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實用工具 > 童謠

中國經典民間童謠_民間最流行的兒歌

欄目: 童謠 / 發佈於: / 人氣:8.38K

童謠是我園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它以口耳相傳的方式記述着民間流傳的經典文化,篇幅短小。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中國童謠大全,歡迎大家閲讀。

中國經典民間童謠_民間最流行的兒歌

中國童謠摘抄

一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呀,飛呀,飛呀。

二隻小耗子呀,跑到糧倉裏呀,吃呀,吃呀。

三隻小花貓呀,去抓小耗子呀,追呀,追呀。

四隻小花狗呀,去找小花貓呀,玩呀,玩呀。

五隻小山羊呀,爬到山坡上呀,爬呀,爬呀。

六隻小鴨子呀,跳到水裏面呀,遊呀,遊呀。

七隻小百靈呀,站在樹枝上呀,唱呀,唱呀。

八隻小孔雀呀,穿上花衣裳呀,美呀,美呀。

九隻小白兔呀,豎起長耳朵呀,蹦呀,蹦呀。

十個小朋友呀,一起手拉手呀,笑呀,樂呀。

1什麼1,棍子1。

2什麼2,鴨子2。

3什麼3,耳朵3。

4什麼4,帆船4。

5什麼5,鈎鈎5。

6什麼6,大肚6。

7什麼7,枴杖7。

8什麼8,眼鏡8。

9什麼9,汽球9。

10什麼10,棍子打棒球。

一根棍子輕輕打,

二雙筷子裏外扒,

三人小組愛説話,

四個小兵不害怕,

五個朋友力氣大。

起牀歌-小寶寶,起得早,睜開眼,眯眯笑,咿呀呀,學説話,伸伸手,要人抱

穿衣歌-小胳膊,穿袖子,穿上衣,扣扣子,小腳丫,穿褲子,穿上襪子穿鞋子。

小鏡子-小鏡子,圓又圓,看寶寶,露笑臉。閉上眼,做個夢,變月亮,掛上天。

小鈴鐺-叮鈴鈴,叮鈴鈴,一會遠,一會近。小寶寶,耳朵靈,聽鈴聲,找到鈴。

學畫畫-小寶寶,學畫畫,大蜡筆,手中拿,畫小鴨,叫嘎嘎,畫小馬,騎回家。

大鞋子-大鞋子,象只船,爸爸穿,我也穿,一二一,象前走,走呀走,翻了船。

逛公園-逛公園,寶寶笑,東看看,西瞧瞧,花兒香,鳥兒叫,小草綠,小樹搖。

看畫報-小娃娃,看畫報,睜大眼,仔細瞧,布娃娃,哈哈笑,伸伸手,要你抱。

搭積木-大積木,紅黃蘭,小寶寶,最愛玩,搭火車,鑽山洞,蓋高樓,連着天。

小汽車-小汽車,嘀嘀嘀,開過來,開過去,小寶寶,當司機,送媽媽,上班去。

鬥蟲飛

“鬥蟲飛,鬥蟲飛,飛到南山吃露水。

露水吃不到,回來吃青草。”

(媽媽抱寶寶坐在膝上,用手拉起寶寶的兩手,將他的兩個食指對攏再分開,邊唱這個歌謠,慢慢地一説 “鬥蟲飛” 寶寶就會自己對攏食指。

搖煤球

“搖啊搖,搖煤球

煤球大啊裝不下

煤球小啊裝不了。

讓寶寶躺在毯子上,爸爸媽媽對站,各拎着毯子的兩個角,一邊搖一邊唱。

找朋友 (邊唱邊做動作)

找啊找啊找朋友 (搖晃頭高興的樣子)

找到一個好朋友 (點頭)

敬個禮呀 (把手伸到眼睛旁邊)

握握手 (同人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先指別人再指自己)

再見! (向人揮手)

中國童謠精選

小貓怎麼叫,喵喵喵

小狗怎麼叫,汪汪汪

小雞怎麼叫,嘰嘰嘰

小鴨怎麼叫,嘎嘎嘎

小羊怎麼叫,咩咩咩

老牛怎麼叫,哞哞哞

老虎怎麼叫,噢噢噢

青蛙怎麼叫,呱呱呱

學自然界的各種聲音

下雨了''嘩嘩譁;打雷了''轟隆隆;

颳風了''呼呼呼;小河流水嘩啦啦;

汽車響''嘀嘀嘀;飛機飛''嗡嗡嗡;

寶寶笑''哈哈哈;拍拍手''叭叭叭。

我有一個金娃娃。

金鼻子金眼睛金頭髮。

第一天,我到河邊去玩耍,丟了我的金娃娃。我哭我哭,我傷心地哭。

第二天,我到河邊去洗衣,看見了我的金娃娃。我笑我笑,我哈哈地笑。

第三天,日本鬼子進了我的家,偷了我的雞,搶了我的鴨,最後給我了三嘴巴。

第四天,紅軍叔叔來到我的家,還了我的雞,還了我的鴨,最後給我了大紅花。

第五天,阿姨叫我買蘋果,我買了一箱爛蘋果。阿姨打我,阿姨罵我,阿姨告訴爸爸,

爸爸告訴媽媽,媽媽告訴奶奶,奶奶告訴爺爺,爺爺告訴同學,同學告訴老師,老師告訴校長,校長打電話,説:“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你的小白牙。本來要打你三百六十五下,馬馬虎虎打三下。

一二三,剁豬肝;

四五六,揪肥肉;

七八九,按電鈕。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牛牛)毛毛蟲

二根手指頭,二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剪刀)小白兔

三根手指頭,三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印地安人)小花貓

四根手指頭,四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船船)螃蟹走

五根手指頭,五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望遠鏡)小鳥飛

六根手指頭,六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金元寶)打電話

七根手指頭,七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長方形)三角形

八根手指頭,八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神槍手)神槍手

九根手指頭,九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狗狗)小狗狗

十根手指頭,十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拍拍手)拍拍手

中國童謠推薦

雪花

千朵花萬朵花,

開在藍天下,

飄飄飄灑灑灑,

飛向大地媽媽,

温暖着地下的,

許多嫩嫩春芽,

為孩子帶來了,

無數冬的童話。

堆雪人

堆呀堆,堆雪人,

圓圓臉兒胖墩墩。

大雪人,真神氣,

站在院裏笑眯眯。

不怕冷,不怕凍,

我們一起做遊戲。

冬爺爺

冬爺爺,走得忙,

匆匆來到小魚塘。

來到魚塘變魔術,

空手安上玻璃窗。

魚兒住進水晶宮,

不怕風吹不受涼。

上下刷,

裏外刷,

刷得嘴裏白花花。

童謠的歷史

童謠歷史悠久,最早始於《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列子》中記載的《康衢童謠》,據説是我國傳説中的聖人堯時的童謠。《古今事物考》説:“《列子》曰:‘堯乃微服遊於康衢,聞兒童謠……’謠之起,自堯時然也。”有人認為《列子》這本書不一定可靠,只承認《國語·鄭語》中記載的《周宣王時童謠》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謠。即使如此,童謠也有了近三千年的歷史。在我國文學史上,能夠與它比“老資格”的,就只有《詩經》中的某些篇章了。

綜觀中國古代童謠的歷史,可以發現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在明代以前,所有的童謠幾乎都是政治童謠,不同程度地都是政治鬥爭的工具,它們與兒童的生活簡直不相干;從明代開始,在繼續發展政治性童謠的同時,產生了一批真正反映兒童生活的童謠,或者説。這時才有人有意識地開始創作和收集真正意義上的童謠。我想,明以前大概也有非政治性的童謠,只是由於無人蒐集記錄下來,所以就湮滅了;即使記下來一點,也往往被附會到政治中去了。明代是我國資本主義因素大量產生的時期,當時有一批人,衝破宋元理學的束縛,思想比較解放。他們的視野擴大到了前所未及的許多領域,加上當時印刷業的興盛,童謠的創作或收集也就有了較好的成績。現存我國最早的兒歌專集是明代呂坤於 1593年編成的《演小兒語》,此後,這方面的專集才逐漸多了起來。[3]

從現有材料看,我國古代童謠大體上呈現出“兩多兩少”的狀況:亂世多,盛世少;王朝末期多,王朝早期少。像魏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元代,政治上黑暗,內外戰爭頻繁,國家分裂,生靈塗炭,反映這一時期政治鬥爭的童謠也就比較多。在每一個王朝中,一般又是末期比早中期多,像秦末、漢末、元末.明末等時期,都是童謠大量流傳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亂世和末世,政治鬥爭尖鋭複雜,各種政治力量都努力表現自己,其中就包括用童謠為自己造輿論。所以,有着產生童謠的肥沃土壤。另一方面,這時統治者的鉗制力則相對削弱,使那些生產出來的童謠不至於全部被扼殺。新上台的統治者對那些替自己造輿論的童謠,固然會樂於保留,就是對那些詛咒被推翻的統治者的童謠,也往往持一種容忍的態度,甚至也樂於記錄下來,以作為自己“順乎天心,合乎民意”的證明。反過來,在每一個王朝的國中期,統治階級的統治相對穩定,除了歌頌昇平的東西之外,真正有戰鬥力的童謠就不容易創作和保存下來了。

童謠的教育價值

智識教育

兒童的知識淺薄,生活經驗有限,而兒歌的內容,又絕大多數是描述一般生活情景、民俗節慶的祝賀,或者是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天文氣象等自然景觀,甚至是關於魚蟲鳥獸、花草樹木、色彩數字等的想象情節,不但生動有趣,合乎兒童胃口,而且題材包羅萬象,更能滿足兒童好奇的心理。因此,兒童可以從童謠中,獲取新的經驗和知識。

情趣教育

兒歌的內容,特別重視情感和趣味,能夠陶冶兒童性情,變化兒童的氣質,使他們養成活潑、爽朗、優雅、天真的性格。孔子不是説過「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的話嗎?

文學教育

兒歌豐富了兒童的字彙,增強了兒童的表達能力。兒歌中的詞句,通常是淺白而簡練的。由於淺白,使兒童容易瞭解其中的意思,領略其中的情趣,欣賞期中的意境,並很快地學會新的語彙;由於簡練,使兒童容易學到生動優美的句子,無形中增強了兒童語文的表達能力進一步地説,兒童的語言能力,都是從簡單的語彙慢慢累積而培養起來的,他們不但從吸收到的各類語彙中擴充了知識的領域,更從這些語彙中的運用中增強了聯想及敍述的能力。

品德教育

有些兒歌也藴含着倫理道德或勸勉諷戒的教育性內容教忠教孝,使兒童能得到陶鑄品行、美化性靈的好處。因此,若將兒歌運用到音樂、舞蹈、戲劇、遊藝等學科的連結教學活動上,更能達到生動活潑的教學效果。兒童在半遊藝、半學習的教學活動中,必能更深入地領悟到詩歌裏的情感和意境,從而受到深刻而具體的薰陶。如此,不但能適應兒童身心的發展和需要,充實兒童的涵養,對兒童的品德教育,尤其可以收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價值

童謠對3—6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

著名兒童學家、首都師範大學金波教授認為,好的童謠是心靈雞湯,它能滋潤孩子們的心靈,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童謠這種文學形式,孩子們最容易掌握,通過傳唱童謠,既可以得到快樂,又可以學到知識,非常有助於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並且對兒重開朗樂觀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養、行為習慣的養成、乃至中華民族語言美感的薰陶都有着潛移默化、無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希望通過我園的童謠教學,讓童謠進駐我們的心田,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學會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在這裏度過一個智慧快樂的童年。

春節話童謠

在老北京,過年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情。一首首一段段的童謠伴著孩子們稚嫩的童音,清脆地走進千家萬户,在深深的衚衕裏,在古老的四合院久久盪漾。

一進臘月便有了年味兒,孩子們都盼望著過年,特別是家庭困苦的孩子,平時穿不上新衣裳,也吃不上什麼好東西,可是到了過年的時候,父親母親就是再苦再累,也要給孩子們準備一些吃的喝的,做上件新衣服。

那時候,只要一喝上臘八粥,離年就不遠了。於是,孩子們便唱起了童謠: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

因為大年七年級、八年級家家户户的人們都要出去拜年,所以這時候滿街都是人來人往的。這首童謠,生動形象地概括了人們忙忙碌碌過大年的整個習俗,多少年來一直在北京廣泛流傳。逗……逗……乞逗乞逗強;年糕蘸白糖,棗兒栗子大海棠。

要過年了,大人們都要上街去買年貨,小孩子們則跟在大人後頭要各種各樣好吃的、好玩的的東西。那時候,街上賣各種風味小吃和水果的特別多,賣主把年糕攤在案子上,買多少,用刀現切,然後再放上一勺白糖,小孩子們就蘸著糖吃。到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時候,孩子們又説道:

糖瓜祭灶,新年來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頭兒要頂新氈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襖。

祭灶是過年時的舊俗,一祭完灶,離年就更近了。這時候,孩子們不僅可以吃到關東糖,還可以上街去買各種各樣的鞭炮。到了三十晚上,穿上新衣,點上燈籠,可以盡情地玩耍。放過了鞭炮之後,子夜時分吃過了餃子,就要給長輩磕頭拜年了,童謠裏説道: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

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

這時候,孩子們都變得很乖,一個挨一個地給老人們磕頭。老人們則笑容滿面地看著自己的孫子、孫女,每個要發給一個小紅包,以求孩子們平安吉祥,這紅包裏裝的便是壓歲錢。

過去的時候,孩子們説童謠,常常是即興加詞兒,也許有的是念走了音,有的是為了念起來上嘴兒,所以,有時一首童謠竟有好幾種版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就這麼説著、唱著,長大成人,走出了四合院,走出了衚衕。然而,老北京的風情卻依然如故,完好地保留在一首又一首的童謠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