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寓言故事

三分鐘兒童寓言故事400字

欄目: 寓言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62W

寓言故事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能夠培養智障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與良好品質。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分鐘兒童寓言故事400字,歡迎閲讀與借鑑!

三分鐘兒童寓言故事400字

三分鐘兒童寓言故事篇一:頑皮的小魚

有一天,小魚浮出水面,它與波浪在海面上追逐、嬉戲,隨着波浪上下起伏,洶湧前進。

小魚問波浪每天是否都這樣過着刺激的生活?波浪説:“豈只是每天,每一刻都是!有時候狂風暴雨,那更刺激呢!”

小魚興奮地説:“真希望我也變成一個波浪,每天可以隨風雨、潮汐流動,過這麼刺激的生活。”

小魚在波浪裏玩了沒多久就覺得有些累了,便對波浪説:“波浪,我想到海底安靜一會兒,你跟我一起去吧?”波浪沒來得及回答就被一個大浪衝走了。小魚只好潛到海底休息去了。

小魚每天都要和波浪一起做遊戲,可是每一次它讓波浪和它一起到海底去,波浪沒回答就被沖走了。小魚下定決心要問明原因,它於是又問波浪,問完後便緊緊地牽着波浪的裙子,跟着被衝到很遠。

波浪告訴小魚:“我也很想下到海底安靜一下,可是不行啊!我一到海底就會死去。而且我也是身不由己的,總是被後面的推着前進。一起風,跑的都快累死:潮汐一變,全身都在發顫。我真希望自己是一條小魚多好,還可以潛到水底休息休息……”波浪沒説完,就被一個大浪打了幾丈高,小魚嚇得一溜煙鑽進海底

“像波浪這樣生活實在是太可憐了,不能休息,還不能自主。還是做一條小魚比較好呀!”小魚自言自語道。

三分鐘兒童寓言故事篇二:桃子和蟲子的故事

我的老家出產水蜜桃,味道極佳,曾有“貢桃”的美譽。可是產量卻極低,因為大多被蟲子給糟蹋了。這種殘害水蜜桃的桃蟲有一種絕妙的招術,它們在桃花剛開時,把蟲卵產在花蕊裏,奇怪的是,這桃花裏頭一旦有了蟲卵,花瓣就會向裏收縮,把蟲卵包起來,而且裹得嚴嚴實實,像得了寶貝一樣地捨不得放開。據栽培果樹的技術人員説,那蟲卵剛產下時,外面有一層粘稠的物質,能刺激花朵,使之越收越緊,這一收一裹,蟲被花朵保護着,任你噴灑樂果、敵敵畏什麼農藥都無濟於事。

直到花落成果,蟲卵已經潛藏到果心之中了;當桃子漸大但未成熟時,蟲卵靠桃子汁液的滋潤長成蟲了。於是桃子長一點,蟲子就吃一點,蟲子被養得又肥又大,而桃子外表看來很鮮豔,比別的桃子都“早熟”,而實際上,裏頭的果瓤和桃仁已被吃了許多,幾乎只剩下一層空皮了。桃子的生命已快到終點了,躲在裏面的蟲子卻絲毫沒有感覺到末日就要來臨,還在繼續貪婪地吃自己賴以存活的桃子。終於桃子不堪肥蟲的吞噬,“啪”地一聲落到了地上。桃蟲有的被摔得身斷腹裂,有的沒有摔死也被行人踩死了。只有少數逃命而去,境遇當然是慘不忍睹。

桃子的花朵把殘害自己的蟲卵當寶貝一樣地保護起來,這是多麼駭人的悲劇。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難道就沒有做過類似的蠢事嗎?當面對那麼多光怪陸離的誘惑我們是否都有拒絕的能力,是否有刮骨療傷的勇氣,是否能將影響自身健康,阻礙我們前行的種種壞東西拒之門外而不是關進門裏?

反過來作為一隻依靠桃子才能存活的蟲子,它的目光如果能夠放遠一些,就會看到其實桃子的末日也就是自己的葬身之時,大概也就不至於如此拼了命地使盡掏、挖、拆、毀、咬……等手段,對桃子“相煎太急”了。豈不知,害人即害己,何況它與自己的生命息息相關啊!

桃子和蟲子的故事該時時讓我們警醒。

三分鐘兒童寓言故事篇三:鶯鳥與鐵星

在南太平洋的島嶼中,飛翔着一種有動聽鳴叫的美麗小鳥,叫做鶯鳥。它們長着形色各異的喙,島嶼上物產豐富的日子,鶯鳥們靠吃多種草籽為生,活得悠哉。但是饑饉來了。乾旱襲擊了島嶼,整個大地好像是剛剛凝固的熾熱火山,赤紅的土地,看不到一絲綠色。科學家找到從前研究過的鶯鳥,它們的腿上拴着鐵環,觀測結果,發現鶯鳥們的體重大減,掙扎在死亡線上。

原因是食物奇缺,能吃的都吃光了,惟一剩下的是一種叫“蒺藜”的草籽,它渾身是鋒利的硬刺,鋭不可當,在深深的內核裏隱藏着種仁,好像美味的巧克力封死在鐵匣中。蒺藜還有一個名字叫“鐵星”,象徵着難以攻克。拉丁文的意思是“擠壓和疼痛。”

鶯鳥用自己柔弱的喙,啄開一粒鐵星,先要把它頂在地上,又咬又扭,然後頂住巖石,上喙發力,下喙擠壓,直到精疲力竭才能把外殼扭掉,吃到活命糧草。

島上開始了殘酷的生存之戰。沒有刀光劍影,惟一的聲音就是嗑碎蒺藜的噼啪聲。很多鶯鳥餓死了,有些頑強地生存下來。科學家想,生和死的區別在哪裏呢?

經過詳細的研究,喙長11毫米的鶯鳥,就能夠嗑開鐵星,而喙長10.5毫米的鶯鳥,就望“星”興歎,無論如何也叩不開戒備森嚴的生命之門。

0.5毫米之差,就決定了鶯鳥的生死存亡。在豐衣足食的時候,一切都被温柔地遮蓋了,但月亮並不總是圓的,事物的規律跌宕起伏。

我猜想,那些餓死的鶯鳥在最後時分,倘能思索,一定萬分後悔地想自己為什麼沒能生就一枚長長的利喙!短喙的鶯鳥,是天生的,它們遭到了大自然無情的淘汰。但人類的喙———我們思維的強度,歷練的經驗,廣博的智慧,強健的體力,合作的風采,幽默的神韻———卻可以在日復一日的積累中,漸漸地磨鍊增長,成為我們度過困厄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