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大江保衞戰中的小故事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16W

大江保衞戰經過幾百萬軍民英勇奮鬥,取得了全面勝利,那你知道大江保衞戰有什麼小故事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大江保衞戰中的小故事,希望對你有用!

大江保衞戰中的小故事

大江保衞戰中的小故事篇1:李向羣

李向羣(1978--1998)新時期英雄戰士。海南省瓊山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集團軍121師361團9連戰士。1996年12月參軍。共產黨員、在1998年偉大的抗洪搶險鬥爭中英勇獻身。

李向羣生長在一個改革開放後富裕起來的家庭、他家富不忘報國.具有崇高的人生追求、強烈的進取意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無私的獻身精神、用燦爛的青春書寫了壯麗的人生凱歌、是繼雷鋒之後我軍湧現出的又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先進典型,xx授予李向羣"新時期英雄戰士"的榮譽稱;xx主席親筆題詞"努力培養和造就更多李向羣式的英雄戰士"、號召全軍廣大官兵向他學習。

他説:“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戰友們前仰後合,訓練場上爆出陣陣歡笑聲。指導員鼓着掌順勢説:“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有嚴格的紀律、嚴明的規定,因為我們穿着綠色的軍裝啊。” 這件事對李向羣震動很大。他逐漸悟出了一個道理:軍隊就是軍隊,只有把開放的個性融入鐵的紀律,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現代軍人。 拉練中不慎碰掉羣眾一個桔子,他在樹下的石頭上壓下了身上僅有的兩元錢,擔心不夠,還把地址留了下來;戰友家人遭了欺負,準備回家用拳頭解決,他説服戰友不要意氣用事,並幫助起草了訴訟書,運用法律解決了糾紛。

一天中午,連隊積肥。李向羣與新戰士温寶添同一組,沿路扒拉着草叢中的牛糞。烈日當空,臭氣燻人,温寶添捂着鼻子説:“髒兮兮的,乾脆到老鄉家買一擔交差吧。”李向羣擦着臉上汗水説:“連隊規定是撿不是買,再説糞可以買到,艱苦奮鬥的精神哪裏買呀?你到樹下透透風,我來撿。” 在軍營大熔爐的不斷冶煉中,烙着鮮明時代特點的李向羣,思想和行動變得更加理性。

款式新穎的服裝在遊客紛至的桂林格外搶手,家裏開着兩處服裝廠的李向羣對時裝很在行,聊天時不免常常議論一番。戰友們見他談得頭頭是道,好奇地問:你這麼有經驗,難道不想幫家裏推銷些服裝?李向羣一笑:“想倒是想過,可軍人嚴禁經商,我不能犯紀律呀。”

這兩年,過去生意場上的幾個朋友多次讓他在部隊駐地聯繫客户,許願利潤分成。可是李向羣反覆給他們講部隊紀律,就是沒幫這個忙。 正是胸中裝着鐵的紀律,即使可以通融的特殊時期,李向羣也決不違反規定。 戰勝了長江第五次洪峯,團裏安排連續奮戰了4天4夜的九連就地休整。

班長王紹帶着全班,到南平鎮打掃衞生,李向羣負責的那一段正好有一家髮廊。見解放軍幫他們做好事,熱情的老闆非要免費給他洗頭,李向羣擺擺手。老闆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勸道:“抗洪搶險特殊時期嘛。”儘管好幾天沒顧得上洗澡,頭皮也癢癢的,但部隊紀律不容他半點違犯。他謝絕老闆的一片好意,又埋頭掃了起來。

大江保衞戰中的小故事篇2:吳小紅

“9.21“洪災發生以來,吳小紅副局長心裏裝的都是如何抗洪救災;他每天都堅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組織開展救災復產工作。

9月21日早上7點多鐘,當他接獲悉大坡發生災情後,顧不上吃早餐,便立即動身出發前往大坡。由於洪水兇猛,他當天無法到達災區。第二天一早,他又組織工作組,冒着大雨,不顧山體滑坡的危險,驅車直往災區一線,深入瞭解災情,參加抗洪救災工作。

根據局黨組的安排,他負責指揮大坡工作組的抗洪救災工作。自9月22日工作組進入大坡災區以來,他發揚連續作戰、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風,八天八夜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主動挑起抗洪救災中最重的擔子;哪裏最苦最難,他就出現在那裏;哪裏災情險情大,他就緊張奮戰在哪裏,越是艱險越向前。

9月23日晚,大坡工作組接到了負責赴白馬村委會進行安撫羣眾、分發物資的工作任務。據瞭解得知,白馬村委會離大坡圩有將10多公里遠,在這次洪災中遭受了慘重損失,通往村裏的公路大部分已被沖毀,到達周敬過後有5公里左右的路段車輛無法通行,需要徒步進村;而由於這幾天尚未得到有效救助,村民們情緒反應激烈,維穩難度大。接到任務後,吳小紅副局長置個人安危於不顧,身先士卒,主動請纓,親自帶領40多位幹部職工頂着雨水,踏着泥濘的山路,冒着塌方的危險,扛着救災物資連夜奔赴災區,直到晚上九點多才進入該村,及時為災民送上了“救命糧”。 吳小紅同志還主動負重。

9月25日,我局接到緊急趕赴馬貴鎮六塘村委會救災的任務。該村離馬貴鎮20多公里,洪災已導致該村對外交通、通訊全部中斷,羣眾生命財產面臨嚴重威脅。吳小紅同志獲悉後,不顧連日工作的疲憊,主動申請帶領工作組深入馬貴鎮偏遠的六塘村委會救災。

因為通往六塘的道路尚未搶通,工作組只能從古丁鎮沿山路向六塘挺進。一路上,山體塌方不斷,道路崎嶇難行,原有的公路已經被洪水沖刷得只剩下一小部分狹窄的路基,腳邊就是湍急的河水,時刻有掉進急流的危險。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吳小紅副局長帶領工作組徒步8個多小時,翻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難,艱難跋涉20多公里,終於在當天傍晚進入該村,成為自洪災以來除解放軍隊伍外到達該村的第一批政府救災人員,受到當地羣眾的涕零感激……

半個多月過去了,吳小紅同志一直緊張奔忙在六塘災區,從未離開過抗洪救災的第一線。連日的艱辛勞累,使他的身體消瘦了,嗓子也喊啞了,但他仍然一刻都沒有放鬆,繼續帶領幹部職工奮戰在該村清理淤泥、建橋修路、重建家園、恢復農業生產等工作中。六塘的村民逢人都豎起拇指稱讚“吳小紅同志真是位心繫災區的好乾部!”

大江保衞戰中的重大的決策

應當説,這是1998年抗洪鬥爭中的一個重大決策,也是在1998年特定條件下作出的十分艱難的決策。1998年抗洪鬥爭的工程基礎是:按長江中下游防洪規劃,完成了部分水利工程。

除建成了漢江、清江、沅水、資水、修水等支流的控制性水庫外,還按提高了的設計洪水位(較1954年提高0.5米左右),完成了荊江大堤、武漢市圍堤、無為大堤等長江干流重點堤防和洞庭湖區、鄱陽湖區重點圍垸的加高加固工程。這些都為1998年抗洪鬥爭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堤防沒有按規劃完成,特別是平原分蓄洪區工程的安全設施,在原規劃會考慮不夠,在實施中又沒有落實,給抗洪鬥爭帶來了極大困難,使抗洪鬥爭的決策處於兩難困境:如果按原定規劃分洪(按提高了的設計洪水位,仍需有效分洪量200億立方米),將遭受很大損失;如不按原定規劃分洪,將使堤防經受超過設計標準的洪水位,承擔極大風險。

考慮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軍民團結抗洪的巨大潛力,中央毅然決心進一步抬高洪水位、嚴防死守、力爭減少潰口和分洪損失。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決策,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當然,也應當説明,這是在1998年超額洪水比1954年少300多億立方米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1998年發生的洪水和1954年洪水相當甚至更大,不分洪還是不行的。

Tags:保衞戰 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