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傳説

善財童子的相關傳説

欄目: 傳説 / 發佈於: / 人氣:9.83K

善財,民間又稱善財童子,關於善財童子的相關傳説也是五花八門。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善財童子的相關傳説,歡迎大家閲讀。

善財童子的相關傳説

善財童子的傳説篇一

有一位首富福德長者,晚年得了愛子。孩子出生之時,家裏種種珍寶自然湧現,因此占卜的婆羅門説:“恭喜長者!這嬰兒的福德大,為您帶來了財寶,應該取名善財。”“善財”之名,就這樣流傳開了。

善財生來聰明活潑,善解人意,深得長者的歡心,長者對他疼愛有加,但唯有一事令長者擔憂,就是善財並不喜歡聽關於“發財”的事。他一心想做一位追求真理的人,採集種種善法的財寶,來供養所有愛好真理的人們。他在求學時期,常去聆聽哲學家演講,他到福城東莊嚴幢娑羅林中的大塔廟處, 參訪文殊菩薩時,使他發現了人生的真義。於是,他發願行菩薩道,直至最後成佛。

善財發起菩提心,並虛心請求文殊菩薩教導他奉行普賢行的方法。文殊菩薩告訴他:“你要學習普賢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參訪善知識。”善財面有難色地説:“聖者!我不知道哪裏有真正的善知識可以參訪,我無能力分辨善惡。”

文殊菩薩指點説:“善財!對於善知識,應該將心力集中在他的德行、特長上,去效法他的優點,而不要去評判、挑剔他的過失、弱點,這就是參訪的第一義。”文殊菩薩指示善財參訪之道,並預言善財將被人美稱為永久的童子。善財感激歡喜地告別了文殊菩薩,開始了佛教青年遊歷參訪的生涯。

首先,善財來到南方的勝樂國妙峯山上,參訪德雲比丘,學得“唸佛三昧法門”,深刻體會到佛子應該具有堅定的信念,常常憶念諸佛的偉大,心念時時與佛同住。善財接受了德雲比丘的教誨,並銘記在心。接着,他陸續拜訪了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子、童女、天神、天女、婆羅門、長者、商人、醫師、船師、國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樹神等各種不同身份的善知識,聽受種種的法門,最後終於到達普賢菩薩的道場,證入無生法界。

善財童子的傳説篇二

《西遊記》第四十二回《大聖殷勤拜南海.觀音慈善縛紅孩》中敍述: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過“六百里鑽頭號山”,唐僧不慎被一個妖怪抓去。這妖怪是牛魔王和羅剎女的兒子,乳名紅孩兒。他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神通十分廣大,連孫行者也奈何不了他,只得去南海請觀音菩薩幫忙。觀音用法力把紅孩兒降住,問他:“你可受吾戒行麼?”紅孩兒流着眼淚點頭答應:“只要饒我性命,願受戒行。”觀音又問:“你可入我門麼?”紅孩兒回答:“果真饒我性命,願入法門。”觀音便説:“既然如此,我替你摩頂受戒。”就從袖中取出一把金剃刀,替紅孩兒剃了個“泰山壓頂式”的頭,還為他留下三個頂塔,挽起三個窩角揪兒。孫悟空在旁取笑:“這妖精大晦氣!弄得不男不女,不知像個甚麼東西!”觀音對紅孩兒説:“你現在既受我戒,我也不怠慢你,稱你做‘善財童子’好嗎?”紅孩兒點頭受持,只望饒命。觀音便喝聲“退”,撤了法術。不料紅野性不定,一旦手腳自由,就綽起長槍猛剌觀音,嘴裏還説:“你有什麼真法力降我?我就是不受戒!”觀音不慌不忙地從袖中取出一個金箍兒,迎風一幌,聞聲“變!”即變作五個箍兒,朝紅孩兒身上拋去,一個套在他頭頂上,兩個套在他左右手上,兩個套在他左右腳上。菩薩念動《金箍兒咒》,紅孩兒痛得搓耳揉腮,攢蹄打滾。觀音將楊柳枝兒,蘸了一點甘露,灑將去,叫聲“合!”只見他一雙手合掌當胸,再也不能開放。紅孩兒開不得手,拿不得槍,才知道菩薩法力無邊。無可奈何,才納頭下拜。觀音便念動真言,把淨瓶倒過來,將那一海水,依然收去,更無半點存留。觀音知道紅孩兒野心尚未真正收住,便讓他一步一拜,直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紅孩兒經過一陣折騰,終於歸了正果,五十三參,參拜觀音菩薩。

後來唐三藏又遇災難,悟空再次到南海向觀音求救,在落伽山普陀崖上,遇到了善財童子、捧珠龍女。善財童子上前向他施禮:“孫大聖,前蒙盛意,幸菩薩不棄收留,早晚不離左右,專侍蓮台之下,甚得善慈。”孫行者認出他就是紅孩兒,便笑着説:“你那時節魔迷心,今朝得成正果,才知我老孫是好人了吧?!”

善財童子的傳説篇三

孟加拉灣沿岸的福城之中,有一位首富福德長者,晚年得了愛子。孩子出生之時,家裏種種珍寶自然湧現,因此占卜的婆羅門説:“恭喜長者!這嬰兒的福德大,為你帶來了財寶,應該取名善財。”“善財”之名,就這樣傳揚開了。

善財生來聰明活潑,善解人意,深得長者的歡心,疼愛有加,但唯有一事令長者擔憂,就是善財並不喜歡聽聞關於“發財”的事。他一心想做一位追求真理的人,採集種種善法的財寶,來供養所有愛好真理的人們。他在求學時期,常去聽聞哲學家演講,他到福城東,莊嚴幢娑羅林中的大塔廟處,參訪文殊菩薩,使他發現人生的真義。於是,他發願行菩薩道,直到成佛。

善財發起菩提心,並虛心請求文殊菩薩教導他奉行大乘普賢行的方法。文殊菩薩告訴他:“你要學習普賢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參訪善知識。”善財面有難色地説:“聖者!我不知道那裏有真正的善知識可以參訪,我無能力分辨善惡。”

文殊菩薩點頭説:“善財!對於善知識,應該是集中心力在他的德行、特長,去效法他的優點,而不要去評斷、挑剔他的缺失、弱點,這就是參訪的第一義。”文殊菩薩指示善財參訪之道,並預言善財將被人美稱為永久的童子。善財感動歡喜地告別了文殊菩薩,開始了佛教青年遊歷參訪的生涯。

首先,善財來到南方的勝樂國妙峯山上,參訪德雲比丘,學得“唸佛三昧法門”,深刻體會到佛子應該具有堅定的信念,常常憶念諸佛的偉大,心念時時與佛同住。善財接受了德雲比丘的教誨,感懷在心。接着,他陸續拜訪了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子、童女、天神、天女、婆羅門、長者、商人、醫師、船師、國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樹神等,各種不同身分的善知識,聽受種種的法門,最後終於到達普賢菩薩的道場,證入無生法界。

善財共遊歷了一百一十個城市,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所以稱為“善財五十三參”。在《華嚴經.入法界品》中,詳述有五十三參的過程。

善財接受彌勒菩薩的教誨後,結束參學的雲水生活,最後回到普門城,踏入普賢菩薩大行的菩提道場。善財再度受到文殊菩薩的摩頂教化:“參訪生活已經功德圓滿,你將與我同住;從現在開始,我們要依止普賢菩薩的大實踐大修行中,體現佛法的真諦。”就這樣,善財開始修習普賢菩薩的解脱法門。

善財見到普賢菩薩的瑞相與光明遍照法界與虛空,滅卻一切眾生的苦難,使他長養菩薩的善根,得十種智波羅蜜。最後,善財獲得普賢菩薩的摩頂讚歎,並在觀察普賢菩薩的清淨法身中,自覺已經和菩薩融為一體,一同在十方一切世界中教化眾生。善財童子終於完全證得普賢菩薩的廣大行願,不久將與諸佛平等,得到一切不可思議的解脱自在。

歷代以來,有關善財童子求道歷程的偈贊與圖繪很多,如北宋楊傑的《大方廣華嚴入法界品贊》、忠師的《五相知識頌》、惟白的《文殊指南圖贊》等,都是佛教文學上常用的題材。在寺院中,觀世音菩薩像的左側,有時也設置善財童子像,就是取材於他歷訪名師的過程中,參謁觀世音菩薩而接受教化一事。因此,自古以來,善財童子即為佛子求法的典範。

Tags:善財 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