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故事集

關於幸福的哲理故事

欄目: 故事集 / 發佈於: / 人氣:2.98W

人類只懂得付出後就要有回報,其實,回報的那刻並不使我們幸福,在播種的那刻,其實才是最幸福的,因為我們把“孩子”給了大地,讓大地在秋天之時有的陪伴。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幸福的哲理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幸福的哲理故事

關於幸福的哲理故事篇一:幸福就是自己覺得幸福

按理説,幸福是應該讓那些大款富豪來談的。可奇怪的是,大款富豪往往大談特談自己創業時是如何如何的艱辛,彷彿他根本就沒有滋生過幸福的感覺。因此,幸福多是由不幸福的人來談論的。

一個週日,我正在家寫作,突然聽到樓外收破爛的吆喝聲。我想到家中還有很多廢舊報刊,於是從窗户探出頭叫住他。這是一位身材矮小、皮膚黝黑又帶着一臉滄桑的老人,蹬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一邊吆喝一邊還吹着口哨。

我招呼老人進屋搬報刊。在與老人的閒聊中,我瞭解到老人的身世。他家住鄉下,老伴中風癱瘓,唯一的兒子又遇車禍成為植物人,媳婦離家出走三年多至今杳無音信。兩個孫子都還在念書。

我不禁為他的命運歎息。我説:“你家這麼困難,村裏怎麼不管呢?”“管,管啊,”老人説,“我孫子考上大學,村裏就送來了兩千元。可小家有小家的難處,大家也有大家的難處啊。俺村比我更加困難的還有,政府也難啊。我現在才七十出頭,身體還不錯,收破爛的錢應付家中的開支也差不了多少。哪能老是靠救濟呢?”老人頓了頓又説,“讓我高興的是兩個孫子都很懂事,從不亂花錢,成績也一個比一個好。大孫子還拿到獎學金吶,我夜裏想着都開心啊。”説完,老人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閒談中,老人已稱好斤兩算好價,從一塊破舊的手帕中取錢。我説:“這錢我就不要了,算是給你孫子的助學費吧。”可老人堅持要付錢。他説自己雖然暫時困難點,但還能挺得過去。分別時,老人自信地説:“等我孫子大學畢業就好了,我家的日子也就能紅火了。”説罷,他收拾好車子,又吆喝着收廢舊品去了。

王安憶説過:“幸福就是自己覺得幸福。”一個人活在這世上是否幸福,並不在於他擁有多少財富,也不在於他得到了什麼,而在於他是否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幸福。有的人,我們認為他很不幸,其實他在用自己所能感受幸福的方式感受着幸福;有些人,我們認為他很幸福,其實他未必真正幸福。

只要你有一份知足常樂的心態,幸福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左右。

關於幸福的哲理故事篇二:有一種幸福叫微笑

某日,朋友聚會,酒過三巡,大家便海闊天空地神聊了起來。

一友遍詢同座:人為什麼活着?究竟過上一種什麼樣的生活,你才感到滿足呢?

於是,有人説,想讀的書買得起,看上的衣服穿得起,口饞了能夠拽上紅顏知己到酒店裏撮一頓兒,足矣。

還有人説,想有一套自己的花園別墅,上下班開着私人豪華轎車,春風得意車輪疾,此生就算沒有白活。

暢所欲言的遊戲輪到我了,我的回答是:我只想有個好心情,能夠時時地面帶微笑,便知足了。我為微笑着的人生而活着。

不是嗎?人生的美麗時刻,不一定是在揮金如土的瞬間,而往往表現在心無掛礙的一絲微笑。

相傳,佛祖釋尊有一天登上靈鷲山高座,準備講經。忽然,釋尊拿出一朵花,眼觀眾弟子的反應,眾人不明白佛祖的用意。均默然不語,只有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於是,佛祖將禪心傳付於他。

在深奧的佛理面前,面帶微笑的摩訶迦葉尊者的確比眉頭緊鎖的眾僧高出一籌,因為他懷有一顆喜悦的心。

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身居陋巷,每天只有一簞食,一瓢飲,別人不堪其苦,他卻樂在其中,仍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枕着自己的胳膊,微笑着送走一個個西下的夕陽。

顏回的人生便是微笑着的人生,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

微笑着的人,能夠坦然地面對紛繁的世事,能夠榮辱不驚地正視自己生存時空的尷尬與不幸,他們因心平氣和、內心富有而時時面帶微笑。微笑是心靈的盛宴,是生命的樂土。不經意的微笑裏,其實飽含着人生的大智大慧,大徹大悟。

能夠時時地面含微笑,那該是一種怎樣的萬金不易的幸福啊!

然而,又有多少人曉得這種身邊的幸福呢?滾滾紅塵之中,多少貪求物慾者為了地位、為了金錢,機關用盡編織着一張張名韁利網。他們認為,有了金錢地位、靚車美女、花園別墅,便有了富足美滿的生活。可是,人的慾望什麼時候又真正地滿足過、停止過呢?得隴望蜀,得寸進尺乃是人類與生俱有的劣根性,當昨日的追求變為今天的擁有時,試問有幾人能一生一世只陶醉於此而舉步不前呢?

況且,苦心經營積累下來的財富,很可能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這時,那顆貪求物慾的心又該如何呢?

汲汲於物慾者往往迷失了本性,只有那些心平氣和,具有生活智慧的人,才能發出內心懦淡的微笑。微笑着的人生,應該是人活着的至高追求。

用心去微笑吧,芸芸眾生裏,沒有誰會比永遠地擁有一顆快樂的心更富有的了。

關於幸福的哲理故事篇三:幸福其實很簡單

幸福其實很簡單,我想。

從本質上説,幸福只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存在於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不是轟轟烈烈,不是驚天動地,就是普普通通。它常常因為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而充溢於我們的心頭。

在我小的時候,過六一兒童節,向父母討了一塊錢,步行十公里到人民公園,花兩毛錢買門票進去,然後看看猴子,看看長頸鹿,看看孔雀,看看那隻瞎了一隻眼睛的海豹,吃上幾支5分錢一支的冰糕。中午隨便糊弄着吃點兒東西,下午再屁顛屁顛地步行十公里回家。摸摸口袋,還能剩下一毛兩毛的,再買上本小人書……那感覺,回想取來,就是幸福罷?

長大了,工作了,成家了,立業了。在單位整天忙得昏天黑地。這時候,能夠按時回家,牽着孩子的手,吃了晚飯,牽着妻子和孩子的手,在馬路上溜達溜達。看着孩子純真的笑,或者認真地香甜地吃着零食,幸福的感覺就又襲來了。

今天我就享受了這種幸福。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孩子傍晚5點放學,算是比較早。給妻打電話,電話關機,可能是忘了開。但等我和女兒在6點半回到家的時候,妻也正好回家。吃了飯,我説:“今天晚上孩子不練琴,我們溜達去。”

孩子可勁兒點頭。於是,一家三口,溜達。

馬路上的燈都是LED的,照得亮如白晝。孩子蹦蹦跳跳,不覺間,我們到了金馬路佳樂家。隨便買了點東西。女兒自己到圖書區去看書。要走的時候,她説什麼也不走。原來,她在看一本拼音版的《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字少,畫多。書是好書,買了卻不值得。於是等着她,一直看完。93頁,用了近一個小時。

看孩子在那裏站着聚精會神看書,我就想起我小的時候,家裏沒有幾本書,到了週末我就泡在書店裏,遇到心儀的書便站着看,站得腿發麻,心裏卻很滿足。現在家裏的書隨便一伸手都能抓到幾本,孩子可能因為小,感興趣的還不是特別多。如果她把現在看的書買回家的話,估計要放在那裏很長時間看不完。在店裏站得腿發麻看書,也是幸福的一種形式吧?

我們回到家,已經10點多了。妻和孩子都睡了。我精神尚足,便寫下了平淡的、幸福的感覺。

Tags: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