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寓言故事

古代成語的寓言故事大全

欄目: 寓言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54K

寓言故事膾炙人口,它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將寓言故事引入到數學問題中,既使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有機結合,又增加了學習數學知識的娛樂性,這正體現了新課改的全新理念.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古代成語的寓言故事大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代成語的寓言故事大全

古代成語的寓言故事大全篇一:貧賤驕人的故事

戰國時,有個叫田子方的人,受到魏文侯的禮遇。魏國攻下了中山國,魏文侯派太子擊駐守中山。太子擊外出,在路上遇到了田子方,便讓田子方的車先過去,田子方連正眼都不看他一下。

太子擊生氣地説:“是富貴者該驕傲對人呢?還是貧賤者該驕傲對人?”

田子方答道:“只有貧賤者敢於驕傲對人,富貴者哪裏敢驕傲對人!國君如果驕傲對人,就會失掉他的封國;大夫如果驕傲對人,就會失去他的領地。失掉封國的,從未聽説過有人用封國去款待他;失去領地的,從未聽説過有人用領地去款待他。至於説到貧賤的士人,如果所説的不被採用,所行的不讓君主滿意,無非是穿好鞋子離開罷了,無論走到哪裏不都是過貧賤的生活嗎?”太子擊捱了一頓教訓,只好向田子方行禮道歉。

田子方的一番話確實是有道理,富貴的人必須處處小心,以防得罪別的人,會傷害自己的利益。貧賤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若是自己的意見得不到採納,大可離開到別的地方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們要學會尊重他人,這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古代成語的寓言故事大全篇二:黔驢技窮的故事

傳説很久以前,貴州一帶沒有驢,當地人都不熟悉驢。有一年一位商人從外地牽過來一羣驢,很多人都感到新奇,前來圍觀,議論紛紛,可沒有人知道驢能幹嘛,便沒有賣出去,商人只好先把它安置在山腳下。

幾天後,一隻飢餓的老虎路過這,看見驢還以為是妖怪,躲在石頭後面,一動也不敢動,正好商人回來要把驢牽走,可猛一看,一隻老虎嚇趴在石頭上哩!商人眼珠子咕嚕一轉,嘴角露出了奸詐的笑容,嘿嘿,這裏的人不是最怕老虎了嗎?要是他們以為驢能嚇住老虎,肯定會來搶着買的,到時我就變成個大富翁了,哈哈!

果然人們看到後一個個目瞪口呆,爭先恐後的掏出錢來,把驢子買回家,一轉眼的工夫,浩浩蕩蕩的驢羣就空無一驢了,這也讓那個居心不良的商人掙了個盆滿缽滿。

過了一些時間,一位農夫上山去砍柴,把驢放在了離自己不遠的一棵樹底下保護自己。正好那隻老虎又來找食物,看見驢,稍稍鎮定了一下,舉步不前,驢見狀大喊了一聲,農夫也沒當一回事,不就是嚇跑老虎唄!便繼續砍柴,可老虎嚇得都坐在了地上,滿眼的恐慌,但不久,老虎漸漸地習慣了它的叫聲,上前鼓起勇氣拍了一下驢,想看看驢除了叫還有沒有其它本事,可驢只是生氣地踢了下老虎,這下,可把老虎樂壞了,心想:原來就這麼一點本事啊!便跳了起來,撲在驢的身上,張開血盆大口把驢吃了,等農夫反應過來時也早成了老虎的盤中餐。

其實老虎跟我們人類一樣,見到身材高大的新東西並不會立馬做出決定,而是要觀察清楚後才會有所行動,那時,驢自然會被吃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事不要光看表面,外表強大,不一定就有真本事。決定人強大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心,內心強大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古代成語的寓言故事大全篇三:顛倒黑白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出身於楚國的貴族之家,年輕時聰明好學,見聞廣博,擅長辭令,無論在政治、外交或文學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才能和造詣,因此深得楚懷王的信賴,曾被任命為左徒,負責起草法令和接待諸侯賓客等事宜。

屈原所處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楚國的聲望日益提高。但是,由於他對內主張改革弊政,對外採取聯齊抗秦的策略,觸犯了貴族內部腐朽勢力的利益,引起了這些人的嫉恨。因此,他們的代表人物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蘭便相互勾結,接二連三地向楚懷王進讒,惡意中傷和誣陷屈原。久而久之,懷王就對屈原漸漸疏遠起來。

公元前320xx年,秦惠文王派張儀出使到楚國,對懷王説,只要楚國同齊國絕交,秦國願將商於一帶六百里土地割讓給楚國。屈原認為這是一場騙局,極力勸諫懷王不要上當。但昏聵至極的懷王不但不聽,而且把忠心為國的屈原放逐到漢水以北。

等到楚、齊絕交以後,秦國立即變卦賴賬,説割讓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裏,懷王怨恨秦國食言,重新召回屈原,並出兵攻打秦國,結果慘敗,損失嚴重。後來,秦王又主動要求講和,並約懷王到秦國相會。懷王中計前往,進入武關後便遭到扣押,被幽禁了三年,最後病死在秦國。

懷王的兒子襄王即位以後,更加糊塗昏庸,對靳尚和子蘭言聽計從,進一步屈服於秦國的壓力。不久又聽信讒言,把屈原流放到更遙遠的湘水地區。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破郢都(楚國的都城),燒燬楚國先王的陵墓,使無數百姓背井離鄉,四處逃亡。屈原在湘水聞訊後,感到無限的哀痛,但他自己負屈含冤,報國無門,只能把滿腔的忠誠和悲憤,抒發在迴環起伏、激越奔放的詩篇中。在着名的《九章·懷沙》裏,他寫了這樣兩句詩:“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對那些肆意顛倒黑白、葬送楚國的奸佞小人,進行了憤怒的鞭撻和控訴。不久,屈原寫下了最後一篇絕命詩《惜往日》,便縱身跳進滾滾的汨羅江,自沉而死。

當屈原看到秦軍進犯,國都失陷時,他選擇了死。他想以死來驚醒昏庸的貴族,喚醒沉睡的國人。然而,屈原的死並沒有起到警世作用,楚國還是亡了。楚國統治者昏聵無能,不善納忠言註定了這樣的結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才能的人也要遇到懂得惜才的人才更有價值,在機會沒有來臨之前,你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古代成語的寓言故事大全篇四:避實擊虛的故事

古代齊國著名的辯論家田巴,在徂丘、稷下一帶跟人辯論。這個人能説會道,可以把歷史的三皇五帝、春秋五霸統統罵倒。把截然不同的東西説成一模一樣。他擅長一套巧妙的詭辯術,任你怎麼會説也不是他的對手。

一天,年僅十二歲的魯連來到田巴這裏,説:“我聽人家説過:‘廳堂上的污穢還沒掃除乾淨的時候,就來不及清除郊野的雜草;刀光劍影在面前,用短武器交鋒的時候,就顧不得防備遠處射來的飛箭’。為什麼呢?因為事情總得分個輕重緩急,首先要救急嘛。當前,楚國大軍駐紮南陽,趙國軍隊攻打高唐,燕兵十萬圍困聊城,我國的形勢十分危急,先生,您可有什麼應急之計呢?”

田巴答道:“沒有辦法。”

魯連説:“拿不出轉危為安、救亡圖存的辦法,光説空話大話的人有什麼價值呢?現在,我可以用計趕走南陽的楚兵、擊退高唐的敵人,解除聊城的包圍。真正的學者,就應該這樣顯示自己的才能啊!可您只會瞎吹,像貓頭鷹的叫聲一樣,人們都討厭極了,希望您以後少開口吧。”

田巴紅着臉説:“知道了,知道了。”

用通俗的理論來解釋,就是新的“木桶理論”(或曰“系統論”)。敵方的軍隊佈陣是一個系統(木桶),其中各個環節相互依存,但由於其防備有限,加之我方用聲東擊西類似的方法,引誘其關注某些環節而忽視了其他環節,於是我方大力暗度陳倉去攻擊其防備鬆懈的地方,於是整個系統(木桶)就被打亂、打破了,乘勝追擊,整個系統(木桶)就會陷入瓦解狀態。這裏就有一個關鍵點了,即我方所攻擊的“虛”是否是我方想要攻破的系統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環節,如果不是,那麼怎麼攻擊都是沒用的。就好比我方要攻城池,對方的郊區自然是“虛”,但是攻擊此處對於敵方是沒有什麼威脅的,因為一般來説,對方不會看重郊區對成敗的影響(特殊情況除外)。

古代成語的寓言故事大全篇五:不識時務的故事

東漢獻帝時,政權完全操眾在大臣的手中,漢室已經面臨危機,作為皇帝的子孫劉備想找機會挽救漢朝的危機,可是他始終找不到好的根據地。

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訪當時很有才學的隱士司馬徽。司馬徽被他的誠心感動了,問明瞭情況後對劉備説:你之所以沒有很好的機會,是因為你沒有好的人才幫助你。劉備想了一會兒,不明白地問説:幫助我的人都很有才華,糜竺和簡雍兩人能文,張飛和關羽能武。他們都是很優秀的人才呀!司馬徽笑着説:他們確實很有潛力,可惜都是沒有經驗的年輕人,不知道時事,更不明白該如何來適應時代的潮流,而你要找的應該是懂得人情事理,能夠通權達變的人,來幫助你,才能完成統一大業。

我們説要想打敗敵人,就得做到知己知彼。同樣的道理,如果想統一大業,也要清楚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才能成功。其實在我們的人生中,有無數大大小小的選擇,我們都是根據現實情況作出抉擇,瞭解自身和時事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