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寫景散文

那片紅土 那片海灣

欄目: 寫景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5.13K
那片紅土就是祖國最南端半島上的那片紅色的土地,熾熱而璀璨。

那片海灣就是繞着半島東部,又被陸地截住而彎回的那片海面,美麗而温柔。

那是我的故鄉,是養育我、嬌縱我,叫我一輩子魂縈夢繞的故鄉。

許多年了,總想寫點什麼好把自己對故鄉那厚重而濃烈的情感抒發出來,但一直沒敢下筆。因為我的故鄉太美麗,美得難有詞語去描述。也因為我的家鄉太沉重,怕自己纖弱的筆承受不起那份重壓。

我出生在那美麗的海灣環繞着的城市—湛江。古老的石板街道、上着門板的店鋪、小巷裏眾多的水井、還有大聲打着招呼的悠然自得的街民,幼年時這座小城温馨而親切。那時候空氣中充滿海那鹹濕的味道,站在稍高處就能望見大海,還有海面上遠遠近近的船帆。

一片長滿小松樹的天然海濱沙灘是我小時候常去玩耍的地方。和小夥伴赤着腳在松樹林那軟軟的細沙上奔跑遊戲,感受着細紗從腳面流過的那種酸酸的快樂。捕魚人起網了,我們就歡天喜地地用手去逮那還在網上活蹦亂跳的“跳跳魚”,然後忙亂地支起鍋煮魚湯。

連結城市兩端的海濱路倚着海灣而行,在海濱路上就能聽到潮起潮落的聲響,也能看到湧起的白浪。晨曦和夕陽總給海面塗下五彩繽紛的顏色,正午的陽光又把海水染回純純的藍。海濱公園上有椰子樹林、石凳石台… …

海的美麗、海灣的一點一滴就這樣收藏在我幼小的心裏。長大以後我去過許多地方,但再沒有哪種美麗堪比我故鄉的海灣。

除了海灣,那片紅土地也是我成長的沃土。

紅土地盛產甘蔗、菠蘿、芒果、楊桃、石榴等熱帶作物,小時候吃得多,不覺得它們珍貴,直到以後遠去它鄉,才知道它們的價值。

那時候紅土地上的運輸多靠牛車,農民愛惜辛苦勞作的牛,自己光着腳,卻讓拉車的牛穿上鞋。一塊四方型的厚膠四角穿上繩子,綁在牛蹄上就成了牛的專用鞋。成排的牛車每晚從半島的鄉村往城市運送去各種農產品,再把城市的垃圾運回鄉下作肥料。拉車的牛走多了就識途,趕車人在車上睡上一覺,牛車自己就會到達目的地並停下。那吱吱作響的牛車聲以及趕車人那飄蕩在夜空的黎歌曲調,也永遠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淺藍色的天空上游走着朵朵白雲,碧藍的海面上閃動着白色的船帆,紅色的土地上綠滿四季,入夜後銀色的月光灑滿銀色的沙灘,而夜晚柔柔的海風又把勞作了一整天的人們送入夢鄉… …這就是我美麗的故鄉啊,那美如詩如畫,那美刻骨銘心。

海灣用它豐盛的海產把我養大,紅土地用它甜蜜的果汁滋潤我成長。然而13歲那年我卻隨父母的工作調動離開了故鄉。後來上大學、畢業分配,一步一步地,與故鄉漸行漸遠。

離開故鄉之初還年少,只覺得外面的天空很寬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讀書、進取、奮鬥、提升自己,在整個青春歲月,我秉承了紅土地人特有的熱情與堅韌,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自己的路。每到一個地方、每取得一點成績,總是自豪地告訴人家我是海灣的女兒、我是紅土地的孩子,總是用極盡讚美之詞告訴大家我的故鄉那般富饒美麗。

故鄉永遠是我心靈的太陽。在離開故鄉20年以後,我想家了。想念那海水靜靜拍打海岸的聲響,想念那輕輕催人入眠的海風,想念質樸的紅土,想念又回到故鄉的父母親人。於是我帶着滿身的疲憊,回到了闊別20年的故鄉。

古城街道依舊還狹窄,上門板的店鋪卻沒有了,帶自動滾梯的百貨商場已將其取代;鋪着青石板的小巷還在,巷中的水井依舊清澈,只是再沒見到取水的人;海岸線遠了,帆船少見了,停靠在海面上的已經是萬噸巨輪;牛車沒有了,黎歌也已遠去… …只是陽光依舊、紅土依舊、海風依舊… …

故鄉用熱情迎接我這遊子的歸來,給了我許多的鼓勵和安慰,於是很自然、很親切地,我融入了故鄉小城閒庭信步的生活。

在留着我兒時足跡的海灘上玩耍的已經是我的寶貝兒子了,我的目標就是看緊那小人兒別讓他跑到深水區,還要負責給他提着小水桶以備盛他撈上來的小魚兒。累了,就坐在海邊的石頭上看兒子放風箏,那風箏色彩斑斕,比我小時候自己糊的風箏漂亮多了。那些時侯,我明白了幸福和快樂其實就是這樣簡單。

故鄉的夜晚已然是燈火輝煌,燈光已經湮滅了天空銀河的光輝,但明月依舊,在有月亮的晚上,我總坐在陽台上曬月光,在徐徐的海風中憶起許多美好的往事。

而當我帶着工作的重任在紅土地上奔忙時,卻有了許多沉重。在強大的知識浪潮和經濟一體化的開放大潮中,故鄉沒有及時轉變觀念和抓住機遇,總找不到發展的支撐面。固步狹隘的小農意識又使農業沒能走上商品經濟的大道。正是這地域、觀念、意識等方面的差距,我的故鄉逐漸落在幾大沿海開放城市的後面。

我們在努力,但總是很艱難,起起落落,總象一個走不穩的孩子。1996年的強颱風,1998年的走私大案,天災人禍又給我的故鄉以致命的打擊,甚至是使她一蹶不振。許多人心涼了,更多的人離去了,由於我先生所在的公司也受走私案牽連而停止運作,迴歸故鄉已七年的我,最後也無奈地跟隨先生離開。

我知道,我這一去將不能再復返,我這一去將永遠漂泊在遠方。


故鄉用她的寬厚和柔情洗去我曾經的疲憊,故鄉的善良和温暖使我懂得應該對生活充滿感恩之心,故鄉的風風雨雨又使我成熟堅強起來,然而我卻愧對故鄉,沒能為她做點什麼,在她最傷痛的時候卻選擇離去。

如今再次離鄉已經整六年,多少次夢中醒來還以為身在故里,總有一絲惆悵蔓延在心頭。六年來,我留心着故鄉的一點一滴,關注着故鄉的每一個新聞。一個好消息能讓我高興多日,一個負面的新聞就叫我心裏憂煩。那片紅土、那片海灣,我的心永遠無法與你分離,你是我永遠的愛、永遠的思念!

我的故鄉會好起來,會再次起飛的,因為更多的人望見了她的美麗,懂得了她的價值,更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為她而奮鬥。

而我,卻總是憶起離別時親人好友在靡靡秋雨中揮手告別的情景,那悽悽的再見聲總纏繞。何時能不再説再見啊,我的故鄉!

  

那片紅土 那片海灣
那片紅土就是祖國最南端半島上的那片紅色的土地,熾熱而璀璨。

那片海灣就是繞着半島東部,又被陸地截住而彎回的那片海面,美麗而温柔。

那是我的故鄉,是養育我、嬌縱我,叫我一輩子魂縈夢繞的故鄉。

許多年了,總想寫點什麼好把自己對故鄉那厚重而濃烈的情感抒發出來,但一直沒敢下筆。因為我的故鄉太美麗,美得難有詞語去描述。也因為我的家鄉太沉重,怕自己纖弱的筆承受不起那份重壓。

我出生在那美麗的海灣環繞着的城市—湛江。古老的石板街道、上着門板的店鋪、小巷裏眾多的水井、還有大聲打着招呼的悠然自得的街民,幼年時這座小城温馨而親切。那時候空氣中充滿海那鹹濕的味道,站在稍高處就能望見大海,還有海面上遠遠近近的船帆。

一片長滿小松樹的天然海濱沙灘是我小時候常去玩耍的地方。和小夥伴赤着腳在松樹林那軟軟的細沙上奔跑遊戲,感受着細紗從腳面流過的那種酸酸的快樂。捕魚人起網了,我們就歡天喜地地用手去逮那還在網上活蹦亂跳的“跳跳魚”,然後忙亂地支起鍋煮魚湯。

連結城市兩端的海濱路倚着海灣而行,在海濱路上就能聽到潮起潮落的聲響,也能看到湧起的白浪。晨曦和夕陽總給海面塗下五彩繽紛的顏色,正午的陽光又把海水染回純純的藍。海濱公園上有椰子樹林、石凳石台… …

海的美麗、海灣的一點一滴就這樣收藏在我幼小的心裏。長大以後我去過許多地方,但再沒有哪種美麗堪比我故鄉的海灣。

除了海灣,那片紅土地也是我成長的沃土。

紅土地盛產甘蔗、菠蘿、芒果、楊桃、石榴等熱帶作物,小時候吃得多,不覺得它們珍貴,直到以後遠去它鄉,才知道它們的價值。

那時候紅土地上的運輸多靠牛車,農民愛惜辛苦勞作的牛,自己光着腳,卻讓拉車的牛穿上鞋。一塊四方型的厚膠四角穿上繩子,綁在牛蹄上就成了牛的專用鞋。成排的牛車每晚從半島的鄉村往城市運送去各種農產品,再把城市的垃圾運回鄉下作肥料。拉車的牛走多了就識途,趕車人在車上睡上一覺,牛車自己就會到達目的地並停下。那吱吱作響的牛車聲以及趕車人那飄蕩在夜空的黎歌曲調,也永遠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淺藍色的天空上游走着朵朵白雲,碧藍的海面上閃動着白色的船帆,紅色的土地上綠滿四季,入夜後銀色的月光灑滿銀色的沙灘,而夜晚柔柔的海風又把勞作了一整天的人們送入夢鄉… …這就是我美麗的故鄉啊,那美如詩如畫,那美刻骨銘心。

海灣用它豐盛的海產把我養大,紅土地用它甜蜜的果汁滋潤我成長。然而13歲那年我卻隨父母的工作調動離開了故鄉。後來上大學、畢業分配,一步一步地,與故鄉漸行漸遠。

離開故鄉之初還年少,只覺得外面的天空很寬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讀書、進取、奮鬥、提升自己,在整個青春歲月,我秉承了紅土地人特有的熱情與堅韌,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自己的路。每到一個地方、每取得一點成績,總是自豪地告訴人家我是海灣的女兒、我是紅土地的孩子,總是用極盡讚美之詞告訴大家我的故鄉那般富饒美麗。

故鄉永遠是我心靈的太陽。在離開故鄉20年以後,我想家了。想念那海水靜靜拍打海岸的聲響,想念那輕輕催人入眠的海風,想念質樸的紅土,想念又回到故鄉的父母親人。於是我帶着滿身的疲憊,回到了闊別20年的故鄉。

古城街道依舊還狹窄,上門板的店鋪卻沒有了,帶自動滾梯的百貨商場已將其取代;鋪着青石板的小巷還在,巷中的水井依舊清澈,只是再沒見到取水的人;海岸線遠了,帆船少見了,停靠在海面上的已經是萬噸巨輪;牛車沒有了,黎歌也已遠去… …只是陽光依舊、紅土依舊、海風依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