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寫景散文

遊在野三坡

欄目: 寫景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04W
初秋時節,氣候涼爽宜人,與友相約去尋山問水親近自然,有人力薦野三坡,果然成行。

偏巧那天有霧,高速路上耽誤些功夫,將近中午時分,才接近了野三坡景區。車子一路行駛,眼睛卻被車外奇異的山景吸引:高高的山峯連綿不斷,裸露的巖石上清晰地刻錄着數十條深淺不同的地質年代的印痕,很多的山彷彿是從一側被猛地抬起來,那些平行的一道道印痕與地面形成若干個夾角,山,就這樣保持着傾斜的姿態,巋然不動!原來,野三坡,處於太行山和燕山山脈交匯處,太行從這裏南下,燕山從這裏東行,多期強烈的構造運動和巖漿活動留下了野三坡完整的地址遺蹟,不禁驚歎自然力的偉大與不可思議。嚮導遊探究“野三坡”名字的由來:“三坡”是由於這裏的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增高,隨着地勢的不同,氣候也有所變化,人們習慣上稱為三坡,那為什麼三坡前面又加了一個“野”字呢?傳説有一次康熙皇帝上五台山尋父,經過三坡受到這裏人民的阻撓,康熙非常生氣,就説這裏是:窮山惡水,野夫刁民。呵呵,想那康熙皇帝的金口玉言也失了權威,他無論無何也想不到,昔日被他斥為窮山惡水的地方如今竟是桃源佳境遊人如織了。

山腳下的河流或寬或窄,寬闊處便見有遊人撐起了竹排,山水相依,水映山影,竹排橫斜,使人恍若來到了南國的灕江邊。道路兩旁的山上、農家院落裏,一顆顆火紅的柿子掛滿枝頭,象沿途點綴了無數的燈籠在歡迎賓客。絡繹不絕的車漸漸地向一處聚集,我們知道,野三坡終於到了。

穿過“野三坡地質公園”的大門,在不遠處赫然矗立着一座巨石,上書“百里峽”三個大字,經詢問才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野三坡共有十來個景區,被譽為“天下第一峽”的百里峽,是野三坡獨具特色的景區之一。百里峽三條迂迴曲折形如鹿角的峽谷,即蠍子溝、海棠峪、十懸峽,總長105華里,故稱“百里峽”。於是,我們這才開始了野三坡百里峽之旅。

峽谷裏,原本強烈的日光被擋在山外,幽暗若黃昏時分,我們腳踏鵝卵石甬路,貪婪地呼吸着清新潤澤的空氣,頓覺神清氣爽。跟隨着眾遊人的腳步,我們首先來到了“抻牛湖”,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個巨大石甕,相傳有一年,三坡大旱,只有抻牛湖有水,但一頭野牛精霸佔了這個地方,玉皇大帝派一條長鬚鮎魚精偷偷地潛入水底,趁野牛精喝水之際,用兩根長鬚抻住牛角,把它拽進湖裏淹死了,於是這個湖就叫“抻牛湖”了。正是由於百萬年間,山間流水的長期沖刷、侵蝕以及渦流的掏蝕作用才形成了它獨特的造型。

遠遠地我們就聽到了水聲,只見一柔美輕盈的瀑布從山間傾瀉而下,泉水順着洞口流出來,形成一道水簾,故稱“水簾洞”,這讓人聯想起《西遊記》中花果山上的水簾洞,於是爭着拍照留念,有幾個孩子更從水簾中鑽進鑽出,嘻嘻哈哈地抖着水珠。 瀑布落下的地方成為一清潭,水花飛濺,水聲潺潺,腳邊的巖石,在流水的長期作用下形成階梯狀陡坎,流水沿陡坎形成“跌巖為瀑,流連為潭”的景觀。

再往前,不由得眼睛一亮:兩排石頭“梅花樁”,象數十個碩大的浮萍鋪在水中,輕盈地踏樁而行,與對面的遊客小心地錯身而過,彼此友好地打着招呼,心情也格外地清爽。

山路越來越窄,山谷也幽深起來,讓人不由得抬頭往開闊處望去,兩側的山上植被並不多,但只見峽谷中生長着一種奇特的野生植物,獨根、獨莖、獨葉,綠色的圓葉,頗有幾分荷葉的形致,像一把綠色的小傘排列有序的從崖壁上伸展出來,這種植物名叫“獨根草”,俗稱“光棍草”。據説,若是年輕的小夥子摸到了這根草,就要打光棍了。遊客們都好奇的欣賞着這奇特的草,並不伸手去摘。猜想,這大概是當地的聰明人想出的一個保護山上植被的説法吧。忽聽有人大叫一聲“松鼠”,果然見崖壁之上一個灰褐色的身影,一閃就鑽進了綠色的草從中。

峽谷裏幽暗無比,在巖壁上仰望,就看不到天空,此處即是由兩塊弧形懸崖構成的“不見天”。 “不見天”反映了百里峽形成的初期,兩壁保存有鋸齒狀的原始狀態,沒有達到完全直立的地步而形成的景觀。眼望懸在頭頂上的巨石,不由得倒吸口涼氣,眾人腳底都加快了步伐。突然眼前豁然開朗,巨大的水聲從右側傳來,是“飛流直下”的怡心瀑正在拋珠灑玉!已有眾多的遊人在此駐足,興之所致,眾人對着山谷一陣高喊,聲音在山谷間迴盪,拍照的、戲水的、歡呼的,山谷也跟着熱鬧起來。

走過高聳入雲的“擎天一柱”,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條用鋼架和木製踏板而建的台階路,這便是百里峽著名的環保天梯棧道,這條棧道全長1200米,上下台階2800級,相對高度270米,上面記載了從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至公元后2001年天梯建成,共計2842年的歷史長河。眾人一步一步地往上登,一邊辨別着每一級台階上記錄的文字,呼吸漸漸粗重了,汗也出來了,腿又困又軟,再邁一步都覺得難。眾人喘息着停下來,詢問下山的人還有多遠。正畏難間,同行的男同胞伸過手來,來,拉你一把,果然就輕鬆了許多,趁勢憋足一口氣連上了幾十級,這可真是挑戰意志啊,好不容易連呼哧帶喘地上到了天亭。終於可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了!從山頂往四周望去,一座座山連綿不絕,被綠色植物覆蓋,午後的陽光金燦燦地灑在山間,遍地金黃,映襯着澄澈的藍天,好一幅天山人間的美景!

下山的路,男同胞仍堅持步行走棧道,我們則選擇了乘坐纜車。坐在纜車上,蕩在空中,欣賞着羣山中時時變換着的美景,耳邊傳來韓紅的歌聲“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遙遠……”與此情此景可謂貼切!

回來的路,經過了狹窄的“一線天”,所謂“一線天”就是山體之間有一條垂直的裂隙,好似一條線倒懸着一枚針,每年夏至時節正午時分,太陽直射下來,形成一條金線,故稱“金線懸針”;走到峽谷的最窄處,不過0.83米,竟不能將兩壁伸直;在山壁上有一尊“觀音”石雕,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這完全是大自然的傑作,因為走到這裏我們必須回頭才能一睹觀音的芳容,故成“回首觀音;穿過山洞,走過爽心瀑,泉水歡快地流向山下,流水清可見底,水裏游來游去的魚兒,引得眾人圍觀;不遠處有一弧形懸崖構成的圓洞,極像老虎張着的血盆大口,有詩云“幽峽三道藏絕景,虎嘴天橋一銀河”,詩中所指虎嘴便是這裏。一尊巨石狀如一頭兇猛的老虎正張着血盆大口,氣勢洶洶地把守着峽谷。腳踩着鵝卵石鋪就有小路,淙淙流水相伴左右,談笑之間,我們走出了幽深清涼的百里峽。


大概是走得累了,晚飯的時候,大家都吃得特香,更有男同胞不住地誇讚野三坡的姑娘真漂亮,細一打量,可不嘛,賓館飯店的服務員,個個身材姣好,漂亮秀氣,大大方方的招呼客人,絕非以往對山裏姑娘的那種印象,看來這山水養人啊。又想到回來的路上,那些趕着“野三坡旅遊專用車”——驢車熱情攬客、推薦景點的農民、銷售紀念品和遊客討價還價的大娘大嬸,這些都是這裏土生土長的村民,隨着野三坡的旅遊開發,不知不覺面貌一新了。相比十年前,那個看到第一批遊客進山慌慌張張報告“有人來流油”的農民,簡直是天壤之別了。旅遊景區的開發,讓名不見經傳的河北徠水名揚四海,讓原本貧窮落後的山區發揮了區位優勢(距京95公里),充分利用了當地的資源,拉動了經濟的增長,也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讓封閉的大山終於敞開胸懷,笑迎八方遊客。我們可以想見,這些變化的背後,決策層的膽識和氣魄,另外,那二千八百米卵石甬路的鋪就,2800級天梯棧道的修建,歷史紀年所彰顯的文化內涵,都反映了野三坡人的匠心獨運和工作的實實在在。野三坡被評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野三坡百里峽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A級旅遊區,這可是當時國內旅遊區頂級標誌、二00四年,又被國土資源部審核為國家地質公園,這些都是對野三坡人真抓實幹的充分肯定和回饋,我想這些對於各地正在建設中的旅遊景區,是有借籤意義的。

晚上,我們又參加了民族風情的集會----少數民族歌舞表演,欣賞到了傣族姑娘盛裝的美麗,佤族小夥狩獵的英姿,聽白族悦耳清昂的歌喉,看苗族的上刀山,侗族小夥子悠揚的樹葉吹奏清音渺渺,傈僳族歡快的竹竿舞吸引了眾多遊人去參與,一時間表演場上熱鬧非凡。

接下來是篝火晚會和烤全羊,廣場中間燃起篝火,遊人圍座在周圍,卡拉OK響起來,自由舞隨性地跳起來,待烤全羊端上來,眾人皆樂:這哪是羊啊,小得象兔子!不過想到那些只生長了幾個月的羊糕的命運,心裏憐惜,哪還忍心食之!

待我們踏月而返,已是夜深,環顧四周靜謐羣山,一時竟搞不清方向,眾説不一,看來,是野三坡和我們開了一個玩笑:一到野三坡,我們都找不着北了!

凡到過野三坡百里峽的人,誰又會忘記那峭壁千仞、峯迴路轉的奇異景象?誰能忘記幽深峽谷、飛瀑湧泉潤澤身心的舒爽感受呢?而這不過是野三坡眾多景區中的一景而已,如有機會我會再來,來更多領略野三坡的美麗與神奇!

  

遊在野三坡
初秋時節,氣候涼爽宜人,與友相約去尋山問水親近自然,有人力薦野三坡,果然成行。

偏巧那天有霧,高速路上耽誤些功夫,將近中午時分,才接近了野三坡景區。車子一路行駛,眼睛卻被車外奇異的山景吸引:高高的山峯連綿不斷,裸露的巖石上清晰地刻錄着數十條深淺不同的地質年代的印痕,很多的山彷彿是從一側被猛地抬起來,那些平行的一道道印痕與地面形成若干個夾角,山,就這樣保持着傾斜的姿態,巋然不動!原來,野三坡,處於太行山和燕山山脈交匯處,太行從這裏南下,燕山從這裏東行,多期強烈的構造運動和巖漿活動留下了野三坡完整的地址遺蹟,不禁驚歎自然力的偉大與不可思議。嚮導遊探究“野三坡”名字的由來:“三坡”是由於這裏的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增高,隨着地勢的不同,氣候也有所變化,人們習慣上稱為三坡,那為什麼三坡前面又加了一個“野”字呢?傳説有一次康熙皇帝上五台山尋父,經過三坡受到這裏人民的阻撓,康熙非常生氣,就説這裏是:窮山惡水,野夫刁民。呵呵,想那康熙皇帝的金口玉言也失了權威,他無論無何也想不到,昔日被他斥為窮山惡水的地方如今竟是桃源佳境遊人如織了。

山腳下的河流或寬或窄,寬闊處便見有遊人撐起了竹排,山水相依,水映山影,竹排橫斜,使人恍若來到了南國的灕江邊。道路兩旁的山上、農家院落裏,一顆顆火紅的柿子掛滿枝頭,象沿途點綴了無數的燈籠在歡迎賓客。絡繹不絕的車漸漸地向一處聚集,我們知道,野三坡終於到了。

穿過“野三坡地質公園”的大門,在不遠處赫然矗立着一座巨石,上書“百里峽”三個大字,經詢問才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野三坡共有十來個景區,被譽為“天下第一峽”的百里峽,是野三坡獨具特色的景區之一。百里峽三條迂迴曲折形如鹿角的峽谷,即蠍子溝、海棠峪、十懸峽,總長105華里,故稱“百里峽”。於是,我們這才開始了野三坡百里峽之旅。

峽谷裏,原本強烈的日光被擋在山外,幽暗若黃昏時分,我們腳踏鵝卵石甬路,貪婪地呼吸着清新潤澤的空氣,頓覺神清氣爽。跟隨着眾遊人的腳步,我們首先來到了“抻牛湖”,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個巨大石甕,相傳有一年,三坡大旱,只有抻牛湖有水,但一頭野牛精霸佔了這個地方,玉皇大帝派一條長鬚鮎魚精偷偷地潛入水底,趁野牛精喝水之際,用兩根長鬚抻住牛角,把它拽進湖裏淹死了,於是這個湖就叫“抻牛湖”了。正是由於百萬年間,山間流水的長期沖刷、侵蝕以及渦流的掏蝕作用才形成了它獨特的造型。

遠遠地我們就聽到了水聲,只見一柔美輕盈的瀑布從山間傾瀉而下,泉水順着洞口流出來,形成一道水簾,故稱“水簾洞”,這讓人聯想起《西遊記》中花果山上的水簾洞,於是爭着拍照留念,有幾個孩子更從水簾中鑽進鑽出,嘻嘻哈哈地抖着水珠。 瀑布落下的地方成為一清潭,水花飛濺,水聲潺潺,腳邊的巖石,在流水的長期作用下形成階梯狀陡坎,流水沿陡坎形成“跌巖為瀑,流連為潭”的景觀。

再往前,不由得眼睛一亮:兩排石頭“梅花樁”,象數十個碩大的浮萍鋪在水中,輕盈地踏樁而行,與對面的遊客小心地錯身而過,彼此友好地打着招呼,心情也格外地清爽。

山路越來越窄,山谷也幽深起來,讓人不由得抬頭往開闊處望去,兩側的山上植被並不多,但只見峽谷中生長着一種奇特的野生植物,獨根、獨莖、獨葉,綠色的圓葉,頗有幾分荷葉的形致,像一把綠色的小傘排列有序的從崖壁上伸展出來,這種植物名叫“獨根草”,俗稱“光棍草”。據説,若是年輕的小夥子摸到了這根草,就要打光棍了。遊客們都好奇的欣賞着這奇特的草,並不伸手去摘。猜想,這大概是當地的聰明人想出的一個保護山上植被的説法吧。忽聽有人大叫一聲“松鼠”,果然見崖壁之上一個灰褐色的身影,一閃就鑽進了綠色的草從中。

Tags:野三坡 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