黑看不清本來的面目,臨近窗口擺了一張長長的桌子,用來盛放飯菜。學生都是站在露天排隊等待開飯,遇到下雨,腳下是泥濘的鄉間土路,各自撐着雨傘,遠遠看去像一片盛開的夏花海,卻沒有那麼絢爛的色彩,更像亂了套的集市。為了節約,很多同學帶米到學校。食堂有一種鋁製的容器,約有一張單人課桌面那麼大,分為八格。各人將米洗好之後放到鋁盒裏,然後插上一張“火票”,每八個人為一組,輪班負責送取和洗刷鋁盒。火票和飯票一樣,薄薄的塑料片上面印刷着某某學校食堂專用票,中間則是兩個相對較大的“火票”字體,三分錢一張,是食堂收的加工費。另外還有飯票、菜票和水票,性質大致一樣,作用有所不同。
  男生寢室就在離飯堂不到五百米的地方,比起女生寢室顯得更加的邋遢和不堪。兩年過後,我能記得的班上男同學只有一二,那是因為班上的男生和女生一般情況下是不交談的。敏感期的學生們擔心背上“早戀”的罪名,因噎廢食地杜絕了任何交談往來。
  九年級的時候,老師們每天都要給我們佈置許許多多作業,基本是每三天小考一次,每週大考一次。最瘋狂的要屬數學老師,説什麼學數學就要多做題目,見的題型多了應對考試的能力自然就上去了。沒完沒了的作業讓所有的同學沒有半點玩的心思,下課過後除了上廁所喝水,沒有人會輕易離開座位。每次面對着數學老師的考試試卷,那沒有止境的題海讓我做得想哭,讓我對學習有深惡痛絕的感受。我以為自己是在被逼學習,受刑一般。

就在我開始明白學校的升學率為什麼會那麼高的時候,老師説我偏科太厲害,無法判斷高中應該讀文還是讀理。我的優勢是化學和數學,前者比較穩定基本能保持全年級前三名,後者有些飄忽不定時高時低。老實説,對於數學,我認定自己多半都是做懵了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瞎胡做,特別是幾何證明題之類的,很多時候根本就不明白連接某條線之後對整個題目解答到底起到什麼作用。可老師卻認為我相當不錯,經常鼓勵,讓我這朵被讚揚的玫瑰不得不努力地試圖開放得更加鮮豔。要命的是英語和物理,這兩科分別佔據文理的主要組成部分,看到那些它認識我我卻不認識的單詞以及什麼重力、勻速之類的東西,我便感覺了頭疼。不知道是不是老爸私底下和老師交流過,九年級全年我成了老師的重點“培養”對象,上課的時候再不能偷偷看小説,不能睡覺,隨時隨地要提防老師點我站起來回答問題。休息的時候,班主任也會找到我問是否還有不懂的問題,我受寵若驚,又頗覺厭煩。那年的六月參加會考之後,在老爸的帶領下,我又去參加了七月與大學聯考同期進行的中專考試,並且取得了連自己都沒想到的成績,用老爸的話來説是為他“掙足了面子”。
  回想起來,若不是這兩年的經歷,我所走的路可能與現在完全不同。儘管吃了些苦,在內心裏留下了孤僻的陰影,回憶起來,亦覺得組成生命的每一個片斷都是那麼美好,那是用温暖組成的如歌旋律,唯一感到遺憾的是,沒有留下任何同學的聯繫方式,能記住名字的,只有班主任徐祥興老師。

一直以為,青春於我,註定是一個空洞而盛大的主題。每次看到那些優美的文字述説着青春的驛動和其美妙的旋律時,都會心生出羨慕和嫉妒。我的青春,如同散落在空氣中的一粒粒輕塵,隨風遠去,剩下的只是一地碎片……
  
  十三歲的那年暑假,老爸帶我去了他工作單位的《交通史》編寫部門幫忙做一些抄寫的工作。彼時鮮有電腦,辦公室的電腦是擱置的擺飾,大部分工作還是靠人工抄寫完成。老爸是為了讓我開闊一下視野,也寄希望我能更好地練出一手漂亮字。我的目的則是通過這份工作掙到一筆數目不菲可以自己支配的零花錢。殊途同歸,整個暑假期間與他相安無事。辦公室裏呆了些時日,熟悉了工作中的叔叔阿姨。十三歲的我,在父親的眼皮底下是個內斂安靜的女孩,不多事不討嫌,因而他們都對我挺好,常會擰着我的臉,逗我玩。
  暑假過後開學不久,老爸花了很多精力託了人幫我辦了轉學手續,去了鄉下一所升學率奇高的中學讀國中。我自然是不能理解升學率高的學校對學生意味着什麼,和老爸大吵一架,指責他根本就不愛我,因為別人的父母都是想方設法讓孩子到條件好的城市學校裏讀書,而他卻要把我送到窮鄉僻壤的地方寄宿。老爸沒有給我太多的解釋,一如既往的用他的威嚴壓迫我就範,翅膀未硬,又沒獨立自立的能力,萬般地不願卻還是要帶着不滿和委屈到了鄉下。
  第一次離開家獨自生活,老爸親自出馬幫我辦好就讀手續後送我到了教室,姐姐則拿着行禮到寢室去鋪牀。走進教室的時候正值上課時間,爸爸與班主任寒暄了幾句之後,我被安排到了後排的空位。往座位上挪動時,我感覺到一陣騷動,似乎是同學在竊竊私語,隱隱約約聽到他們是在説我從城裏來。有一絲莫名的緊張與恐慌在心裏擴散,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好在老爸走了之後老師很快把我們的注意力帶進了書本。鄉下的孩子到城市學校讀書,多少是會受些歧視,我沒想從城市到鄉下讀書也需要同樣的適應過程。或許那些同學並沒有歧視我的意思,但處於敏感而叛逆年齡的我踏進學校的第一天莫名地感覺到有被孤立的意味。內心裏雖然渴望與她們打成一片,外表的表現卻是很冷漠,我從不主動與任何同學説話,每天就是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和學習。有同學認為我清高自大,卻不知我的不言不語實際上是內心的不安和莫名其妙的。彼時的我顯得與大眾格格不入。
  學校臨近湘河渡口不遠,站在河堤上可以望見一道脊背上襄着青筋的白龍樣的院牆將整個學校裹入懷中。院牆的兩邊分別種植了一排我至今見了知道卻始終無法叫出名字的小樹。整個校園區看不到樓房,一眼便可以望穿全部的校貌。走進朝北的大門,校區的東北邊和中央分別排列着幾棟同樣青瓦白牆的平房,每排有四間可以容納七八十個學生的教室,教室前面有一條通透的長廊,屋檐傾斜着倚靠在長廊裏幾根大圓木柱上。所有的教室建築結構相同,西邊的房子分給住校的老師們做宿舍和小賣部。所謂的小賣部僅僅銷售蠟燭、火柴、作業本、鋼筆以及少得可憐的一些基本生活必需品。其收藏可能不如今天某些家庭平日生活用品的備用多。正南邊是長長一排女生寢室,每個寢室大約住十六個學生,高低鋪,從進門地方分成兩排直入。我還記得寢室前有一個大約三十平方的池塘,停水的時候我們便到池塘裏洗衣和打水洗嗽,那泛着土腥味的暗綠色令人聞之作嘔,但是學校還有比這更加恐怖的東西,現在想起來都會令人汗毛倒立,渾身雞皮。那些肆意橫行的老鼠找不到東西吃便咬我們木質的行李箱,然後進到裏面無惡不作,最讓人噁心的是在衣服和被子上撒上一泡又腥又臭的尿,那股子味道許久都不能消散。更讓人恐慌的是每天晚上,它們都會邃邃作響,或是在黑暗中會從你被子上或者頭上“蹭”一下掠過,無處不在,任意猖狂,給了我兩年噩夢。
  生活是極有規律,早晨6:00起牀,6:30去食堂吃早餐,7:00上早自習。每天晚上的晚自習要延續到十點,教室熄燈之後,依然會有很多同學點着蠟燭讀書或者做習題,晚上是晚睡的,早上還是堅持早起。我們的班主任姓徐,民辦教師,一邊種田一邊教我們的語文。我對他有很深刻的印象是因為每次開班會的時候,他都會説同樣一句話:“你們都是農村的孩子,如果不願意過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就只有讀書一條路。”。他這句話並不包含我,對我的要求也沒有像對其他同學那麼嚴格,大概是怕我吃不了苦。在學校裏我屬於天馬行空的那種學生,除去課堂的時間,很少留在教室,快下晚自習的時候,就收拾好書本,第一時間到寢室。寧願打着手電筒在被窩裏看瓊瑤看金庸看梁羽生,也不會在教室裏多呆一分鐘。這種狀況持續到九年級上學期結束。

Tags:如歌 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