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優美文章

關於女性的勵志文章3篇

欄目: 優美文章 / 發佈於: / 人氣:2.01W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抱負和追求,而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一日三餐或為他人作嫁衣裳,所以女性需要勵志,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女性的勵志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女性的勵志文章3篇

關於女性的勵志文章:職場女性勵志文章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抱負和追求,而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一日三餐或為他人作嫁衣裳。

所以,我們要發揮出自己的影響力,即使一株小草,也要讓人們聞到它的芳香,

學會呵護和發展自己,慢慢成長為一棵能遮風避雨的參天大樹。

現代的人們都處在每日的繁忙工作中,似乎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少之又少,很少有人會認真地考慮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工作,一提起這個問題,甚至-很多人會感到一片茫然,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

本書從自我出發,分別從自我的內部修煉和外部溝通、發揮自己影響角度述寫,指導廣大讀者應該如何發揮自我影響、秀出自己為宗旨。本書內容層層推進,詳實精彩,是每一個有志於要為人類做貢獻、留下輝煌人生篇章的讀者的寶貴精神財富。

關於女性的勵志文章:二十八歲的女人

二十八歲,對女人來説,還是如花的季節,扔下幼稚的皮囊,披上成熟的外衣,展露出與眾不同的一面,掩蓋不住的魅力——仿如一枚靈性的鑽石,熠熠生輝,奪人眼眸。

二十八歲,踏過風雨,淺行而至,欽定的人和事,悄然遠逝。回眸一笑:輕拽搖落的光陰,似撒滿一地碎銀,摘拾不歸的浮沉歲月,掩面而行。悠然回首,很多事都已物是人非,再不然曲終人散。不能扭轉的定局,任吶喊,任悲歎……掙扎之悟,得與失,在於事無補中輪迴。

青春寫滿憂鬱的色彩。濕漉漉的酸澀,跋山涉水緊隨尾後,猶如一隻貼身的鬼魅,不請自來,揮之不去,驅之不走,惹心煩腸。

淺行一路的歷經:忘記的、痛心的、以至快樂的,幾乎都是過眼雲煙,轉瞬流逝。單車上放飛的夢想,距離自己彷彿過了幾億光年;驀然驚覺,已是漸行漸遠。

青春萌發的光怪陸離的夢,踏上二十八歲的列車,剝落得無從尋跡。跟着人生悲喜跌宕、琢磨不透的定性,捫心自問:青春夢想不曾實現,有過遺憾與否的感慨嗎?內心響起堅定的回答:沒有!從淌過青春的河,邁過青春的坎,青春無非是車窗外流動的風景,在人生歷經的旅途中,輕輕劃過眼前,讓視覺感受着千姿百態的世界,憧憬更好的未來。

二十八歲,是一面冉冉上升的成熟旗幟,迎風展揚它的傲人風采。孑立站在回憶渡口,聆聽水岸鄰音,曾經的迷茫與天真,如水中之舟,一泛而過。水波中盪漾的漣漪,告知已逝的光陰,一去不返。人生如船,出海的行途中避免不了狂風暴雨、驚濤駭浪、冰山暗礁……只要心靈之舟不沉沒,就不能丟掉希望和意志,才會在失敗的道路上踏出一條成功的足跡。

二十八歲,開始懂了,人生中沒有什麼事是最重要的。擷取一顆淡泊之心,在繁華似錦的塵世中沉澱。短短人生,彈指揮間。瑣碎生活,從容面對。不為兒女情長去傷魂,不為富貴榮華去攀比,知足常樂,取捨有道。

紅塵諸事,擱淺不念。愛過,當作被風帶走的雲彩,情感天空,湛藍會更多。思念,化成一杯濃淡適宜的香茗,在靜謐怡人的夜裏品啜。愛海悠悠,誰不曾歷經顛簸。浪尖上的執着,在潮汐中起落,有多少的驚心動魄留落心裏銘刻?事過境遷,悸動的情感在平淡中化為烏有,如網友所説:愛情只不過是一道傷,在寂寞回首時,難免會隱隱作痛。沒有歷經心痛的體會,終究邁不過成熟的坎,成熟是成長的見證,見證着一天天、一年年如蝶蜕變,才能飛向人生花海,遨遊芬芳。

二十八歲,有一股春風的味道,帶着清涼、柔和拂面而來,讓人舒心、讓人愜意、讓人羨慕、讓人嫉妒、讓人憧憬。女人在這個年齡,處事頗為遊刃有餘,不會為一點點小事大吵大鬧、哭哭啼啼。會用隱忍把怨氣消停,會用理智把難過抹平,會用包容把不滿粉碎。

二十八歲的女人,是一道麗亮的風景,處處鳥鳴,處處花香,處處賞心,處處悦目。如果説十八歲的女人是紅玫瑰,嬌豔馨香。那麼,二十八歲的女人則是清淡怡人的百合,無論生長在懸崖幽谷,乃至花圃叢中,它的品質是不驕不躁,且脱俗耐觀。

二十八歲,展開人生藍圖,蘸點筆墨,在空白處揮寫: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關於女性的勵志文章:美國流浪少女成功進哈佛

莉斯·默裏的故事是如此的令人心靈震撼,以致於被拍成電影並獲得大獎。一個生活在無家可歸者家庭的女孩,父母雙雙感染上艾滋病,但這個女孩沒有放棄人生的希望,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命運挑戰,最後踏入了哈佛大學的學術殿堂。

由於父母都染上了毒癮,默裏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從此默裏流落街頭。她在17歲決定回到學校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雖然小小年紀就無家可歸,但在她的身上卻充滿了優雅的氣質和真摯的性情,她的執著、不向命運屈服、堅強的意志和不斷地進取鼓舞了成千上萬美國人,人們從這個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如何跨域艱難與困境障礙的一種精神、一種面對人生自我選擇的動力。

有些人出生以後就具有反叛性,默裏就屬於這種類型的孩子。她的父母吸食可卡因成癮,家庭的收入幾乎都被父母用來滿足他們的毒癮上,默裏和她的姐姐從小就被父母忽略,缺少食物和保暖的衣服。但在15歲以前,小小的默裏並無太大的追求,過着貧困的生活,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在她看來,長大後能有一份工作,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默裏10歲時,她的母親被檢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此後默裏一直照顧在病魔中掙扎的母親。默裏不願母親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也不願走上同母親一樣的生活道路。默裏的母親在她15歲時過世,這把她帶入了噩夢般的生活,但也讓她清醒,開始尋求自己的人生之路。默裏在母親過世後向自己發誓,她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她不會像母親那樣輕易地放棄對人生目標的追求,她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默裏看到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回到學校,接受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

默裏終於明白,不管怎樣,人是不能向命運低頭的,世界在不停的運轉,生活仍在繼續,不會因為你的失落與沮喪而改變,一味的傷心只會堵塞自己前方的路途而使自己更加沉淪,於是她決定堅強,堅強的開始新的生活。

默裏在一次演講中談到,我是屬於一個自我教育型成長起來的孩子,當我無家可歸時,沒有人來指導我,引導我。那時,我會到自助書店去偷我喜歡看的書。當然,今天我會原諒自己年青時的行為。在一次被我偷過書老闆主持的演講會上,我作為主講人對他説,我想我欠你25美元。

默裏説,在人的一生中,感恩應是一個人首要的特質,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感恩的心從我記事時起就深含在我的內心。我能有今天,我感激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其次,不論環境如何,我都有自己的選擇。當我住在大街上時,我在思考人生的價值,我知道當我克服每天遭遇的這些障礙後,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擋我邁向自己的目標。

當然,在我的生活中,我有過無數次的抱怨,我抱怨到了晚上不知要睡在哪兒?我抱怨一無所有,我抱怨為什麼是我要流落街頭?

默裏談到,然而,我知道我需要改變,我沒有了媽媽,但我卻有我自己。面對人生你可以選擇怨恨也可以選擇感恩。我選擇了回到學校學習,我穿着髒兮兮、散發着臭味的衣服,一家家學校去申請入學。我向學校發誓,每一門功課我都要爭取拿到A,校方問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我問校方,如果我十二分的努力,它會改變我的人生嗎?

17歲那年,默裏終於回到高中讀書,學校的每一個人都不知道她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在高中,她選早上的課、下午的課、晚上的科、選獨立研究的課,她每天要做一個小時的地鐵到學校,還要去打工養活自己。

默裏説,我盡一切努力來學習,這是我對自己的承諾,我必須要完成承諾,很快我成了學校學業成績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在這過程中,我感到生活是殘酷的,我也想到退縮,但我想起了自己的承諾,我不能放棄。

默裏堅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計劃開始了她的高中學習生活,雖然依然是缺衣少食。默裏進入高中的一個兩年畢業的加速班,每天晚上她依然要露宿街頭,只能在馬路邊的樓梯角藉着路燈看書、做作業。但她卻在讀書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是那麼地喜愛讀書,結果默裏用兩年的時光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在A以上。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績和頑強克服困難的經歷獲得《紐約時報》獎學金,獲得獎學金1萬20xx美元。而當她的故事在報紙上披露以後,讓冷漠的紐約人也十分感動,民眾捐獻出20萬美元,資助默裏上大學。

默裏談到,高中畢業前,我的老師帶着我和其他9名學校最優秀的學生來到哈佛校園,站在哈佛校園,我一句話也説不出來。這是一個超出你的預料的夢想可能變成事實時的那種驚奇、那種難以言表的時刻。她又一次問自己“這些人和我有什麼區別嗎?為什麼他們能夠在這裏學習?是命運還是因為他們的出身?人的出身真的有很大區別嗎?如果不是出身又是什麼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呢?

默裏決定申請哈佛大學,她説,我是如此地喜愛哈佛大學,這裏的教育會使人與眾不同。最終默裏被哈佛大學錄取,在接到錄取通知書時,默裏喜悦地表示,我感到如今就好像身上插上了翅膀,我可以做到我想做的事。

對於童年時代的境遇以及父母壓在她生活和精神上的重負,默裏回答她既不感到痛苦也不感到憤怒。雖然父母染上不良嗜好,但她的父母依然是愛她的。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父母染上了可怕的疾病,父母也儘量避免傳染給她。默裏説,人的一生無法割斷童年,童年的記憶會伴隨自己成長,重要的是從往事的經歷學到人生的道理。

默裏説,我愛我的媽媽,自始至終,自始至終,儘管她吸毒,儘管她沒有照顧女兒,而一直是我在照顧她,好像她變成了我的孩子。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勁的媽媽,就算在世人的眼裏你是人見人怕的癮君子,媽媽,我依然那麼地愛你。如果可能,我願意放棄我所有的一切,來換取我家庭的完整。

默裏的童年對她而言是不幸的,也是無助的,小小的孩子是從哪裏獲得力量的呢?默裏説,是愛。儘管父母染上毒癮,但我還是能夠感受到他們對的愛,我的叔叔就想教父一樣,他十分關心我。學校的同學對我也很關心,他們成為我最好的朋友。

默裏説,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接受很多東西,但他們可能不知道,不論發生什麼事,父母都會與孩子站在一起。小時候我雖然得不到父母的照顧,就像許多父母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對孩子的照顧一樣,我必須面對被父母忽略的這一現實,但父母的愛是永存的。我從小很早就開始讀書,我的父親常帶我去圖書館借書,他是紐約大學心理學博士候選人,早年他有着很好的人生,但毒品毀了他。

默裏在哈佛大學三年級時,她的父親也成為艾滋病重症患者,默裏休學回到父親身邊照顧他。父親過世後,默裏又重新回到哈佛就讀,並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20xx年,默裏再度進入哈佛大學攻讀臨牀心理學博士學位。

默裏談到,我極度渴望成功,想進入哈佛大學,想獲得《紐約時報》的獎學金用來供自己讀書,我得到了這一切,當我坐在哈佛大學學生宿舍時,我突然感到孤獨,因為儘管我獲得了這一切,但我的母親卻離我而去。我意識到,任何的成功如果沒有履行職責那就是一種失敗,我的職責是要作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人一生可以獲得很多,但如果要彌補自己身上的創傷,需要自己去正視它。成功是一種對選擇的滿足,即使沒有名利,一個人也會做到成功。

當回答記者提出的“你曾經睡在街上,流浪,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很可憐”這一問題時,默裏説,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

默裏説,我的人生之路走到今天,下一步是要為更多的人服務,我願意去幫助他人,傾聽他們的心聲並盡我所能來幫助他們。這是我的人生目標,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人生追求,重要的是這種追求是來自你的內心。我會記住媽媽曾同我説的一句話,生活並不會停留在那等候每一個人,你的生活永遠都不會晚,生活之路就在你的面前、你的腳下。

波什在電影《風雨哈佛路》中飾演默裏,她曾和默裏一起呆過兩個星期,她説,默裏並不是在告訴我無論處境如何艱難都要振作,絕對不是告誡或教訓你要鍥而不捨。這樣説有些奇怪,但默裏不斷努力的目的只是像她説的那樣她已經很糟了,生活對她來説已無退路,那麼她就要看看生活到底還會有多糟。這點也正是默裏故事的價值之一,它不是簡單對你進行勵志的説教。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