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傳説

關於尼西情舞由來的故事

欄目: 傳説 / 發佈於: / 人氣:5.62K

尼西情舞,是雲南省迪慶州尼西地區的一種古老的歌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尼西情舞由來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尼西情舞由來的故事

《尼西情舞由來的故事》

古代有個藏王國。王妃帶着一個挑夫回孃家省親,途中歇息,王妃靠一棵大柳樹休息,鼾鼾入睡。王妃穿裙子,挑夫見王妃撒尿地方有滴白液垂着。見狀,挑夫摘一柳枝,把自己尿撒在柳葉上,悄悄地放到王妃撒尿的地方。

回到王府,王妃肚子一天比一天鼓大,國王覺得很蹊蹺,王妃回來才幾天,肚子怎麼會鼓得這麼快。國王就逼問王妃跟誰發生了關係,王妃自己也覺得莫名其妙,冤枉。無論怎麼拷問,王妃都不承認跟他人發生了關係。但懷胎的日子算起來剛好是王妃回孃家的那段日子,跟王妃的人只有挑夫一個,國王又拷問挑夫是否跟王妃發生了關係。在拷問中挑夫想起王妃回孃家途中休息時他所作的惡作劇,就把這情況告訴給國王,但死不承認發生了關係。國王半信半疑,無法,就指天咒誓,説:如果孩子生下來耳上有柳葉粘着,就説明挑夫説實話,否則説明挑夫欺騙國王,要定欺君死罪。當孩子生下來時,耳上確有一片柳葉粘着,應驗了咒誓,國王也不好再追究懲罰王妃,但孩子長大後被國王流放出走。

這孩子因身上有柳葉斑,因而取名為中格爾阿吾(意為柳樹哥哥)。中格爾阿吾無家可歸,過着流浪生活。人們只知道這人叫中格爾阿吾,卻不知道他是什麼地方的人。中格爾阿吾長途跋涉到居加,就在居加村村頭的鬆坪裏蓋房定居(現還有殘牆遺址)。中格爾阿吾自小聰明伶俐,人長得英俊,又精通藏文,語詞豐富,還能聽懂各種鳥語音義。

他看到山村人不懂文藝娛樂,很想解決這個問題。但苦於無曲。有一年春,他靠大樹構想曲子,突然有一對青綠色*的鳥落在不遠處的樹上互相對歌,歌聲婉轉動聽。中格爾阿吾就模仿這對鳥的歌聲又經加工改造,創造了鍋莊和情歌情舞,並把情歌情舞取名為“龍巴學俚(意為河谷情舞)”。這種鳥叫“阿中追姆(阿中:歌手之意;追姆:畫眉鳥類)”,阿中追姆只有在春意盎然時才雙雙對歌出沒。這種鳥也只有居加才有。古時居加村只有三户人家,叫“居加三户村”,也叫刻爾那居加(刻爾那:意為隱沒在森林之中)。有一天,中格爾阿吾下山來居加村,見到村裏在辦結婚喜事,就站着不説話,居加人見他,就打招呼,“呀、呀,中格爾阿吾,我們辦喜事,只是吃吃喝喝而已,不會文化娛樂,覺得很泛味,你有什麼可解決的方法嗎?”,他就把自己所創作的鍋莊曲傳給了居加人,也把情舞情歌傳給了居加人。從此,居加人學會了各種文藝娛樂活動,精通鍋莊和情歌情舞的也代代承傳。

不説遠古,就談近代,居加村有個叫魯茸農布的,就聞名尼西全鄉,奔子欄、拖丁鄉的洛玉、奪通兩個行政村。他的歌詞和歌喉是最優美的。他去世後又有居加擺腳肖巴,他不僅會唱,而且喜愛舞。據説舞不跳時間長了,他的腳就疼的厲害,一跳舞腳就不疼了。在尼西全鄉,居加附近,好多家辦喜事,都請肖巴來當鍋莊和情舞師傅。情歌有約會歌,男女搭肩擁抱對歌,打野睡、抱枕睡對歌。出外勞動或者走村串寨,男女遙相對歌。男女先把情舞地名唱出,就知道對方是什麼地方的人。歌聲有雄壯、豪邁的,有婉轉柔順的,詞語豐富多彩,舉不勝舉。情歌情舞統稱學俚,也叫“宗旦”(宗旦:意為年輕人聚會談情説愛。也有俏皮的意思)。所以跳唱情舞情歌要避違長輩,要離開村子去跳唱。情舞情歌是從居加起源發展的,但範圍侷限性較大。

根據“龍巴學俚”名詞知道,“龍巴”就是河谷,低海拔地方的意思。她流傳於尼西鄉,德欽縣奔子欄鄉,還有拖頂鄉的洛玉等村,輻射的範圍有四川德榮縣的瓦卡鄉,德欽縣霞若鄉的着林、霞若兩個行政村,還有中甸縣的五境鄉。

凡是跳舞地方,都取有情舞地名。情舞地名主要依據各自然村的地形、地貌、地質或特殊植物來取。也有少數由人的性格特徵命名的。情歌情舞起源發展於居加村,所以,中格爾阿吾把自己的名字送給居加村,叫“中格爾阿主”意為柳樹莊或柳樹情郎,也因居加河邊自然垂柳成林而得,後來隨着情舞的擴展,根據居加牧草多,人善良、老實活潑,又取名為“奔格爾阿主”,(奔:草原或豪邁之意,“格爾”:意為犛牛類,性格温順,如果是母牛,出奶多、奶質好)。男方唱或跳時要稱“中格爾阿主”,女方唱時要稱“中格爾阿媽。”中格爾是地名,“阿主”,阿媽是男方或女方的意思。在居加開創後,中格爾阿吾把自己所創作的鍋莊、情歌、情舞詞曲編輯成書,用馬馱着到處去傳播,傳到哪裏,就給那個村命名情舞地名,如:江東村江東自然村取為“齊傑”(齊傑:意為水邊游泳,又名:“下格爾”意為白巖)。江東勝利村叫“得通”,意為旗壩;國光村叫“些那”,因巖峯林立,象珊瑚狀之意,洛它、西丁各兩村取名“四德”,意為柏香樹多,此地以柏香柴特別香而聞名。傳説中格爾阿吾把鍋莊、情歌、情舞傳授至西丁各後,就丟了半馱歌本,所以現在的西丁各,洛它兩村,從古至今很喜歡組織跳鍋莊和情舞,會唱會跳的也較多。

“中格爾阿吾”的身世也象阿古頓巴一樣,不知道他從哪裏來也不知道他的去終,而他的名字和鍋莊、情舞卻千秋萬代在居加等地流傳下來。居加人把唱得好跳得好的夥子美稱為“中格爾阿吾”的轉世,他代表儀表美、語言美。這一美稱代表文藝的智慧星。被譽為“中格阿吾”的人是要受到尊敬與羨慕的。

【延伸閲讀】尼西情舞

尼西情舞,是雲南省迪慶州尼西地區的一種古老的歌舞。

在尼西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中格阿吾的智者,他會聽小鳥的話語。一天,他騎着馬本想走天涯,卻在尼西聽到小鳥在説這裏應該是他的家。他就從馬背上跳下來,眼前突然出現了美麗的風景:這裏山清水秀、柳樹成蔭,到處開滿鮮花,不時飄來陣陣花香,勤勞的人民吟唱着歡快的勞動歌曲,憧憬着豐收的希望,在田間耕作,那歡樂的歌聲和笑聲把一片片柳葉都震落下來了。這樣,中格阿吾就在這裏安了家。從那時起,他把小鳥的情歌流傳給了勤勞的尼西青年們,歌名為“龍巴祥昌”,它是迪慶藏族歌舞文化中一種獨特的舞蹈。

“龍巴祥昌”由三部分組成:即相會歌、讚美歌、情舞。相會歌和讚美歌唱跳時間不長,雙方主要唱些禮節性的見面詞,或誇讚對方人品、穿戴等,大約對唱十來首,就轉入主體——情舞,邊唱邊跳,將自己的感情通過歌舞的形式完全傾訴出來。“龍巴祥昌”中的歌詞幾乎都是以愛戀為主並即興串編的。唱跳時,必須要到山野或者離村較遠的地方,既不能邀請長輩,不允許小孩到場,因為情舞是年輕人談情説愛的重要方式。情舞音樂具有柔情和粗獷的地域風情,特別是在熱烈豪邁的歌舞聲中,舞曲中間和尾部“哦…哦…哦…哦夏!”等呼喚性的虛詞和男女聲合唱的自然合聲,給人一種興奮、愉快、自然美的感覺。也就是在這種愉快的歌舞聲中,不知不覺午夜已悄悄來臨,這時動態的歌舞就告一段落,而靜態的訴唱—打野睡歌則準備拉開序幕,經過短暫的休息之後,一對對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便相互邀約,有的走向溪流邊,有的坐在田梗上,有的躲到果樹下,還有的步入莊房。在莊房中,雙方必須身着衣褲,傾訴相互的愛慕之情,但不得有非分之想或之舉。在莊房內可看到一對對相愛的青年男女依次而卧,輕聲用委婉、纏綿的歌曲,歌唱心中的愛戀或相互贈送、交換各自的禮物,一般要延續到第二天的黎明時分才會分手。在莊房中如果有不檢點的行為,就會遭到大家的鄙視甚至將他趕出莊房。在尼西這是被人們公認的祖輩流傳下來的習俗,世世代代受到了人們的保護。直到解放前夕,這種習俗仍然存在。

隨着社會的巨大變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斷髮展,情舞之後打野睡歌的習俗早已消失,而情舞依然成為尼西青年談情説愛和交際的重要方式被保存下來.自古以來,情舞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逢過年過節,婚嫁誌喜、恭迎恭送權貴佳客,當地百姓就穿起鮮豔的藏族服裝,唱情歌跳情舞。進入八十年代以來,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大眾文化的傳播,尼西情舞在一段時間幾乎處於停滯狀態,許多青年熱衷於外來的歌舞,而對豐富多彩的尼西情舞卻失去了興趣,這與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愛情觀念的轉變和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過分的追求經濟利益,和青年人過分追求所謂的時尚以及整個社會受“舶來文化”和“快餐文化”的負面影響有一定的關係。導致年輕人不願學尼西情舞、不願跳尼西情舞,並錯誤地認為學跳尼西情舞已過時和落伍。然而令人欣喜的是,近幾年由於香格里拉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旅遊業已成為香格里拉的支柱產業,而尼西情舞以它熱情、雄健、奔放的特色原汁原味地展示藏民族生性豪邁、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個性,與藏民的生產、生活的自然環境交相輝映,成為藏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活化石,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開發價值,因而得到人們的認可;使廣大外來遊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據調查,在香格裏拉縣城,已出現第一傢俱有尼西風情的藏民家訪,主要以尼西情舞來吸引遊客。在市場上,出現了第一盤名為“尼西情舞”的DVD帶子。在獨克宗古城和壇城廣場,也掀起了跳尼西情舞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