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29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

課堂上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激情引趣。

2、合作探究,發現新知。

3、鞏固應用,體驗成功。

4、開放訓練,拓展思維。

5、小結反思,佈置作業。

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導入,創設情境,集中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激發學習動機。探討有理數減法法則時,學生經歷了利用舊知計算温差,對比觀察,發現、總結、驗證規律的.過程。從而發展學生探究意識,合作意識。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有理數減法法則。趣味數學題的設計,培養多向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學生參與設計熱情十分高漲,較好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利用數學知識又服務於生活。反思小結,濃縮知識要點,達到三維教學目標的融合。

通過本節課,使我深深感悟到實施新課標,必須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活動來看,動腦、動手、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形式看,學生口答,筆答,搶答,板演,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好朋友間探究等形式多種多樣,氣氛活躍,積極性高。比較充分的體現課堂是學生的學習天地。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2

最近,我在七年級(4)班上了一節數學公開課,課題是《3.4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第二課時“銷售中的盈虧”,本節課是探究課,在教學中我採用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學方式,在老師的時事點評和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計算,歸納銷售中的常用公式,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課堂中高效完成本節學習任務。本節課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分六個環節:第一,設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本節課課題;第二,嘗試練習,熟悉公式;第三,探究銷售中的盈虧問題;第四,小組展示,解決探究問題;第五,鞏固練習,提升能力;第六,歸納總結銷售問題中常見的四個量之間的關係提煉解決問題的方法。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成功之處有:

1.設計情境,引入課題,體現教學來源於生活有服務於生活的理念,“漢濱國中對面的電腦城中銷售一種路由器,先將進價提高20%,後再降20%出售,賣96元一台,問商家是盈是虧?”通過本問題,起到兩個作用,一是引入課題,二是看待問題的方式不能只看表面而做出解答,必須用數量關係進行計算在做出判斷。

2.精選練習,達到讓學生熟悉公式的目的。

3.化解探究問題中的難點,把問題細化為6個小問題,便於小組分工合作,及時完成任務。

4.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展示學生探究問題的全過程。

5.在教學中能激勵性的語言去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和展示,讓學生在比較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回顧本節課,我覺得在一些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着以下不足之處:

1.不能正確的把握各個環節的時間,為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也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2.在教學中未注重學生思維多樣性的培養。我總擔心學生説錯,一開始就讓學生沿着我預先想好的方向去思考,控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3.分層,分題組佈置或推薦作業方面做的很不到位。

4.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不充分,很急躁。

5.學生的參與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教師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使問題在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中得以共同解決,才能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落到實處,才能還課堂以本來的面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的堂的主體。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3

本課的教學內容在七年級階段屬於認知較難的部分,學生對數的擴充還不能快速接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循序漸進,讓學生有自己的探究、思考、分析、歸納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直接代替,給出結論。充分採用引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加以引導和幫助。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歸納概括的能力得到提升,積極性高,帶動課堂早期教學案例分析報告1.3.1有理數的加法--蘇丹氣氛。但是七年級的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相對不足,還需一個培養的階段。有些認知難免有偏差和不足之處,我總結了:

1、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待提高,對概念的理解不透徹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實質就是運算結果的符號確定和絕對值的加減兩個步驟。但學生首先搞不清符號問題,計算類型辨別不清。導致計算錯誤較多。其次絕對值的加減不知道是何種情況下進行,就是因為對概念法則的理解不透徹。所以這部分知識的學習要讓學生多思多練,才能熟能生巧徹底掌握。

(2)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學生沒能放開手腳自主學習,我在上課時語言和表情太過嚴肅、直白,學生不自覺的就受到影響。回答問題不夠積極,不敢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小組活動時,設置了問題和任務但時間稍有些短,學生沒能完全歸納總結出自己的想法。在今後的學習中應當大力改進。

(3)對出現錯誤的地方要反覆強調和加強練習學生出錯的地方就是最薄弱的環節,應當在課堂上詳細分析和強調。然後針對此類問題多做練習,達到強化鞏固的目的。

2、改進的措施:

(1)轉變師生角色,準確定位,轉變課堂教學風格。不越位,營造和諧、平等、民主氛圍。教給學生自學的程序和方法。

(2)創設自主平台,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讓學生在學習中尋求快樂,快樂中產生興趣,興趣中產生產生求知的渴求欲。給學生成長的空間,提供自主、合作、多方參與的機會,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分層教學,給學生設置不同的梯度的題型。體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思路。給學生提供難度題,才能體會到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悦

(4)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很多學生由於自身的基礎和能力相當的不自信,羞於表達,沒有解決問題的決心和信心。所以要感動學生,感化孩子,樹立自信心。

課堂上平視學生,課餘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實施感情教育,助其成才。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

要想盡最大可能的發揮出課堂45分鐘的效益,需要從許多方面去準備,去思考,比如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對課堂的組織對突發事件的應對以及對學生實際情況的瞭解等等。要想上好一節課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複習課並不是單純的'讓學生去重複練習,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鞏固基礎的前提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上課一開始我通過三個選擇題複習有理數的各種運算法則和運算律,目的在於克服學生平時經常出現的錯誤。然後進行三個基礎性的計算題,鞏固有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法則,接下來解一道比較複雜的計算題,涉及的運算比較全面,但是在上課中學生出錯的比較多,我想如果再加強幾個訓練題效果可能會好一些,但是考慮到後面還有任務,所以效果不很理想。後面的教學中,第一道題是用四個有理數去計算,教材上有類似的題目,對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他們表現的很活躍。但是在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中填上-1,-2,2,3,8,10使其對面運算結果相同這一題目因為覺得能開發學生的思維,進一步認識有理數混合運算的算理。所以選擇了這道題,但是處理的不好,發現學生對於乘方運算的算式構造與理解是難點。儘管我在課下做了多方面的準備,對學生的情況估計的不夠。由於本人能力有限找不到合適的教學方法,至於如何引導學生去發現老是擔心時間不夠,處理的太過於倉促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由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數的問題,得到方程,這個方程的特點就是有些係數是分數,這時學生紛紛用合併同類項,把係數化為1的變形方法來解,但在合併同類項時幾個分數的求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會感到困難且容易出錯,再看方程怎樣解呢?學生困惑了,不知從何處下手了,此時,需要尋求一種新的變形方法來解它求知的慾望出來了,想到了去分母,就是化去分母,把分數係數化為整數,使解方程中的計算方便些。 在解方程中去分母時,我發現存在這樣的一些問題:

1、部分學生不會找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這點要適當指導。

2、用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乘以方程兩邊的項時,漏乘不含分母的項。

3、當減式中分子是多項式且分母恰好為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時,去分母后,分子沒有作為一個整體加上括號,容易錯符號。如解方程方程兩邊都乘以10後,得到5×3x+1-10×2=3x-2-2×2x+3其中3x+1,2x+3沒有加括號,弄錯了符號對解題步驟的歸納説法基本一致。就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些欠佳,需要提高語言組織能力。

本節課習題設計的不夠充分,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訓練強度達不到,當分母是小數時,找最小公倍數是困難的`,我們要引導學生:

1、把小數的分母化為整數的分母。如把方程中的前兩項分子、分母同乘以10,或前兩項分母同乘以 ,則兩項的分母分別成為2和5,即原方程變形為整數。

2、想辦法將分母變為1。等式兩邊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數10。

3、學生有疑惑的是先去括號呢,還是先去分母,怎樣計算會簡便些呢?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以上活動都比較感興趣,特別是對討論的環節每個學生都想發表自己的看法。對解題步驟的歸納説法基本一致,就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些欠佳,需要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只要我們善於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多思考多練習,抓住特點,就能找到一些解方程的技巧方,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給學生準備一部分提高能力的題,達到檢測和拓展數學思維的目的。

另外,從學生的作業中反饋出:對去分母的第一步還存在較大的問題,是不是説明過程的敍述不太清楚,部分學生摸稜兩可,真真自己做的時候就會暴露出不懂的,這也提醒我今後的教學中在關鍵的知識點上要下“功夫”,切不可輕易的解決問題。備課時應該多多思考學生的具體情況,然後再修改初備的教案,儘量完善,儘量完美。

但我還是感覺到:我講的太多;主動權還沒有放心大膽地交還給學生,否則情況會可能會更好。這也是我的缺點,應該化大力氣來調整自己。另外也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其他方面地知識,把數學課上地生動活潑。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6

整式的加減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刻認識到學生的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很有限,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很差,抽象思維能力比較薄弱。於是我根據學生和中國小教材銜接的特點設計了這節課。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實現我的設計效果,我採用引導、探究法為主的教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設計以下主要教學流程:

1)創設問題情境: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同時為本課學習做好準備和鋪墊。

2)知識的探究: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認識同類項,瞭解數學分類的思想;獲得合併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同時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愉快與收穫。感受成功的喜悦。

3)課堂練習:讓學生加深對同類項的認識,加強對合並同類項法則的理解。

4)例題講解與鞏固練習:讓學生掌握在多項式中判斷出同類項和運用法則進行合併同類項運算的技能,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螺旋式上升。

5)課堂小結: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6)拓展延伸與挑戰自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他們提供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在重難點突破的問題上通過實際問題引出同類項和合並同類項概念的探討,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經歷探索與交流的活動,自主得到同類項的概念,並利用實際問題和學生一起觀察並歸納出合併同類項的法則。

在課堂上運用實際例子,引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探討出知識的規律性,找到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探討出知識的規律性,找到學數學的樂趣。利用投影片,給出的例子、習題節約了書寫時間,把多餘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自己的主體性和老師的主導性。

本節課雖採用了合作教學,但還有些傳統教學的`模式,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及課堂時間沒有把握好,致使為學生設計的知識延伸的題目。習題及課堂小結沒有進行,我覺的是一大遺憾也是不成功的地方。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但要很好的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結構,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把握課堂駕御課堂。在教學設計上要給與足夠的重視,重點放在學生的活動的層面上,教師活動主要是組織,讓不同的學生由不同的思維方式,最大力度發展學習潛能,突出合作交流,實現自主學習。才是一節成功的課。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7

一、注意與國小相關內容的銜接

整式及其相關概念和整式的加減運算,與列代數式表示數量關係密切聯繫,而同整式表示數量關係是建立在同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的,在國小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簡單的列式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簡單方程。這些知識是學習本章的直接基礎。因此充分注意與這些內容的聯繫,使學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數,讓學生充分體會字母的真正含義,逐漸熟悉用式子表示數量關係,理解字母可以像數一樣進行計算,為學習整式的加減運算打好基礎。

二、加強與實際的聯繫

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似乎遇到的都是具體的數字,但在數字運算的背後,卻隱含着式的運算,加強了與實際的聯繫,無論是概念引出,還是運算法則的探討,都是緊密結合實際問題展示的,在教學中,一方面要讓學生體會整式的概念與整式的加減運算來源於實際,是實際的需要,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看到整式及其加減運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所起的作用,感受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體會整式比數學更具一般性的道理。

三、類比數學習式,加強知識的內在聯繫,重視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整式可以簡潔地表明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它比只有具體數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關於整式的運算與數的運算具有一致性,數的運算是式的運算的特殊情況,由於學生已經學習了有理數的`運算,能夠靈活運用有理數的運算法則和運算律進行運算,因此,充分注意數式聯繫與類比,根據數與式之間的聯繫,體現數學知識間具體與抽象的內在聯繫和數學的內在統一性。

四、抓住重點,加強練習,打好基礎

整式的加減運算,合併用類項和去括號是進行整式加減的基礎,整式的加減主要是通過合併同類項把整式化簡,準確判斷同類項,把握去括號要領,防止學生易出錯地方,並進行一定的訓練,才能有效的掌握。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8

1.深入鑽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

2.研究好《同步學習》,將課本與《同步學習》進行整合。

3.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要在課前分工協作。一般是把總任務分解為幾個子任務,由小組裏的成員分別承擔一個子任務,通過彙總每個成員的子任務來整個小組的學習任務,同一小組的成員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內完成各自的任務。

4.課後學生圍繞課堂內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可以延伸的問題在課後分小組作進一步的探討;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互幫互助,基礎差的同學主動請教基礎好的同學,基礎好的同學熱情地幫助基礎差的同學,以達到同一小組的同學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為了解決某一問題,需要進行數學實驗或調查研究,通過分工與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成員間既分工又合作,通過實際操作、研討,將學到的知識更好地運用到了生活中去。

5.充分發揮小組內每個成員的作用。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雖然層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應該讓他們樹立整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樹立“小組的榮譽離不開我的努力”的意識。因此小組內的成員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別是對於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習基礎比較差的,更應該幫助他們克服障礙。為了使每個人有鍛鍊的機會,小組內的分工要輪流進行,而且各個組輪流的方式基本相同,這樣得評價的公平性,樹立每位同學的信心和。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9

我上的是七年級81、82班數學。到目前已經開學了一個月半,教學內容只上了第一章有理數,總的來説進度有點慢,但是經過為期一個月半的瞭解,這些學生基礎屬於較差的,81班總的42人,能跟上老師思路的.大概7人,大部分同學是通過反覆的重複才能明白一些簡單的計算,而還有一部分同學是根本不懂,而且上課的時候很多學生在睡覺,精神面貌不好,上課精力不集中,上課講話,打鬧。82班有37人,基礎較好的有七八個,有幾個還需要調整上課的狀態,培養上課的好習慣。但是作為一個老師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應該盡力幫助每一個學生,而且第一章主要是有理數的運算,它是比較基礎又很重要的一章,在後面的學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章節奏放得慢,幫助同學們打好基矗因此在過去上課的過程中,我通過細講課本基礎知識內容,然後講習題來鞏固知識點,以致大部分同學能聽懂。另外難的習題也講,讓基礎好的學生擴充自己的知識,讓基礎較差的學生慢慢體會。這樣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了同學們的頸部。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

本節課設計了一個兩隻動物離原點距離的問題情境,使本節課一開始就充滿趣味,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進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然後安排同學做互動遊戲,給同學們創造了很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同學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原本難以理解的絕對值概念變得簡單;另外,在整節課中我還給學生提供了很多探索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並讓學生自己歸納和總結獲得新知識,鍛鍊了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以及在與他人交流中學會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

一個數的絕對值實質上是數軸上該數所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的數值,而這種幾何解釋反映了概念的本質,學生在對概念理解的基礎上,最後再概括上升到形式定義上來,這樣比較符合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律,同時使得絕對值概念的非負性具有較紮實的基礎。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重視學科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學,如果把數學思想和方法學好了,在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指導下運用數學方法駕馭數學知識,就能逐步形成和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

在小組討論之前,教師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並對小組討論給予適當的指導,包括知識的啟發引導、學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問題及對困難學生的幫助等,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具實效性。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1

展開與摺疊一課是七年級數學上冊內容,主要是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於這部分內容對學生的空間觀念要求比較高,有些學生會感到困難,因此教材主要從以下三步來幫助學生思考、判斷,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三個主要環節:

(1)首先通過把長方體、正方體盒子剪開得到平面圖形的活動,引導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2)利用可操作材料,體會展開圖與長方體、正方體的聯繫;

(3)通過立體與平面的有機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使學生逐步達教學目標的要求:閉上眼睛想能想象展開或摺疊的.過程,促進學生建立表象,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發展空間觀念。

我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回顧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紙盒的展開圖→在腦子裏想象長方體紙盒展開與摺疊的過程→探究正方體紙盒的展開圖→鞏固練習。

在課前精心備課的基礎上,課上的較為順利,特別是在剪開正方體時,展開圖呈現了多種形式。但本節課仍存在以下幾點不足:(1)學生對展開圖通過各種途徑有了一些瞭解,但仍不能把平面與立體很好的結合。(2)在遇到問題時,多數學生不願意自己探索,都要尋求幫助,只是方法不同,數學知識還是讓多數學生感到枯燥,在課上要注意多設計體現數學魅力的環節。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2

今天我和學生一起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法。課堂環節基本上是這樣的:

一、複習導入

提問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並進行了相應練習。發現同學們這部分掌握的非常好,及時鼓勵表揚的學生。那麼我們這一節課一起看一下加法的.運算律在有理數範圍內是否也適應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同桌之間進行交流

(1)(-8)+(-9)(-9)+(-8)

(2)4+(-7)(-7)+4

(3)6+(-2)(-2)+6

(4)[2+(-3)]+(-8)2+[(-3)+(-8)]

(5)10+[(-10)+(-5)][10+(-10)]+(-5)

二、組內探究合作交流

1有理數的加法的運算律

2緊跟跟蹤練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並找4號同學去黑板練習,並進行講解點撥總結規律方法。

1.12+(-8)+11+(-2)+(-12)

2.6.35+(-0.6)+3.25+(-5.4)

3.1+(-2)+3+(-4)+…+20xx+(-20xx)

三、課堂小結

談談本節課的收穫。

四、當堂檢測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並找同學核對答案。

【達標檢測】試一試你能行!

1.(-28)+29=29+(-28)利用的是加法的________________.

2.(-3)+7+(-4)+3=[(-3)+3]+7+(-4)利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若a,b互為相反數,且c的絕對值是1,則c-a-b的值為( ).

4.計算:

(1)(-7)+(-6.5)+(-3)+6.5;

(2)(-0.8)+1.2+(-0.7)+(-2.1)+0.8+3.5;

(3)(-18.65)+(-6.15)+18.15+6.15.

五、課堂評價:學科班長評出本節課的優勝小組及個人。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重點是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難點是: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化運算。課堂中學生通過自主互助交流,師生不斷地總結規律和方法,解題技巧,總體來説課堂效果很好。學生都能掌握解題技巧。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3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了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學習的,但是在解題過程中,書寫理由太費勁,移項的出現使得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更簡潔的表示方法和解法,但是移項實際上就是等式的性質(在等式的兩邊同加夥同減同一個代數式,所的結果仍然是等式)的另一種説法,因而移項概念的`得出與運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在前置自學中設計了運用等式的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幾個題目,並讓學生課間做到黑板上,為學生自主探究移項概念做好了鋪墊工作;因為這節課的重點是移項法則的應用,因而我又設計了幾個鞏固移項概念的題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對移項的概念和法則加深理解和應用;然後自學課本例題,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驟和算理,並加以鞏固應用,讓學生體會出解題步驟的簡潔性並通過達標測試中的應用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性。

我在設計問題時,本想在導入新課時設計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最後在學習完解一元一次方程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考慮到時間問題沒有設計,因而對於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應用意識做得還不夠好。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4

一元一次方程是學習其他方程的基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重點,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因此在複習階段,這一章的`內容也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結合教學中的實際情況談一下複習一元一次方程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在複習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時,也強調了步驟——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併同類項、係數化為1,但在去括號時學生往往只注重強調符號而忽略了去括號時要應用分配律都要乘以括號裏的每一項,如解方程3(2x-4)-7(x-6)=12有各別學生錯做成6x-4-7x+6=12。

一元一次方程與有理數加減或整式加減類比較少,很多學生在有理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時經常去分母或在解方程時了出現“原式=”這樣的錯誤。

如:當分母中含有小數時應先整理方程然後再去分母解方程,如:學生在整理時經常把-1也擴大倍數這一點與去分母混淆,應向學生指明,整理方程這一步是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將公式的分子與分母擴大相同的倍數結果不變,而去分母是利用等式的性質。

以上是對複習一元一次方程這一章的教學反思,在日後的工作要經常反思、多做反思、及時找出問題,克服在工作中的錯誤和不足。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將先複習舊知引入課題,這樣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探究有理數加法的過程中,先讓學生獨立觀察,然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並討論,從而發現有理數加法的性質,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支親身體驗的產生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後通過例題來鞏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讓學生及時地掌握所學的新知,對於學生起到有效地鞏固作用。

有理數加法是國小學過的加法去處的拓展,學生已經具有了正數、負數、數軸和絕對值等知識。加法法則實際上給出了確定兩個有理數的和的“符號”與“絕對值”的'規則,它是通過分析兩個有理數哩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同情況,再歸納出同號相加、民號相加、一個有理數與0相加三種情況而得到的。由於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和知識準備的限制,在分情況討論、應分成哪幾種情況、如何歸納不同情況等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甚至是直接講解。同號兩數的加法法則比較易於理解,而異號兩數相加時情況比較複雜,學習難度較大,需要教師加強引導。另外,根據法則做加法,需要注意“按部就班”地計算,這是一個培養良好運算習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