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抗日英雄小故事大全精選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64W

我們今日可以有這麼好的生活,都是因為抗日英雄的偉大犧牲,他們的小故事相當感人。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抗日英雄小故事大全精選。

抗日英雄小故事大全精選

抗日英雄小故事大全精選1:抗日名將張靈甫

張靈甫,是當年風靡全國的戰爭大片《南征北戰》和《紅日》中典型的反面角色。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長期以來,許多人只知道張靈甫及其74師(抗日戰爭期間稱74軍,國軍整編後稱74師)在孟良崮被華東野戰軍全殲,而對張靈甫在抗戰期間率部奮勇抗擊日軍的情況卻知之甚少。

在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八年抗戰中,74軍曾有“抗日鐵軍”和“頭號王牌”的威名,而張靈甫一直跟隨74軍戰上海,守南京,保武漢,數戰長沙,揚威贛北,喋血鄂西,幾乎無役不與。無庸置疑,國共內戰之前的74軍是一支英雄的抗日部隊;否認這段歷史,對於那些在疆場上甘灑熱血、壯烈殉國的抗日英烈,顯然是不公平的。

張靈甫原名張鍾麟,又名宗靈,字靈甫。1920xx年8月20日出生在陝西長安東大鄉的一户農家,1920xx年在長安中學畢業後,回家鄉做了一段時間的國小教師,後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20xx年,張靈甫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自此開始了其二十年的戎馬生涯。

抗戰期間,張靈甫經歷硬仗、惡仗無數。他曾在給家中兄長的信中説:“此次抗戰,為國家民族爭生存。兵兇戰危,生死未卜,家人當我已死,絕勿以我尚生。予果死,堂上雙親,請兄奉養;膝下諸子,望兄撫教。予妻守嫁,聽其自然。”字裏行間,流露出一名職業軍人為保家衞國赴湯蹈火、捨生忘死的凜然之氣。

1937年8月,上海淞滬保衞戰中,時任153旅305團團長的張靈甫勇猛果敢、指揮有方,贏得全團官兵的愛戴。在嘉定作戰的時候,面對武器裝備遠遠優於國軍的日寇,殺紅眼的張靈甫脱掉上身軍服,高聲喊道:“兄弟們,不怕死的跟我上,小鬼子也沒有兩條命!”他抱着機槍跳出戰壕,帶領一百多名敢死隊員迎頭痛擊,殺得日寇丟盔卸甲,抱頭鼠竄。此後,張靈甫又率領全團將士連續打退敵人七次衝鋒,打死打傷日寇八百多人。

1937年12月,張靈甫率部參加南京保衞戰,帶領305團阻擊日軍。在與日軍的殊死搏戰中,張靈甫左臂中彈,匆匆包紮後繼續投入戰鬥。部下勸他隨傷兵撤過長江到後方就醫,張靈甫説:“昔日項羽兵敗,猶不願渡烏江,我豈能因傷渡長江?當與敵決一生死以踐誓言!”負傷後的張靈甫堅持不下火線,官兵們無不感奮力拼。305團終以團長負傷、連長傷亡五人、排長以下傷亡六百餘人的代價,拼死奪回了陣地,把日軍堵在南京東南郊的大門之外。當74軍51師師長王耀武要求他離隊就醫時,張靈甫“違抗”軍令,拒絕離開部隊。雨花台南面陣地被日軍突破後,張靈甫在敵兩面夾攻之下,依然堅守在陣地前沿,率部力戰不退。張靈甫肅立隊前,面向紫金山,對部下訓示道:“蓋有光榮戰死之決心,乃能作絕處逢生之奮鬥!”他率全團官兵挺槍舉拳,向中山陵方向同聲宣誓:“誓與日寇血戰到底!”此後,張靈甫率部轉戰上坊鎮和華嚴寺一帶,後因傷勢嚴重,暫別部隊回到西安養傷。

1938年10月的武漢會戰中,張靈甫奉王耀武之命,對盤踞在江西德安縣萬家嶺、張古山一帶的日寇進行圍殲。真正讓張靈甫威名遠揚的,正是這次德安反擊戰,此次戰役是繼平型關戰役和台兒莊戰役之後中國軍隊的第三次抗日大捷(史稱“德安大捷”或“萬家嶺大捷”)。張靈甫在這場戰役中立下了頭功。當時,日軍106師團佔領了張古山,在討論作戰方案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張古山山勢陡峭,工事堅固,易守難攻,要拿下絕非易事。而張靈甫卻提出了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辦法,親率一支突擊隊穿過艱險的深山峽谷,在夜幕中悄悄逼近張古山。日軍做夢也沒想到,中國軍隊會在這黑燈瞎火的晚上爬上鳥獸絕跡的張古山,當張靈甫的突擊隊“從天而降”的時候,許多日軍還在睡夢之中。在正面部隊的配合下,張靈甫率突擊隊浴血死戰,身中七塊彈片不下火線,堅持指揮戰鬥。經過五天五夜的鏖戰,最終取得了勝利。共殲滅日寇106師團等部六個聯隊,計一萬七千七百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

抗日英雄小故事大全精選2:寧死不屈抗日女英雄安順花

安順花,朝鮮族,1920xx年出生於朝鮮咸鏡南道瑞川郡一個貧苦的家庭。1930年,她和丈夫李鳳珠一起背井離鄉,來到中國吉林省,在琿春縣一個大地主家裏做佃農。

1930年10月,安順花和丈夫一起加入了共產黨領導的“反日會”,負責通信聯絡工作。她工作認真,積極勇敢,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務。1931年1月,安順花光榮地成為中國

共產黨的一名朝鮮族女黨員。從此,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革命事業中。

1932年4月,李鳳珠被黨組織調到金區黨委工作,安順花參加了抗日遊擊隊。1933年秋,安順花帶領7名婦女為抗聯游擊隊縫製軍裝。1934年春,她帶領的縫紉組被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四團縫紉隊,安順花任隊長,從此開始了艱辛的軍工生活。她帶領縫紉隊揹着機器和布匹隨部隊轉戰,利用日偽軍“討伐”的間隙生產軍服。從琿春到汪清,從金倉到寧安,到處都留下了縫紉隊的足跡。

1934年夏,中共東滿特委指示第二軍獨立師分南北兩路轉移,組織上決定讓安順花帶着孩子轉移到寧安縣馬廠二道溝,擔任護理傷員和炊事員的工作。在艱苦的對敵鬥爭中,安順花的小女兒因為病餓夭折了,她的大兒子也和收養他的大娘一起被日寇殺害。但這絲毫沒有動搖安順花的革命意志,她早已做好了為抗日獻出一切的準備。

1936年秋,安順花回到縫紉隊,在深山裏為部隊趕製軍衣。1937年3月26日,日偽“討伐隊”來密營襲擊。安順花組織大家把糧食和縫紉工具等埋在兩米深的山澗積雪下,然後向山頂撤退。為了引開敵人,掩護同志們,她毅然向一個小山坡跑去,不幸負傷被捕,敵人對她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審訊、逼問,撕扯她的頭髮,撕破她的衣裳,砍掉她的雙手,都沒能使她屈服。兇殘的日寇用削好的木楔子一根根釘入她的胸部和腹部,直到氣絕。安順花,這位年輕的共產黨員、朝鮮族的抗聯戰士,英勇犧牲,年僅28歲。

抗日英雄小故事大全精選3:抗日英雄馬本齋的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活躍着一支以回民兄弟為主組成的抗日部隊——回民支隊。這支部隊屢建戰功,威震敵膽,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打擊,被八路軍冀中軍區譽為“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毛澤東稱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馬本齋就是這支英雄的回民支隊的司令員。

馬本齋,1920xx年出生於河北省獻縣的一個回族農民家庭。早年投身奉軍當兵,逐級升至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面對國土淪喪,報國無門,因不滿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對日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卸甲,到了故鄉河北省獻縣東辛莊。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後,馬本齋在家鄉組織回民抗日義勇隊,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1938年4月率隊參加八路軍,所部改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任總隊長。1939年,回民教導總隊改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任司令員。1942年8月,回民支隊奉命到達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馬本齋被任命為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隊和廣大羣眾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編後的回民支隊,在馬本齋的率領下,戰鬥力不斷提高,隊伍發展到20xx多人,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抗日勁旅。從1937年至1944年,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不懼犧牲,浴血作戰,奮勇殺敵,經歷大小戰鬥870餘次,殲滅日偽軍3。6萬餘人,在廣闊的冀中平原和冀魯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屢建戰功,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

在黨組織幫助下,在人民軍隊的大熔爐和抗日戰爭烽火硝煙的考驗中,馬本齋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黨的偉大,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事業,為打敗日本侵略軍,為祖國和民族的解放而奮鬥。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願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鬥的偉業。”1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3年底,馬本齋在率部參加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反蠶食戰鬥中,頸後長了毒瘡。由於戰事繁忙,加之缺醫少藥,未能及時治療,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隊奉命開赴延安。出發前,他抱病為部隊作了最後一次動員,叮囑同志們“要跟着黨,跟着毛主席,抗戰到底!”同年2月7日,馬本齋在山東莘縣不幸病逝,時年42歲。

抗日英雄小故事大全精選4:抗日英雄趙登禹的故事

趙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東菏澤人。1920xx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後任馮的隨身護兵。1920xx年參加北伐。1933年,任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後任第132師師長。

1933年初,日本侵略軍越過山海關,開始侵襲熱河省,在3月4日攻佔了承德後,開始向長城各口發動大舉進攻。10日,日軍逼近喜峯口。趙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軍40華里,在日軍之前抵達喜峯口孩兒嶺,並將敵先頭部隊擊退,在孩兒嶺及口門一線穩定了前沿。為了有效消滅進攻陣地的敵軍,趙登禹要求部隊待敵進至百米之內,再突然出擊,以手榴彈炸,用大刀砍。由於兩軍混雜,使敵飛機、大炮、坦克無法發揮作用。入夜,趙登禹又利用敵軍警戒疏忽,率部從兩翼迂迴敵人側後,進行包抄襲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死傷甚眾。戰鬥中,趙登禹腿部被炸彈擊傷,但仍裹傷出擊率部眾與敵肉搏相拼。激戰數日,敵人多次攻擊不果,鋭氣盡挫,中國軍隊取得喜峯口戰役勝利。喜峯口戰役,共殲滅日軍五六千人,狠狠地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

全面抗戰爆發後,7月下旬,日寇調集數以萬計的日軍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天津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攻。擔任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抗擊日軍入侵,守衞北京城外的南苑。日軍出動40餘架飛機輪番轟炸陣地,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132師將士在趙登禹的率領下,不畏強敵,奮勇抵抗。日軍將中國軍隊切成數段,分割包圍。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拼死抗擊。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軍伏擊,壯烈殉國,犧牲時年僅39歲。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趙登禹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讚他們在執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任務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佈命令,追贈趙登禹為陸軍上將。1945年後,北平市政府將北溝沿改名為趙登禹路,以示紀念。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人民政府對盧溝橋西道口的趙登禹烈士墓進行了多次修繕。

抗日英雄小故事大全精選5:楊靖宇抵制日貨的鬥爭

1920xx年2月13日,楊靖宇出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

“兩垧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種東北農村小康之家的寫照,用到中原及全國各地,同樣適用。楊靖宇家有20畝地,又租種地主10畝,自有數間草房及耕牛、農具,父母勤勞苦作,省吃儉用,加上一對小兒女的四口之家,光景應該説是可以的。五歲時父親去世,母親與他和比他小四歲的妹妹,依靠叔叔,和祖母、叔叔家一起生活。喪父失夫的打擊,無疑是沉重的,但在經濟上仍是可以的。楊靖宇一直沒有中斷學業,應能證明這一點。同時也説明這個家族的和諧,重視教育。

“楊靖宇”這個如今人人皆知的姓名,是1932年11月作為滿洲省委巡視員到磐石、海龍地區巡視工作時用的,之前還曾用過周敏、張貫一、乃超的化名。楊靖宇本姓馬,八歲在本村讀書時,先生給他起名“尚德”,即馬尚德。以至於建國後好長時間,他的女兒馬錦雲和馬氏家族的人,都不知道民族英雄楊靖宇是他們的親人。

楊靖宇聰明、勤奮,從私塾讀到縣立高小、省立第一工業學校,學習一直很好。他尊重老師,和同學不笑不説話,又有反抗精神。

中秋節,叔叔買來四盒月餅,去地主家送禮,説這是老輩子傳下來的規矩。楊靖宇説咱租他的地,不欠他租子,憑什麼給他送禮?不合理的規矩就得改了它。

“有錢的王八大三輩。”縣立高小當官、有錢人的孩子,也欺負窮人家的孩子。楊靖宇後來1.80米出頭的個頭,這時也身高力壯,沒人敢欺負他,可誰欺負別人也不行。班裏有個“孫少爺”,把人打了,還讓人家給他當馬騎。楊靖宇聽説了,把這小子胖揍一頓,問他還欺不欺負人了,並警告他不準向他老子告狀,不然還揍你。

楊靖宇參加抵制日貨鬥爭,把與縣長勾結的商家的日貨都沒收了。縣裏指示校長管教楊靖宇等人,楊靖宇説你在修身課上講“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民族大義,尊嚴為先”,卻屈從於反動官府,阻撓學生的愛國行動。校長惱羞成怒,威脅要開除他們的學籍。楊靖宇説你若敢開除學生,我就號召全校罷課,要求罷免校長。

“五卅運動”中,楊靖宇作為省立第一工業學校的學生代表,在街頭講演,組織募捐,搜查日貨、英貨,支援上海同胞的反帝鬥爭。

1920xx年秋,正當北伐軍即將進軍河南之際,楊靖宇在第一工業學校初級班畢業。遵照黨的指示,輟學回家鄉確山從事農民運動,被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長。翌年4月,確山暴動,楊靖宇率數萬農民,激戰兩晝夜,打下縣城,活捉縣長,成立了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這是河南省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革命政權,包括楊靖宇在內的7名委員,全部由民主選舉產生。

1920xx年11月1日,楊靖宇又指揮了劉店秋收起義。勝利後,農民革命軍在總指揮楊靖宇、黨代表李鳴岐率領下,在豫東南的確山、汝南、正陽、信陽等地開展游擊戰爭,創造農村根據地,揭開了河南土地革命戰爭的序幕。

1920xx年5月,河南省委派楊靖宇到上海中共中央訓練班學習。因為他在河南已為敵人所熟悉,兩個月學習結束後被分配到東北。從此,這個來自中原大地的大個子青年的足跡和名字,就和這片苦難深重的黑土地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來到千金寨,就把鋪蓋賣,新的換舊的,舊的變麻袋。”

現在,在民間被稱做“千金寨”的撫順,來了個“山東張”、“張大個子”。

如今一提起煤,人們就會想到山西。而在20世紀中葉之前,沒説的,那就是新中國成立後曾被譽為“煤都”的撫順了。1920xx年夏,當楊靖宇化名“張貫一”,被滿洲省委派到撫順任特別支部書記時,這座因煤而興的城市,基本是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控制之下,煤礦多由日本人經營,滾滾烏金流進日本人的錢包。

從學生運動到農民運動,這工人運動是個新課題,楊靖宇把鋪蓋搬到工人的牀鋪上,和礦工一起勞動。你是哪旮旯人呀?俺是山東人。山東哪旮旯的呀?曹縣。那時東南西北滿,走到哪兒,見到個人,一開口,十有六七山東腔,煤礦工人當然也不例外。確山縣靠近湖北,離山東遠着呢,可山東話挺好學,一聽是老鄉,那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見他不笑不説話,又發現這人挺有文化,見多識廣,有點兒空兒,身邊就會聚攏些人,那目光親切中透着信賴、尊敬。像“精忠報國”這樣的故事,有人已經聽過多少遍了,可從“山東張”、“張大個子”的嘴裏講出來,就有種與眾不同的味道。至於“剝削”、“壓迫”、“階級”、“階級鬥爭”這些詞句,聽着無論多麼新奇、陌生,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被稱為“臭苦力”、“煤黑子”的人,也會從切身經歷的苦難中,或多或少的有所領悟。

日本資本家要裁減工人,工人火了,這不是明擺着還讓大家加班加點嗎?一時間又不知道該怎麼辦,讓楊靖宇拿主意。楊靖宇説:罷工,不給他幹了,只要咱們團結起來,就能掐住小日本子的脖子!礦工很快行動起來,楊靖宇則帶上幾個工人去見日本資本家,讓其收回裁人決定,提高礦工工資,不準加班加點,不答應這些條件就不復工。開頭日本人挺硬氣,撐到第四天頭上撐不住了,不得不答應了全部條件。

8月1日是共產國際規定的“國際赤色日”,中共中央要求各省大城市舉行示威遊行,組織暴動。這天晚上,團撫順特支書記王振祥貼標語時被捕,酷刑下叛變了,致使以楊靖宇為首的十多人相繼被捕。

日本警察覺得這回抓住條大魚,甚至認為楊靖宇是滿洲共產黨領導人。楊靖宇根本不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俺不知道什麼叫“共產黨”。警察署高等系刑事橫煙吉星找來叛徒對質,楊靖宇一口咬定俺不認識這個人,俺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高等系主任蜂須賀重雄沒招了,下令用重刑撬開楊靖宇的嘴巴。皮鞭抽,灌涼水,壓槓子,坐老虎凳,關水牢,楊靖宇死去活來,就是那些話。二十五年後被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蜂須賀重雄,在所寫的供詞中説:“橫煙對其三十歲左右的被捕者進行審訊間,這人意志非常堅強,不談撫順組織。”

我們今日可以有這麼好的生活,都是因為抗日英雄的偉大犧牲,他們的小故事相當感人。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抗日英雄小故事大全精選。

抗日英雄小故事大全精選1:抗日名將張靈甫

張靈甫,是當年風靡全國的戰爭大片《南征北戰》和《紅日》中典型的反面角色。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長期以來,許多人只知道張靈甫及其74師(抗日戰爭期間稱74軍,國軍整編後稱74師)在孟良崮被華東野戰軍全殲,而對張靈甫在抗戰期間率部奮勇抗擊日軍的情況卻知之甚少。

在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八年抗戰中,74軍曾有“抗日鐵軍”和“頭號王牌”的威名,而張靈甫一直跟隨74軍戰上海,守南京,保武漢,數戰長沙,揚威贛北,喋血鄂西,幾乎無役不與。無庸置疑,國共內戰之前的74軍是一支英雄的抗日部隊;否認這段歷史,對於那些在疆場上甘灑熱血、壯烈殉國的抗日英烈,顯然是不公平的。

張靈甫原名張鍾麟,又名宗靈,字靈甫。1920xx年8月20日出生在陝西長安東大鄉的一户農家,1920xx年在長安中學畢業後,回家鄉做了一段時間的國小教師,後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20xx年,張靈甫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自此開始了其二十年的戎馬生涯。

抗戰期間,張靈甫經歷硬仗、惡仗無數。他曾在給家中兄長的信中説:“此次抗戰,為國家民族爭生存。兵兇戰危,生死未卜,家人當我已死,絕勿以我尚生。予果死,堂上雙親,請兄奉養;膝下諸子,望兄撫教。予妻守嫁,聽其自然。”字裏行間,流露出一名職業軍人為保家衞國赴湯蹈火、捨生忘死的凜然之氣。

1937年8月,上海淞滬保衞戰中,時任153旅305團團長的張靈甫勇猛果敢、指揮有方,贏得全團官兵的愛戴。在嘉定作戰的時候,面對武器裝備遠遠優於國軍的日寇,殺紅眼的張靈甫脱掉上身軍服,高聲喊道:“兄弟們,不怕死的跟我上,小鬼子也沒有兩條命!”他抱着機槍跳出戰壕,帶領一百多名敢死隊員迎頭痛擊,殺得日寇丟盔卸甲,抱頭鼠竄。此後,張靈甫又率領全團將士連續打退敵人七次衝鋒,打死打傷日寇八百多人。

1937年12月,張靈甫率部參加南京保衞戰,帶領305團阻擊日軍。在與日軍的殊死搏戰中,張靈甫左臂中彈,匆匆包紮後繼續投入戰鬥。部下勸他隨傷兵撤過長江到後方就醫,張靈甫説:“昔日項羽兵敗,猶不願渡烏江,我豈能因傷渡長江?當與敵決一生死以踐誓言!”負傷後的張靈甫堅持不下火線,官兵們無不感奮力拼。305團終以團長負傷、連長傷亡五人、排長以下傷亡六百餘人的代價,拼死奪回了陣地,把日軍堵在南京東南郊的大門之外。當74軍51師師長王耀武要求他離隊就醫時,張靈甫“違抗”軍令,拒絕離開部隊。雨花台南面陣地被日軍突破後,張靈甫在敵兩面夾攻之下,依然堅守在陣地前沿,率部力戰不退。張靈甫肅立隊前,面向紫金山,對部下訓示道:“蓋有光榮戰死之決心,乃能作絕處逢生之奮鬥!”他率全團官兵挺槍舉拳,向中山陵方向同聲宣誓:“誓與日寇血戰到底!”此後,張靈甫率部轉戰上坊鎮和華嚴寺一帶,後因傷勢嚴重,暫別部隊回到西安養傷。

1938年10月的武漢會戰中,張靈甫奉王耀武之命,對盤踞在江西德安縣萬家嶺、張古山一帶的日寇進行圍殲。真正讓張靈甫威名遠揚的,正是這次德安反擊戰,此次戰役是繼平型關戰役和台兒莊戰役之後中國軍隊的第三次抗日大捷(史稱“德安大捷”或“萬家嶺大捷”)。張靈甫在這場戰役中立下了頭功。當時,日軍106師團佔領了張古山,在討論作戰方案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張古山山勢陡峭,工事堅固,易守難攻,要拿下絕非易事。而張靈甫卻提出了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辦法,親率一支突擊隊穿過艱險的深山峽谷,在夜幕中悄悄逼近張古山。日軍做夢也沒想到,中國軍隊會在這黑燈瞎火的晚上爬上鳥獸絕跡的張古山,當張靈甫的突擊隊“從天而降”的時候,許多日軍還在睡夢之中。在正面部隊的配合下,張靈甫率突擊隊浴血死戰,身中七塊彈片不下火線,堅持指揮戰鬥。經過五天五夜的鏖戰,最終取得了勝利。共殲滅日寇106師團等部六個聯隊,計一萬七千七百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

抗日英雄小故事大全精選2:寧死不屈抗日女英雄安順花

安順花,朝鮮族,1920xx年出生於朝鮮咸鏡南道瑞川郡一個貧苦的家庭。1930年,她和丈夫李鳳珠一起背井離鄉,來到中國吉林省,在琿春縣一個大地主家裏做佃農。

1930年10月,安順花和丈夫一起加入了共產黨領導的“反日會”,負責通信聯絡工作。她工作認真,積極勇敢,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務。1931年1月,安順花光榮地成為中國

共產黨的一名朝鮮族女黨員。從此,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革命事業中。

1932年4月,李鳳珠被黨組織調到金區黨委工作,安順花參加了抗日遊擊隊。1933年秋,安順花帶領7名婦女為抗聯游擊隊縫製軍裝。1934年春,她帶領的縫紉組被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四團縫紉隊,安順花任隊長,從此開始了艱辛的軍工生活。她帶領縫紉隊揹着機器和布匹隨部隊轉戰,利用日偽軍“討伐”的間隙生產軍服。從琿春到汪清,從金倉到寧安,到處都留下了縫紉隊的足跡。

1934年夏,中共東滿特委指示第二軍獨立師分南北兩路轉移,組織上決定讓安順花帶着孩子轉移到寧安縣馬廠二道溝,擔任護理傷員和炊事員的工作。在艱苦的對敵鬥爭中,安順花的小女兒因為病餓夭折了,她的大兒子也和收養他的大娘一起被日寇殺害。但這絲毫沒有動搖安順花的革命意志,她早已做好了為抗日獻出一切的準備。

1936年秋,安順花回到縫紉隊,在深山裏為部隊趕製軍衣。1937年3月26日,日偽“討伐隊”來密營襲擊。安順花組織大家把糧食和縫紉工具等埋在兩米深的山澗積雪下,然後向山頂撤退。為了引開敵人,掩護同志們,她毅然向一個小山坡跑去,不幸負傷被捕,敵人對她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審訊、逼問,撕扯她的頭髮,撕破她的衣裳,砍掉她的雙手,都沒能使她屈服。兇殘的日寇用削好的木楔子一根根釘入她的胸部和腹部,直到氣絕。安順花,這位年輕的共產黨員、朝鮮族的抗聯戰士,英勇犧牲,年僅28歲。

抗日英雄小故事大全精選3:抗日英雄馬本齋的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活躍着一支以回民兄弟為主組成的抗日部隊——回民支隊。這支部隊屢建戰功,威震敵膽,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打擊,被八路軍冀中軍區譽為“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毛澤東稱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馬本齋就是這支英雄的回民支隊的司令員。

馬本齋,1920xx年出生於河北省獻縣的一個回族農民家庭。早年投身奉軍當兵,逐級升至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面對國土淪喪,報國無門,因不滿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對日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卸甲,到了故鄉河北省獻縣東辛莊。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後,馬本齋在家鄉組織回民抗日義勇隊,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1938年4月率隊參加八路軍,所部改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任總隊長。1939年,回民教導總隊改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任司令員。1942年8月,回民支隊奉命到達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馬本齋被任命為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隊和廣大羣眾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編後的回民支隊,在馬本齋的率領下,戰鬥力不斷提高,隊伍發展到20xx多人,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抗日勁旅。從1937年至1944年,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不懼犧牲,浴血作戰,奮勇殺敵,經歷大小戰鬥870餘次,殲滅日偽軍3。6萬餘人,在廣闊的冀中平原和冀魯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屢建戰功,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

在黨組織幫助下,在人民軍隊的大熔爐和抗日戰爭烽火硝煙的考驗中,馬本齋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黨的偉大,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事業,為打敗日本侵略軍,為祖國和民族的解放而奮鬥。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願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鬥的偉業。”1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3年底,馬本齋在率部參加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反蠶食戰鬥中,頸後長了毒瘡。由於戰事繁忙,加之缺醫少藥,未能及時治療,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隊奉命開赴延安。出發前,他抱病為部隊作了最後一次動員,叮囑同志們“要跟着黨,跟着毛主席,抗戰到底!”同年2月7日,馬本齋在山東莘縣不幸病逝,時年4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