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寫景散文

靜謐的雨花台

欄目: 寫景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5.45K
7月10日是我們逗留南京的最後一天,上午下了一場大雨,我們在商場裏轉悠到12點,在地下餐館品嚐了這裏的水餃。下午坐公共汽車去瞻仰雨花台烈士陵園。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位於南京市中華門南的山崗上。此地因盛產五彩鵝卵石,又附會南朝梁武帝時佛教“落花如雨”的故事而得名“雨花台”。

我們是在雨花台烈士陵園的南大門下車的。走進南大門,這裏一片寧靜,也許是因為剛剛下過雨,一個人也沒有。兒子給我和女兒在刻有“雨花台”的巨石前拍照後,我們三個人走在空曠的水泥路上,兩旁的草坪綠得耀眼,周圍的蒼松翠柏郁郁青青。林木幽深的環境給人一種清新與肅穆的感覺。沒有導遊相隨,我們看了版面上的介紹和線路圖,便知 從1927年至1949年,雨花台一直是國民黨政府首都南京的刑場,是民主革命時期共產黨人最集中的殉難地,鄧中夏、羅登賢、何寶珍等近10萬的革命烈士在這裏獻出了寶貴生命。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緬懷先烈,啟迪後人,於1950年修建了烈士陵園。陵園以烈士陵園為主體,具有教育、遊覽兩大功能。主要建築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館、烈士羣雕、碑廊、紀念橋、知名烈士墓、紅領巾廣場及雨花石博物館。整個建築融中外藝術精華於一體,氣勢雄渾,風格莊嚴,既體現了先烈們不朽的精神氣質,又表達了後人對他們的崇敬和悼念之情。而陵園中最雄偉壯麗的景觀是位於南北中軸線上的一組紀念性建築。於是路過“忠魂亭”向北走去。來到紀念館,路過紀念橋,中經烈士紀念碑,最北面是殉難處的烈士就義羣雕。那栩栩如生的烈士羣雕,讓人感受到一種氣衝霄漢的豪邁與不折不撓、大義凜然的大無畏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我們在紀念館裏待的時間最長,這裏詳細地記載着烈士的生平和業績,遇難的經過,站在那裏,看着一個個烈士的遺像和解説的文字,我心裏沉甸甸的。他們最大的三十多歲,最小的十六七歲,其中有不少人和我的兒子的年齡一樣大。作為一個母親的我,最能夠理解他們的母親,當時她們聽到自己的兒女們遇難,那該是怎樣撕心裂肺的痛。這些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英烈,本該有一番自己的事業、輝煌的人生,一個美滿而幸福的家庭。可為了今天的幸福,他們卻拋棄了本屬於自己的幸福。然而他們短暫的生命是流光溢彩的。是銘刻在祖國人民心中的不朽的豐碑。

惲代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領導人、政治活動家、理論家、教育家、青年運動領袖和導師。因為他的七絕《獄中詩》原來收編在國中語文課本上的。所以我至今還記憶猶新。“浪跡江湖憶舊遊,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摒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這是惲代英的絕筆。這首情真意切的詩,藴含着對戰友深厚的情誼,是一個不屈的共產黨人發自肺腑的戰鬥吶喊。

還有“八一”南昌起義紀念日時,惲代英用親身經歷向難友們講述了起義的經過和經驗教訓。為了鼓勵難友們的鬥志,他寫下了《時代的囚徒》(也是原先收編在國中語文課本上的)。  

囚徒,時代的囚徒,  

我們,並不犯罪,  

我們,都從火線上捕來,  

從那階級鬥爭的火線上捕來。

囚徒,不是囚徒,  

是俘虜!  

憑它怎麼樣虐待,

熱血仍舊是在沸騰!  

蚊蠅和蝨蚤,  

黃飯和枯菜,  

瘦得了我們的肉,  

瘦不了我們的骨!  

囚徒,時代的囚徒,  

我們並不犯罪,  

我們都從火線上捕來,  

從那階級鬥爭的火線上捕來。

......  

可惜這些詩歌現在都從教科書上刪掉了。這些詩我讓兒子用數碼相機都拍攝下來。讓他們姊妹倆也讀一讀,體會一下作者的高尚情操和藐視一切的氣概。有助於他們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這些安卧在雨花台的烈士,他們的精神將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靜謐的雨花台,它在日日夜夜默默地守護着烈士們的英靈。它見證了這裏發生的一切。

我們在雨花石博物館觀看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的雨花石,真令人目不暇接,愛不釋手。它們大的如鵝卵,小的似蠶豆;紅的宛如瑪瑙,綠的頗似翡翠,藍的狀如碧玉,黑白相間的彷彿是大理石……這些晶瑩剔透的雨花石浸透着革命烈士的鮮血與汗水。這些雨花石還被打磨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各種色彩的圖案。起了許多雅緻的名兒。有的叫“荷塘月色”,“三星伴月”,有的叫“花好月圓”“香山紅葉”,還有的叫“海底世界”,“瀟湘夜雨”……這些千姿百態、五色斑斕的雨花石不正是我們現在美好幸福生活的象徵嗎?但願能讓更多的遊人把這些雨花石帶到祖國的四面八方,使我們的新一代能夠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從而受到啟發,為21世紀祖國的騰飛努力學習,用我們的行動告慰烈士的英靈。


祭奠先烈,敬仰先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據説每當清明時節,南京雨花台,山崗肅穆,松柏青青,成千上萬全國各地的憑弔者抬着花圈,敬獻在巍然屹立的烈士紀念碑前,雄壯激越的《國際歌》聲中,人們列隊肅立,“時刻準備為黨的事業獻出一切”的誓言響徹山谷……

但願這種活動能持續下去,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我看過一些有關報道,也親身感受當代年輕人的一些行為,心頭掠過一絲淡淡的憂慮。

從南門進,走北門出,我一直在腦海中縈繞着這樣一句話:愛國主義教育不能少,革命傳統不能丟,新的一代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更艱鉅的任務,完成歷史賦予的使命。

  

靜謐的雨花台
7月10日是我們逗留南京的最後一天,上午下了一場大雨,我們在商場裏轉悠到12點,在地下餐館品嚐了這裏的水餃。下午坐公共汽車去瞻仰雨花台烈士陵園。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位於南京市中華門南的山崗上。此地因盛產五彩鵝卵石,又附會南朝梁武帝時佛教“落花如雨”的故事而得名“雨花台”。

我們是在雨花台烈士陵園的南大門下車的。走進南大門,這裏一片寧靜,也許是因為剛剛下過雨,一個人也沒有。兒子給我和女兒在刻有“雨花台”的巨石前拍照後,我們三個人走在空曠的水泥路上,兩旁的草坪綠得耀眼,周圍的蒼松翠柏郁郁青青。林木幽深的環境給人一種清新與肅穆的感覺。沒有導遊相隨,我們看了版面上的介紹和線路圖,便知 從1927年至1949年,雨花台一直是國民黨政府首都南京的刑場,是民主革命時期共產黨人最集中的殉難地,鄧中夏、羅登賢、何寶珍等近10萬的革命烈士在這裏獻出了寶貴生命。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緬懷先烈,啟迪後人,於1950年修建了烈士陵園。陵園以烈士陵園為主體,具有教育、遊覽兩大功能。主要建築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館、烈士羣雕、碑廊、紀念橋、知名烈士墓、紅領巾廣場及雨花石博物館。整個建築融中外藝術精華於一體,氣勢雄渾,風格莊嚴,既體現了先烈們不朽的精神氣質,又表達了後人對他們的崇敬和悼念之情。而陵園中最雄偉壯麗的景觀是位於南北中軸線上的一組紀念性建築。於是路過“忠魂亭”向北走去。來到紀念館,路過紀念橋,中經烈士紀念碑,最北面是殉難處的烈士就義羣雕。那栩栩如生的烈士羣雕,讓人感受到一種氣衝霄漢的豪邁與不折不撓、大義凜然的大無畏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我們在紀念館裏待的時間最長,這裏詳細地記載着烈士的生平和業績,遇難的經過,站在那裏,看着一個個烈士的遺像和解説的文字,我心裏沉甸甸的。他們最大的三十多歲,最小的十六七歲,其中有不少人和我的兒子的年齡一樣大。作為一個母親的我,最能夠理解他們的母親,當時她們聽到自己的兒女們遇難,那該是怎樣撕心裂肺的痛。這些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英烈,本該有一番自己的事業、輝煌的人生,一個美滿而幸福的家庭。可為了今天的幸福,他們卻拋棄了本屬於自己的幸福。然而他們短暫的生命是流光溢彩的。是銘刻在祖國人民心中的不朽的豐碑。

惲代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領導人、政治活動家、理論家、教育家、青年運動領袖和導師。因為他的七絕《獄中詩》原來收編在國中語文課本上的。所以我至今還記憶猶新。“浪跡江湖憶舊遊,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摒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這是惲代英的絕筆。這首情真意切的詩,藴含着對戰友深厚的情誼,是一個不屈的共產黨人發自肺腑的戰鬥吶喊。

還有“八一”南昌起義紀念日時,惲代英用親身經歷向難友們講述了起義的經過和經驗教訓。為了鼓勵難友們的鬥志,他寫下了《時代的囚徒》(也是原先收編在國中語文課本上的)。  

囚徒,時代的囚徒,  

我們,並不犯罪,  

我們,都從火線上捕來,  

從那階級鬥爭的火線上捕來。

囚徒,不是囚徒,  

是俘虜!  

憑它怎麼樣虐待,

熱血仍舊是在沸騰!  

蚊蠅和蝨蚤,  

黃飯和枯菜,  

瘦得了我們的肉,  

瘦不了我們的骨!  

囚徒,時代的囚徒,  

我們並不犯罪,  

我們都從火線上捕來,  

從那階級鬥爭的火線上捕來。

Tags:雨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