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有哲理5個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1W

成語故事有哲理 [刻舟求劍]

成語故事有哲理5個

從前,有個人帶着一把寶劍坐船。船才開出來,突然聽見“撲通”一聲,他的劍落到水裏去了。

怎麼辦呢?他想了半天,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個印記,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對他説:“讓我把船停下來,你快跳下去把劍撈起來吧!”

可那個人卻指着船説:“到了對岸再説吧,反正我在船上劃了一條線,劍是從這兒落下去的,到時候從這裏下去找就行啦!”

划船的人説:“你的劍掉進了水裏,劍又不會跟着船走,怎麼還能在對岸找到呢?”

那個人不聽船伕的話,於是,船伕把船劃到了對岸。

這時,那個人脱掉衣服,從他劃的那條線那裏跳了下去,可他撈了很久什麼也沒撈到。

劍掉進了河裏,現在船走了這麼遠,他是不能從船上的線找到劍的。

刻舟求劍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舟”是“船”,“求”是“尋找”。有的人辦事不管時間地點的變化,始終不肯改變原來的主意,我們就可以説他是刻舟求劍。

成語故事有哲理 [井底之蛙]

有一隻小青蛙,他一直都呆在一個井裏,從來都沒有出去過。

有一天,它抬頭看着天,這時候一個小烏龜路過井邊。這隻小青蛙就得意地對小烏龜説:“朋友你好啊,你看我生活在這裏多快樂呀!出去玩的時候,我可以在井上跳來跳去,進來休息的時候我有這麼大一個坑的水,我生活得太開心啦!您為什麼不進來看看呢?”

烏龜想進去看看,可是井太小,它左腳還沒進去,右腳就被卡住了,只好慢慢地出來了。它對小青蛙説:“我住的那個海啊,好大好大,你都看不到它的對面在哪裏。我們住的那個海啊,不管怎麼下雨,怎麼出太陽,它還是那麼大。我們住在大海里游來游去,特別快樂!”

小青蛙聽了小烏龜的話,説:“還有這麼大的大海呀?原來我住的地方很小很小。”小烏龜對小青蛙説:“沒關係,我帶你去看我們那個很大很大的大海!”

成語故事有哲理 [亡羊補牢]

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大臣名叫莊辛。他見朝中有幾個大臣整天圍在楚襄王身邊,與楚襄王一起縱情淫樂,就對楚襄王説:“您那些心愛的臣子,奢侈浪費,如果不果斷地處置他們,必然要遭殃!”襄王聽了,不以為然地説:“我看你是老糊塗了吧,要不然就是存心造謠。”莊辛説:“如果大王您繼續寵信這些奸臣,那麼楚國很快就要滅亡了!”

由於楚襄王不聽勸告,莊辛便離開楚國到趙國去了。後來楚國果然遭到了秦國的進攻。由於楚國內部空虛,很快就失去了一大片國土。楚王被迫逃到城陽(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時他才想起莊辛的話,連忙派人去把莊辛請來。莊辛回到楚國之後,襄王內疚地對他説:“現在事情已經弄成這個樣子,你看怎麼辦才好呢?”莊辛回答説:“羊跑了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遲。(原文是:‘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我聽説從前商湯王、周武王只有方圓百里的國土,但是卻建成了強大的國家;夏桀王、商紂王雖佔有整個天下,卻最終亡了國。大王您要牢牢記住這個教訓:重用奸臣,一定會導致災難的!”

楚襄王聽了莊辛的這番話後,覺得很對,於是馬上封他為陽陵君,不久就收復了大片的土地。

成語“亡羊補牢”由“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縮略而來,比喻出了差錯或者遭遇失敗之後,要吸取教訓,及時補救,還不算遲。

成語故事有哲理 [揠苗助長]

從前,在一個村子裏住着一個人,他有很大一塊地,他在地裏全種上水稻。他把小苗苗種了下去,今天看看,小苗苗沒長高,明天看看,小苗苗還是沒長高。這個人着急起來,他想:“小苗苗總是長不高,我應該把小苗拔高一點兒吧。”

於是,第二天,他一大早就起牀了,到地裏開始拔小苗苗,小苗很多,他拔了一天,累得腰也直不起來了。他回到家裏,對家裏人説:“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今天我總算幫小苗苗長高一點兒了。”他的兒子不知道爸爸是什麼意思,就跑到田裏去看,結果所有的小苗苗都死了。

“揠苗助長”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有人為了急於要把一件事情辦好,可是採用了違背事理的方法,結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説他是“揠苗助長”。

成語故事有哲理 [愚公移山]

在《列子.湯問》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傳説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陽以北有兩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勢雄偉,方圓七百餘里。在山的北面,住着一個叫愚公的老漢,頭髮鬍鬚都已經白了。他家的大門,正好面對着這兩座大山,出門辦事每次都要繞好遠的路才行,非常不方便。愚公很是煩惱,他下決心要帶領着全家老小,把這兩座大山挖掉。於是他們就一起幹開了,挖下的泥土石塊,他們就運到渤海邊上去扔掉,他們幹得非常投入,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在黃河邊上住着一個老漢,因為他很精明,大家稱呼他智叟。智叟勸愚公説:“你這個人可真傻,這麼大歲數了,還能活幾天?怎麼可能搬動這麼大的兩座山呢?”愚公卻説:“我看你呀,比我還傻呢。不錯,我是老了,活不了幾年了,可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可這兩座山卻不會增高了,我們總有一天會把它挖平的!”

後來,愚公挖山的事讓上天知道了,他被愚公的頑強精神所感動,派了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揹走了。從此以後,冀州和漢水的南面,就再也沒有高山阻擋了。

現在常用“愚公移山”來比喻做事有頑強的毅力,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移,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