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人教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四則運算》教學反思(通用18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34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四則運算》教學反思(通用1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人教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四則運算》教學反思(通用18篇)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1

“四則運算”是人教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四則運算是貫穿於國小數學教學全部過程。其內容佔國小教學知識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確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又用什麼方法計算;最後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感受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這一單元的目標是這樣定的:

1.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對四則運算順序的理解

通過學習學生基本能記住掌握四則運算的基本順序,即先括號內,後括號外,先乘除後加減,單一加減或單一乘除要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學生雖説能記住,但在實際的練習中出現了以下的問題或者説是誤解應值得教師注意。

(1)對“先”字的理解,我發現在很多學生的練習中出現誤解現象,他們認為先算的就應該寫在前面,如計算12+(13—4)—6就會這樣些=9+12—6把先算的.括號寫在前面,還如12+5×6—15就會這樣寫=30+12—15,打亂運算的順序。

(2)在理解“先乘除,後加減”時誤認為要先算乘法後算除法,先算加法後算減法,如計算12÷3×2寫成=12÷6=2,計算12—3+6就寫成=12—9=3。而實際所謂先乘除後加減是指乘除哪種運算法則在前九先算哪種,加減也是。

以上兩點對“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現的誤解現象值得教師注意糾正指導。

2、很多學生在解答如“326與290的差去乘18與24的和,積是多少?”一類的問題時,對“與”、“和”兩個字的含義理解出現誤解,特別是“和”的含義。在學生的練習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出現錯誤,不理解其意思導致出現錯誤。“和”在題目中是表示連接兩個數字的關係的連詞使用還是表示運算法則中的加法來使用,老師一定要給學生將清,引導學生區別,正確的理解含義並寫出正確的四則餘混合算式。

3、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把算式説出來,這也為學生對文字題的理解打下了基礎。

4、遇到學生錯誤的典型例題時,進行錯誤的辨析,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從學生的作業及單元檢測情況來看,還是有部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不過關,主要體現在:

①順序出錯;

②抄題時抄錯;

③計算髮生不必要的錯。

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我要求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做到“一看(認真看題)、二畫(運算順序)、三算(認真計算)、四查(檢查計算結果)”來幫助學生提高計算效率,同時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另外,堅持每天對學生進行3-5題強化訓練,力爭全面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學生明白綜合算式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應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東西搞得的儘可能的形象,從而更接近於國小生的實際。更容易接受。如簡單的“畫順序線”,即可增強形象感。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2

四則運算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四則運算的知識和技能是聾啞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掌握四則運算順序,能夠正確地進行混合運算,不僅僅豐富了計算知識,提高了計算潛力,為進一步學習其它運算做好準備,同時也使學生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潛力。

運算順序學生以前接觸過,簡單的脱式計算也涉及到,但運算順序仍然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雖然講解例題時學生知道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但在作業時,有的孩子寫完算式之後就開始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甚至遇到不夠減的時候還把被減數和減數顛倒位置。這説明了看似簡單的運算並不是只要記住運算順序就能計算。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在於:

1、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解決問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使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在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光和空間,放心地讓學生去想、去做。讓學生有進行深入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使每個人的思維潛力都得到發展。當然,由於知識經驗的不足,有些學生會得出錯誤的答案,但這些“錯誤答案”閃爍着學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學生們最樸實的思想、經驗最真實的暴露,是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出學生建構知識時的障礙。我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做完後互相講解,找出錯誤加以改正。應對錯誤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獲得新的啟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識體系。

3、教學時,我注重學生表述能力的培養,聾啞學生由於語言障礙,不願説話,在敍述解題思路時,不能用恰當的語言表述,我引導學生來描述解題思路,説清道理在計算。可能開始時學生不習慣,但要逐步培養這種表述方法,以後就不會再成為難關了。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

1、在設計教案時沒有把整節課聯繫起來,過渡比較生硬。

2、學生髮言不用心。

3、時間安排不夠合理。

4、對學生的預設不夠,缺乏靈活的應變潛力。

改善措施:

1、在教學中創設一個情境,把複習和新授自然地聯繫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使用激勵性語言,和多種途徑讓全體學生髮言。

3、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設,做好靈活處理的準備。

4、把握好各環節的時間,每節課後做好反思,不斷改善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驗。

5、和其他教師多學習,逐步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

6、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幫忙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同時提高計算效率。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3

運算順序學生以前接觸過,簡單的脱式計算也涉及到,但運算順序仍然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雖然拿到一個算式,你問他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他都知道,但在實際操作中問題卻很大,有相當多的孩子寫完算式接着就開始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甚至遇到不夠減的時候還把被減數和減數顛倒位置。這説明了看似簡單的運算順序並不象想象的那麼簡單,只要記住運算順序就能計算,在識記和運用上還存在着脱節問題。

學生在學習上還存在着一些困難,對脱式計算的格式的書寫問題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寫在等號後面,不計算的把它扔在一邊,什麼時候需要了再寫出來,出現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況;還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寫前面,任意顛倒數字以及運算符號的順序,導致計算結果出錯。面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陷入了思考。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比如受低年級學習的影響,在先算的部分下面劃線,誤以為先算的要寫下來,而不是把計算的結果寫下來。如何解決這些難題呢?

第一,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從而明確運算順序。

第二,熟記運算順序,達到張口就來的水平,這樣在計算時就形成條件反射,看到算式接着就知道先算什麼再算什麼,運算順序的熟記,為學生計算的步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關解決了學生頭腦中的一個難題。

第三,在書寫格式上要做好示範工作,邊講邊寫,告訴學生這一步算的什麼,寫的數是哪個算式的結果,從而讓學生明白沒有參與計算的要原搬照抄,參與計算的是寫計算結果。

第四,練習時要讓學生説計算的運算順序,利用同桌或左右鄰的關係進行互幫互助,達到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第五,在解答解決問題時,提倡學生列綜合算式,在糾正錯誤中讓孩子理解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正確的書寫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計算能力。雖然單元結束時學生掌握了運算順序和脱式計算的要求,但在教學中還是走了一些彎路。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4

成功之處:

1、將理解運算順序與解決問題相結合

教學中充分運用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體驗,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每一步算什麼?求的是什麼問題?將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正確與錯誤算式的對比中,引導學生髮現如果不帶小括號就出現了“下午遊人數減去上午保潔員數”的錯誤結果,認識到了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感受括號的實用價值。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對比由學生自己歸納出帶小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印象更加深刻。

2、注重培養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第二種解題方法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首先,引導學生認真解讀題意,重點解讀“如果每30位遊人需要一名保潔員”,為學生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題思路作好鋪墊。其次,讓學生交流解題思路,並藉助線段圖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實際效果比較好。第三,重視兩種不同解決方法的對比,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同,解決方法也不同,計算的步數也不一樣,實現對解題方法的優化,切實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對比、分析,強化小括號的作用。

在例5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從有無括號、括號的位置、括號的多少等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比較,讓學生自己説説“有什麼感受”,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括號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不足之處:

1、 還存在操之過急的現象。學生在用第二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有的學生出現了沒用小括號計算。這個時候應該讓學生結合題來説一説,可以不可以,為什麼。那麼在課堂中是由我來告訴學生的。

2、 對於學情分析還不夠透徹。在例5的教學中,我認為學生對這樣的問題經過前面的學習應該不存在障礙。可以是實際解決的過程中,學生的問題比較多,體現在不參與計算的數怎麼辦,運算順序不清晰等等。那麼在教學過程中,雖然針對學生出現的情況進行了及時的講解,但也一直在反思學生出現這種無從下手的情況的原因是什麼。感覺還是學生對於前面學習的知識掌握得不夠紮實,另外我認為在教學中也應該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5

成功之處:

1、通過一家三口去“冰雪天地”遊玩要買門票的情境圖引入,當課件播放出這個圖片的時候,學生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學生特別喜歡,積極的投入到了這節課中,認真的思考起老師提出的問題。

2、在本節課的練習中設計了一個“找朋友”的小遊戲,其實就是平時學生所做的連線題,我設計成了幾個小帽子,讓學生分別戴在頭上,來找和自己的計算順序相同的。通過這個遊戲,我發現學生參與度廣了,平時不喜歡舉手的學生,小手也舉得高高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使枯燥的課堂變的活躍起來了,也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複習和鞏固。

3、注重對學生自學和合作能力的`培養,本節課中對應用的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學生自己來提出,自己來分析的,這樣讓學生親自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不足之處:

1、在複習的時候用的時間比較多,使得後面的課程比較倉促;

2、練習設計的不過多樣化,使得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就比較多。

總之來説,本節課基本上學生對於新知識能有一個很好的理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把本節課中存在的不足的地方慢慢改正。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6

在四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四則混合計算》中,通過6個例題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四則運算的運算法則,初步瞭解這一知識的生成過程,以及提高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與以前的'教材編排有很大的不同,應該是既注重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教學,又要重視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

然而結合我班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來看,兩樣都已初步的感受過,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則運算的計算順序包括帶括號的計算順序都在平時的練習中曾經碰到過,但不是很多,因此以學生比較熟悉的情境主題圖中的實例,要求學生列出算式,引導學生觀察,貼近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要求學生明確:先“看”再“定”最後“算”。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經,以運算順序為緯,把解決問題中的先算什麼和四則運算中的先算什麼聯繫起來,引導學生得出運算順序,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計算教學中的枯燥乏味的心理。

四則混合運算,是計算教學中的難點內容,也是學生出錯率最高的題型之一。因此, 計算題的審題教學,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習慣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計算題算得正確、迅速。只要在教學中持之以恆,嚴格訓練,我相信一定能提高學生應用題的解題能力。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7

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習的是四則混合運算,即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以及帶小括號的運算。這部分內容是以前學習了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概念的梳理。

教學時我採用了知識的遷移的教學方法,更加註重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主要收穫:

在混合運算的教學中我打算抓住以下四點進行教學:

(一)運用數學術語讀題意和口述運算順序。

在學習混合式題時,要求學生意讀題。如:16×4+18 讀作:16乘4的積再加18,和是多少。 50-35÷5讀作:50減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這樣做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差、積、商,乘、除以、除”等數學用語的含義,不但可以減少學生在讀題時讀錯數的現象,也為後面學習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敍述題作了必要的滲透。

(二)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解題步驟,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1.觀察:觀察題目裏有幾個什麼樣的數,含有幾種運算符號及括號的位置。

2.分析:分析題目中每個數的特徵和它們之間的運算關係,是否有簡算部分,哪些運算可以同步進行。

3.確定:通過觀察、分析,確定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4.計算:在分析、確定的基礎上,根據相應的計算法則和運算性質進行計算。計算重要看準數字和計算符號,能簡算的儘量簡算。

5.檢查:在計算的每個步驟中,都要及時檢查、及時驗算。首先,看數字和運算符號是否準確,然後,看步驟是否合理,在看結果是否正確。

(三)能運用租船問題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選擇最佳方案,最省錢。

1、閲讀與理解:讀懂要求,理解題意。

2、分析與解答:通過理解,假設使用一種方案,看其結果再進行調整。

3、回顧與反思:通過解答,選擇最佳方案並作答。

二、教學中的問題:

我原以為學生只要掌握運算順序就可以學的很好了,但通過作業情況來看,並不樂觀,學生在做混合運算時出現了以下的幾個問題:

(1)同學知道了運算順序,但還是習慣於把先算的結果寫在前面,沒有算的'寫在後面,導致出錯。或者還是從左往右計算。

(2)計算態度有問題,比較粗心,如抄錯數字,看錯運算符號。

(3)對於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算式很迷糊,在列綜合算式需要加小括號時總是忘記加。

(4)特別是78+26—38+49這種形式的運算,學生經常出現計算順序錯誤,沒有認真審題目中的符號,就先算兩邊,再算中間了。

將以上學生的問題羅列出來,為的是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多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

三、改進措施:

1、堅持每天進行計算練習,固化學生的計算能力。

2、對於有特點,容易造成審題失誤的內容進行形象化的訓練,提高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和自覺性。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8

從學生的作業情況來看,還是有部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不過關,主要體現在:

①四則運算的順序有錯誤,如24—8×2=16×2=32。

②理解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如小紅身高124釐米,是小華身高的2倍,舅舅的身高是小華的3倍舅舅的'身高是多少?有一部分同學理解就出現了困難。

③有些學生對括號的作用理解不夠,在計算完括號裏的第一步就把括號丟了,如486—(107+54×3)=486—107+162

④少部分同學簡單的計算髮生不必要的錯誤,如39+11=40。

⑤抄題時抄錯數據的。

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我要從以下幾點來幫助學生提高計算效率,同時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

一、先估算。

二、做作業時認真看題:抄寫在作業本上的數字、符號是否與課本上的一致,計算過程中數字、符號是否與上式一致。

三、檢查運算順序有無錯誤。

四、根據估算的結果檢驗計算結果是否合理。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9

回頭看以住教學“四則運算”,一般是直奔主題,告訴學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讓學生進行模仿,機械訓練,使學生達到計算的準確、熟練。但練習中忘記運算順序的情況常會出現。單純的機械訓練,學生只會覺得數學枯燥無趣,感受不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嘗試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創造的過程,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和小括號的意義。在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自主的,學生的選擇是開放的,學生的表述也是多樣的。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1、注重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本單元中,我將探求解題思路過程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混合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又用什麼方法計算?最後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使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當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後,還要追問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據及表示的實際意義,促進學生正確地概括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我們改變了以往計算題的呈現形式,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內容生活化,並注意了開放性,即問題情境開放、條件開放、解題的策略也開放,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信息解答問題。這些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真正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在課堂中,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情境中探索新符號,並掌握了計算方法。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使學生樂想、善思、敢説,自由地思考、實踐、計算。

2、給予學生髮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

現代數學教學理論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數學教學本身,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的分析。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進行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個主動探究、發現知識的研究者。教師傳授知識技能,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放心地讓學生去想、去做。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使每個人的思維能力都得到發展。當然,由於知識經驗的不足,有時會得出錯誤的答案,但這些“錯誤答案”閃爍着學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學生們最樸實的思想、經驗最真實的暴露,是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出學生建構知識時的障礙。面對錯誤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獲得新的啟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識體系。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10

計算雖然在上一學期“關注細節”的要求下很多孩子的學習習慣有了可喜的變化和進步,但這個教學內容是在新學期剛開始學,學生進過一個假期的放鬆指望今天一下把他們拉回來,還是不行的,需要時間!在課堂上我們先一起做了幾個簡單的兩步計算的題目,孩子們先嚐試,然後讓孩子們起來講解怎麼做,確定順序最重要。雖然沒有給題目分類,但是第一層的.練習題是同級運算的,在做題時讓學生慢慢醍醐這種類型的題目怎麼去做,先學會方法再去追求正確率。再做題的過程中,我還時時表揚那些算完知道驗算和檢查習慣好的同學的做法,以便他們帶動更過的孩子。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幾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在於:

1、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 給予學生髮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

在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當然自主學習與思考會有錯誤。錯誤是更好的學習資源。這些錯誤的答案閃爍着學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們最樸實的思想,經驗最真實的暴露,是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出學生構建知識時的障礙。我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做完後互相講解,找出錯誤加以改正。面對錯誤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獲得新的啟迪。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11

新教材中一個新的亮點就是整理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目標中學生既要掌握運算順序,又要理解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和步驟。

從出發點來説,編者希望把運算順序結合應用題的解題思路進行很生的角度看,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運算基礎,因此,我這樣設計了教學過程。應用題的訓練是國小階段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從教材出發找準題型的新點就很重要。教學中我始終把滑雪這一情境貫穿始終,逐步設計了不同的題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含有兩級運算的題的運算順序和解決方法。本節課的新知學生在以前已經接觸過並且多數孩子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我個人結合我們班的.情況認為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計算方法上。從孩子們做題的情況看,順序已經比較明確,粗心計算的問題仍然讓人頭痛。有的孩子寧願絞盡腦汁的口算、心算,也決不拿起筆來列豎式計算,看來培養孩子良好的計算習慣並非一日之功。

上完本節課,我的最大感受是,學生的水平參差不同怎樣有效利用好40分鐘,讓不同水平的孩子在上課的時間內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是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要嘗試解決這一問題。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12

新教材中一個新的亮點就是整理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目標中學生既要掌握運算順序,又要理解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和步驟。從出發點來説,編者希望把運算順序結合應用題的解題思路進行理解,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是很難兼顧。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運算基礎,因此如何進行教學呢?

一、以新的應用題型為經,以運算順序為緯。視學生情況,各有側重。

應用題型的訓練是國小階段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從教材出發,找準題型的新點就很重要。比如説,教材的例1是加減法的混合運算,學生已經有了簡單的兩步運算的知識基礎,明白了加減法運算的算理,因此例題的'重點可以放在列綜合算式和運算順序上。再如例4,是加減法兩邊是乘除的運算。從應用題本身來説,又是新題型,學生把握起來比較困難。兩難的情況,都去突破,是不現實的。因此可以分成兩個課時進行教學,逐個突破,各有側重。當然,不能割裂教材本意,用題意幫助理解運算順序,幫助突破重難點,就能較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二、以趣促算,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

從單元內容來看,這個單元的教材沒有趣味性,一味枯燥的運算學生不感興趣,當然也不利於教學。因此,教材的練習可以這麼安排:

1、添括號練習:添括號練習也要學生進行計算,但形式上只需要學生添加括號,對學生來説興趣比較大。

2、算24點。二十四點作為比較經典的數學遊戲,除了動腦外,也可以考察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情況。

三、加強基礎運算,保證計算正確率:

四則運算的前提是加減乘除的基本運算,只有保證這些基本運算的正確性,才能在遞等式計算的時候保證計算正確率。因此在教學本單元的同時,可以抽取早自習等時間,進行四至五道基本運算的練習,時間短,教師便於控制,學生正確與否能得到及時的反饋。

新教材對於運算的難度已經有所下降,比如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都在教材中不設例題了。但是卻在課程標準中規定了學生由兩位數乘除法推導三位數除法和三位數乘法的方法。光掌握方法,怎麼考察呢?星星點點有練習在作業中出現,因此在教材外教師可以適當補充相關習題,佈置學生演算,以達到一定的成熟度。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13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接觸了有關四則運算的順序的資料,初步瞭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在本學期裏學生將系統地學習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為進一步學習代數運算做準備,同時也為學生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潛力。

成功之處:

1、設疑激趣,復舊引新。本節課的四則運算是同級運算,由於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一些知識經驗。在上課伊始,透過出示四個口算題45+8-2324-8+1027÷3×73×6÷9,讓學生説一説每題的運算順序,學生能夠正確説出每題的運算順序,但是為什麼要按照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學生感到很困惑,不知所以然。正是帶着這樣的疑問讓學生開始新知識的學習,學生感到十分的興奮,十分想明白其中的緣由,每一雙亮晶晶的眼睛都在閃爍着渴望的`目光。透過這樣的激趣引入,為新知的學習做了鋪墊,學生想要解決問題的慾望被充分地激發出來。

2、探求解題思飄過程與理解運算順序的有機結合。本單元的資料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並感受四則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四則運算的順序。因此,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運算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説一説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使解題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解除學生頭腦中存在的困惑。

3、多角度思考問題,嘗試用不一樣方法解決問題。本節課例1的教學,學生能夠嘗試用三種方法解答,如:72-44+85=113;72+85-44=113;72+(85-44)=113,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每步列式的實際好處,個性是第三種算法的出現,是學生創新思維的良好體現。雖然開始大部分同學不理解,但是透過簡易的講解,例如:指着第一排的學生説:“先走了3人,又來了5人,實際是多了幾人。”學生十分簡單地説出答案,然後再聯繫例1進行説明,學生對這一算法都能夠正確的理解。例2的教學,學生也同樣用用三種方法解答,如:987÷3×6;6÷3×987;987+987,對於第一種算法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對於第二種和第三種學生有部分不理解,但是透過學生的講解,我又用線段圖輔助進行講解,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題意。在這兩個例題中,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夠從不一樣角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不僅僅培養了學生合作潛力,還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

不足之處:

1、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欠缺。表此刻只會列式,但對於每步算式表示的實際好處還是停留在只會做不會説的層面。

2、學生計算潛力欠缺。透過練習的反饋,發現學生計算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計算不細心、馬虎,有的該進位的不進位,該退位的不退位;二是抄錯數導致計算出錯;三是計數位不對齊導致計算出錯。

再教設計:

1、減少師生之間一對一地對話,增加生生對話,提高學生口頭語言表達潛力。

2、習題設計少而精,精選練習資料。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14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接觸了有關四則運算的順序的內容,初步瞭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在本學期裏學生將系統地學習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為進一步學習代數運算做準備,同時也為學生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成功之處:

1.設疑激趣,復舊引新。本節課的四則運算是同級運算,由於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一些知識經驗。在上課伊始,通過出示四個口算題45+8-2324-8+1027÷3×73×6÷9,讓學生説一説每題的運算順序,學生能夠正確説出每題的運算順序,但是為什麼要按照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學生感到很困惑,不知所以然。正是帶着這樣的疑問讓學生開始新知識的學習,學生感到非常的興奮,非常想知道其中的緣由,每一雙亮晶晶的眼睛都在閃爍着渴望的目光。通過這樣的激趣引入,為新知的學習做了鋪墊,學生想要解決問題的慾望被充分地激發出來。

2.探求解題思路過程與理解運算順序的有機結合。本單元的內容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並感受四則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四則運算的順序。因此,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運算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説一説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使解題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解除學生頭腦中存在的困惑。

3.多角度思考問題,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本節課例1的教學,學生能夠嘗試用三種方法解答,如:72-44+85=113;72+85-44=113;72+(85-44)=113,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每步列式的實際意義,特別是第三種算法的出現,是學生創新思維的良好體現。雖然開始大部分同學不理解,但是通過簡易的講解,例如:指着第一排的學生説:“先走了3人,又來了5人,實際是多了幾人。”學生非常輕鬆地説出答案,然後再聯繫例1進行説明,學生對這一算法都能夠正確的理解。

例2的教學,學生也同樣用用三種方法解答,如:987÷3×6;6÷3×987;987+987,對於第一種算法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對於第二種和第三種學生有部分不理解,但是通過學生的講解,我又用線段圖輔助進行講解,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題意。

在這兩個例題中,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夠從不同角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不僅培養了學生合作能力,還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1.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欠缺。表現在只會列式,但對於每步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還是停留在只會做不會説的層面。

2.學生計算能力欠缺。通過練習的反饋,發現學生計算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計算不細心、馬虎,有的該進位的不進位,該退位的不退位;二是抄錯數導致計算出錯;三是計數位不對齊導致計算出錯。

再教設計:

1.減少師生之間一對一地對話,增加生生對話,提高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2.習題設計少而精,精選練習內容。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15

1、小數小數的認識與整數的認識一樣,重點仍然是讓學生從數的概念去掌握,這部分複習內容包括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生活中的小數、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等。

2、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這部分複習內容有: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其中四則運算內容包括小數加減法運算和整數四則運算。運算定律內容包括加法運算定律、乘法運算定律及簡便計算。由於小數的加減法與整數的加減法的意義相同,在計算方法上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因此,在複習的過程中就有必要安排讓學生比較小數的加減法與整數的加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練習,旨在使學生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在複習四則運算中也同樣把整數和小數的四則運算放在一起復習,這樣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把兩者聯繫起來。

3、空間與圖形本冊“空間與圖形”複習的內容有兩個部分:位置與方向和三角形。位置與方向在三年級時學生就已經對方位有了初步的瞭解本學期主要是對原有的知識的一個複習與提高;對於三角形,重點是複習按角和邊分類的不同三角形的特徵,鞏固不同三角形的聯繫和區別。

4、統計這部分複習內容涉及本學期學過的單式拆線統計圖。複習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殊功能:在折線統計圖中,既可以看出每個數據的絕對數值,也可以看出數據變化的整體趨勢,還讓學生根據統計圖分析數據,發現一些信息,提出富有開放性的數學問題。複習目標: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和複習,進一步鞏固數慨念,提高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統計觀念,獲得自身數學能力提高的成功體驗,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16

開學來第一節課,先是嘗試了幾個簡單的混合運算,然後和大家一起來看書,解決書上的應用題。課堂上儘量讓孩子多説,把自己的思路表達出來。解決實際問題是班上孩子的弱點,本學期要作為重點。從計算效果上來看,絕大多數孩子能夠會做,錯誤的原因主要包括:運算順序不清晰、計算粗心等。在後面的練習中要加強。

(1)本節課的新知孩子們在之前就已經接觸過,並且多數孩子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開始先是採用我讀題孩子們獨立進行計算再集體訂正的方式。從孩子們做的情況開看,順序已經比較明確,粗心計算的問題仍然讓人頭痛。有的孩子寧願絞盡腦汁的口算、心算,也絕對不拿起筆來列豎式算算,看來培養孩子良好的計算習慣並非一日之功。

根據上學期孩子們應用題出錯較多的情況,這學期安排學生準備了練習題本子,主要把課本上的應用題抄到本子上,然後用鉛筆進行計算。我覺得形式還是不錯,關鍵是老師的指導一定要到位。一天一節的數學課怎樣讓孩子“輕負擔高質量”還要下大力氣。

(2)這節課的主題是關於括號的問題。很多孩子已經明確在有括號的情況下怎樣進行計算,順序已經非常的明確。但對於括號的作用理解得並不深刻。經常出現這樣的錯誤,如:(32 ×15 )—(32 ÷4 )。其實在這個題目所加的括號並沒有改變運算順序,並沒有必要加。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口號的作用,我們練習了幾個題目,像如課本第14頁的第4題,我先把數讀出來,在告訴孩子先算什麼後算什麼,根據老師的表述看看括號需不需要加,加到哪裏。此題練習完後,孩子對括號的認識更加深刻。效果比較好。

(3)關於0的運算孩子們平常還是接觸挺多也比較熟悉,看似簡單卻包含很多知識,特別是對於本節課的重難點“0不能做除數”要做到充分的理解不是很容易。在聽取了高主任的課後,我又作了部分梳理,尤其是在板書上進行了規整。黑板的左半邊是0在加法、減法、乘法中的特性,單獨留出黑板的右邊解決除法的問題,板書也進行了簡化。如:0+5=5,0+任何數=任何數。

在處理本節課的難點時,先請孩子根據“0 ÷ 5=0 ”説説 0 在除法中的特性,有的孩子就提到“ 0 除以任何數都得 0 ”,接着就有孩子提出了反對意見,學生講完後,我把他們的`意見進行了總結和歸納,並板書“找不到商、確定不了商”來解釋為何“ 0 不能做除數”。學生看似明白了,做題也能作對,不過我感覺還有部分孩子不是很理解

(4)本單元的整理複習我班的主要目的就是查缺補漏,並沒有把所有的知識進行統一的整理和複習,而是根據平常學生掌握的情況,尤其是作業中出錯較多的題目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練習。看似簡單的一個題目,孩子們因為計算速度不一致的原因導致容量較小,但是同時培養了孩子認真檢查驗算的習慣。尤其是當有的孩子很快做完,但是老師要求的時間還沒有到,空閒的時間幹什麼,那就是檢查,不停的用筆在打草紙上進行驗算。計算是我們複習的重點,特別是運算順序、括號的使用。適當的複習了應用題,分析了數量關係。

上課兩週了,最大的感覺就是孩子們的水平參差不齊,怎樣有效的利用好 40 分鐘,讓不同水平的孩子在上課的時間內得到最大限度的數學滿足,在後面的課堂中思考嘗試。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17

本單元主要學習有關《整數四則運算》,這部分的內容貫穿於國小高年級段將要學習的有關小數的四則運算和分數的四則運算。為了幫助學生打下牢固的根基,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在解題過程中,引導學生説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實際意義,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規定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並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在理解“先乘除,後加減”時,誤認為要先算乘法後算除法,先算加法後算減法。比如:計算18÷3×2寫成=18÷6=3;又比如:計算24-4+6就寫成=24-10=4。

2、對“先”字的理解,我發現有很多學生的練習中出現誤解現象,他們認為先算的就應該寫在前面。比如:計算12+8×6就會這樣寫=48+12=60;(打亂運算的順序)。又比如:計算230-20×5時會這樣寫=100-230=130;(出現大數減小數的錯誤)。

3、不懂正確使用括號。 很多學生在解答如“450與290的差去乘28與32的和,積是多少?”一類的問題時,對“與”、“和”兩個字的含義理解出現誤解,特別是“和”的含義。在學生的練習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出現錯誤,不懂得運用括號來改變運算順序。

4、亂用括號。如列式一:(25×8)+(18×8) ; 列式二:124+(12÷6)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運算》教學反思 篇18

這主要從學校自身來作大文章,其主要途徑就是發揮校本教研的作用四則運算教學反思。

四則運算教學反思:如何引領教師把教研走向課堂教學,解決實際問題?小數四則運算教學反思分數混合四則運算教學反思

首先教師要有自主的學習意識四則運算教學反思、自主的反思習慣;學校要發揮教研組和教師羣體間認真研討的氛圍與平台,實實在在地開展課改實驗過程中諸多問題的自主研究,也就是要積極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從而達到引領教師把教研走向課堂教學,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課改能力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校本教研的主要途徑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骨幹教師引領四則運算教學反思,聽評課等方面從其操作主體來講就是教師個體、教師羣體和骨幹教師,聽評課。因此,校本教研就是教師個體的自我反思、教師羣體的同伴互助、骨幹教師引領,聽評課四者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依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統一體。同時也認識到教師把教研走向課堂教學,解決實際問題,學校要促進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促進廣大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升,必須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骨幹引領、聽評課等方面作為工作的切人點,開展學校的教學研究活動。

積極開展聽評課活動四則運算教學反思,可以是校內教師互聽互評,也可以是校級之間交流互動。把聽課評課活動作為教師教研走向課堂教學四則運算教學反思,解決實際問題的切入點。以教研為抓手,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開展課堂教學聽評課活動。但不能盲目聽課,可以分三步走,即骨幹教師上課改示範引領課.新參加工作教師上彙報課,最後帶動全體教師全員參與。

公開課教學。組織骨幹教師上示範課,由校級骨幹教師上示範課,通過聽評課,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的作用。全員參與聽評課活動。形成“人人上課,個個評課”,“一人上課,全員聽課、全員評課”的教研氛圍。聽評課時要求每一位教師上課前是否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課堂上是否上好每一節課,課堂上教師教給學生學法是否有效,學生學會的程度是否顯著。來強化教師的課堂行為。聽課教師一邊聽、一邊思。既要看教,又要看學,二者兼顧,並做好聽課記錄,為評課做好準備。在評課環節,評課活動由校長、教導主任主持,教師參加評課,課堂教學藴含着眾多的教學規律。聽課教師從“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學知識與學做人”、“學知識與提高能力”的有效落實上進行評議,評出了優點和缺點。並討論、研究了以何種形式來組合,又以何種形式來優化會可能帶來顯著的教學效果。