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史部 > 史記

(經典)《史記》讀後感

欄目: 史記 / 發佈於: / 人氣:4.39K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史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史記》讀後感

《史記》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有關於歷史的書,名叫《史記》,這本集聚我國古代歷史故事的精華,這些精華聚集到一起就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史記》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 3000 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餘字,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了中國第一部,也是最為著名的紀傳體通史。他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

讀《史記》,使我認識了四面楚歌中,烏江自刎的項羽;生靈塗炭中,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緊急危難中,智勇雙全的藺相如;流亡在外,卻終登皇位的重耳……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靈,其中勾踐卧薪嚐膽的故事最為引人深思:公元前 494 年,吳國進攻越國,越國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無奈勾踐只得屈辱求和,按照吳王的要求。勾踐得在吳國服苦役。三年裏,他忍辱負重,一心復國。回國後,他又艱苦奮鬥,勵精圖治,與百姓同甘共苦,最終,“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吞掉吳!”勾踐卧薪嚐膽,雪恥滅吳的佳話至今為人們代代相傳。所以,遇到挫折,就做一隻同暴風雨抗擊的海燕吧!只有這樣,才能見到雨後的晴天 ……

同學們,讀書吧!書能把你領進想象的.空間,書能帶你暢遊知識的海洋……書中有苦,書中有樂,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高尚的談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我們要養成“人人愛讀書,好書人人讀”的良好風尚,營造讀書氛圍,構建和諧阜寧,快來讀書吧!

《史記》讀後感2

《史記》記載了許多古代的名人名將:漢高祖劉邦,西楚霸王項羽,“烈丈夫”伍子胥,助秦稱霸的李斯,商人政客呂不韋,橫掃齊國的樂毅,以奇制勝的田單,“至聖先師”孔子,賢相管仲、晏子,枉死的`彭越等等生動形象的人物,而且每個人都有描述他們各自的故事,使這本書更栩栩如生。讀起來,就好像回到了那一戰爭連連、動盪不安的歷史場面,使我身臨其境。

《史記》最吸引我的人物是“烈丈夫”伍子胥。伍子胥是吳國的大臣,畢生都對吳王忠心耿耿,常向吳王獻良策,吳王也十分重用他,這就是吳國為什麼多年來都國泰民安的原因了。可是好景不長,到了吳王夫差的時候,吳王居然聽信奸臣的讒言,不再重用伍子胥,還賜伍子胥寶劍,命他自殺。

伍子胥死前,老淚縱橫,悲憤交加,他説:“我畢生都對吳國忠心耿耿,我獻良策,夫差反而覺得我煩悶,整天就顧着飲酒作樂,國家政事一點兒也不理,再這樣下去,吳國遲早會被鄰國越國吞噬啊!”説完便自刎而死。

終於,果然不出伍子胥所料,過了不久,越王勾踐率領大軍攻打吳國,打敗吳軍,吳國滅亡。從中我體會到夫差沒有慧眼識人,把奸臣收入國家,那也算了,還要聽信他,把忠臣全殺光了,以導致吳國滅亡。我覺得,這簡直就是自取滅亡!

《史記》裏記錄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大家可以平時讀一下這本書,除了瞭解我國古代的歷史,還可以知道中國的古代文化,一舉兩得!

《史記》讀後感3

歷史是現實的寫照,人類社會發展每天都在我們眼前不斷更迭。有人説歷史是最最好的教輔書。是的,我們可以通過歷史看見我們的過去,預測我們的未來。這讓我們在歷史的輪迴和變遷過程中,我們能夠更加從容,這些都是歷史教給我們的。

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從來對《史記》不吝嗇讚美之詞,它也完全配得上的這樣的讚頌。《史記》是文學和歷史的兩座高峯,幾千年後的今天也一直都是學界,探討學習的典範,足可見其影響力。司馬遷在受到極大屈辱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寫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經典,他的精神令人驚歎。

正如他在《史記》中所提及的那樣,成就偉業的人誰不是輕易享受俗人之福的,他不是一個追求功名利綠的人,他只是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就算是沒有受天底下最大的屈辱,我相信他依然能夠創作出這篇經典,只不過這樣的遭遇讓人能夠更清楚的.認識到這部作品和作者的偉大。

換言之,是理想讓他有屈辱着活下去的勇氣和意志。人固有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死很簡單,但是如何活下來卻不易。苟且偷生,享受殘生不是司馬遷所想的,他是以這樣的方式明志,他有比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因為他知道就這樣死去,歷史上將只會留下茶餘飯後的笑談。

歷史上有很多像司馬遷這樣身處逆境的人物創作出偉大的作品的,蓋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孫臏,呂不韋,韓非……他們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不僅僅因為他們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精神,他們都領悟了人生的真諦。我們當代人不應該學習他們這種常人很難擁有的毅力嗎?聖人之所以為聖人的道理大概都清楚了。

《史記》讀後感4

《史記》這本書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我不敢説我真正的讀過它,我只能説我瀏覽過這本書。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有130篇,記載了皇帝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多年的歷史,有着極高的實用價值。《史記》以客觀的角度來記事,“不虛美,不隱惡。”是司馬遷能寫好這本書的關鍵。他敢於用筆寫出漢武帝的迷信鬼神等缺點,是作為一位史官最可貴的`精神。

司馬遷受盡折磨,用了二十七年在獄中寫出了《史記》。作為一個普通人,他承受了他人不能承受的痛苦;作為一個史官,他放下自己的情緒,他是一個正直的記錄者;作為一個作家,他寫出經久不衰的絕美好作。

《史記》不是隻有實用價值,《史記》還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筆下的人物一個個真實,生動,性格鮮明。比如:《刺客列傳》中的荊軻和聶政,有着刺客的精神;《魏公子列傳》中侯贏和朱亥,表露出市井人才的才智俠義;《陳涉世家》裏陳勝和吳廣,盡顯起義英雄的豪情壯志,書中的帝王將相,市井之民寫得活靈活現,看完之後回想一番,就像是電影一般的展現出來。

書中我最愛看《陳涉世家》,陳涉只是個種地的農民,但他不同於其它的壯丁,他的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喚醒了無數的英雄豪傑,他那種敢於打破陳規,不怕列強的精神讓我佩服。書中司馬遷也給予陳涉高度的讚揚,這是在史記中少見的片段。最後成為了皇帝的漢高祖劉邦也安置了三十户人家看守陳涉的墳墓,定時殺牲祭祀他。可見,無論在是誰的眼中,陳涉都是一個偉大的英雄。

《史記》是一本充滿文學色彩的史書,它積聚着坐在一生的心血,也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史記》讀後感5

寒假裏,我閲讀了一些古文書籍,其中《史記》中的《貨殖列傳序》與《太史公自序》令我深思。

《貨殖列傳序》講的是人和經濟的關係。文章裏面有許多句子、語段告訴了我們關於經濟問題的答案。比如説美國為什麼會這樣強大呢?因為他們跟各個國家交易。假如美國像文章第一段寫的一樣“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去做的話,我相信美國不會像現在這樣在世界的舞台上耀武揚威。一般,人們去買同一個物品,都會去便宜的商場買,而不是去貴的商場買。有些人會特地去買便宜的東西,再拿出去到別的地方提高價錢去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有個“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的小癖好,也就是都想自己賺。

《貨殖列傳序》道出了當今市場交易的本質,而《太史公自序》説明了一本千古絕唱的鉅作是怎樣磨鍊出來的。

《太史公自序》是《史記》的最後一篇,是《史記》的自序,也是司馬遷的自傳,人們常稱之為司馬遷自作之列傳,是研究司馬遷及其《史記》的重要資料。《太史公自序》一文是太史公(司馬遷)因為替李陵求情而被囚禁在監獄,他在裏面回想起西伯等著作的作者,便把他的`感想和他們寫著作的經歷用筆寫在紙上,就成了這篇流傳千古的好文章。

文中圍繞着“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來寫,舉例了七個鉅著的作者:西伯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孫子、呂不韋和韓非子,並寫出了他們寫鉅著的艱難困苦。我讀完後有着深刻的感想:一個人只有受到了艱苦的磨鍊,才能變得強大起來。

這個寒假,我背誦了幾篇古文。古文豐富了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因此,我要多看些像《史記》這樣的經典書籍。

《史記》讀後感6

我幾乎使用了一整個暑假來看這本《史記》但至今還有十幾篇沒有看。

《史記》是漢代的司馬遷寫的,那是司馬遷還沒有任何名氣,但是憑着這本《史記》,現在可以算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了。《史記》內容一共是一百三十篇,分成了“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和最多的一部分“列傳”七十篇,如果再加上司馬遷的《報任安書》,那便是一百三十一篇了,其中司馬遷話最多時間也是片數最多的便是“列傳”部分了,然而這其中讓我有一些感觸,同時瞭解最多也是這一部分。

“列傳”部分寫的人物不是所有有名的人都寫了,也不是寫了無關聯的幾個人,更不是想起來誰就寫誰,然而我覺得,這些人都是司馬遷所有的可寫的,從他的字裏行間也不難看出,司馬遷對這些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他很讚揚,有的人他便起了一種不喜歡的意思,對於有些人他甚至很討厭,對他們有偏見。

首先我們可以看出,西馬前是一個非常不讚賞法家的人,尤其不讚賞的是法家的刑法,對武帝的統治也是及其的厭煩,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來,但是如果有的人認為不對的話,我便有兩處能直接看出這一點,那便是《循吏列傳第五十九》和《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兩篇寫出了司馬遷對人義和俠義的官員的讚揚,以及對兇狠的官員(主要是武帝時期)的批評。

在此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司馬遷對劉邦項羽時期的官員的.描寫很多,也花了不少篇幅在裏面,雖然篇數少,但是寫的人很多,而且對非常狠毒的或是法家人物抱着一些厭煩的態度,而對狹義的人加了一些讚揚。還有一件我認為是很有趣的事情,司馬遷或許很重視友誼,以至於在某些文章中,還把自己的一個朋友也直接就那麼加了進去,我認為寫得還不錯的。

《史記》讀後感7

在歷史的長河中,《史記》記載了一些豐富的歷史知識,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更加深入的瞭解了一些歷史知識,使我收穫不小啊!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本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瞭解歷朝歷代的歷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秦始皇到唐朝這一段期間,是這本書的重點,在這裏面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廣為將廉潔,常把皇上給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的官,家裏沒有多餘的財務,即使皇上下令賞賜他也從不談購置傢俱的事情,深得官民的愛戴。李廣身材高大,臂長如猿,有射箭的天賦,他的子孫和同僚的.子孫向李廣學習射箭的技術,但最後都不及李廣。李廣不善言辭,與人亦已射箭賭酒為樂,一生都以射箭為消遣。李廣愛兵如子,凡事都身先士卒。行軍打仗遇到缺水斷食之時,遇見水、食物的時候,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部吃飽,他不嘗飯食。李廣對士兵寬緩不苛,這就使得士兵為他甘願出死力。李廣射殺敵人時,要求自己箭無虛發,所以非在數十步之內不射,常常是箭一離弦,敵人應聲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敵人圍射,射猛獸時也由於距離太近而幾次受傷,但李廣從不畏懼。

這麼一位可敬的大將,在最後還是自盡了,哎,這真是可惜中的可惜啊!

看《史記》就彷彿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帶你進入他們的世界。讀《史記》就彷彿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地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增長的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歷史中的寶書,可貴的史書!

《史記》讀後感8

沒有哪本書像《史記故事》那樣,使我的心情一下子變得那麼莊重,卻又欲罷不能。

只要捧起這本書,中華文明的歷史就一頁頁在我的面前展開,幾千年前那一個個人物,彷彿都從紙上活了起來,我彷彿能撫到他們一顆顆怦然跳動的心……

我想先祖神農氏嚐遍百草後,最終誤食斷腸草,臨死時他的臉上流露的一定半是遺憾半是微笑:“今天我死了,以後別人就可以不死……”

越王勾踐悲憤地低下自己高貴的頭,小心翼翼地為吳王割草餵馬。那包裹在襤褸衣衫下的,是一顆遍受屈辱卻又無時無刻不想念着祖國,渴望早日回到祖國懷抱奮發圖強的.心。

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胸懷天下卻又屢遭嫉恨,走上流亡的道路,幾次陷入生死困境,但他卻依然鬚髮飄飄目光炯炯,説:“既然上天把傳播道德的使命賦予我,他們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愛國詩人屈原,盡心竭力,勸諫懷王,卻遭到奸佞的誹謗和懷王的猜忌。身遭放逐,卻依然眷念楚國。最後,他把自己投入清清的汨羅江,讓日月山川見證那顆依然鮮紅卻千瘡百孔的心……

還有顧全大局的藺相如,吟着“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不肯見江東父老”的項羽,十三年不辱使命的張騫……每一個人物都血肉豐滿,在歷史的長空裏留下了精神的光輝。這些光輝匯聚起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

感謝司馬遷,讓兩千年後的我沐浴在這些光輝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

《史記》讀後感9

《史記》是我國西漢時期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一生的心血,我讀了它,腦海中浮現出從華夏民族的祖先炎、黃帝到漢朝三千多年的歷史畫面。

《史記》對古代優秀人物的頌揚,體現了中華民族高尚的情操。《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繼承父親的遺願,立志編寫《史記》。他遭受宮刑後,不僅肉體被摧殘了,精神上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但他是不是為此毀滅自己的生命呢?不是,他還沒有完成編寫《史記》的使命。他以古代聖賢為榜樣,忍辱負重,傾盡心血,歷經數年,終於完成《史記》,實現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司馬遷這種自強不息、信念堅定、不被挫折打倒的精神值得我學習,生活中,我遇到點困難就退縮,沒有勇氣再堅持下去。其實,我們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能度過難關,實現美好的理想。同時,我也要學習司馬遷勇於奉獻,他為了奉獻,永遠比索取愉快,它使心靈豐滿而充實。

《史記》也揭露了一些醜惡的'形象,顯示了中華民族疾惡如仇的精神品質。春秋有名的暴君晉靈公搜刮民脂民膏,修建桃園供自己享樂,還在高台上拿着彈弓,對準人羣彈射,以此作樂,只為自己着想,把自己的快樂建在別人的痛苦上。侍臣有過錯,晉靈公便讓兇猛的大狗靈獒咬他;廚師沒煮熟熊掌,晉靈公就將他砍為幾段,視人命如草芥,真是胡作非為。

《史記》讀後感10

《孫子練女兵》是《史記》裏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孫子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

孫子名武,是齊國人,他很會用兵,吳王知道了他的名氣,決定召見他。為了試驗他的帶兵水平,吳王叫來了80位美女當士兵,給孫子的訓練加了難度。吳王覺得,如果孫子能把女兵練好,那才是真正的厲害!

孫子首先和那些婦女講明瞭規則,並重復了一遍又一遍,還擺好了用來懲罰的刑具,才開始他的訓練。當孫子發了第一次口令時,婦人們就哈哈哈地大笑起來。特別是兩位身為吳王寵妃的'隊長,笑得比其他婦女還要起勁,就是她們帶的頭!於是孫子停下來又跟婦人們講述了一遍規則,當他發第二次口令時,婦人們還是哈哈大笑,一點軍人的紀律性也沒有。

孫子便召集軍吏,命令斬兩位隊長以嚴明軍紀。兩位隊長可是吳王最寵愛的妃子啊!她們聽見要被斬了,嚇得目瞪口呆。吳王聽見了,也心疼不已。其他婦女更是張口結舌,一點聲音也沒有。兩顆人頭落地,孫子重新選了隊長,再次發令,隊列中沒有人敢再出聲,婦女們嚴格遵守了規矩,很快便訓練得有模有樣了。吳王看到了孫子的領兵才能,讓他擔任吳國大將,吳國迅速強大了。

正是因為孫子帶兵紀律嚴明,絕不姑息任何違反軍紀的人,哪怕是身份特殊的人,才使得吳國的軍隊戰無不勝。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我們的班級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整頓紀律,所有同學都要遵守班級公約。

《史記》讀後感11

史記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最終被我徹底看完了。在浩如煙海的人物列傳中,我被西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氣概所折服。

剛開始項羽學習識字和學習各種本領時因半途而廢沒學成,但項羽力能扛鼎,氣壓萬夫,才氣過人。年青時他的志向便極為遠大,之後還有代替秦始皇的信念。項羽的武勇古今無雙,他是中華數千年來最為勇猛的武將,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秦朝統治十分殘暴,項羽與叔父項梁看到當地的'農民被施加暴政,心裏憤憤不平,下定決心要解放農民,為讓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而上了戰場。公元前2,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刺殺太守殷通舉兵響應,此役項羽獨自斬殺殷通的衞兵近百人,第一次施展他過人的武藝!二十四歲的項羽,就這樣帶領八千吳中男兒反秦起義軍,登上了歷史舞台。

秦二世二年,項梁率義軍大破秦軍於東阿、定陶。項羽和劉邦也率軍攻佔城陽,略地至雍丘,與秦三川郡守李由激戰,項羽以一人之力於萬軍之中斬殺李由,秦軍大敗。

項羽渡過漳河準備滅秦時已威震楚國,名揚諸侯,百姓們歸順於他,他將八千人的軍隊壯大到了四十萬人,然後以勢如破竹之勢,簡便取得了反秦之戰的勝利。

多麼勇猛的項羽啊!三年滅秦之舉,連史記司馬遷都無比佩服。中國文學名著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讀書就要讀好書,異常是要品讀咱們中國的文學名著,既能夠增長見識,還能夠知曉中國的歷史是如何發展的。

《史記》讀後感12

這個寒假,我在家裏讀了一本書:《史記》,它是由西漢時期司馬遷寫成的。

這本書記錄了從傳説中的三皇五帝到漢朝期間的故事。其中有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有可憐的趙氏孤兒,有神農氏為了大家能對野花草有了解,嚐遍百草,因誤食劇毒草死去,還有一些君主殘暴無情,民眾忍無可忍,紛紛反抗,朝代滅亡的教訓。

在這一個個故事中,有一個故事我印象最深。那就是大禹治水。堯在位時,洪水氾濫,鯀被派去治水九年後因為治水不力,被流放了。大禹被任命帶大家治水。他吸取父親鯀的經驗教訓,積極實踐,帶領大家辛苦治水。大禹三次經過他家,但為了治水快點完成,一次都沒進去看看,直到治水完成。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大禹為了能夠更快的將洪水治理好,使得所有的百姓不再繼續經受洪水的折磨,不再使天下一片混亂,犧牲了自己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三次過家門卻一次也不進去看看。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感動。

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比如阿里木,他自己就不是很富,整天靠賣羊肉串為生,生活十分貧苦。但是他看見有些偏遠山區的孩子沒錢讀書,只能在家。他為了這些孩子的前途,把本來就不多、靠賣羊肉串賺的錢,幾乎都捐給了孩子們,還準備在十年之內賺錢建一所學校給孩子們上。

他們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在平時也應像大禹、阿里木這樣,學會奉獻,可以是捐錢給貧困兒童,可以是在同學困難時幫助他,也可以是參加一些活動,如植樹、清除地面垃圾等等,這樣都是無私奉獻。

這本書不僅告訴了我歷史,也告訴了我道理。我一定要記住:要學會無私奉獻。

《史記》讀後感13

中國文學家魯迅曾經説過: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寒假裏,我讀了史記,彷彿看到了野心未泯的龐涓,樂於助人的信陵君,百步穿楊的李廣。

《史記》中有一個故事讓我非常喜愛。那是項羽的故事。項羽他十分驕傲自滿,目中無人,自以為可以取代秦始皇,而且他總是不聽別人的勸告,最終死在了東城。他還不知道他錯在哪兒,仍給自己找藉口:這是天意,並不是自己用兵的失誤。但項羽身上有一種精神值得我學習:他在東城決戰的時候,寧可死在戰場上,也絕不當逃兵溜回江東。李清照曾經説過:“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讀完《史記》,我懂了許多,從信陵君的故事中讓我懂了: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同伴,就必須樂於助人,待人温和,當朋友有危險的時候會為同伴出謀劃策。從項羽的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有好幾次我在做數學題的時候,碰到了一些攔路虎,我並沒有絞盡腦汁去思考,而是當個可恥的逃兵,直接跳過去了,甚至可能我連題目也沒讀清。讀了項羽的故事後,我回想起來,真愧疚呀!

《史記》中有許多愛國的偉人,每個人的愛國方式都不一樣。我們既不能像屈原那樣國亡就投江自盡,也不能像子貢那樣憑着三寸不爛金舌影響七國的'發展然後以此拯救魯國,但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譬如: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餐巾紙,建議隨身攜帶手帕,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這些看起來像是小事,但如果大家都做到的話,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們國家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強大。

讀了《史記》,不僅豐富了我的視野,還拓展了我的課外知識,更讓我對歷史有了濃厚的興趣,這可真是“書中自有顏如玉”。

《史記》讀後感14

《史記》是我國文化的燦爛瑰寶,它的作者是古代著名文學家司馬遷。《史記》中有許許多多的經典故事,每看一個都會有不同感受,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了。

周幽王殘暴無道,喪盡天良。可他獨獨喜愛宮中的一位女子——褒姒。為了讓她開心,周幽王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把軍國大事當兒戲,點亮烽火,迫使全部將士匆匆趕來,就為了博褒姒一笑!

可長期以往,將士們漸漸對他失去了信任,到戰爭真正來臨的時候,將士們已經完全不相信周幽王了,全都不願前往,最後被匈奴殺得片甲不留。

看到這兒,我十分氣憤,周幽王為一代君主,卻只知道吃喝玩樂,殘害百姓。我們可不能學他,做人必須誠實,不能欺騙,玩弄別人,不然終究會自嘗惡果。

另一個讓我回味的,就是聶政以身報仲子。聶政與嚴仲子交上了好朋友,為了討伐俠累,他隻身來到韓國,在眾目睽睽之下刺死了俠累,最後自毀容貌而死。這段故事感人不已,聶政俠肝義膽,是一位了不起的烈士,而言仲子獨具慧眼,善於識人用人,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認可與讚揚!

《史記》中還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如:文武雙全的伍子胥,聰明機智的晏子,善用兵計的孫武等等。在他們的身上也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哦!

總之,這本書給我產生了許多積極的影響,明白了許多深刻的道理,讓我對歷史有了更深的印象,所以,我十分喜歡這本書,書中的人物會帶領你走入他們的世界!

《史記》讀後感15

今天我讀《少年讀史記》中非常經典的兩篇:《亂世中的超級辯士——蘇秦合縱的故事》和《各個擊破——張儀連橫的故事》,讓我體會到兩千年前在戰國發生的事情和今天有那麼的相似。

蘇秦是戰國時期非常有名的辯士,這個人也是鬼谷子的弟子,他在家刻苦讀了好多書,“頭懸梁錐刺股”就是講他讀書的`事情。蘇秦到了秦國,想得到國王的賞識,可他不但沒有得到親王的重用,還被侮辱了,他決心去其他六國。

他用油嘴滑舌的方法把除去秦國以外的六國聯合起來,這叫合縱去抗擊秦國。秦王被嚇到了,他原來立志想併吞六國統一天下,但蘇秦已經聯合了六國,不敢惹了。這樣的太平日子過了十五年。蘇秦死後,這個聯盟的祕書長沒有了,大家又開始心懷鬼胎。

蘇秦有個師弟叫張儀,也是一個辯士,他用欺騙的戰術組織了連橫,讓秦王送土地給楚國,再聯合齊國攻打楚國。再把楚懷王抓起來,去打韓國、齊國。張儀又挑撥燕國和趙國的關係。這樣原來結盟的六國被瓦解了,後來被秦國一個一個打敗了。

合縱連橫是發生在兩千年前的古代戰國,但在今天,美國要和我們打貿易戰,處處限制中國的發展,我們中國也在採用類似合縱的戰略,用“一帶一路”來交朋友,幫助大家來發展經濟,建設國家。我中國的朋友多了,美國就不能欺負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